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藩進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削減特權,是崇禎皇帝一直做的事情,儘管他的心裡也清楚,世間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和正義,畢竟人性本就是複雜的,想要從人治過渡到法治,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週期,非短期所能見到成效的。

不過現實雖然艱難,可崇禎皇帝卻要做下去,走下去,至少要在大明本土,構建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

“從孫傳庭就任河南巡撫後,朕對於宗藩侵佔官田一事,就生出極大的怒意。”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理藩院諸大臣,神情看不出喜悲,“作為皇明的宗藩族裔,本該為大明社稷慮,替朕排憂解難,可是他們呢,一個個只想著自己,安於享樂,縱使國朝遭遇再多的困境,也從沒有想過要承擔些什麼。”

張之極等理藩院大臣,聽到天子所講的這些,一個個恭敬的站在原地。

自從江南諸省出現叛亂後,在朝為官的群體,有哪個不清楚天子的脾性,變得是愈發強勢了。

或許在此之前,朝中有司的一些大臣,還能捧起祖制或禮法的大旗,對天子做出的一些決斷,進行反對或規諫。

可是現在卻沒有人敢輕易這樣去做。

原因很簡單。

天子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特別是江南諸省的鎮壓平叛,國朝譴派的諸多大軍,在江南諸省取得突破性進展,這讓崇禎皇帝的威儀愈發強勢。

皇權,是需要用軍權來撐腰的。

“既然海外移藩之事,當前也算取得些顯著成效,朕覺得這件事情,有必要堅決的落實下來。”

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英國公,你來說說現在北方諸省就藩的群體,有多少奉旨進京了?”

海外移藩這件事情,崇禎皇帝構想了很久。

將大明宗藩群體一棒子打死,徹底削減掉他們的特權,固然說讓國朝佔據一定優勢,但同樣也會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個王朝的運轉和維繫,需要明面上的鐵桿支撐,否則在運轉的過程中,必然會暴露出很多問題。

正是基於這樣的前提,崇禎皇帝就想積極推動海外移藩,讓朱家的那些宗藩族裔,能夠大批就藩在大明海外,給大明構建起一個穩定的海上防線,倘若真的能做好此事,不僅能有效控制住這些地域,還能帶動大明本土的產業發展。

畢竟想要控制住這些地域,前期必然需要征服才行,當地土著是不會將土地拱手相讓的,這就能透過戰爭進行征服。

如此大明的軍火貿易,就能順勢擴大規模,以此刺激到大明的軍工產業,繼而帶動其他領域產業。

而等到征服這些地域,需要治理這些地方時,就需要其他的東西,這就能構建起用各項資源換取所需的海貿往來。

以朱聿鍵為首的一批海外移藩者,在移藩到朝鮮、琉球群島、東番鎮等地,就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啟稟陛下,截止到現在,凡是在北地諸省就藩的群體,皆已尊奉陛下旨意進京。”張之極走上前,作揖行禮道。

“按照陛下的旨意,這些宗藩名下的土地,會經內務府進行縝密清查,估算出相應的價值,到時作為換取海外就藩地的所需。

此外在各地的王宅,理藩院以向各地有司明發公函,妥善的進行保護,作為今後供地方百姓遊逛之處,只需繳納一定的銀錢,就能到這些王宅進行遊逛……”

崇禎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

海外移藩是既定的戰略部署,但同樣也是一門買賣,在崇禎皇帝的眼裡,執行海外移藩這件事情,朝廷不能向裡面倒貼錢,必須要從這些宗藩群體身上,去榨取相應的錢財,繼而維繫好這項部署。

過去這些宗藩群體,在地方做的那些為非作歹之事,崇禎皇帝已然是掌握的清清楚楚。

原本依著崇禎皇帝的性格,肯定是要殺一批宗藩的,但是為了確保大戰略,能夠平穩的推動起來。

崇禎皇帝並沒有去殺宗藩。

反而以此捏住他們的命門,逼迫著他們主動請旨移藩,將他們名下積攢的財富,悉數填補到內帑,以換取移藩地域,各式軍械火器,一批供應他們驅使的軍隊等等。

這筆買賣做下來,讓崇禎皇帝賺麻了。

內務府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算是被清空掉一半靠上,多了這些優勢的崇禎皇帝,能夠去做的事情太多了。

“既然北地諸省的宗藩,都已悉數奉旨進京。”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看向張之極他們,朗聲道:“那第二批海外移藩的名單,理藩院這邊要儘快明確下來,就以國朝在朝鮮掌控的那些地域為主,儘快促成移藩之事。

現在朝鮮境內的建虜,已經被徹底鎮壓下來,既然危機解除了,那國朝譴派去的援朝軍隊,也該回撥一批了。

這件事情,理藩院要擬一份奏疏,呈遞到御前來。”

“臣等遵旨。”

眾人當即作揖應道。

崇禎皇帝做事向來是一茬壓著一茬,朝鮮那個地方,必然需要納歸到大明的統治下,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必須要正視起來。

在蒸汽火車沒有研製出來前,大明想要實際控制住朝鮮,所付出的成本,遠遠要高於收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既然是這樣的話,可先行叫大明宗藩遷移過去,叫他們實際控制著一些疆域,推動進一步漢化的過程。

等到朝鮮這個地界,被徹徹底底的歸屬於大明後,在逐步的推動朝鮮諸藩外移,籌設對應的承宣布政使司。

崇禎皇帝的心裡很清楚,這樣的戰略部署一旦落實,那今後的朝鮮必然會成為火藥桶,可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只要大明能在朝鮮獲取利益,就算爆發區域戰爭或衝突,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戰爭能催化很多東西。

削弱朝鮮本土的元氣,反哺到大明的各個領域,等到遼東地區發展起來,開始構建起鐵路幹線,那麼真正實控朝鮮的部署,就能跟著順勢推動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