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動作(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戲志才猜得很對,孫策確對鐵官徒和塗家的私冶起了興趣。

興趣來自兩個方面:

一個和“塗馴籠絡鐵官徒的出發點”差不多,也是相中了鐵官徒的好勇能鬥。只不過,塗馴只是對單個的鐵官徒有興趣,他則是對全部的鐵官徒,乃至塗傢俬冶裡的鐵工都有興趣。

鐵官徒也好,塗傢俬冶的鐵工也罷,如前文所述,這些人常年與鐵、火和各種危險打交道,有膽色,又吃苦耐勞,並且不管是鐵官抑或私冶,對鐵官徒和鐵工的管理都很嚴格、很嚴酷,換而言之,這些人又有一定的組織性、紀律性。有膽色、吃苦耐勞,又有組織性、紀律性,實為天然之精兵來源。稍加訓練,就是一支敢戰的部隊。此其一。

其二,鐵官、冶坊的主職是冶鐵、打造鐵器,其中必有許多懂冶鐵、會打造兵器的技術工人。若能將他們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即將到來的亂世裡,會是一個得力的臂助。

……

聽到戲志才問自己是否已有了新任鐵官長的人選,孫策心道:“我還真是有一個人選。”只是堂上人多,人多口雜,這話不能說,他說道,“志才兄說笑了。鐵官長秩六百石,任命罷免出自朝廷,太守也僅有權提名而已,何況我一個百石督郵?哪裡有我置喙的份兒!”

“我倒有個人選。”

“噢?誰人?”

戲志才心道:“我若是貞之,又若對鐵官很感興趣,想掌控之,會推薦誰來繼任鐵官長呢?”很快想到了一人,他說道:“塗容。”

“塗容?”孫策大吃一驚。塗容正是他打算舉薦給陰修的人選。

戲志才心中篤定,想道:“貞之果有意染指鐵官,這塗容必就是他想報給太守的人選了。……,只是,他為何想染指鐵官呢?是看中了鐵官裡的鐵,還是看中了鐵官裡的人,又或是看中了鐵官裡的油水?又或是三個都看中了?”再反過來以此來聯絡孫策用兵法部勒賓客的舉動,再看孫策時,只覺他的微笑之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他心道:“貞之不是常人,此些舉動必有用意。我若當面問他,他不一定會實言相告,且待我暗中觀察,細細揣摩。”回答說道,“然也。你不覺得塗容很合適麼?”頓了下,又意味深長地說道,“於公於私都很合適。公私兩濟。”

宣康沒聽懂,問道:“戲君此話怎講?為什麼說塗容很合適?”

李博年長,老於世故,明白戲志才的意思,代為解釋說道:“舉薦他繼任鐵官長,可以緩和一下與趙常侍侄子的關係。”

“為什麼?”

“兩個原因。一則,塗容是塗家的人,也算是趙常侍侄子的親戚了。舉薦他繼任為鐵官長,可視為一個表態:殺塗馴是為國法,非為私仇,不是針對趙常侍。……,二則,塗馴的女兒只是趙常侍侄子的小妻,不是正妻,想來他倆之間更多的應是利益關係。有了塗容接任鐵官長,每年該給的錢財一分不少,那對趙常侍的侄子來說,塗馴的死也就不牽涉利益了。”

“雖然如此,可對塗馴的女兒來說,這可是殺父、殺兄之仇啊!她能答應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就要看趙常侍的侄子是否疼愛塗馴的女兒了。如果他疼愛塗馴的女兒,那這個仇肯定是要非報不可的。如果反之,他並不怎麼疼愛塗馴的女兒,那在塗容接任鐵官長後,報不報仇也就無所謂了。反正利益沒受到損害,而且塗容也算是他的‘姻親’,臉面上也能說的過去。”

李博說這番話的時候,滿面憂容,顯然是在擔憂趙忠的侄子會報復孫策。

宣康沒想那麼多。他年輕,雖也知道朝中閹宦弄權,害了很多名士大儒,但到底沒有親眼見過,都是道聽途說,縱有擔憂,這會兒也被興奮衝得澹了。他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問戲志才,“戲君,這就是你說的‘公私兩濟’的意思麼?”

戲志才說道:“不錯。”

宣康低頭想了下,說道:“若能藉此和趙常侍的侄子緩和一下關係,固然不錯,可這只是‘私’啊!‘公’在何處?”

