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支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聽宋子茉這樣一說,黃靜就很肯定的講,“那肯定就是新曲沒錯了!鋼琴曲也是他最拿手的,這速度真的挺快的。”

“還好啦,也就和弗雷德的創作速度差不多。”宋子茉卻一本正經的回答說。

“他想要超越弗雷德,必須得更勤奮點才行!”黃靜還點頭稱是,弗雷德作為這個世界最為出名的天才音樂家,只活了三十八周歲不到。但他所創作的完整音樂作品,被後人整理出來就有將近六百九十一首,還有一百多首未完成的。他從五歲就開始邊演奏邊作曲被譽為音樂神童,但前期的音樂作品並不多,在神童熱過去,十八歲之後才進入創作的高峰期,人生的後面二十年,平均每年的作品數量超過三十首,還都是精品之作,形式也多種多樣,歌劇,交響曲,鋼琴奏鳴曲,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室內樂等等。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因為弗雷德每個月差不多都有三首全新的音樂作品出爐。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他原來所在時空的莫扎特了,兩人的命運經歷都出奇的相似,都是特別天才多產但也特別命短的。而被譽為“西方音樂之父”的巴赫更是高產,光是後人整理出來的,他的作品編號都排到1128,還有不少遺失的作品。而疑似巴赫作曲的還沒有算進去,相比起莫扎特來,巴赫的一生算是要幸福多了,娶了好幾任老婆,兒女都有二十多個,但在那年代長大成人並不容易,但龐大的巴赫家族肯定是能一直延續下去的。

而不管是弗雷德還是莫扎特,巴赫還是貝多芬,這些天才音樂家們除了擁有過人的天賦外,共同的特點就是超越常人的勤奮。

所以滕舒婷也常說,像秦放歌這樣的人最是討厭,天賦那麼高還那麼勤奮,簡直不給她們這些普通人活路。

但不管是滕舒婷還是寧秀佩,她們都特別看好秦放歌,都覺得以他現在的創作速度和充沛的音樂靈感,有希望超越弗雷德這個被大家公認為最有天賦的音樂家,創作更多的音樂作品。

克利斯朵夫這個偉大的音樂家,則和另外一個世界的樂聖貝多芬差不多,尤其在經歷上,都是波折不斷沒有說一帆風順的,在不斷戰勝生活,挑戰命運中,譜寫一首首偉大的音樂作品。他們的音樂天賦也毋庸置疑的高,但大家都覺得,他們的作品靈感更多來源於他們對自我,對命運的挑戰,像弗雷德以及莫扎特這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天才。

黃靜父親黃建偉想當面對秦放歌表示感謝,還有二胡要送他的,也叫她問晚上過去方便不方便。

“你們晚上還沒訂餐的吧!別訂了,我們等下帶過來就好,我爸媽想見他,明天他肯定更沒時間。晚飯他總是要吃的對不對……”黃靜跟宋子茉說起來的時候,也挺輕鬆的,並很快把事情給確定了下來。

然後她還跟父母以及其他幾個長輩解釋一下,說秦放歌因為用腦過多,能量消耗特別大,這吃飯也就特別多。所以也才會有他在創作期間,寧秀佩還派宋子萱姐妹專門看護著他,說是怕他被餓暈過去就不好,他那身體又沒有能儲存能量的脂肪,經不起高強度的消耗。

左書琴她們聽了之後都想笑,然後又開始商量在哪訂菜比較合適,她們經常去吃飯的地方,基本都是可以打包的。

這方面黃建偉他們長輩都不熟,就讓左書琴黃靜幾個拿主意就好。這幾個也就迅速行動起來,不過黃靜他們自己還是打算在外面吃,秦放歌那邊也擺不開這麼多人。

下午的話,黃靜父母以及肖靜茹父母他們都打算去音樂學院看看,還打算請她們的老師們吃飯。但肖靜茹說現在老師們估計都會比較忙,等明天秦放歌的音樂會結束之後,估計會好些。

