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0章 繼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粉絲們是這麼說,也確實是這麼做的,把這裡的直播間當自己家一樣,各種維護。最重要的是,在這裡,可以看到自家的偶像,做的又是“偉大的事業”。

秦放歌也不像其他的偶像那樣,拍拍戲演演電視劇電影什麼,他過的是最真實的生活,對粉絲們,特別是學音樂藝術的粉絲們,幫助也是格外的大。

即便是普通的粉絲,粉了秦放歌學了很多東西之後,出去吹牛撩騷也都特別有內容有內涵,音樂和藝術這樣的東西,本身也是相當好吸引異性的。

尤其在學校裡,感情相對比較單純,學習成績好,體育好,顏值高,性格好,有氣質,有幽默感等等,都是能吸引到異性好感的。不像出身社會之後,更多的就還是考慮現實的東西的,有沒有房子票子車子,工作如何,家裡條件怎樣等等。

秦放歌的大師班直播,也是他最真實不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寫照。

看他教學生們如何進行創作,大家都可以聯想到他的日常工作情況,那麼多優秀的作品,不光是音樂方面的,其他還有小說啊電影電視等等,除了勤奮之外,最合適的方式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

秦放歌也不吝惜分享他的這些創作經驗,他也跟所有的老師一樣,就怕學生們學不會,恨不得把他的經驗閱歷等等,都全部灌輸給學生。

吃飽喝足歸來音樂廳的秦放歌,精氣神都特別足,粉絲們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他滿滿的元氣。他對學生們的好,平易近人,在晚上的大師班開課之前,都是在跟學生們進行交流的。看得出來,學生們也都是特別喜歡他的,課堂之外的秦放歌,其實跟普通年輕人沒什麼特別大的區別,也沒有說高高的端著架子下不來。

直播間裡的粉絲們被這樣各式各樣的福利所感染,真正把這裡當成他們溫馨的家園,都超級喜歡呆在這裡。

晚上七點整的時候,“秦放歌國際作曲大師班”繼續開班。

這次還是三位學生,每人有一個小時的時間。

對於有志於搞創作的人來說,這樣的大師班,基本是不容錯過的。

秦放歌自己更是拿出全副的水平來,幫助幾位學生解決他們在創作終於到的各種問題。同時,也給出他自己的創作示範,他現在是完全可以在一個新主題的情況下,進行現場創作。這樣的創作,可以算是即興,但觀眾們能感受到的,則是其中的創作邏輯,結構,和聲,和絃等等,都不是隨意亂來的,而是建立在有著深厚作曲基礎之上的。

晚上的三位學生,水平也都是相當不錯的。

第一位就是華夏音樂學院大五馬上畢業的學生,名叫畢劍飛的,他在學校小有名氣,參加過不少的作曲比賽拿了獎的。更讓學生們佩服的是,他還創作了好幾首流行音樂作品,頗有些流傳度。

當然,關於這點,其實也是有些爭議的。

在作曲系的學生當中,對畢業後特別迷茫的也多。也有發起過調查問卷,諸如“為了生活,你會去寫自己以前看不起的音樂作品嗎?”

在學校的時候,學生們倒是可以無憂無慮的,可臨近畢業的時候,想法就比較多了!

作曲系的學生,畢業之後還從事本專業相關的,比例並不是特別高……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學這麼久,花那麼多錢,到最後居然要放棄自己心愛的專業,讓人情何以堪啊!

可為生活所迫,現在作者們的情況還算好點了,社會各方面都開始重視起版權來。過去的話,作者們的日子更慘,誰要專業從事作曲工作的話,還是等著餓死好了!

當然,混得好的也還是有,做流行音樂啦,電視電影廣告音樂等等,但這些都只是少數。普通作曲系的學生們出去,很容易就高不成低不就,最後還是從基礎做起,先做流行音樂的編曲吧!

給流行音樂做編曲配器什麼的,作曲系的“天之驕子”們心中大抵都覺得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學過作曲,要說不會做的話,是會被鄙視的。

像是秦放歌現在寫的歌曲,他自己就不做編曲配器的,把主旋律和歌詞搞出來,頂多再配個鋼琴伴奏就完事兒。更多的時候,他把旋律寫出來,歌詞都交給其他詞作家,或者是陳瑜珊她們自己填的,他的理由也是相當理直氣壯的,要給其他學音樂的人吃飯的機會對不對。

秦放歌在這點上,做得也確實不錯。

特別他現在有錢了之後,可以把更多賺錢的機會讓給別的同行。都是等價交換,填詞、做編曲配器、錄製各種樂器伴奏、再配上和聲等等。

錦瑟華年的女生們,以及肖雨然這個學鋼琴的,都有去錄伴奏賺外快的機會。反正這些活給其他樂手的話,也都是要付同樣報酬的。

畢劍飛創作的作品是《光怪陸離》,表現的內容和主題也恰如其名,尋常觀眾聽著的話,可能會覺得特別莫名其妙。

反正畢劍飛在自己演奏完畢之後,現場的觀眾們想什麼不好明說,也沒有機會給他們相互交流看法,頂多也就用眼神溝通一下罷了。這時候的音樂廳裡,觀眾們為了禮貌,都是要保持安靜的。

可直播間裡,就沒那麼多的講究,各種彈幕刷得飛起。

像是這會,滿屏的問號很能表達觀眾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大抵意思就是,“這首樂曲想要表達的,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誰聽懂了呀!”

