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長點記性(三千大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那邊大鬍子還沉浸在問題中無法自拔呢,孔穎達也就不好再去批評自己的這個弟子了,況且林森出的這幾個問題,其實他們也一直沒能琢磨明白呢。

畢竟不透過二元二次方程來解題,這個思維過程有點太擰巴了,想理清楚著實有點困難。

不過就這麼讓林森帶著勝利離開,他們又著實有點不甘心,所以又有一位乾脆的站了起來發起了挑戰。

雖然有點車輪戰的嫌疑,好吧,根本就是車輪戰,哪怕勝之不武呢,總比帶著失敗就這麼離開的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聽聞皇家印書坊中所用製版,也出自林郎君之手,某對其所用字型頗為嚮往。今日既得見郎君當面,不知某可有此榮幸與郎君切磋一二?某也算略通一點書藝,還望郎君不吝賜教。”

站起來這位就是真的說話很客氣了,雖然也言明了是要切磋下書法,卻不會給人盛氣凌人的感覺,反倒是聽著很有誠意,整個人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而且林森其實也有在注意辨別,這些人面對自己時的態度到底是善是惡了,這位的態度算是難得真正帶著些善意的,所以其實真的有在書法方面好好交流一下的意思吧。

只不過這位的背景,難得讓林森有點心虛了,因為這位是出自琅琊王氏的,而且是書聖王羲之的直系後人。

先不說這樣詩書傳家的真正世家中人,文學修養到底能不能超過孔穎達這樣的孔聖人後代,這一手書法,那絕對是很有功底的吧。

“這……小子總共也沒練幾年的書藝,在書聖後人面前,就不班門弄斧了吧?”林森覺得既然人家都表達了善意,他還是實話實說的好。

可這話分明又被孔穎達他們當成了懟人的,也有的可能覺得林森這是心虛了,他們扳回一城的機會來了,因此這些人紛紛出聲。

雖然話說的文縐縐的,但是意思嗎都差不多,簡而言之一句話,你要是不敢比,你就是個孫賊!

不就是激將法嗎,咱還就吃這一招,沒說的,就是幹!

反正這位明顯浸淫此道幾十年了,自己也先說過就練了沒幾年,事實上這才剛撿起來,也就是一年的功夫,輸了反倒是理所應當,贏了那就賺大了。

“那我們就各自用自己最為拿手的字型寫一句話好了。”林森簡單的應承下來。

而對面這位王家後人,顯然是早有準備的,拿出的兩套筆墨都是當世名品,以林森這個級別來說,以前那是只聞其名,如今這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好東西,包括紙品明顯也是找高手匠人專門製作的,一看就非常的專業啊。

在林森答應下來後,自然有人家的書童上來幫忙開始磨墨,顯得誠意十足。

很明顯這位是真的有心好好交流下,也沒有刁難的意思,比其他幾位可友善多了。

一時之間兩方原本那有些劍拔弩張的氛圍,都變得和緩了不少。

這位王姓的對手,並沒有急著開始書寫,反而很是認真的點起了一炷線香,默默的定了定神,凝思了半天,這才開始提筆,一氣呵成的書寫下了“寧靜致遠”四個大字。

用的自然是書聖王羲之的字型,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看著行雲流水的,頗有幾分乃祖之風範了。

可以說既表現出了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衝和,和這寧靜致遠四個字,頗有些相得益彰的感覺。

林森自然也沒有怠慢,他從開始教授學生起,就不得不認真的重新拾起了書法來。

你當老師的還一把爛字,就有點對不住觀眾了吧,要不然後世那些老師,為什麼都會練三字一畫的基本功呢,為人師表這方面也要率先垂範才是。

當然因為有著系統的加成,那毛筆畢竟也主要是由木頭組成的啊,林森控制起來,很容易找到如臂指使的感覺。

因此在熟悉過一段時間後,基本上就能做到所想既所得了,腦海裡想把這個字寫成什麼樣子的,寫出來就是個什麼狀態,如果論起對趙孟頫的臨摹,大概是無人能出其右了。

當然放到大唐這會來說,林森這一手,已經可以說是開宗立派的一代書法家了,畢竟那趙孟頫能被後世評為“楷書四大家”之一,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這書法造詣之深也是可以想見的。

有了這樣一個基礎後,林森又慢慢的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因為性格和經歷的不同,林森的字所傳達出的精氣神,肯定還是有別於趙孟頫的,漸漸的也有了自成一家的氣候。

