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收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ad336();<!--章節內容開始-->

幾個人就還是去吳泓芹平時練琴的琴房,裡面兩架鋼琴,夠他們用,比較私密,也就不需要鄧紅梅再多做什麼其他的安排。

音樂會在後天舉行,傅天夏也會在後天去國家大劇院的音樂廳和交響樂團進行排練。

不過以傅天夏的鋼琴水平,演奏這個音樂會的這些曲目,並沒什麼問題。還都是他最拿手的音樂,練習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持手感和樂感。他每天再忙,都要抽出幾個小時來練習鋼琴。

鄧紅梅還號召吳泓芹和肖雨然跟他學習,兩姑娘都齊齊點頭,在成名之後還能如此努力,確實值得她們學習。

傅天夏倒是很謙虛,說在學校的時光是最好的,也有充裕的時間好好練琴。出了社會之後,很多事情就身不由己,需要特別大的自制力,要不然,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使所有努力葬送。

鄧紅梅也跟著補充,說傅天夏並不是危言聳聽,很多號稱天才的為什麼後面會籍籍無名,在名利中迷失了自己是最大的因素。

至於秦放歌,不能以常理度之,也就沒人問他的意見什麼的。

下午的時候,傅天夏練習的是斯特朗的鋼琴協奏曲。

但其實主要是練習和學校交響樂團的配合,這也是每次和樂隊合作之前,都必須進行的排練。但就鋼琴協奏曲而言,傅天夏早就練得滾瓜爛熟。

他的音樂會上,除了斯特朗的鋼琴協奏曲之外,還有路德的幾首夜曲和練習曲,斯特朗的西班牙狂想曲和大幻想曲,以及約翰克利斯朵夫非常著名的奏鳴曲《黎明》。

曲目很豐富,也非常用心。

傅天夏不是炫技派,從來都不是。

到了他這樣的年紀和地位,也不需要用炫技來展示自己的天賦和技巧了。

這些曲目,可以說,任何一個鋼琴系的學生,都可以演奏出來。

只是,演奏出來的效果,大師和學生之間的差距還是特別大的。

秦放歌和吳泓芹幾個人都比較謙虛,讓傅天夏先練習一遍,他們在旁邊當聽眾就好。

現在吳泓芹她們也學聰明了,早早地買了高清晰度高質量的錄影裝置來,先不管三七二一,錄下來說。秦放歌的時間緊張,她們幾個很多時候都要回頭去看錄影慢慢體會的。

傅天夏就沒謙虛,他也需要練習,就先練琴。

他基本功夫特別紮實,演奏這些作品,也都融入了他自己的理解,非常有味道。

秦放歌很喜歡他演奏的那首克利斯朵夫的《黎明》,也是幾首作品中,寓意深刻,內涵最豐富的。

克利斯朵夫一生困頓,四處奔波流浪,但從不放棄希望,勇敢的和命運做鬥爭。《黎明》是他的中期作品,那時候的克利斯朵夫,思想已經非常成熟,但也是人生最低谷的時期。因為同情革命甚至直接參與,失敗後被通緝,流亡國外。不過他堅信,那只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首黎明,代表著他的當時的思想,也是給同伴們的鼓舞士氣的作品,告訴他們繼續戰鬥,黎明就在前方。

除了交響曲之外,克利斯朵夫的奏鳴曲,是最為聲名顯著的。這首黎明,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只是,敢把它搬上音樂會的演奏家並不多。

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演奏家,他們更喜歡克利斯朵夫的《月光》,《寧靜》等作品,即便思想性也很高,但對比起黎明來,就不需要那麼多的閱歷和人生經歷。

而傅天夏在這首黎明上,也罕見的表現出了和他之前風格不一樣的地方來。

這也確實是一首值得用力,用心,用所有情感去表現的作品。要把它當成是革命的戰歌也行。克利斯朵夫的作品,就沒有什麼簡單的,也是很多鋼琴家從來不碰他作品的原因。

不止秦放歌和吳泓芹她們拍手叫好,她們兩個雖然演奏不來,但鑑賞,聆聽,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也並不吝惜自己的讚譽之聲。