“‘私’則對貞之有利,‘公’則太守不會拒絕。”

“‘公’則太守不會拒絕”倒是很好理解,陰修定然也是不想和趙忠結仇的,既然這樣做可以緩和與趙忠侄子的關係,那他斷無拒絕的道理。話雖如此說,可不知為什麼,宣康卻覺得戲志才沒有說實話,特別是在看到他嘴角那似有似無的笑容後,更覺得他所說的“公私兩濟”不是這個意思。——可若不是這個意思,又能是什麼意思呢?他側著腦袋想了會兒,想不出來,也沒再問。

——說來也是有趣,戲志才覺得孫策可疑,宣康又覺得戲志才可疑。到底誰可疑?燭影搖紅,滿堂十幾個人,誰也不能盡知對方心思。也許只有像宣康這樣的年輕開朗的人,又或如徐晃這樣直爽粗豪的人,才不會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秘密罷?

……

孫策也注意到了戲志才的飽含深意的笑容。

他做賊心虛,之前又被戲志才看破過幾回心思,難免會不由想道:“志才聰明絕頂,我觀他的笑容似別有深意,莫非他已看出了我對鐵官有意?‘公私兩濟’、‘公私兩濟’……,難道?他的這個‘公私兩濟’,說的就是我所想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孫策所以打算舉薦塗容接任鐵官長,李博說的那些都只是表面原因,內在根本的原因只有一條:他有塗容的“把柄”在手,可以透過塗容暗中掌控鐵官。此即“暗渡陳倉”。

——所謂“把柄”,不是塗容做過的那些不法事,而是他親手寫下的塗馴的那些不法事。作為“從子”,薦舉“從父”,說起來是“大義滅親”,但若被塗家的宗人知道,只會罵他“賣父求生”。並且,有了這個把柄在手,也不怕塗容在繼任鐵官長後會轉投到趙忠侄子門下。要知道,趙忠侄子的小妻可是塗馴的女兒,這要被她知道,還不恨死塗容。

“明修棧道”即:因李博所述的那些理由,他可以光明正大地舉薦塗容,不必擔憂引人懷疑。

仔細想想,“明修棧道”可不是也能理解成“公”麼?“暗渡陳倉”可不也正是為了“私”麼?公舉塗容,私用其人。正可謂“公私兩濟”。

孫策越想越覺得戲志才肯定是這個意思。他搔頭想道:“怪哉,我何時露出了破綻?他怎能猜出我有意掌控鐵官?”百思不得其解,嘆了口氣。

“貞之,為何嘆氣?”

“因為嫉妒。”

“嫉妒?”

孫策笑道:“在你面前,我竟似藏不住半點心事。這叫我怎能不嫉妒你的才高啊?”這是他第二次在戲志才面前說“自己竟似藏不住心事”了。

戲志才不謙虛,也不驕傲,對孫策的誇獎,既不自得,也不過謙,很有自知之明,說道:“古今才高者多矣,成事者稀。何哉?成事不在才高。才高得志如鄧禹,有赤眉之敗;堅毅果決如馬援,國家之棟樑。論之才高,卿不及我。堅毅果決,我不如卿。”

他兩人的對話讓眾人聽得一愣一愣的,宣康問道:“‘藏不住半點心事’?這麼說,孫君也是想舉薦塗容接任鐵官長的麼?”

孫策點了點頭。

……

堂外嘈雜聲起,諸人舉目看去,見是塗馴的妻兒子女全被帶到了院中。

塗馴的妻妾不少,七八個,年紀最大的看起來有四十多歲,大概是他的元配,其他的都是小妻,鶯鶯燕燕,傅粉施朱,晚風一吹,堂上都盡是脂粉香氣。徐晃、陳武和周泰、李閒諸人的眼立馬就直了。

李閒“騰”的起來,拱手說道:“塗馴罪大惡極,他的妻兒子女不能放過。孫君,小人替你去檢查檢查他們!看看他們中還沒有做過不法之事的。”

陳武和周泰跟著跳起,說道:“我們也去!”

