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三章 完美復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七七三章 完美復刻

從1999年到2002年,索尼連續3年淨收入下降,其中2002年索尼實現淨收入僅167億日元,同比暴跌86。2%。要是盛田紹夫和井深大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家底被禍害成這個樣子估計棺材板子都會壓不住的(盛田紹夫99年去世,井深大97年去世)。

索尼帝國的各項領地也在同一時期被競爭對手們逐漸蠶食:在膝上型電腦方面,索尼不僅追不上IBM、惠普和戴爾,連日本本土的領軍位置也被東芝和NEC奪走;

在移動音樂播放裝置方面,儘管索尼憑藉其開發出的Walkman(隨身聽)創造了這一領域並統治其數十載,但進入新世紀以來,蘋果公司憑藉iPod悄然奪走了老大位置,而索尼自己的SonicStage音樂播放器則在市場上被iPod打得體無完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遊戲機方面,PS和PS2雖然曾經風靡全球,但面對“晚輩”――微軟的Xbox和任天堂的Wii的競爭時也逐漸走下了神壇從一家獨大成為了三國爭霸;手機方面,於2001年成立索尼-愛立信始終無法趕上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企業?,用“全面潰敗”來形容索尼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境況並不為過,昔日象徵著日本戰後崛起的電子巨頭搖搖欲墜,其在日本國內電子行業的霸主地位也不斷受到松下、三洋等的挑戰。 總結以來就是大廈將傾狂瀾既倒了。

“內容來主導技術,在我看來龍宮是做內容最好的公司,秦總,你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天才的領導者。”秦雄這段時間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接見企業裡的各路高管,新來的原有的,斯坦。李和阿維已經開始在這裡住了下來打磨《刀鋒戰士》的劇本。

而在霍華德談妥了一系列待遇問題後也來到了瑞士面聖,對於秦雄內容致勝的策略

霍華德是很讚賞的。

“娛樂行業和傳統行業不一樣,在這行業抓住人心是很重要的,雅達利在電子遊戲上全線潰敗就是因為他們控制不了市場上的劣質品所以全線潰敗,而這一點任天堂就做的很好,雖然龍宮和任天堂是競爭對手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任天堂拯救了這個行業,而我需要的是一位能把電影娛樂和電子遊戲娛樂聯動起來的CEO,所以霍華德先生你的任務很重。”秦雄泡好一杯清茶遞給霍華德說道。

也許是因為長期從事傳媒工作的原因所以霍華德對於內容很是重視,原時空也是他用“內容拯救技術”來盤活索尼的,要不是出井伸之挖的坑太大沒準索尼還真能在他的手裡煥發第二春。

索尼的潰敗和墮落很多人把鍋扣在了出井伸之的頭上,實際上這個鍋大賀典雄得背一半,簡單的來說出井伸之並不適合做索尼的船長,但是大賀典雄為了做索尼的太上皇所以把他抬了出來,但是出井伸之並不甘心做傀儡所以在其後的日子裡索尼大內鬥全線開始了。

索尼是靠技術起家的,但是索尼走向神壇靠的就是電子文化,隨身聽作為索尼獨步江湖的利器就是電子文化產業的產物,而這也是大賀典雄在索尼最大的功勞之一,也就是說大賀典雄是索尼電子文化產業的支持者,但是作為和大賀典雄打擂臺戲的出井伸之這位本來非技術人員出身的索尼掌舵者竟然高舉電子產品大旗,前文說道索尼有不少黑科技產品,其中出井伸之時代的產品就有不少。

所以在索尼公司賴以為生的電子產品出現業績下滑時,索尼的整體頹勢也就不難理解。此外,出井伸之所採取的一些策略也值得詬病(比如PS和PS2未在中國上市等),而過於嚴厲的反盜版措施和遊戲合作協議使得登陸PS2的遊戲數量遠遠少於Xbox,這也被認為是PS2輸給Xbox的主要原因。

總之索尼的內鬥玩殘了大賀典雄也玩殘了出井伸之更玩殘了索尼,這場鬥爭沒有贏家,在2005出井伸之辭職後,霍華德接任了索尼,成為了救活隊員。

訊息一出,質疑聲浪接踵而至。為什麼選擇斯金格?他不會說日語,不是工程師。他對電子產品幾乎一無所知,對軟體就知之更少了。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在新聞和娛樂業度過,而且他對於技術世界的第一次探險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黑歷史)要知道在出井伸之之前的索尼是非技術人員不得上位的,出井伸之給索尼造成的傷害太大了。 新的繼承者不是盛田厚,不是久多良木健,不是平井一夫,更不是元老級的中缽良治而是一個不懂技術的威爾士人。 這讓很多索尼人感到十分的困惑。

但是隨後霍華德的內容拯救了技術,盤活了當時的索尼。將索尼的各個產業、各個部門整合到一起來發展。在斯金格的眼中,電子產品與娛樂產業應當齊頭並進,電子產品是娛樂產業的基礎,而娛樂產業則是電子產品的推進器。 而秦雄在龍宮的整體戰略上其實就是部分模仿了索尼當時的這條路,一攻一守,攻守兼備。

打造IP,推出主機,推出爆款遊戲可以說因為有先知之路秦雄的路要比霍華德走的更加順暢,甚至連收購米高梅都和原時空近乎一致。在霍華德就任CEO的前兩個月,他就幫助索尼以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老牌電影公司米高梅,進一步擴大了索尼在電影界的實力。上任以後,斯金格對這樁收購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次收購不僅使以後的007電影印上的索尼的名字,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娛樂產業比重又有了增加,我們要讓‘內容’成為‘技術’的拯救者。”

秦雄其實一直都認可一個道理,成功不是偶然,但是成功是可以複製的,而秦雄在這個年代不論是收購米高梅還是收購漫威代價都要比索尼小的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