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李氏百年間,天籟之飛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林朝英是林遠圖的女兒,林詩音是林遠圖的孫女。

而同時,李莫愁是李尋歡的堂妹,李滄海和李秋水則是李尋歡的姑媽。

李忘塵用了好一會兒,才理清楚這新奇的關係。

而他又止不住好奇是否還有這樣的“驚喜”,順勢旁敲側擊地追問下去,寄望理清這混亂的時代,到底有多少本前世耳熟能詳的名字。

既說到了家族秘辛,林詩音懂事地離開,而接下來李尋歡的回答也並未令李忘塵失望。

——甚至都不是驚喜,而是驚嚇了。

林家雖然是武林中一處人才輩出、頗有聲望的世家,自祖上林遠圖的辟邪劍法威震武林以來,在大明福建扎穩腳跟,一手創立的福威鏢局,聲名遠播,還出過林朝英這樣的絕頂高手。但即使是這番家底,若要與李家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也。

因為李家的跟腳淵源太過深厚。

其最根本最核心的所在,竟赫然就是以長安為都,盤踞神州中央,三分天下的大唐皇室!

這訊息簡直如同五雷轟頂,一下子炸在了李忘塵的腦子裡。

在李忘塵目瞪口呆的表情前,李尋歡苦笑著道出這一段歷史:昔年五胡亂華,神州混亂,有一位明主楊堅澄清玉宇,橫掃奸佞,創立大隋。

大隋即成,氣象不凡,幾有秦漢風采,但到底不若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漢高祖起兵於草莽,而是託世家支援而起,也受世家所桎梏。

在此時的大隋世家之中,有四大門閥實力最強最大,最具有代表性。

分別是李閥、宋閥、獨孤閥、宇文閥。

其中的李氏,最初起自秦時大將李信,後至飛將軍李廣,再傳李陵,後傳至隴西李淵膝下次子,終於出了一個驚天動地、震古爍今的大人物,此人即當今大唐的真正立國者,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殺兄弒弟,登基為皇,雖遠不能掩蓋他的才幹人格,卻也令門中一干支援李建成、李文吉的勢力們魂飛魄散、聞風喪膽,以至於南渡北去,紛紛逃竄。

他們雖是逃竄,但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彼時正值宋明相繼建立,天下三分格局已定,便在當地站穩腳跟,更彼此呼應,相互聯絡,與西方的大唐遙遙相對。

這兩夥人正是李尋歡、李忘塵,李滄海、李秋水、李莫愁的先祖們。

他們既立足腳跟,自然思量東山再起,苦心孤詣地磨練武功,籌集勢力,要為李建成、李文吉復仇。

但他們很快被一個人找上門來。

而這人正是李唐手下的一員。

李忘塵忍不住問,“這是什麼人,竟然有這樣大的膽子?”

李尋歡道,“他的膽子其實並不算大,和他的功夫相比,簡直可以說很小了。唐太宗皇帝能選擇他作為使者,也是相信他的武功。”

李忘塵眨眨眼,“此人還是個絕頂高手?”

李尋歡點頭道,“古往今來,能融匯《易筋經》萬般玄妙於一身的人,也不過寥寥數人。這樣的人,自然就是天下有限的頂尖高手了。”

李忘塵驚叫一聲,“《易筋經》!”

前世今生兩個世界,沒聽過這個名字的人只怕也不多了。

李尋歡業已習慣李忘塵對武林掌故的瞭解,並不驚訝。

他笑了笑,“我給你講個故事。昔日達摩祖師東渡,創出《易筋經》後不久便離開人世,他的大徒弟二祖慧可禪師由於武學境界有限,因此無法領悟《易筋經》,幸得一日他在長安道上遇到一位少年,只談論三天三夜,就盡數破解了《易筋經》的奧秘,並且還讓慧可完全領悟了經文!”

李忘塵忍不住挑挑眉,“一個少年,竟然有這樣的驚人智慧,難怪是天下頂尖的高手……這人就是那自李唐而來的使者?”

李尋歡道,“若非有此一樁舊事,就算少林派和唐太宗皇帝交好,也絕不會令得本門絕密武功外洩的。”

李忘塵沉聲道,“此人到底是?”

李尋歡道,“他也姓李,也算隴西李氏的分支之一。正是大唐開國功臣,輔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將入相,爵封衛公的李靖李藥師!”

李忘塵愣了一愣,“李靖!”

他驚訝無比,蓋因在《大唐雙龍傳》中的李靖,雖同樣是個軍事天才,但在武功上卻絕排不上號。

可在這個世界的歷史中,卻似乎是另一番形象。不是印象中那個縱橫沙場的大將,而是個悟性極高、智慧通天,甚至能夠為佛門二祖解易筋經的武道奇人。

——這一下子,怎麼就從大鬍子莽漢,變成了類似張三丰的大宗師了呢?

鬼鬼,李靖會易筋經,難道李世民還會如來神掌不成?