也不等孫策回話,呼啦啦一群人全下了堂去,擁到那些女子近前,有斜著腦袋看的,有動手動腳的,有故作威嚴呼喝的,有涎著臉去摸人家臉蛋的。孫策哭笑不得,顧盼左右,堂上只剩下了戲志才、宣康、李博、小任、程偃幾人。

黃忠大步登堂,說道:“塗馴家人盡被帶出,請孫君發落。”

孫策微微沉吟,說道:“塗馴是首惡,塗氏宗人的罪可以不治,他的妻兒子女難逃懲處,依律,該被收為官奴婢。這樣吧,我現在就寫奏記,上報府君,請他下令收人。在得到府君的迴文之前,……,小任。”

“在。”

“你配合我督郵院的屬吏,暫且看住他們。”

“諾。”

孫策直到這時才想起來他手下的那些屬吏,問道:“我的那些屬吏呢?”

“都在堂外走廊上候著呢。”

“叫進來。”

那幾個小吏進來,彎腰低頭,剛到堂上就跪拜在地:“下吏拜見椽部。”

“抬起頭來。”

“下吏不敢。”

“不敢?為何不敢?”

“昔項王救鉅鹿,大破秦軍,威震天下。諸侯將入見,無不膝行而前,不敢仰視。今椽部誅塗馴,正如項王救鉅鹿,雄威懾人,小人等膽薄,亦不敢仰視。”

孫策失笑,斥道:“胡說八道!項王何等英雄,我給他提鞋也不配。……,召你們進來,不為別事,塗馴的妻兒子女暫由你們看管。看好了,不得打罵侮辱。”

小吏們應諾,還真如諸侯將對待項羽似的,恭恭敬敬地伏在地上,不抬頭,膝行著退出去了。小任亦躬身退出。

戲志才笑道:“那小吏的比喻雖不倫不類,但對貞之你的敬畏卻是發自肺腑啊。從今以後,你的督郵院想必就如鐵打的一般,再也不會有人敢收吏民財貨,外賣訊息了。”

這也算是一個意外收穫吧。

……

堂外腳步聲響,又進來了幾人,卻是江禽和兩個陌生官員。這兩個官員都帶著黃綬。孫策一看即知,必是本縣的縣丞和縣尉了。陽城是個小縣,縣長六百石,丞、尉都是二百石。孫策起身,說道:“二位定是本縣的丞、尉了?”

這兩個縣丞、縣尉的品秩雖只比孫策高百石,但任命卻是出自朝廷,乃是“命卿”,地位要比孫策高的多,聞得孫策發問,兩人卻不顧身份,拜倒在地,自呼己名,說道:“陽城縣丞(尉)某某(某某)拜見椽部。”

孫策示意李博取出陰修的手書牒文,找出寫給他兩人的,遞過去。他兩人看後,本就緊張,越發緊張,滿頭大汗,顫聲說道:“下吏知罪,這就還印綬,請辭歸家。”

陽城縣兩個六百石的大吏,一個被驅逐趕走,一個被孫策手刃,他兩人早嚇得膽裂了。此時此刻,跪在仍有血跡的堂上,面對黑衣上還沾有血汙的孫策,哪裡還敢再分辨多說?只求能得不死,已是萬幸了。

孫策問江禽:“你沒有告訴他倆,只要將城門看好,不放一個鐵官徒進城,我就奏請府君免了他們的罪,既往不咎麼?”

“給他們說了。”

“兩位請起,我說話算話。只要兩位今夜能把城門看好,不放一人進來,我明日就奏請府君,請他念在你們將功贖罪的份兒上,免了你們的罪。”蘇家兄弟、小夏雖已去了鐵官和塗家的私冶,但鐵官徒與塗家的鐵工究竟有沒有出來,如果出來了,究竟能不能被小夏等攔下,還是未知數。今夜仍還需要這兩個縣丞、尉出力守城。

縣丞、尉搗頭如蒜,說道:“是,是。多謝椽部恩德。下吏必將城門看好!不放一人進來。”

“你兩位請去罷。……,君卿,你去院裡叫陳武和周泰不要再調笑那幾個婦人了。幾個女子,何足掛齒!吩咐他倆各帶本隊,協助丞、尉看好城門。”孫策說到這裡,扭臉問戲志才,“志才,本里的百姓還在裡外麼?回來了沒有?”

“因不知院內的具體情況,我進院時,沒有通知他們回來。”

“君卿,告訴陳武和周泰,叫他兩人順便召裡中百姓歸家。裡外若還有其它裡的百姓聚集,也都叫他們回去罷。”

黃忠應諾後,縣丞、縣尉辭別退出。陳武和周泰得了命令,招呼本隊人馬,與之一起去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