連鄧紅梅都誇傅天夏進步太多,“這首《黎明》,當初我還想勸你改下曲目的。沒想到,你都已經能夠奏到這麼深刻的地步。”

傅天夏倒是很謙虛,“也不敢說深刻,我是覺得必須做出一些改變,嘗試著演奏更有思想的作品。前段時間一直在德國,克利斯朵夫的故鄉那邊演出,也聽過不少大師演奏他的作品,頗有一些感觸。自己私下地,也狠狠練過一陣子。加上國內的觀眾並沒有那麼挑剔,這也是我大膽選黎明的原因之一。”

“這就是去歐美那邊演出的優勢,那邊的古典音樂氛圍更濃,能聽到更多,還能身臨其境……”鄧紅梅像是在對秦放歌說,然後又講,“國內研究克利斯朵夫的教授就沒有多少,能演奏得好他作品的,更是寥寥無幾。”

傅天夏站起身來,望著秦放歌道,“我覺得秦放歌來演奏的話,肯定比我演奏得好。他的那首《有很多變奏的詠嘆調》,我聽過很多回,也嘗試著演奏,但總不得其領。而且,每聽一回,就越發覺得有越多的東西蘊含在裡面,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在國外,大家經常聽他們談起他的這首作品,都說深不可測。今天難得有機會,不知道有沒有幸運親耳聆聽這首作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秦放歌不拿主意,只望向鄧紅梅,她點頭,讓他答應下來。

傅天夏這會還提出要求來,要聽最慢速的版本,說那才是最原汁原味的。

秦放歌沒什麼意見,鄧紅梅還關心他,問他要不要醞釀一會,秦放歌說可以。

肖雨然和吳泓芹兩個沒說話,更沒有什麼意見,似乎都在回味傅天夏剛剛的演奏。她們明天還有機會,近距離觀摩傅天夏練琴,能收穫多少,就要看她們各自的靈性和悟性。

這樣的機會,也只能起到開拓她們眼界的效果,她們真正想要取得進步,還是得靠平時不斷的練習和努力。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秦放歌和鄧紅梅,對她們的幫助更大。

秦放歌的這首《哥德堡變奏曲》,她們其實聽得並不多,鄧紅梅根本就不允許她們練習,還直言不諱的說,這首作品,根本不是她們現在這年紀和水平所能駕馭的。

連傅天夏和鄧紅梅這樣的鋼琴家,對這樣的作品,都要懷著敬畏之心。

其他鋼琴家,敢在公開場合演奏的,更是一個都沒有。

傅天夏也算是瞭解了這首作品的來龍去脈,知道秦放歌最初拿出來,是獻給周秀英的老伴方希平教授,希望能減輕他失眠症的。也一度被大家視為神曲,能讓一個九十歲的老人聽得入眠的作品,也確實當得起神曲的稱號。

與此同時,秦放歌這尊師重道的名聲,也隨之傳揚開去。不管他的本意是不是這樣,但他既然把名頭冠在了這上面,就很能說明問題。當然,也不乏很多人指責他,說是他沽名釣譽,批評他是在抄襲。

但這些人又找不出秦放歌可以抄襲的物件,他們翻遍古典音樂的各種手稿典籍曲譜,也找不出來,秦放歌究竟抄襲誰的作品。至於近一百年的作曲家,就更不用說,要他們有秦放歌這樣的水平,早就舉世聞名,輪不到秦放歌去抄襲。

因此,也就有人猜測說,這是上帝的作品,秦放歌只不過將它拿出來而已。以他的年紀和人生經歷,根本沒辦法創作這樣作品的。

可即便是這樣,秦放歌那也是當之無愧的天才。說得再危言聳聽一點,那就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言人。也沒見其他作曲家音樂家有這樣的本領,能溝通上帝,把他的作品直接拿出來的呀!