要不然上次李世民見到林森作為禮物送上的那些作品時,也不會那麼驚訝了,畢竟李世民的一手飛白體也是當世有名的,而且手裡也有著不少二王的真跡,那見識絕對是非同凡響的。

連他都驚訝萬分,可見林森的字絕對是獨具一格的,可不只是看著漂亮,其實虛有其表的銀樣鑞槍頭而已了。

而林森寫的是一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也是出自《老子》的名句。

後世的林森就很喜歡這一句話,經常當做自己的簽名來用,對這一句話可以說有一些理解吧。

再加上趙孟頫的楷書也多承自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倆,同時深受黃老之學的影響的,寫這句話同樣能夠很好的體現出趙體的精髓來。

至於林森為什麼會知道的這麼多?其實很簡單,因為林森後世就是沂州人,搬進城裡住以後,就一直居住在王羲之故居旁邊,這要是連王羲之和趙孟頫這類的書法名家都沒一點瞭解,也太不像話了吧。

那周圍的幾條街,更是成了各式書法工作室和名家匯聚之地,林森天天打那邊經過,逢年過節的少不了還要去逛遊一圈,看看他們的作品,總要受些薰陶嗎。

況且他的書房裡就掛了一幅趙體的作品,寫的就是他最愛的這一句,還是他後世的父親,找一位精研趙體的朋友給寫的,自然是印象最為深刻了。

“好,郎君這字,分明脫胎於某家先祖之軀殼,卻又別具一格,儼然已是自成一家了。

反倒是某一直囿於先祖之榮光,徒具其型耳。慚愧,慚愧,是某輸了。”

這位倒也乾脆,看過林森的字以後,很是痛快的就承認了技不如人,看來真是位坦蕩君子。

既然人家都反過來捧自己了,林森自然是不為己甚,少不了也誇讚了對方幾句,順便謙虛一下。

最後想了想,林森乾脆提出和對方交換各自的作品的想法,沒想到對方也痛快的答應了,看那樣子分明有點得償所願的意思,很是意外和驚喜的樣子,怕是早就有這心思了吧。

林森其實也是覺得能夠收藏兩幅這樣的當世名家的字,回頭讓子孫傳下去,也算是一筆龐大的財富啊。

嗯,回頭得把什麼諸遂良啊,閻立本啊,這些書畫名家的作品全都收集一下才行啊。

不過眼下既然已經比試完第二場了,書法上贏過了王家的人,孔穎達他們總該無話可說了吧?

就算把經學算作第一場,自己幹淨利落的認輸了,那也是三場兩勝不是,怎麼看自己都可以走的理直氣壯了吧。

果然沒滋沒味的客套了兩句,一時之間他們也實在沒法繼續挑事了,雖然沒有坦然的承認失敗,不過意思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出去後怎麼說又是另一回事了。

主要這幫人更多的造詣還都是在經學方面,專研各種經典的多,林森那一痛快的表示不會,他們一傢伙沒了用武之地啊。

這幫人基本都本著經學為正朔的想法,可不會有哪個人跑出來跟林森比試詩詞的,要不然他背過的唐詩三百首,說不定就有能夠派的上用場的了,可惜了這個裝叉的機會啊。

“庶子,小子有個問題想要請教下,《泰伯篇》之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到底該如何斷句呢?”

林森覺得總讓人家來挑釁自己不太好吧,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是時候送個驚喜過去了。

“小子想到了幾種方式,不知道哪種更合適,還想請庶子及各位賢達解惑。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沒等孔穎達他們接話,林森馬上就丟擲了問題。

林森說完以後,就靜靜的看著這些人的反映。孔穎達他們本能的就想開口接下,可聽到林森的後面幾種斷句之後,他們卻轉而沉默了下來。

這問題乍一聽很簡單,可仔細想想,這不同的斷句,造成的語義差別也太大了點,有些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思,必須要好好辯證一番,才能給出答案來。

看著陷入了沉思,很有抓耳撓腮趨勢的這幫子老學究,林森很是乾脆的先告辭了。

丟擲這個經典問題,只是先打擊一下你們的勢頭而已,你們這樣風風火火的來挑戰,還是車輪戰,別指望咱就這麼輕輕放過咯,就算是勝利了也不成。

我又不是你們的學生,也沒打算跑你們文人堆裡刨食,憑什麼你們想拿捏我就隨便拿捏啊,沒這個道理吧。

還有那背後陰人的世家中人,怎麼也該讓你們再長點記性才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