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殷乘風、鐵手、息大娘、赫連春水、喜來錦、唐肯、勇成、十一郎與龔翠環等在“秘巖洞”裡躲著避難一避就避了十五天。

這十五天裡外面風聲鶴映到處聽說有官兵在排搜這一股“悍匪”但畢竟搜不到“秘巖洞”來。

除了“天棄四叟”及幾名親信之外誰也不知道在易水之濱的風化巖叢裡會有這麼一個隱秘、深遂而沓雜的天然洞穴。

其實也不止是一個洞穴“秘巖洞”是由十幾個天然洞穴連線在一起而形成的其中有幾個洞壁是經開鑿掘通的甚至炸開山壁將幾個洞穴連接起來在昔年以作巢穴用足可對抗官兵剿殲而今卻成了“連雲寨”、“毀諾城”“青天寨”、“赫連將軍府”還有高雞血、韋鴨毛的部屬、思恩鎮衙差、神威鏢局的鏢頭避難之所。

除了這一群原本已聚在一起的人手之外意外的又聚合了十幾個“連雲寨”的子弟。

這十幾名“連雲寨”弟子有的是從死裡逃生隱姓埋名流落江湖有的是虛與委蛇、假意屈從但趁顧惜朝狼狽於奔撲追殺戚少商之際趁機起鬨不單暗下逃離連雲寨的軍伍還私下放走了不少誓不肯降、飽受折磨的同僚三五成夥聚夥成群就是不肯與官兵及原惜朝同流合汙。

其中五隊人馬聞說“毀諾城”不記前隙收納了“連雲寨”的殘兵、而“江南雷門”的人又戮力相助正大喜過忙有意投奔不料又聞“毀諾城”被攻陷連雷門的人也傷亡殆盡但得赫連將軍後人鼎力相助以及綠林道上的“雞血鴨毛”的仗義趕援一眾人等逃入易水蒼寒的“青天寨”去。

連雲寨的忠心弟子又想過去投奔但旋即又聞南寨被官兵所破息大娘等強渡易水不知所蹤官兵更召集兵馬全力搜捕。這樣一波三折許多本有雄心壯志誓死追隨戚寨主效命的熱血好漢們心裡熱血已冷卻大半其中一隊人馬打消念頭自立山頭兩隊人馬按兵不動先觀察形勢再說只剩下兩隊兵馬知道情勢危急便也渡易水四處明查暗訪留下暗記希望能助舊故一臂之力。

“天棄四叟”原本也是聚嘯為盜跟“連雲寨”老當家勞穴光原有交往連雲寨舊將赴海府打探吳雙燭心熱一面張羅留住來人一面暗遣人去把息大娘及一些連雲寨劫後餘生的殘眾叫來這一來大家喜相逢一起回到“秘巖洞”共商大計。

同一種情形下“毀諾城”之劫裡逃得性命的女弟子們也和息大娘重聚於“秘巖洞”內。

群俠在巖洞裡自不敢胡亂出來走動只在巖洞四周堅密把守而糧食方面由吳雙燭全面接應至於水源方面因易水暗流的地下水道流過巖洞的一處窪地故絕不需多費周章。

所以群俠安份守己忍苦養傷平平安安的住了一十五天。

十五天以後呢?

