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掌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林寶卿的古琴協奏曲這段,秦放歌更加用心,自然也沒有放棄他一貫旋律優美的特點,他也更把更多的東西,包裝在外表美好動聽的旋律包裝下。一如林寶卿本身,和她相處得越久,就越能發現她內在的美。

林寶卿的古琴協奏曲結束之後,就進入了最後的篇章。

當然,這也是對吳亦芬,龍富錦他們這些特別熟悉這首樂曲的人來說的超級車間。

對普通的觀眾而言,即便是寧秀佩和宋子萱姐妹,她們也都根本就記不清楚,究竟舞臺上還有哪位姑娘和她手裡的樂器,沒有當過當過主角。對於這樣長的音樂作品來說,想要數清楚本來也就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但音樂是不會騙人的,尤其是舞臺上所有的姑娘都在熱情而激烈的演奏著,她們所演奏出來的音樂又特別振奮人心時候。

所有姑娘中,壓力最大的當屬樂團的實際當家大姐大滕舒婷。

左書琴還好點,因為她信任姐妹們,在演奏的時候,盡她自己的心力就好。滕舒婷這個實際的指揮者,要操心的事情更多,她手裡的鍵盤,所承擔的任務也更重。

好在一切都非常順利的進入最後的大合奏樂章,即便穿著薄薄的裙衫,已經出了一身汗的滕舒婷,她用手裡的鍵盤,帶領著姐妹們演奏出比之前的合奏,更輝煌更燦爛的音樂來。

其他女生也都和她一樣,儘管前面的音樂,有著或多或少,真真假假的高氵朝。但秦放歌這個創作者,在作曲的時候,就已經設定了,那並不是最後的,真正的激動人心的高氵朝的地方。

後面這七分多鍾的大合奏,才是不斷壓抑,各種欲揚先抑的目的所在。

十七種樂器,十七位青春活潑,靚麗可人的姑娘,把勁往一處使,演奏出她們燦爛光華,青春活潑的音樂來。

音樂廳所有人,都跟隨著她們的音樂,心神盪漾起來。

那些對音樂不是特麼敏感的人可能在指感覺到現在的激情燦爛,光芒四射。對音樂更更敏感的教授以及學生們,還能回想起,她們在這段快節奏大合奏中,對之前各種動機,主題的回顧。用比較專業的點術語來講,這段可以算得上是再現部。

秦放歌顯然在這上面花的功夫更多,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再現,而在加強了韻律邏輯,對之前各個樂章在態度、情調和風格上有著強烈的對比性,並且透過種種手法又把各樂章形成總體的統一。

但這會,仔細研究這其中作曲手法的觀眾,畢竟只是特例。

即便是最關心她們,並親自到後臺來督陣的吳亦芬教授,這會也全然沒有想作曲上的事情。她所關心的,只是她們的精彩演奏,那些百聽不厭的音樂,在她聽了這麼多遍之後,也不會覺得厭倦。而且,她們的每次演奏,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這也是特別讓她覺得欣慰的地方所在,她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這也是她們做老師的,所希望看到的。

舞臺上的女生們也不負眾望,齊心協力,把最後這段秦放歌最為得意的,也是最燦爛輝煌的樂章,演繹得流光溢彩,繽紛多姿。

不是傳統民樂的那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她們的樂器,也達不到那種地步。她們所盡力演奏出來的,是情緒上的,尤其是建立在前面五十多分鍾基礎上的,總結,進步,以及昇華。

這對她們本身演奏實力,也是一個特別大的考驗,尤其是吹奏類樂器的,葉秀玲,肖靜茹,李若離她們幾個神徵蒼穹全文閱讀

但她們都頂住了壓力,為最後的恢弘,磅礴。在最後激情燦爛迸發的時候,帶領著觀眾們,體驗一浪接一浪,一山更比一山高的聽覺衝擊。

黃靜的高胡拉得激情四溢,身子也跟著起伏;王紫梓也不差,她的中阮在這樣的合奏中,儘管不是主角,但充當著最為堅實的基礎,在集體迸發的時候,所演奏出來的情緒,連她自己都深受感染,不自覺第仰頭挺胸;演奏架子鼓,掌握節奏的潘琳娜更不用說,她的身體似乎又有了新的力量,支撐她,進行高強度,劇烈而又激烈的運動,用激動人心的鼓聲,激勵著她自己以及好姐妹們一起,奔向最光輝燦爛的未來……