“聽不懂就對了,聽不懂的就是藝術?”

“光怪陸離,音樂的名字已經說明問題啦!”

“我還是喜歡哥哥的音樂作品,旋律和節奏都是無可挑剔的。”

“真的欣賞不來呀……”

“看到大家都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其實是作者想要透過旨在透過強弱、快慢、音區音色變化來突出音樂的戲劇性。算了,我編不下去了,還是看哥哥怎麼說吧……”

直播畫面中,秦放歌倒是給出了相當不錯的評價,但他也說了,“這樣的音樂風格,普通觀眾怕是難以接受。”

平心而論,畢劍飛的這首作品很意識流,在專業人士的眼裡耳中,評價都跟秦放歌差不多,但對普通觀眾而言,就真是聽不懂呀聽不懂。

但秦放歌還是鼓勵畢劍飛這樣的創作者們,繼續努力,他也給出了自己專業的意見。

但也並不是說,怎樣修改,會讓觀眾變得容易接受。

關於這點,其實從畢劍飛這個主題出來的時候,就註定了會是比較小眾的音樂作品,說“曲高和寡”,“陽春白雪”之類的,還真是有點抬舉它了。

秦放歌主要做的,就是幫助畢劍飛,從他設想的音樂主題開始,一步步構建出一個光怪陸離的完整世界來。

音樂作品名字就叫“光怪陸離”嘛!

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有病的世界,說藝術家都是些瘋子神經病其實也沒什麼不對的啦!

秦放歌這位作曲大師能給予的指導,都是儘可能給到畢劍飛。至於他將來能走多遠,寫出的作品能否受到觀眾的喜歡,就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第二位學生也是華夏音樂學院的,在讀作曲碩士研究生李如存,他帶來的鋼琴作品是《年輪》,構思源於時間和自然的關係,全曲分為五個片段,由一個悠遠的序幕引入展開,樂器層層疊入交織後再慢慢退卻。

這首作品觀眾們結合音樂的標題,欣賞起來倒是會更容易些,但在彈幕中的討論度,卻沒有之前的那首《光怪陸離》高。

這倒也是特別正常的現象,中規中矩的音樂作品,熱度肯定是沒有那些特別能引起爭議的作品高。

這不,哪怕晚上還有中場休息的時間給觀眾們探討和交流,大夥對這首曲子的興趣都還是沒那麼濃。

現場的觀眾們也是如此,也是因為大家現在的口味都被秦放歌給養刁了,他自己的話,現在拿出什麼樣子的音樂作品來,大家都不會覺得特別驚訝了!因為都已經習慣了,麻木了!

秦放歌作為老師,還是矜矜業業的,把他自己的作曲教育事業做好。也分享他的創作心得和經驗,即便是不懂作曲的觀眾,只要認真聽他的大師課,也都是能對作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作曲並不是一個靈感,就能撐起全部來的。

很多時候,大家所以為的靈感,其實只是一個音樂動機的延伸,也可以說,整首曲子最核心的東西,就是這樣一個音樂動機或者是主題,用英文的話就是idea,就跟“中心思想”差不多。

這晚上的最後一個學生,同樣是來自華夏音樂學院作曲系的王靈雅,她年齡最大,這都念到博士生了。

王靈雅帶來的鋼琴作品是《落霞》,也如很多觀眾猜測的那樣,取自王勃《滕王閣序》的千古經典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樣從古代詩歌作品中找尋靈感,並不稀奇,關鍵還是看作者的水平如何。

秦放歌自己的音樂作品中,琴簫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最為典型的,其他像是《琵琶行》、《長恨歌》等民族音樂協奏曲作品,目前還沒有在正式場合演出過。也只有秦放歌最資深的粉絲,才知道有這些作品的存在,但也都是只問其名,不聞其聲。

但在華夏音樂學院裡,這些早就不算什麼秘密了!

沒辦法,華夏音樂學院就這麼大點地方,秦放歌今天晚上吃什麼,只要用心去八卦,都是可以打探出來的。平時大家都沒這麼無聊就是了,有這時間,還不如自己多練練琴練練聲樂寫寫文章什麼的,音樂學系的學生們寫文章最多,他們的專業就是這個,對各種音樂作品進行分析總結之類的。

王靈雅的心還不算太大,沒有說把整首《滕王閣序》都寫進來,可就是這兩句詩歌所描繪的場景,對藝術創作者們來說,仍舊是個相當宏大的主題。

關於兩首佳句的各種賞析解讀,都需要相當的水平。

這兩首詩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上句側重於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下句側重於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畫面和諧,美不勝收。

這樣的主題,也都是需要在音樂中著重表現出來的,王靈雅做得其實還算不錯。也明顯感覺得出來,她有在這首作品上,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對王勃的這首作品,更是做到了倒背如流,各路名家的賞析解讀也都瞭如指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最後的創作,還是看她自己對這樣美麗場景的理解。

秦放歌這個老師是覺得,她的這首作品,還有更多的提升空間。

比如,著重突出其中的色彩美。

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

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於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係。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秦放歌讓王靈雅思考的,就是怎樣用音樂,將這其中炫美的色彩對比,完整清晰的表達出來。可以透過音樂的強弱、音色的變化,節奏的調整,各種各樣和絃的靈活運用等技巧,來實現這樣的色彩對比,這其實也是藝術創作(不僅限於音樂作品)中,經常會用到的東西。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錦瑟華年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