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回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起床收拾好行李樂器,把房間也退了,東西都放旅遊大巴上去。吃了早餐後,他們決定先去千淚泉看看,就在克孜爾千佛洞附近,也是一處勝蹟,還有美麗的傳說,據說是古時候一位龜茲公主,因為無法跟心愛的獵人在一起而化成的淚泉。和望夫崖有異曲同工之妙,秦放歌他們也都是聽過就算,真正享受的,還是曲徑通幽的過程。

照舊還是周禮生帶他們去的,夏雪這個導遊對這邊景點的熟悉程度,肯定比不得他在這邊住幾十年的。

通往千淚泉的路,儘管有修繕,但還是崎嶇,早上出來甚至感覺有些泥濘,不過秦放歌他們興致都很高。陳天虹和韓薇兩個因為昨晚和秦放歌一起玩得太嗨,儘管事後他有幫她們做推拿按摩,可到底精力體力消耗太大,也就沒跟著王紫梓黃靜幾個一起瞎折騰,安安靜靜的跟著大部隊的步伐。

秦放歌拿著數碼攝像機拍攝的時候,還關心一下她們的情況呢!

經過沼澤,穿過峽谷,時有風吹過,不似外面的沙塵暴那樣狂暴,清風拂面,別有一番風味。半個小時左右的跋涉之後,最後到達了千淚泉所在的山坳。

據說當初的霓裳羽衣曲,最初就是來自於龜茲的《婆羅門曲》。據周禮生講解,說宋朝的江少虞,在《宋朝事實類苑》中,論述霓裳羽衣的來歷說,“餘觀唐人西域記雲,龜茲國王與臣庶知樂者,於大山間聽風水之聲,均節成音,後蕃入中國。”

而宋朝《高僧傳》中也有記載,“龜茲境內有一處地方,其水滴溜成聲可愛,彼人每歲一時採綴其聲,已成曲調。”

這充分說明,古代的音樂家們,就懂得從大自然中,吸收靈感,創作樂曲。

秦放歌他們實地勘察後,也都嘖嘖讚歎,同時也沒忘記記錄下這些美麗的音符。

千淚泉很有特點,在這個人跡罕至,幽深寂靜的山坳中,無數晶瑩的水珠,從佈滿苔癬的懸崖上滴下,叮咚有聲,最後匯成一股清泉。

王紫梓她們還問周禮生,“周老師,這泉水可以喝嗎?”

周禮生笑著回答道,“當然可以,這可是純天然沒汙染的礦泉水!”

滕舒婷和林寶卿她們明顯就跟她們不在一個精神層面上,和秦放歌談起的時候,也是說,“這大自然的天籟之音,用在音樂中最合適不過!”

“山間流泉滴水成音,微風輕拂,還有美人相伴,應該很能激發靈感……”陳天虹也上前來湊熱鬧。

“要是能還原當初的《婆羅門曲》,以及《霓裳羽衣曲》,就最好不過了!”林寶卿也暢想道。

大家把期待的眼神望向秦放歌,他卻苦著臉說,“以後別說我是天才,沒靈感……”

女生們卻都咯咯笑出聲來,聲音如銀鈴,又似黃靈鳥,在這幽深的山谷內,不斷迴響。看天才出糗,也蠻有意思的。

還有加奈子葉秀玲這樣的女生,拿瓶子裝了泉水回去。韓薇則調侃秦放歌,“你呢,要不要帶上幾捧黃沙回去?”

“這得拜託薇薇你幫忙才行!”秦放歌笑著回答道,“我們好像都沒買什麼禮物回去,包點黃沙泥土泉水回去也是極好的!”