人生裡有許多事是常事與願違的。

當你企求平安的時候必定得不到平安所以才會特別希望平安:只要人能平安一切功名利祿都變得無足輕重了。

可是當你獲得平安的時候又會覺得僅僅“平安”是何等枯燥乏味甚至要祈求大風大浪要往富貴功名的千丈波濤萬重浪裡闖彷彿這才叫做過癮這才算是人生。

人生就是這麼矛盾。

當你祈求那件事物時你必定還沒有那樣東西或已經失去了它。

也許人生只是一個大矛盾交織著許許多多的小矛盾。

海託山也有矛盾。

他心裡既想幫助這一群“亡命之徒”但又怕招禍於朝廷。

可是他有欠赫連樂吾的恩情理當感恩圖報何況以武林同道之義他更不能對這一群前來“投靠託庇”的人置之不理。

不過他更不想與蔡京、傅宗書派系為敵。

他可是左右營難傍惶無計之下只好見一步走一步。

赫連春水也未嘗沒有矛盾。

他知道自己這一幹人非要暫時受庇於海託山不可但是他也亟不欲連累“天棄四叟”。

——外面搜尋得正是如火如荼如果貿然離開只有更糟。

所以赫連春水也只好暫時按兵不動。

他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報答“鬼王手神叟”。

雖然他也心裡明白這“有朝一日”是非常渺茫的因為他現在不僅是與黃金鱗為敵、與顧惜朝為敵、與文張為敵還與丞相為敵與皇上為敵甚至與自己父親為敵!

——這後果是不堪想像的。

赫連春水不忘把自己心中的謝意說出來海託山忙請他“些許小事同道中人理所當為不必掛齒”但另一方面也詳加探詢究竟朝中局勢如何?這件事最終如何解決?可有人調解此事?

那是在第十六日頭上赫連春水與鐵手喬裝打扮後出洞到海府去會合吳雙燭運糧回“秘巖洞”時跟海託山敘談了起來。

赫連春水和鐵手大都照實回答。

他們不是不知遮瞞而是不想欺騙朋友。

——欺騙一個真正誠心幫忙自己的朋友是一件相當無恥的事。

有些時候朋友明知你欺騙了他但仍容讓你、忍讓你、不忍揭破你但你卻沾沾自喜、自以為聰明得能雙手遮天這是何等難堪的事。

偏偏人類常常喜歡做這種事。

鐵手與赫連春水當然不願做這種事。

以誠見誠。

以仁待人。

這是他們一貫處事的原則。

所以他們自海府並肩走出來的時候心頭都有些沉重眉頭都緊鎖不開。

因為他們察覺海託山神色有點令人不安。

那樣子十足是心事重重、疑慮不安、勉強敷衍、強展笑顏的最好寫照。

海託山處事雖有魄力用人也有魄力處但畢竟是老粗這種掩顏飾容的事要以老官場和戲子最能勝任決輪不到他。

“你覺得怎樣?”在走出海府的時候赫連春水向鐵手問道。

通常這樣問的時候已經是有“覺得怎樣”的事情生了。

鐵手一笑道:“很不高興。”

赫連春水奇道:“你?”

鐵手低聲道:“這兒豈有我們不高興的份兒?”

赫連春水道:“海神叟?”

鐵手沉聲道:“巴三爺子。”

赫連春水“哦”了一聲。

鐵手道:“你沒見他站在一旁無論怎樣擠出笑容和說客氣話眼中所流露出來的都是很不高興的神情嗎?”

赫連春水道:“我倒沒注意。”

鐵手道:“他們不高興也是合理數百名‘逃犯’一住就是半月他們為我們擔驚受怕出錢出力沒有理由毫無尤怨的。”

赫連春水道:“我倒只注意到一個人。”

鐵手道:“誰?”

赫連春水道:“吳二爺。”

鐵手道:“他?”

赫連春水道:“真正為我們的事而忙壞了的是他偏偏他活像應份的事兒一點不耐煩也看不出來。”他笑了一笑道“也許只是我看不出來。”

鐵手道:“我也看不出來。”

赫連春水嘲挪的道:“這件事我們都看不出來反而是好事。”

鐵手也微笑道:“所以說一個人看清楚大多事情反而不是好事。”

赫連春水想了想道:“至少他自己便很不容易得到快樂。”

鐵手道:“知道大多事情的人也一樣。”

兩人說著說著已行出海府在大門前正要翻身上馬忽見一頂轎子正要在海府門前停下來。

只見守在門口的管事和家丁一見這轎子來到都迎了出去喜道:“大老爺回來了。”

“快稟告老爺。”

“是。”

鐵手和赫連知道是“天棄四叟”裡的老大劉單雲回來了正想要和他照面招呼沒料那簾子掀到一半。那掀簾的手突然一頓。

轎裡的人只露出了下半身穿著灰布白點齊膝半短闊袖衫腳綁倒滾浪花吞札皮鐵手怔了一怔那人把手一放“嗖”的一聲布簾又落了下來。

只聽轎子裡的人沉聲道:“抬我進去。”