各種羨慕嫉妒恨自然是沒用的,頂多也就只能酸溜溜地說上一陣罷了。

而且,傅天夏也知道,秦放歌有演奏過其他版本,但在他聽來,最原本的,最長的版本,才是真正能表現這首作品內涵和意義的版本。

所以,他也就點名聽這個版本。在他看來,越慢的演奏,對鋼琴家的要求就更高,也留給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慢慢體會。這本來也就是一首,需要靜下心來,細細聆聽,慢慢品味的音樂作品。

秦放歌如他所願,以極緩的速度,慢慢演奏,如同當初在周秀英家裡的時候。但他倒也沒有刻意地放慢速度,而是以一種平靜的,安詳的,不緩不急,不驕不躁的心境來演奏。

琴聲響起之後,沒有人說話。

吳泓芹和肖雨然兩個雖然由於年紀的緣故,理解不了太深刻的內涵,但並不妨礙她們嘗試著去仔細聆聽,體會,理解。

除了看書讀報,以及親身體會外,聽大師的演奏,也是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徑。

傅天夏就更不用說了,這個傳奇般的師弟,帶給人的驚喜和驚訝實在太多,也創造了好多的奇蹟,並不是僅僅用天才就解釋的。

秦放歌的鋼琴功底,在這樣一首極其緩慢的曲子,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秦放歌並沒有像很多年輕人那麼焦躁,演奏的時候,如同閒庭信步,從容不迫,每一個音符,都清晰分明,但又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又像是一個經歷過無數滄桑的智者,用他的手指,在鋼琴上,講述著一個又一個,人生的故事。

滄海桑田,人生百態,不同的人聽來,有不同的感悟。

傅天夏簡直火力全開,心神也最是集中,雙眼盯著秦放歌在琴鍵上的雙手,都很少有眨眼的時候,似乎生怕一不小心,就錯過了他最優秀的演奏。

於此同時,他的耳朵也在仔細傾聽。

那一個個從鋼琴中蹦出來的音符,一下下敲進他的心房。

最讓他覺得歎為觀止的是,秦放歌在這首曲子上,並沒有表現出他炫技作品,比如野蜂飛舞那樣過人的手指天賦來。

他是用尋常鋼琴系學生,都能夠演奏的速度,演繹出他獨特的氣質和風采來。

在這點上,傅天夏都有些自愧不如。

他也清楚,這並不是錯覺。

秦放歌在鋼琴上演奏的時候,整個人似乎都變了。就剛剛的接觸而言,傅天夏覺得秦放歌在現實生活中,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謙虛但不乏活潑,積極但又不會太熱烈,對人溫和但又保持一定的距離,似乎他總是有所保留,說是內斂也好,城府深也罷,總之,他是個很複雜的人。

只有在演奏鋼琴的時候,秦放歌才不會保留什麼,一心融入到音樂作品中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從他的心中,透過指尖的琴鍵,流淌出來,感染著周圍的聽眾。

肖雨然曾經不止一次說過,秦放歌坐在鋼琴前的時候最帥氣迷人。

這會,也不例外,肖雨然看他認真的樣子,聽那寧靜安詳的琴聲,整個人都有些朦朦的,連她自己都不太清楚,她究竟在想什麼。

吳泓芹也在仔細聽,她是希望,能在每次聆聽之後,能有所收穫。

誰都知道,想要把鋼琴演奏得出彩,演奏家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要恰如其分地表達出音樂作品中的情感來,如果演奏家自己都沒有那樣情感的話,就沒什麼好表現,也沒什麼好說的。