韓薇只給了他幾個白眼,但女生們卻覺得可行,也不用擔心被人告什麼的。

在千淚泉呆了一陣,秦放歌也記錄下泉水風聲,他打算以後用在音樂裡,當然,演奏出來的效果怎樣,還要看林寶卿她們的水平。

之後還是回千佛洞欣賞精美的壁畫,昨天還沒看完,裡面光是有樂舞內容的壁畫,就有五十多個洞窟。

經過昨晚的事情之後,陳天虹和韓薇再看石窟的壁畫時,又有了別樣的感觸。

秦放歌這傢伙裝模作樣的本領一等一的強,基本也不會露出什麼馬腳來。他這會其實也沒有這樣閒功夫胡思亂想,壁畫的內容實在太過豐富,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他縱能一心幾用,也肯定不如專心致志做得更好。

從壁畫上,秦放歌也看出,“你們注意到沒有,這些樂器所演奏的曲調,基本都在同一個節拍上,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是最精彩的地方……”

“這是否說明畫師們也精通音樂?最起碼,應該是有聽過現實中的樂舞表演的……”滕舒婷和他交流說。

“嗯!”秦放歌點頭,“雖然很多場景都是描繪極樂天堂的,但這些音樂和舞蹈,其實還是以現實中的樂舞為原型的。”

林寶卿則說,“也不是都是龜茲樂舞,從古印度以及中原地區傳來的樂舞,對此也有影響,因為畫師不見得就是本地人,也可能從其他地方來的。”

大家得出的結論也很一致,這些記載著樂舞場景的精美壁畫,大都以現實樂舞為基礎,再加入一定的想象,最後精雕細刻而成。

周禮生也給她們講了,龜茲石窟裡面的色彩特別豐富,甚至是濃烈,比如很多石窟頂部的藍色顏料,都是用青金石做的。而青金石在古代,也是非常貴重的一種寶石,只有阿富汗才有產出,價格和黃金差不多。這些石窟所用的青金石,也都是透過絲綢之路,運送到龜茲來的,充分說明了在那時候交流的頻繁。

他也異常痛心的說,石窟還有很多黃金裝飾的壁畫雕像,被外國人盜走,金子很值錢,這個誰都知道的。

秦放歌他們也跟著聲討一番這些強盜,那時候國力不強,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而周禮生他們,透過交流活動,只能弄回影像資料,然後再花費很大精力進行復原,要說照片的話,他們手裡的資料,比親自看石窟更完整。可毫無疑問的是,直接參觀石窟壁畫雕像,才是最讓人感懷的方式。

一上午的參觀結束,秦放歌以及左書琴她們也謝過帶著他們參觀並幫著講解周禮生研究員,並請他一起吃午飯。他倒是沒拒絕,對他們的期望還挺高的,“只要你們能創作出精彩的音樂來,我們這些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秦放歌還謙虛一下下,但也表示,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創作好這些音樂,並幫助他們推廣宣傳龜茲石窟的豐厚文化寶藏。

他從龜茲研究院這邊也搞到很多有用的資料,全部都是數字版的,他帶來的行動硬碟也派上了用場。實體的資料文物什麼的,就算秦放歌再怎麼有名,人家也是不可能送給他的。

他們吃了午飯就回京,龜茲研究院的領導們也都過來給他們送行,又是一陣客套寒暄。他們也微博上感謝了秦放歌的捐款,也希望藉助他的影響力,為龜茲石窟爭取更多的關注和捐助,在這大漠深處,條件確實挺艱苦的。

秦放歌也在微博上做了回應,還放了幾張在千佛洞外的照片上去,還有一張千淚泉的。他自己的微博更新並不頻繁,放照片的次數更少。

採風結束,去機場的路上,愛臭美愛炫耀的王紫梓潘琳娜她們,也都紛紛往微博或者空間裡傳照片,這關頭,自然是不用擔心有人再來找秦放歌邂逅偶遇什麼的。

他們還是先去庫車機場飛烏魯木齊,然後從那飛回燕京,結束這為期一個多星期的採風之旅。在大巴上,女生們也三三兩兩湊一起,或者上傳照片影片,或興奮的交流著這次採風的收穫。就算沒有音樂作品問世,這次旅行,至少是開拓了她們的眼界,以後在演奏秦放歌創作出來的關於絲綢之路的音樂的時候,能把情感表達得更好,將粗獷荒蕪,一望無垠的沙漠場景渲染得更逼真。

秦放歌自己發了微博之後,就沒去再多看多管,和身邊林寶卿還是聊音樂,談藝術。他這一路採風下來,積累的靈感確實不少,但距離完成《新絲綢之路》紀錄片音樂的任務,還有點距離。沒辦法,礙於時間緊張,他們也不可能走完絲綢之路的每一站,當初張曉陽他們拍攝的時候,可是花了兩年多時間的。