李忘塵這邊兒還犯嘀咕呢,那邊的李尋歡已繼續講了下去。

“其實衛國公前來尋找宋明兩脈的李家人,也並非趕盡殺絕的意思。原來是唐太宗皇帝仁人慈心,有意化解仇恨,便驅策衛國公前來與兩家人賭約,衛國公分別以一身絕世武功挫敗兩股人”

李忘塵嘿嘿笑道,“真是李世民仁人慈心?我看還是先祖大人們太過廢物,沒有李建成李文吉那樣的威脅能力,李世民只是嫌棄他們煩人,隨意令李靖來打發了而已。”

李尋歡咳咳兩聲,當沒聽到。

他繼續道,“自衛國公約戰一事,我們的先祖是心灰意冷,忘卻了復仇。但大宋那邊的李家卻仍不甘示弱,勵精圖治,不知是否天意,真給他們出了一對姐妹,其冰雪聰明、才幹稟賦,雖是女子之身,卻不輸天下英雄,而至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奇門遁甲,更是無一不精無一不曉。”

李忘塵心思一動,“這想必就是那日月神教所欲尋之人。”

李尋歡道,“沒錯,她們一個叫李秋水,一個叫李滄海,都是絕世無雙的佳人,甚至在少年時期,還女扮男裝,進京趕考,分別成了進士——當世有言,李氏父子三探花,一門七進士,其中的父子三探花是指我父親老李探花,我兄長大李探花和我,但七進士中,卻就有她們二人的位置。”

李忘塵呆愣了半響,才苦笑道,“原來是這麼個一門七進士……嘿,總覺得其他幾人都是些熟悉的名字。”

說是這麼說,但他的眼睛都在放光。

這樣的世界也太有趣了吧。

李尋歡道,“她們膽大包天,百無禁忌,自小受了教導,自然要和那盛唐皇室爭上一爭,鬥上一斗。只是她們雖是絕世天才,也有自知之明,明白各自在武功一途還是差了名師教導,便約定自尋天下武功。後來李秋水拜入了縹緲神秘的‘逍遙派’,而李滄海則嫁入了江南姑蘇慕容世家,各自尋到了驚天動地的武功妙法。”

李忘塵對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心知肚明,笑道,“可接下來,她們的復仇想必也不那麼順利。”

李尋歡嘆了口氣,“沒錯,後來這一對師姐妹不知為何,居然互相爭鬥起來,李滄海姑姑在姑蘇慕容家鬱鬱而終,李秋水姑姑卻不知所蹤,這兩位被寄託了極大期望的天才一去,竟致使得大宋的李家就此凋敝,什麼尋找李唐復仇,也就不了了之了。”

李忘塵聽到這裡,也是默然無語,蓋因這一系列的歷史傳承浩浩蕩蕩,百年下來,居然也有幾分厚重蒼涼。

數百年來,大唐李家成了皇室天家,有李世民李靖這樣的絕世人物,並不願意搭理自己的兩個分家,儼然是高高在上,但後來也被武瞾奪位的狼狽。

大宋李家寄望於復仇,可是造就的兩個天才卻又內鬥,以至於毫無進展,一蹶不振,下一代的人物之中,只一個李莫愁算是出彩。

至於大明李家,自是看得開了,但卻也因為這一連串的親戚關係,遭受了日月神教的打擊,大李探花夫婦竟然慘遭逼死,自然更說不上好。

房間沉默了一陣,李忘塵抬起頭來,看向了李尋歡,“二叔,你真不知道秋水姑婆婆的蹤跡麼?”

李尋歡挑挑眉,“我就知道瞞不過你。”

李忘塵道,“因為你若真不知道秋水姑婆婆的蹤跡,任我行也絕不會找上你來,他一定是有所根據的。你一定是在外展現了某些線索,令其有所猜測,他才會設下計謀。”

這話讓李尋歡臉色一變,像是被抽了一鞭,忽地埋下腦袋,劇烈咳了兩聲,身子裡傳來了令人聽得皺眉不止的聲音,整個人像是頭病牛一般顫抖起來。

李忘塵這才想起自己失言了:這無疑是指責李尋歡害了大李探花夫婦。

他連忙站起來,用手絹為李尋歡擦拭口鼻,並輕輕拍背,“二叔,抱歉,我……”

正想要道歉的時候,李尋歡卻已抬頭,朝著他微笑著搖搖頭,意思是沒有多想,不用在意。

他接過了手絹,自己擦了擦嘴,手絹便已是一片血紅。

李尋歡看也不看一眼,面色如常道,“我不告訴你此事,只是希望你對此不知情,至少不會被這各路的奸佞人士盯上……誰曾想你自己卻猜了出來。”

李忘塵偷偷看了看那手絹,暗暗擔心之餘,攤開手笑道,“誰叫我這樣聰明呢?”

李尋歡深深看了他一眼,“其實就算告訴你,想來也沒有什麼。距今五六年前,我在大宋遊山玩水的時候,偶然遇上了秋水姑姑,她知我身份後,要驅策我為她效力,我倆爭鬥了一些時日,我勉強脫身,卻也因禍得福,從她那兒獲得了逍遙派的奇功。”

說到這裡,他忽然一抬手,手中已出現了一柄飛刀。

李尋歡以深情的目光注視著這柄飛刀,然後一字一字地說,“也正是這門武功,造就了我的‘小李飛刀’。”

李忘塵愣了一愣,“小李飛刀,竟然是來自於逍遙派的武功……到底是哪一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管是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凌波微步還是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或者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都不像啊。

而且小李飛刀居然是從別人身上學來的,這也太糗了吧!

