第226章 沒有傳回長安的書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唐介休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是興致沖沖護送著三百萬貫的鉅款返回長安去向太子邀功請賞的,如今卻是灰頭土臉地被胞兄唐令則強逼著趕回建康來的。

關於這件事的起因,唐介休一心認定在於自己在決定親自護送三百萬貫的退夥金返回長安前,派人給唐令則送去的那封請求沿路接應的書信根本就沒有傳回長安,送信那小子不知是在路上把信丟了,還是因為別的什麼緣故,總而言之,是這封沒有傳回長安的書信導致了兄弟兩人之間的一場誤會,最終造成了他被唐令則攆回了建康。

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唐介休所謂的誤會,這件事說到頭就是因為唐介休不願長久在外,只做一名替東宮暗中聚斂錢財的商人而擅自做主,將唐令則事先向他下達的立即從張家退夥,並登出股東底冊的指令變更為了向張伯和索要三百萬貫的退夥金,並欲用這筆鉅款博得太子對他的另眼相待,最好是能擢拔他到東宮做官。

所以,二十多天前,當唐介休押送著裝滿銅錢和絹帛的二十多輛馬車招搖過市地進入帝都長安,來到胞兄唐令則的家中時,剛剛下朝回家的唐令則被兄弟帶來的這筆巨資著實嚇了一跳,急忙屏退諸人,單獨盤問唐介休,方知他擅自做主,變更了自己的指令,借從張家退夥之機,向張伯和索要了這麼大一筆退夥金,並且還率領一百多名家僕,浩浩蕩蕩地將這三百萬貫退夥金運到了天子腳下。

饒是唐令則足智多謀,曾屢次在關鍵時刻替太子楊勇出謀劃策,幫助楊勇化解危機,保住了東宮儲君之位,但如今面對唐介休運來的二十多輛裝滿錢貨的馬車,也感到了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處置這三百萬貫的退夥金了。

唐介休見兄長聽自己介紹罷向張家索得這三百萬貫退夥金的經過後,不喜反憂,陰沉著臉,揹負兩手來來回回地在屋裡轉著圈,不知在想些什麼,不由得也有幾分心虛,乍著膽子問道:“兄長,錢我已經運來了,總不能再叫我運回建康去吧。你不是交待我到江南為太子另謀一條財路嗎,我知道這次是小弟擅做主張了一回,可我不是已事先派人傳書回長安向你稟報過,你也沒回信說不準我把這三百萬貫帶回長安來呀。”

事已至此,唐令則無心與兄弟論說他並沒見到唐介休給他發來的隻言片語,再三思索,還是決定先不忙著將三百萬貫運往東宮,呈獻給太子楊勇,遂板著臉吩咐唐介休帶領他手下的人留在家中小心照看好這筆鉅款,他則立即趕到了東宮來見楊勇,將唐介休從張家索得三百萬貫退夥金一事單獨向楊勇作了稟報。

“這是件好事呀,怎麼沒帶介休同來見本宮?本宮要好好獎賞於他。”楊勇聽說唐介休在短短數月裡就為自己賺到了三百萬貫這麼一大筆錢,顯得十分高興,當即向唐令則表示要重賞唐介休。

“唉喲,我的殿下,你怎麼沒看出來,唐介休此舉非是為您招財,而是給你惹禍呀!”唐令則見楊勇沒有想明白這件事的嚴重性,急得跺腳說道。

“令則,你這是何意呀?為何要說介休是給本宮惹禍?”

“請殿下想想,前些時蕭子寶上章彈劾張衡,給張衡羅列出的其中一條罪狀就是欲強佔廣陵張家的家產據為已有,而如今達奚長儒會同房彥謙正奉旨在江南查證此事,恰在這個當口,唐介休居然給您帶回了從張伯和手裡索得的三百萬貫退夥金,此事若是叫聖上、娘娘,還有朝臣們知道了,會怎樣看您呢?”

楊勇聽了這話,才開始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又實在捨不得將唐介休已運到家門口的三百萬貫拒之門外不收,於是便笑著同唐令則商量道:“令則,介休既然已經把錢運回了長安,本宮即便收下又有何妨?大不了待日後父皇母後查問起來,本宮就說是派介休到江南經商,為本宮賺得的盈利,用來彌補這些年東宮各項虧空的,想來父皇母後也不會深究這三百萬貫到底來自何處的吧?”

“殿下!你,你怎麼這麼糊塗?當今聖上和娘娘是何等精明之人,會僅憑你的一面之辭就輕易相信這三百萬貫是唐介休在江南經商為您賺得的盈利?”唐令則見楊勇執迷不悟,分明捨不得那已到手的三百萬貫退夥金,急得也顧不上講究君臣禮節了,沙啞著嗓子勸諫楊勇道,“若是等到有人向聖上、娘娘揭露出這筆鉅款的真實來源,殿下豈不是要揹負上欺君的罪名,只怕到時做了十八年的太子也做不成了呀!”

楊勇心裡雖覺得唐令則把這件事說得過於嚴重了些,但顧念他這些年來曾屢次幫自己建言獻策,渡過多次難關的情面上,不得不悻悻地問道:“那,依你的意思,是想要本宮將這三百萬貫奉獻給父皇母後嘍?”

“咳,這件事說起來,還是令則教弟不嚴,給殿下帶來的一起禍事。今日來東宮求見殿下前,令則已反覆思慮過,目前唯有請殿下立即將三百萬貫退夥金呈獻給朝廷,並當面向聖上、娘娘奏報實情,方有可能避免因為此事招致聖上、娘娘對您的疑心和不滿,化解這場危機。”

“可是,父皇母後眼下正在仁壽離宮納涼,總不至於要叫本宮單單為了此事,離開長安跑到歧州去向二聖獻上這三百萬貫吧?”楊勇有些為難地說道,“這樣吧,你先和介休一起看管好這筆退夥金,待父皇母後一返回長安,本宮立即進宮面聖,將三百萬貫全部奉獻給朝廷,你以為如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唐令則雖然疑心這是楊勇不捨得獻出三百萬貫而在跟自己使緩兵之計,可轉念想想,強要太子親自押送三百萬貫的一筆鉅款跑到距長安二百裡外的歧州仁壽宮去向皇上皇后說明原委,也未免有些過份,便勉強同意了楊勇的說法,但同時鄭重向楊勇作出保證道:“殿下,萬一事情不密,被朝臣先於殿下向聖上,娘娘奏報了此事,到時殿下只需推說對此事毫不知情。此事既因介休而起,我隴州唐氏一門甘願替太子殿下承擔下此事的全部後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