但家長們都不著急,他們來燕京打算多玩幾天,然後和女兒一起回家過年。

很快,菜就上來,但氣氛一直很融洽,左書琴和滕舒婷馮璐璐幾個在長輩面前也不拘束,都挺活潑自然的。

君豪酒店這邊餐廳的飯菜味道不錯,就是價格稍微貴了些,不過黃建偉並不在乎這點。倒是黃靜和葉秀玲她們感概一番,說席晚晴她們確實挺會賺錢的。

肖靜茹也說,“她們在秦放歌的相關產業上投資不少,肯定也會想辦法在其他地方賺回來的。其實我覺得現在有名氣,能吸引人流就都好賺錢,畢竟眼球經濟的時代。”

黃靜則講,“秦放歌要是想賺大錢的話,直接去接廣告做代言就行的啊!錢也來得特別快……”

聊起這些的時候,黃建偉他們也不免關心起她們樂團未來的打算。就拿黃靜來說,她當初加入錦瑟華年樂團的時候,黃建偉他們還挺不樂意的,主要也是怕影響她的將來。她挺有二胡演奏天賦的,從小到大教她的老師都這麼說,黃靜自己也這麼認為。但她也明白,想要成為著名的二胡獨奏家,她要走的路還特別漫長,現在那些成名成家的,哪個不是熬了幾十年才真正出頭的。

黃靜不想青春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單獨練習中度過,光是想想就挺可怕的。有幸認識了這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使得她的人生道路變得開闊起來。先斬後奏這樣的事情,她不學都會。前面樂團成立時候的艱難日子大家都一起熬過來了,後面認識秦放歌之後,樂團更是蒸蒸日上,不僅有為她們樂團量身打造的樂曲,還時不時的有驚喜。

黃建偉認識人不少,可要他找人幫女兒黃靜創作二胡曲,還真找不到。漸漸的,他們也就不再反對,雖然反對也沒用,黃靜這丫頭個性一直都是比較好強的,做決定也很有主見。他們當父母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教她二胡,並讓她在最貪玩好耍的年紀堅持了下來,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時候還要他們監督、甚至還要用上各種手段,現在要叫黃靜放棄二胡,她會拼命的。

但對女兒前途,不光是黃建偉夫婦,肖明山夫婦以及葉浩成夫婦都是特別在意的。

而黃靜,肖靜茹以及葉秀玲,多少也是和家裡透過氣的。特別是在上次元旦晚會上的成功演出,真正進入學校領導的視野之後。

黃建偉除了關心她們樂團的團長左書琴以及副團長滕舒婷她們的意見之外,也問秦放歌這個編外的顧問和指導是什麼意思。

黃靜旗幟鮮明的跳出來,讓她老爸出錢贊助她們樂團的事業,這點她之前其實也有打探過。

“我們這點家底完全不夠啊!”黃建偉也是行內人,也知道想要運營這樣一個將近二十號人的樂團,每年的開支可不小。想要演出賺錢基本是天方夜譚,所以說沒錢不要搞藝術。

黃靜也是早就有打算,“我們姐妹大家一人出一部分就好啊!難道老爸老媽你們真忍心看我們籤給別人,被人欺壓嗎?我有聽說過一些合同,感覺跟賣身契差不多了!”

黃靜母親穆青青責怪她,“瞧你這孩子說的!”

肖靜茹父親肖明山也是個懂行的,“我倒是有看過一些樂團的合同,真的非常苛刻,你們會有自己做經營的這樣的想法也不奇怪。不管怎樣,我們做家長的,肯定會盡全力去支援你們的事業。”

葉浩成也說天下父母的心思其實都是一樣的,希望子女成才,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但葉秀玲的母親馮玉梅卻說,“現在說這些似乎還有點早吧!秀玲她們才大二。”

葉秀玲卻馬上說早點考慮比較好,她們樂團中,像葉秀玲和黃靜這樣大二的只是少數幾個,左書琴滕舒婷她們大部分都是大三的,再過一個學期,就大四要開始實習找工作的。

這幾位家長的意思也很明確,他們也都願意出資贊助她們樂團,也是清楚想成為知名的民樂演奏家不容易。她們既然有緣分在一起,就一起練習共同進步,也不至於那麼單調無聊。但具體怎麼操作,也還是得拿出一個規範和章程來才行。這樣的大事,肯定得慎之又慎才行。