只是,這人生閱歷和經驗,並不是說提高就能提高的。

唯一可行的途徑,也就是多聽多看,多體會多感受。

吳泓芹現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女生的思維情緒比較細膩,她也就一點點,嘗試去理解那蘊含其中的東西,人生哲理,處事態度之類的。

鄧紅梅是幾個人中,年紀最大的。

她聽這首作品,也有好多回了。

她和傅天夏的感覺差不多,總覺得,每聽一回,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感悟。大道三千,也總是會有這樣的情況。

秦放歌自己在演奏的時候,倒是沒想那麼多。

他自己離奇的經歷,堪稱傳奇,對很多事情,也就淡然了很多。但現在的問題是,他的靈魂附身於這具年輕而熱烈的身材上,受到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尤其是在生活上。學習,家庭,愛情都很難一一割捨開來,想要完全脫離社會,也很不現實。

唯有在音樂上,他可以盡情放開自己,肆意翱翔在音樂無邊無際的天空裡。

一個半小時的演奏下來,秦放歌自己肯定是沒有睡眠的意思。

一個半小時,相對於漫長的人生道路來說,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尤其對他這個,靈魂都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年的傢伙來說。

但在這一個半小時裡,秦放歌就像是仔細審視了一遍他的過往種種。

演奏完畢之後,秦放歌自己倒是挺輕鬆的。

倒不是說卸下了過去沉重的包袱,事實上,他就沒把過去當成是負擔,對他來說,過去就是一筆豐富的財產,讓他能在音樂的世界裡自由翱翔,不必擔心有什麼處理不好的東西。

他覺得輕鬆,也是因為透過回顧過往,也更深刻的認識到,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他都能夠淡然應對。

相反,其他幾個人看起來,感覺似乎更累些,但沒有人睡著什麼的,大家似乎都在沉思。

秦放歌還能笑得出來,“看來這首曲子的催眠效果挺一般的!”

氣得鄧紅梅拿眼瞪他,似乎在怪他破壞這麼好的氣氛。

“百聞不如一見!”傅天夏拍手表揚說,“這次回國,能聽到這樣精彩的演奏,就不虛此行了。”

秦放歌自然還是要謙虛一下,傅天夏繼續感慨說,“現場和聽唱片,感覺完全是兩個樣,原本聽唱片就已經非常震撼,這會更不知道從何說起了。”

秦放歌笑,“傅師兄不把我當怪物就好了。”

“有機會的話,秦放歌你還是走出去好了。”傅天夏誠摯的建議到,“你這樣的水平,在國內,也確實太過屈才了。隨便去歐美哪個國家演出,讓他們聽聽你的演奏,保準就把你當神來頂禮膜拜的。”

“他們真想聽的話,其實也是可以過來中國的!”秦放歌口氣倒挺不小的。

鄧紅梅都忍不住笑了起來,肖雨然卻是連連點頭,“對的,是他們自己沒有那樣的福氣!”

吳泓芹也點頭表示支援,“還是我們好,經常能聽到他的演奏,比其他人,幸福太多太多。”

傅天夏就苦笑,“你們兩個簡直是在刺激我,我倒真是希望,能在音樂學院多呆上一段時間的。”

鄧紅梅這時候也不說他們幾個年輕人不懂事狂妄什麼的,只跟傅天夏說,“只要大家都能有所收穫就好,不管是鋼琴技術還是自身的音樂素養,也都是需要不斷的提高和進步的。還有,千萬不能跟秦放歌比,他就是個奇葩!”

聽得秦放歌自己都咧嘴笑,傅天夏卻相當認同地點頭,鄧紅梅是他的恩師,也相當明白他將來要走的道理。他自己本來就不算那種特別天才的型別,能有現在這樣的成功,靠的是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好學,才能不斷的取得進步。

從秦放歌這裡,傅天夏能學習到很多東西,尤其是他在演奏這首變奏曲的時候。鄧紅梅也說把錄影給他,還得到傅天夏的一陣謝聲。<!--章節內容結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錦瑟華年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