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勸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楊衝是個軟骨頭,張三正略微嚇唬了一番,他馬上乖乖的就範,答應幫漢軍勸降陽平關的守軍。

不過,楊衝也不是太笨,他堅持要求,親見李中易。

李中易得了稟報之後,不由微微一笑:“楊衝這個怕死鬼倒有幾分鬼機靈的嘛,就不怕將來朕失信於他?”

張三正笑道:“皇上,您的守信重諾,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下臣還從未見過您說過的話,有不算數的情況。”

李中易不由自主的笑了,他明知道這是張三正的馬屁話,依然笑得很開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為人臣子者,除了對主上忠心耿耿之外,也要掌握湊趣的本事。不為別的,就是逗個樂子罷了,輕鬆下氣氛。

很多事情,板著臉一本正經的說,和半開玩笑式的說,其效果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笑過之後,李中易吩咐張三正:“帶楊衝來見朕吧。”

不大的工夫,楊衝被領進了內書房。進門後,他根本就沒敢抬頭,還沒看清楚書案後的李中易的相貌,便已經雙膝跪地,顫聲道:“罪人楊衝,拜見皇上。”

李中易沒吱聲,視線一直盯在桌面的公文之上,連眼皮都沒抬。

目前的情況其實非常清楚,既然楊衝是個軟骨頭,下馬威就必須給了,李中易完全不介意晾他個把時辰。

伏在地上的楊衝,一直沒等來李中易的回應,他不由嚇出了一身冷汗。

驚慌之餘,楊衝靈機一動,為求活命,只得重重的叩首,顫聲道:“稟皇上,罪人的親侄,正是陽平關的營指揮,罪人有辦法令其棄暗投明,歸順我大漢朝。”

李中易暗覺好笑,楊衝什麼時候算是大漢朝的臣子呢,由此可見,楊衝確實是個軟骨病患者。

又過了大約一刻鍾,楊衝已是渾身冷汗之際,李中易這才慢條斯理的發了話,“有何妙招?”

楊衝聽見李中易的聲音,不由暗暗長松了口氣,忙不迭的答道:“罪人的親侄,從小父母雙亡,由罪人一手撫養成人,對罪人一向是言聽計從。”

李中易眨了眨眼,這還真的是剛想磕睡,便遇見了枕頭,巧得很啊!

“楊衝,你就這麼有把握,令侄會聽你的話?”李中易衝張三正呶了呶嘴唇,張三正隨即會意,當即厲聲發問。

“不瞞皇上,家侄的獨生子,如今就在這興元府內。”楊衝很想抹一把額頭上的冷汗,卻沒有膽量這麼做。

李中易訝然一笑,這楊衝為了活命,連親侄孫都出賣了。可想而知,楊衝有多麼的怕死?

“很好,那你便休書一封,派人送去給令侄。若令侄獻出了陽平關,朕不吝厚賞。”李中易並不隨口敷衍的這麼一說,楊衝和他侄兒若是真的獻出了陽平關,高官厚祿完全可以期待。

只是,無軍功不授爵,是李中易定下的軍中鐵律。因此,楊衝和他的親侄兒也就只能做官,而無法授爵了。

得了李中易的親口承諾,楊衝不由一陣狂喜,不僅保住了小命,還有可能繼續做官兒,何其美哉?

楊衝退下去之後,按照李中易的授意,寫了一封聲情並茂的勸降信,然後,雙手捧給了張三正。

張三正接過信,仔細的一看,不由笑了,這楊衝為了活命,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在信裡,楊衝寫的字裡行間,幾乎都是暗示,惟恐他的親侄兒,看不懂其中的奧妙。

張三正懶得理會楊衝,直接把信交給了李中易,李中易看過之後,馬上笑了。

“呵呵,就派楊衝去送信給楊元及吧。”李中易仔細的琢磨了一番,便吩咐了張三正。

李中易考慮得很多,萬一楊元及不買帳,豈不要白白的犧牲一名軍中的勇士麼?

張三正很快就領悟了皇帝的意圖,他暗暗感慨不已,如此愛惜將士生命的主君,何其難得?

“喏,那下臣這就去安排了?”張三正試探著問李中易。

李中易點點頭,吩咐道:“傳朕的話下去,即使楊元及不來歸降,也別傷了他兒子的性命。”

兩國之間的戰爭,雖然是異常之殘酷的拼殺。但是,必要的底線,依然是需要的。

兩軍交戰,你殺了我,我宰了你,都十分正常。但是,讓李中易對已經是俘虜的小孩子下手,那確實是做不到的。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李中易接著批閱待辦的公文,直到三更時分,才草草睡下。

此次出征蜀國,李中易的身邊並無女子伺候著,這主要是蜀道之難,確實是難於上青天。

說白了,帶著女人走蜀道行軍,那簡直就是個巨大的累贅,智者不為也!

第二日清晨,伴隨著嘹亮的起床號聲,李中易從熟睡中緩緩醒來。

洗漱已畢,李中易穿上往日裡鍛鍊用的短衫,混在近衛軍中,開始晨跑。

通常情況下,近衛軍的隊伍,採取的是輪換制度。也就是說,官兵們在近衛軍中服役的時間,最多不超過五載,就必定會被調動去邊軍之中。

然後,再由邊軍的將士之中,挑選出精銳敢戰之士,補充到近衛軍中。

史書裡記載的很清楚,唐初的府軍,之所以那麼的精銳敢戰,除了府軍們都是自耕農之外,更重要的是輪戍制度。

也正因為如此,唐初之時的朝廷官軍,戰鬥力高得驚人。

等到了唐玄宗時期,府兵制度已經崩潰,輪戍制度也形同虛設,直接導致中央禁軍的戰鬥力,遠遠不及邊軍。

這其實也是安史之亂爆發的根源之一!

晨跑十里,這是漢軍駐紮之後,必須執行的訓練科目,沒有人可以例外。

李中易跑在隊伍的中間,儘管喘著粗氣,他的腳下卻絲毫也不慢,可以穩穩的跟上大隊伍。

近衛軍副都指揮使王肯,一直緊緊的跟隨於李中易的身旁,不錯眼的盯著皇帝陛下,惟恐稍有閃失。

俗話說的好,功高,莫過於救主!

此話反過來說,其中的邏輯同樣成立,罪大,莫過於陷主於危境!

十里晨跑結束後,李中易洗淨手臉,端著粗瓷大碗,拿著竹筷子,悠閒自在的蹲進將士們的人群之中,和大家一起享用早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