黃建偉甚至還提議,什麼時候開個家長會,大家聚一起商討。可光這事情都挺不容易的,這些家長都是天南海北的,也基本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好在還有時間。

黃靜也說還有差不多一年的功夫,供他們商量出一個妥帖的方案出來。而這一年時間內,她們就打算先接受音樂學院的招安,成為學院的編內組織,享受福利和待遇,當然,也得承認起為音樂學院爭光添彩的責任和義務,方式當然就是各種演出。

黃建偉他們也明白,等從音樂學院畢業之後,肯定就沒有這樣的待遇。這些事情遲早都是要考慮的,當然是越早做規劃也好的。

黃靜這說法也挺有技巧的,先說長遠的,再說她們都已經商定好的事情,最後,得到的答案還挺完美的。

這幾對父母也問左書琴她們家長輩是什麼樣的想法,左書琴也實話實說,“畢業之後樂團的出路還沒統一的意見,在校期間的話,他們是希望我們就加入學校的組織,也叫我們主要還是以學校的學習為主。”

“這是必須的!”幾對父母異口同聲的說,這也是他們送女兒來華夏音樂深造的主要因素。音樂氛圍好,又有名師指導,當然,實際演出經驗也必須要慢慢積累。尤其這些女孩子的夢想都是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展露自己的才華。

他們當然也不忘提醒女孩子們,要聽老師的教導,多學點東西。和秦放歌的關係也要搞好才行,同時也要開動腦筋,勇於創新,不是還有滕舒婷這樣學作曲的嗎?

滕舒婷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感覺她自己都沒有什麼特別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來,再和秦放歌一對比,更讓她情何以堪。

黃建偉他們此來,當然也想看看她們樂團的成果。雖然黃靜和肖靜茹她們都有往家裡傳她們排練演出的影片,也從她們各自的指導老師那裡收穫好評。但終究不如他們自己聽現場來得好。現場的演奏,也方便他們做出最直觀的判斷,樂團的前途如何,會不會受到觀眾喜歡等等。都說百聽不如一見,也正是這樣情況下的真實反映。

左書琴就等明天秦放歌的首場音樂會過去,林寶卿那邊把音樂會上的合奏演出完成,徹底放下心來,加奈子也從老家回來,後天她們樂團就可以組織練習。

黃靜還自信滿滿的笑道,“就當我們大家給家長們彙報這段時間的學習成績,肯定不會讓爸媽失望的。”

家住燕京的這些家長們,在元旦晚會的時候,就已經檢查過她們的學習成果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吃好飯之後,大家也沒耽擱時間,打算先去音樂學院看看。黃建偉當然沒有忘記叫女兒帶上他準備送秦放歌的禮物,這姑娘還真去房間裡面拿。

到音樂學院之後,左書琴她們也感受到了其中煥然一新的巨大變化,學校被裝點得格外漂亮不說,秦放歌這傢伙的名字更是格外耀眼。

黃靜幾個姑娘還笑著用手機拍了照片下來,說等下拿給他看,再聽他講講感受。

葉秀玲很客觀的說,“秦放歌也絕對當得起這樣的榮耀,要不是他的音樂會,很多大師根本就不會來我們學校,尤其是那些鋼琴家們。”

滕舒婷也指著掛著那些歡迎大師名家們蒞臨華夏音樂學院條幅,笑得很燦爛,“來的人太多,學校都不好厚此薄彼。”

肖靜茹則笑,“瞬間感覺我們華夏音樂學院底氣足了很多!這就是音樂家的力量嗎?”

不常來的黃建偉肖明山幾對夫婦也頗有新鮮感,只是覺得校園特別寂靜都沒幾個人一樣。黃靜就說應該都去聽交流會講座了,這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也是學音樂的人最愛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錦瑟華年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