抬轎的人都為之一怔但依命把轎子抬進府裡去。

抬轎入府這種情形當然不甚尋常更何況轎裡是個男子而不是女眷。

不但家丁們面面相顧不知因何這次大老爺要這麼大的脾氣連鐵手和赫連春水也莫名其妙不得要領而去。

別說鐵手與赫連春水不明白連海託山和巴三奇匆匆出迎的時候只見一頂轎子升了進來也都一頭霧水不知劉老大此舉何意?

劉單雲的用意很簡單。

他生氣。

他幾乎是一把揪住巴三奇喝問道:“你們有幾顆腦袋?竟敢窩藏這幾個朝廷要犯!?”

他不敢去揪海託山因為論年齡他雖然是老大但論武功他還不如老四而且若論權勢他更不能與海老四相提並論。

所以他才去參加圍剿青天寨之役。

——在武林中的地位不如人在海府的實力也遜於人只想討回個軍功至少可讓人刮目相看!

——卻沒想到自己和軍隊千辛萬苦、追尋不獲的“逃犯”竟有兩個出現在自己的地頭上!

劉單雲簡直要暴跳如雷。

他雖不甘屈於人後但對這三名結義多年的老兄弟還不忍心眼見他們辛苦建立的成果毀於一旦也成了“黑人”!

巴三奇嚇得手腳亂揮忙道:“不管我事!是吳老二和四弟的意思。”

劉單雲轉問海託山:“老四可真是你的主意””

海託山嘆了一口氣道:“我也有逼不得已的苦衷大哥放手再作計議。”

劉單雲對海託山的話還不敢不聽當下鬆開了手指只罵巴三奇道:“你是怎麼管事的!我才去了大半月你怎麼不幫四弟分憂解勞、拿拿主意鬧出了這種隨時都要滿門抄斬的事情來!”

巴三奇青了面色只苦著臉分辯道:“我勸了呀但是……二哥一力主張要留住這幹人啊!”

劉單雲氣咻咻的道:“哼老二老二懂個什麼!”

海託山見劉單雲如此激動便試探著問:“這樁案子鬧得很大麼?究竟可不可以消了?”

劉單雲跺足道:“老四這些天來你沒到外面去所以不曉得這是天大案子呢這些人已大禍臨頭一輩子都翻不了身哪!”

海託山驚疑不定地道:“那麼前些時候衙道下檄要我們派幹員剿匪難道……”

劉單雲道:“便是殲滅南寨!”

海託山嚇了一跳:“你跟他們動過手?”

劉單雲道:“連那姓鐵的我也跟他對過了。”

海託山道:“你進來的時候跟他們朝過相了?”這句話問得十分凝重因為劉單雲跟鐵手既然交過手萬一給鐵手等人先行警覺以為圈套不顧道義先行反撲如不及早佈防就要措手不及了。

劉單雲道:“當然沒有所以我才要坐在轎子裡進來。”

海託山輕籲一口氣道:“這還好些。”

劉單雲道:“可是大患一日不除決沒有好些的事而且如能替傅相爺除此大患日後自有的是前程。”

海託山猶豫道:“可是赫連將軍待我們一向不薄啊。”

巴三奇趕忙替劉單雲呼應道:“可是傅相爺更得罪不起啊。”

海託山遲疑地道:“但諸葛先生的弟子鐵二爺也來臂助他們我們這麼做豈不是與諸葛為敵?”

劉單雲道:“諸葛先生在朝中已日益失勢沒有實權看來也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鐵遊夏正受朝廷通緝關於這點已不必顧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海託山道:“可是……”

劉單雲沉聲道:“還可是什麼?再猶疑不決只怕官兵把我們也列入捕剿名單上那時可誰都不能全身保命。”

海託山目光銳氣一盛決然道:“好——”

忽聽一人厲聲道:“不行!”

人隨聲到:“以俠義道咱們決不能趁人之危作這種不義之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