李尋歡道,“此武功說是武功,實際上只是一份竹簡——這竹簡來源,便是‘不老長春谷’。其實世人有所不知,逍遙派眾多驚世駭俗的武功,俱是自此谷中所得,其書玄妙之至,其中並非當朝文字,但任何人一看之下,都知道其中的意思,卻正是昔時諸子百家中莊周的一篇《齊物論》。秋水姑姑猜測,這手稿恐怕正是莊周親筆,她收藏許久之後,仍然不解其中奧妙,但我生死之間,一瞥之下,反而領悟其中的真意,揮出了獨屬於我的神來一刀,逼退了秋水姑姑,後來幾經完善,便成了小李飛刀。”

李忘塵已沒有吐槽的力氣,“莊……莊周……”

這又是什麼神仙?

不過,若小李飛刀是從這神人手中了領悟,而且還是半自創的屬性,似乎也不算太糗了……

李尋歡忽然大喝一聲,“忘塵,我這就傳你此功!”

李忘塵愣了一愣,打了一個激靈,“什麼?”

李尋歡也不管他聽沒有聽,臉上忽然浮現出了一種奇妙而懶散的微笑,他朗誦了起來,“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

他一連念了下去,一邊頌念,一邊擺弄手中的飛刀,起起落落,搖搖晃晃,呼呼呼,在空中發出輕靈悅耳的聲響,好像在為自己的頌念伴奏。

頌念聲和飛刀風聲相伴,節奏交錯,似乎成了一種音樂,又似乎進入了某種悠悠揚揚、瀟灑從容的氛圍裡去。

這正是莊子《齊物論》中的文字。

這段的主要意思,就是說有個叫做南郭子綦的人正在靜坐,樣子一時竟看不出生死來,他的學生就問南郭子綦到了一種怎樣的境地,南郭子綦便談起了天地之間的聲音,分為三種。

第一種聲音叫做人籟,是指人吹走簫管時發出的聲音。

第二種聲音則叫做地籟,是指風在天地之間各種竅穴之中穿堂而過發出的呼呼聲響。

至於第三種聲音,便是南郭子綦所達到的“天籟”境界,指的就是令這一切聲音造作而出,主使著聲音而出,在風的響聲之上,那個並未發出聲音的東西。

人籟則比竹而已,地籟則眾竅而已,天籟者則是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這個東西,又被莊子稱之為“真宰”。

而這也是李尋歡自那《齊物論》之中領悟而來的東西。

他的小李飛刀,正是被那傳言中由莊周親筆的《齊物論》手稿之中領悟到的“天籟之刀”“真宰之刀”。

現在,李尋歡也以自己的刀法,模仿那一副《齊物論》中蘊藏著的韻味,期望著傳道給李忘塵。

至於李忘塵到底能領悟多少,就全看他的悟性了。

李尋歡來回念了三遍,停了下來,又過了一會兒,才問李忘塵,“你已領悟了多少?”

李忘塵迷茫地抬起頭,“二叔,你剛才念的啥來著?”

李尋歡微笑的面容一僵。

李忘塵繃不住了,哈哈大笑,一躍而起,“騙你的啦。”

他抬手進步,擺一個架勢,啪地一拳打了出去,正是餓虎撲食。

但這頭老虎似乎今次有了些不同的味道,老虎還是那頭老虎……卻已經插上了翅膀。

心神氣力,一切具足。

但見空中伴隨著李忘塵一拳打出,赫然有了肉眼可見的扭曲隆起,氣如排山倒海般朝著兩邊湧去,氣勢如虹的拳勁揮灑而出,譁啦啦,直打得一路所有物品,桌子椅子茶杯書架,一時全都稀里嘩啦,碎了一地。

赫然是凌空三丈的拳勁,堪比外家功夫六品以上的水平。

如虎添翼的一拳!

李尋歡嚇了一跳,沒好氣地敲了一下李忘塵的腦袋,“你這渾小子,就愛嚇唬人!”

又呆了一呆,一品剛才那一招,喃喃道,“只聽三遍就能領會其中精義,忘塵你果真是個天才。”

李忘塵嘻嘻笑著,卻分心看了一眼眼睛旁邊的詞條——其實他剛才沒有說謊,他並沒有聽懂李尋歡在說什麼,因為李忘塵根本就沒有武學基礎,他連這一身體質都是加點加來的,哪裡聽得懂什麼“齊物論”了。

但幸好,他有不需要武學基礎就能夠學武的東西。

【已領悟武學“齊物論”(殘缺)】

【齊物論(殘缺)】

【武學心法,黃金級】

【效果:獲得‘人籟’狀態,可使得任何黃金級以下招式類武學化腐朽為神奇,運用到極致】

【備註:消耗一枚黃金級勳章,可補齊一定殘缺,達到‘地籟’;消耗兩枚黃金級勳章,可補齊所有殘缺,達到‘天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