其他幾站的比如和田,青海,喀什等地方的音樂創作,就只能透過張曉陽提供的音樂資料來找靈感了。

林寶卿和滕舒婷她們覺得也沒太所謂,現在的音樂和過去,本來就有很大的不同。哪怕是他們住在本地的人,也是經歷了很多的變遷,要說完全符合當地絲綢之路名站的音樂,也要分不同的時代。

就比如龜茲,以前是信仰佛教的,後面被清蒸了,音樂和舞蹈,也就天差地別的大。

不管怎樣說,他們這次的採風之旅,收穫都是特別大的。尤其敦煌和龜茲兩地的石窟,給秦放歌提供了太多基於畫面的想象空間,而不是單純是以前那樣,只能透過文字資料,進行想象。可以這樣說,他在參觀過石窟壁畫後,創作出來的音樂,肯定更有當時的韻味。

從庫車飛往烏魯木齊的時候,林寶卿去休息,滕舒婷則接過她的位置,還被她們調侃說是搞車輪戰,“要榨乾他的每一寸靈感!”

秦放歌才不怕,“我就怕你們不理我好不好,時間靈感什麼的,最不值錢了好嗎?”

這也被大家當作是嘲諷,紛紛報以白眼回應他。

和滕舒婷探討的時候,就是更純粹的音樂藝術。她對秦放歌風流多情的性子一直是不感冒的,但又不得不承認他的才情,也是蠻糾結的。

左書琴這個大姐頭就沒滕舒婷那樣矛盾,她也是早就看穿了秦放歌的本性,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要改了性子,她才會覺得奇怪,她姐妹也更會覺得不習慣。她雖然是團長,但卻沒有干涉團員們私生活的想法,關鍵也干涉不了,頂多也就是給予幫助和建議。女生們自尊心和個性都還蠻強的,雖沒有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或者直接開撕的可能,但能尊重的地方,就還是尊重著點吧!

到烏魯木齊之後,他們也跟這次陪她們採風的導遊夏雪作別。

女人們更情緒些,還有些依依不捨,秦放歌這傢伙就灑脫得多,即便如此,他還是被大家拉過去,跟夏雪合影留戀。

夏雪也哈哈樂,還笑著說,“秦放歌是我接待過的最帥氣,脾氣也最好的名人!感覺一點明星的架子都沒有,要不我回頭幫你宣傳一下?”

秦放歌笑著回答說,“謝謝夏雪姐的誇獎,很高興這次的旅行有你幫助。”

客氣一陣之後,也就此分開,夏雪直接乘飛機回西安,他們一行人則是回燕京。從這裡飛回去,差不多得四個小時,加上登機前的各項檢查等待,以及下飛機後返回學校或者家裡的時間,就更長了。

等待上機的時候,左書琴也讓困了累的姑娘們先休息下,她們這次採風之旅並沒有買多少禮物禮品之類的東西。秦放歌再怎麼厲害也沒三頭六臂,買了還是得她們自己帶,此行也不在禮品特產什麼的上面,有這樣的經歷,還是很多的照片影片就足夠了。

而陳天虹她們還真是打算車輪戰,倒是把秦放歌美得不行。上飛機的時候,黃靜就要跟秦放歌挨著坐,說是跟他探討胡琴。林寶卿笑得很淡然,她可沒那麼好的精力跟她們胡亂折騰,儘管現在的二胡,和胡琴其實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差別。也不光是二胡,在龜茲石窟和敦煌石窟的壁畫裡,出現的樂器就有好幾十種,種種因素之下,能流傳到今天的,已經是少之又少。能保留特色的,就更寥寥無幾,時代在變化,人們的審美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哪怕是民樂水平最高的林寶卿,也不會墨守成規,抱著舊的教條不肯放手。

滕舒婷則在跟林寶卿討論,要不要加入新樂器的問題,是另外找人還是她們自己來。林寶卿覺得還是自己動手比較好,她們都是多面手,再者,實在不行,不是還有萬能的秦放歌在嗎?(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錦瑟華年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