為了這一刻,女生們刻苦練習了將近一個學期,她們的肢體語言,在舞臺上,配著這樣的音樂感覺非常自然。

絕對的聽覺和視覺的雙重盛宴,像是魚躍龍門,又像是龍騰九天。優美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完美的節奏,讓人感覺,天地間,除了音樂,其他什麼都不剩。

時間一晃而過,舞臺上,女生們的演奏,在達到極致的高氵朝,演奏玩最最華麗的華彩篇章之後,走到最終點。她們也幾乎在同一時間,退出舞臺,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幻想和幽幽的情思。

到最後,只有林寶卿的古琴聲,悠悠揚揚,像是在呼應最初的推琴聲一樣,空靈,舒緩,也讓觀眾們的情緒,跟著緩緩地鬆弛下來。

而這琴聲中,蘊含的力量和情感也很多,既像是對之前音樂的總結,也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以及對大家的祝福,還有可以感受到的鼓舞,意猶未盡的遺憾……

這其實並不像是最後的結尾,很多觀眾也不相信,這就是結尾。

但可以確定的是,舞臺上的女生們,包括最後,出色地穩定觀眾情緒的林寶卿,也都停止了演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整個音樂廳裡面鴉雀無聲,餘音繞樑似乎只存在於想象之中,在經歷了之前的幾次鼓掌事件被無情打臉之後,現在大家都有些謹慎起來,內心地,也都不希望就這樣結束。

寂靜,悄無聲息。

在後臺的秦放歌以及吳亦芬教授她們,也都保持了絕對的安靜,即便他們應該在第一時間,獻上掌聲與喝彩,哪怕林寶卿聽不到。

舞臺上,十七個女生也都維持姿態,沒有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來。

但她們,也都確實沒有了演奏的意思,葉秀玲放下嗩吶,李若離也將她心愛的笙收了起來,滕舒婷雙手離開了鍵盤。

坐在最前排的王紫梓和陳天虹,以及錢淑媛馮璐璐她們,雖然還握著弓,但停止了動作,都沒有發出點滴的聲音來。

因為之前的劇烈演奏,女生們雖然穿得很薄,但差不多都滲出細細的汗水來,只是這個時候,她們都顧不得去擦拭額頭的細汗,一任緋紅而美麗的臉頰,在聚光燈的照射下,燦燦生輝……

到底是音樂學院,觀眾們的音樂素養比較高,意識到整首曲子結束之後,坐在前排的同學尤其看得真切,就打破寂靜,率先鼓起掌來小道士筆記

掌聲像是會傳染一樣,由前到後,跟著響了起來。

掌聲並不統一,但絕對熱烈,很快,不只音樂後面的觀眾跟著在鼓掌,二樓的觀眾們,也都響起了掌聲。

很多觀眾似乎還嫌坐著鼓掌不過癮,站起身來,嘴裡也發出了喝彩聲以及口哨聲,似乎不這樣,不足以表達他們在聆聽這一個小時音樂時候的激動心情。

站立的人數越來越多,逐漸大家的屁股都離開自己的座位,音樂廳的階梯狀設計,也很好地把這點呈現出來。

二樓的老師和家長們似乎不甘示弱,也都站起身來,不過他們肯定不會像學生那樣,鼓譟或者吹口哨。激烈的掌聲,就是他們的最好表現,大家彼此之間,也都望向舞臺上,即便相互交流,也都是透過眼神。

