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殺人的口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日清晨,李中易早早的起身,在大營之中,小跑了一圈,活動了一番筋骨。

全軍快速的用罷早飯後,李中易下令,全體急行軍,爭取一日之內,趕到澶州境內。

神衛軍和廣銳軍,得到軍令之後,立時一片大譁。按照以前的訓練模式,他們大多是三日一操,每日行軍的最遠距離不超過四十裡。

臨出兵之前,李中易便已經料定,趙老二的神衛軍,韓通的廣銳軍,都無法適應,快速機動的作戰模式。

打一開始,李中易就沒指望過這兩支軍隊,能夠起啥作用。

廣勇軍那邊,雖然也有些怨言,但他們畢竟是無根的雜牌軍,又得了不少李中易給的好處,哪怕訓練很差,其都指揮使葉誠望,也只得咬緊牙關,力圖在李中易的面前,得個好印象。

兵貴神速,李中易領著羽林右衛和党項騎兵,已經拔營走出去老遠了,神衛軍和廣銳軍這邊,連隊形都還沒有整頓好。

按照大周一般軍隊的狀況,一個半時辰內,能夠整好隊形出發的部隊,已經算是精銳!

廣勇軍更是稀稀落落的上路,一路小跑著,追逐李中易漸漸遠去的身影。

然而,李中易手下的兵馬,如果半個時辰之內,全軍沒有離開營門,指揮官就要被免職。

李家軍的紮營,是非常有講究的。羽林右衛的整個營地,呈現六角形的擺開,而不是慣常的所謂橢圓形。

每個角都留有兩座小門,方便各軍在統帥的指揮下,迅速離營出擊,或是整隊上路。

決定戰爭勝敗的。除了戰略正確,以及後勤輜重充足之外,極其重要的。則是戰術層面的策略,必須因地制宜。簡單有效。

林虎子元帥,當年首創的三三制、三猛、四快一慢,四組一隊、短促突擊以及一點兩面的連排戰術原則,十分恰當的適應了當時tg東北部隊的現狀。

儘管,羽林右衛全軍的文化素養,遠超此時的各路兵馬。但是,本質上,這支李家軍的精銳。依然是農民為主體的軍隊。

李中易透過編寫作戰手冊,把戰術思想、戰術動作通俗化、形象化,變成基層官兵耳熟能詳的語言,便於他們掌握、理解和運用。這對李家軍以農民為主、官兵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的素質狀況來說,是非常有針對性和效果的。

新式武器,經過新式戰法的引領,所迸發出來的驚人打擊力,早在李中易原來那個時代的海灣戰爭時期,已經向世人拉開了新軍事革命的新篇章。

當前,在擁有大量新式武器之後。羽林右衛的戰法,必定需要有本質性的變革。

拿破崙橫掃整個歐洲的時候,有三**寶。一是師團可以獨立作戰,一是大量使用炮兵,最後則是利用騎兵的快速突擊力,迅速撕開敵人的防線。

單就武器而言,拿破崙麾下的法軍,雖然擁有數量驚人的大炮,卻和歐洲列強,並無本質性的代差,關鍵就在於對於各個兵種之間的整合運用。

很多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比如說。遼沈戰役,如果讓廖耀湘突破了黑山和大虎山的tg防線。導致東北的幾十萬kmt精銳部隊,撤到了華北,那麼,內戰的結局很可能就要改寫。

在李家軍中,李中易因為地位日高,掌握的力量也隨之增多,出於培養手下將領的獨立作戰的能力,一般的行軍作戰,他都充分授權給楊烈或是郭懷去指揮。

類似,諸葛亮那樣事必躬親,累死人的搞法,李中易不可能為之!

澶州,柴榮的龍興之地。坐落於此城中心的太原郡侯舊宅,早已是滿朝皆知的先帝潛邸。

凌晨時分,李中易領著羽林右衛順利趕到澶州城外,跟隨其後的是,乘坐無數輛大車趕路,相距三十餘裡的廣勇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中易雖然已經離開了開封府尹的寶座,可是,劉金山這個代尹,卻是地地道道的李系心腹門下。

偌大個開封城附近,劉金山利用職權,徵集幾千輛大車,其實並不是難事。

李中易早就料定,趙老二的神衛軍和韓通手下的廣銳軍,不可能乖乖的聽他的擺佈。

所以,李中易早早的就把主意打到了廣勇軍,這支雜牌子部隊身上。

廣勇軍,屬於典型的舊式雜牌軍隊。如果是兩軍陣前,擺開架式捉對撕殺,廣勇軍雖弱,倒也有幾分還手的實力。

只是,羽林右衛一天奔襲百餘里的變態腳力,只能讓廣勇軍望風興嘆。

基於廣勇軍只能日行三十裡的顯著弱點,李中易早早的做足了準備,把徵集來的大車,一股腦的撥給了廣勇軍使用。

由於李中易收復河西之地,柴榮在位時,於京畿附近,劃了好幾塊地方,專門用於養馬。

這一次出兵,李中易和範質打嘴巴官司的核心要點就是:不能充當戰馬的挽馬,撥給誰的大問題。

起初,範質很想拿捏李中易一把,由於柴公主仗劍闖宮卻毫髮無損,給老範提了個醒:若是柴公主下次仗劍闖入首相府,又該如何應付呢?

同時,基於契丹人傾瀉直下的巨大危險,以及早早送走瘟神的打算,範質最終還是同意了,將幾千匹挽馬,一股腦的都給了李中易。

李中易得了挽馬,劉金山立即送來暗中徵集的官府和民間的大車,主要目的就是用來運送腳板功夫很渣的廣勇軍。

對於廣勇軍,李中易壓根就沒指望他們,可以幫著衝鋒陷陣。

所謂雜牌軍,其首要的任務,其實是保存實力,大撈好處,伺機擴大勢力範圍。

李中易本來就是個天生的政治動物,以他的個性,寧願拉攏雜牌軍,也絕無可能把後背,放心的交給政敵的嫡系部隊。

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般的隊友,尤其是比狐狸還精明的“豬隊友”。

軍法絕非兒戲,李中易其實並不擔心,神衛軍和廣銳軍跟不上他的大部隊。

只要,神衛軍和廣銳軍,拖沓的距離,達到足夠遠的程度,李中易並不介意,砍下幾顆血淋淋的人頭,讓這些心懷鬼胎的傢伙,知道知道,誰才是北征大軍的統帥?

帥在外,擁有專閫之權,君命都可以不授,更何況,劃歸他李某人管轄的區區幾個軍官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