掌聲越來越來熱烈,也壓過了那些零星的喝彩和口哨的聲音,並逐漸趨於統一。

秦放歌他們在後臺,也跟著鼓掌,這會,他們也不需要矯情,可以盡情為林寶卿她們的成功演出,鼓掌喝彩。

一直坐著的女生們也都淡定不起來,她們相互交流眼神,最後在左書琴的帶領下,一起站立起來,這也是她們對觀眾的尊重和回禮。

這些明豔動人,青春可人的姑娘們站起來之後,風景更是這邊獨好。

見到這樣一幕,音樂廳裡更加沸騰起來,代表就是掌聲越發激烈起來。

左書琴她們似乎也都有提前排練過如何應對這樣的場景,女生們能帶著自己樂器就儘量帶上,像林寶卿,滕舒婷,潘琳娜她們那些沒辦法搬動的,就暫時先放在那裡。

十七個漂亮女生有條不紊,她們也都沒有說話,上臺之後,也一直如此。只透過彼此的眼神,以及手裡的音樂來進行溝通和交流。

最後,她們像剛上舞臺一樣,排成一排,在左書琴的帶領下,一起像舞臺下面鞠躬。感謝他們如火的激情以及熱烈的掌聲。

這樣的掌聲在達到一個極限之後,也都趨於穩定下來,也漸漸統一起來,不再散亂,或者是隨意增強或者減弱。即便是沒有在現實中經歷過這樣的同學,也都是經常看各種音樂會的,都懂得其中的禮儀和規範。

不過,把掌聲獻給這些青春美麗的女生,還有她們手上熟悉而又陌生的樂器,對觀眾們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在她們鞠躬之後,掌聲依舊熱烈而激情,就像她們帶給觀眾們的音樂一樣。在觀眾們的眼神裡,也都和她們的音樂一樣,純粹而乾淨,美好而真誠,沒有其他的東西。

左書琴和林寶卿她們,也在這樣的掌聲中,坦然迎接觀眾的掌聲和目光狂暴吞噬者

她們十幾年如一日的刻苦練習,含辛茹苦,滿載著父輩和老師們的期望,在內心裡,在登上舞臺的那一刻,就在渴望著這樣輝煌燦爛的一刻。

有好姐妹們的陪伴,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場合,她們都不會退縮,也都有著充足的底氣和自信,來迎接這些本來就應該屬於她們的掌聲和喝彩。

不光是林寶卿這樣久經舞臺的女孩子,連李若離葉秀玲錢淑媛她們這樣,平時很少能登上大舞臺的姑娘們,在這一刻,都顯得特別的不卑不亢,不悲不喜。

甚至,李若離這個樂團裡最膽小的姑娘,也能在這樣我舞臺,和觀眾們勇敢的對視,迎接他們的目光。她臉上的霞光,也不是因為膽怯或者害羞,而是因為激動和興奮。

掌聲依舊,舞臺上每個姑娘們的形象,也在聚光燈的照耀下,顯得越發楚楚動人,也更加光豔照人。

不光是王紫梓,林寶卿,左書琴,陳天虹,黃靜她們這些原本底子就特別好的女生們顯得格外漂亮。

錢淑媛,謝曉娟,宋嫻她們在這樣的舞臺上,也都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美麗來。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差不多一分多鍾,音樂廳的後臺,掌聲最先停歇下來,秦放歌也不好意思自賣自誇。但宋子萱和宋子茉姐妹,卻是在不管不顧地為林寶卿她們叫好。

肖雨然也挺激動的,她和葉秀玲她們感情也特別深。

吳亦芬教授雖然沒有說話,但仍舊可以從她臉上的笑容,看出她內心的激動來。

這個時候,元旦音樂會的導演馬曉華也不提什麼超時的事情,他也不催顏娉娉她們上臺去謝幕什麼的。他只是跟秦放歌建議說,“秦放歌,你和吳教授也該上臺去接受觀眾們掌聲的……”

“這是屬於她們的時刻,也是她們應得的……”秦放歌並不為所動。

吳亦芬也點頭,她也是最清楚林寶卿滕舒婷她們為這首音樂作品,究竟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的知情人之一。

馬曉華挺無奈的,顏娉娉她們這些主持人,更不想在這時候當出頭鳥,出去做惡人。

於是,在後臺的一群人,就聽得從舞臺傳過來的,音樂廳的掌聲依舊熱情並激情。

這麼久沒有人出來救場,倒是舞臺上的女生們有些情緒上的變化,老這樣站著也不是辦法呀!

滕舒婷也跟左書琴做眼神的交流,想問問當下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才好。

左書琴則是更傾向於徵求大家的意見,林寶卿是一如既往的淡定,其他女生的話,還是更傾向於讓後臺的導演他們來搭救,女生們就又還是接受觀眾們的掌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錦瑟華年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