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3章 大環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想要參演秦放歌的歌劇也是如此,他自己是不會去挑選各個角色演員的,都是周秀英她們在幫著操辦。直接走秦放歌的門路根本行不通,他也算是深居簡出的型別,身邊都是些熟悉的人,外人很難打進內部去。

還有就是,他身邊這些姑娘們也是會抱團對外的。

哪怕現在,他搞大師班活動的期間,由於特別忙碌的緣故,他身邊也少不得助理和工作人員幫忙,學生們想找他拉關系都挺困難的。

粉絲們等待晚上的大師課開始的時候,倒也不愁沒事情做,刷刷微博論壇發發彈幕,還能順便吃個晚飯……

現場的觀眾們出去覓食回來得也算挺快的,攝像小哥或者說是導播也都跟著秦放歌去吃飯了,不過沒關直播間,鏡頭就放在音樂廳裡。收看網路直播的觀眾們,都能看到進進出出的觀眾,還有特意去上鏡的現場粉絲。

這期間,音樂廳的工作人員也要吃東西,也不需要管觀眾們用手機拍照還是錄影,或者是看直播之類的事情。

秦放歌吃好晚餐就和工作人員一起回音樂廳,在大師課開始之前的時間,他並沒有躲進音樂廳後臺,而是積極的跟學生和家長們交流,也提些他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給他們。特別那些沒有被挑選上臺接受指導,但同樣是學聲樂歌劇的學生。

秦放歌的同學也都有來給他捧場,也是沈建萍她們系領導要求的,讓大家看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都是極好的。總之,就是要督促大家繼續努力,不要懈怠放鬆。

這些優秀的學生們,也確實帶給邱敏魏初他們相當的壓力,大家都是學聲樂的,聽唱上一兩段大概就知道天賦和水平如何。有天賦有肯努力的學生,怎麼著都是會學有所成的。

秦放歌跟他班級的同學平時交流的機會比較多,邱敏她們也不趕在這會前去湊熱鬧,都還是把機會讓給其他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志於報考華夏音樂學院的學生,原本就是中國最頂級的音樂學院,在出了秦放歌這個天才後,更是無數學音樂的學生,夢寐以求的地方。

可以說,只要不是存著出國唸書的心思,報考華夏音樂學院,就是絕對理想中的首選……當然,這也是得掂量著自己的實力夠不夠,競爭激烈甚至是慘烈那也是一定的,多少人擠破腦袋都想進來,音樂學院每年招收的學生還不多,聲歌系的正式名額也就三十個不到,天賦不好都不帶收的。

秦放歌迴歸之後,直播間裡彈幕的討論更是集中在了他身上,要求導播把鏡頭給他還給他特寫的比比皆是。導播也從善如流,觀眾愛看就行……

“哥哥這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樣子真的帥翻了!”

“那可不,除了我歌,還有誰顏值一直不下線的,留個板寸頭都帥到爆炸。”

“哥哥說的每個字我都有聽懂,但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了……”

“道行不夠,再多練練吧!”

“哎!當哥哥的粉絲真是不學習都不行。”

“這不是好事嗎?我們可都是來上大師課的!”

“好啦,快開始啦!”

晚上的大師課七點正式開始,也沒整其他亂七八糟的花樣,還是跟下午的課程一樣,先讓學生跟著鋼琴伴奏老師做聲樂的音階練習,不同的是,這次的鋼琴伴奏老師不是申舒潔,而是另外一位男老師張小林。曲譜他是早就拿到手的,他們鋼琴伴奏老師也遠沒秦放歌那邊變態不用曲譜,有曲譜在,他們會更安心。

第一位學生是來自武漢音樂學院附中的男生,名叫趙犍,比較健壯學的是男中音。不用說也知道,他是準備要考華夏音樂學院的,現在全國最好的音樂學院,沒有之一。

秦放歌也照舊還是給他悉心的指導,在沒進入大學之前的學生,其實都不算系統的學習。關鍵也是,他們原本老師的水平比較參差不齊,哪怕在華夏音樂學院,老師們所擅長的方向也都不一樣。不過對於考生們來說,想要找到名師相當不容易。

周秀英沈建萍這樣的,無疑是最為頂級的資源,她們現在也少在外面帶學生了。周秀英就不說,收了秦放歌當學生之後,絕大部分心思都花他身上去了。沈建萍則是事情多,系裡的事情要管,還要演出,也要教已經進入音樂學院的學生。

哪怕是聲歌系的講師,在外面都是特別搶手的,秦放歌當初能找到的就是年輕的講師。

這次大師課,形式搞得就跟校考一個模樣。這其實也是各個音樂學院聲歌系的通用考試形式,主要還是看考生們唱得怎麼樣。

趙犍的聲帶還有音樂天賦也都是相當出眾的,可要說是特別萬里無一的天才級選手,倒也未必。這其實也是最正常不過的現象,就像已經進了音樂學院的學生,在同批次的考生中天賦出眾,聲樂技巧比較好。可放眼整個世界這個年級學聲樂的學生比的話,就挺難說的,甚至還要跟高年級的比。大部分“天才學生”進音樂學院後,也不免會覺得失落,有跌入凡塵的感覺。

當然,換其他文化生也是一樣的情況。考進華夏音樂學院的普通學生,大概就相當於每個省的“高考狀元”,到大學後,身邊都是這樣的狀元級學生。而且音樂學院的“狀元們”,相比文化生還要更少些,對藝術天賦的看重程度也更高。

趙健這樣的考生,目前也沒辦法想那麼多,先還是修煉好內功,考入華夏音樂學院再說吧!對於這樣簡直天上掉餡餅的機會,他要不好好把握住的話,就真的會後悔一輩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秦放歌在男中音上造詣讓他指點起趙犍來,也是相當輕鬆就找到了他問題的癥結。幫助這些學生們突破個人極限,對他來說,也是成就感滿滿的事情。他自己也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在教導肖雨然吳泓芹她們尤其用心。

第二個學生是來自同城燕京音樂學院的大五女生,女中音孫仙玲。她是有志於報考華夏音樂學院研究生的,不過她還要轉型才行,以前練民族美聲比較多。這其實也是燕京音樂學院的特色,可惜的是,隨著上面政策的轉變,民族美聲的市場也在逐漸萎縮,體制內的晚會歌手們都有點混不下去的意味,剛畢業的學生就更難。

孫仙鈴這樣學民族美聲為主的學生們,就都面臨著相當艱難的抉擇。

華夏大地人傑地靈,肯定不是華夏音樂學院一所學校就能招攬完全部人才的。周秀英的想法一貫很明確,她第一就是看天賦的,這孫仙鈴無疑也是周秀英所看好的,她考慮的,也還有民族歌劇的事情。

秦放歌和她老伴方希平共同完成的民族歌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就需要在民族聲樂上,特別有天賦的學生。對周秀英來說,人才的培養,什麼時候都不會嫌遲。當然,孫仙鈴這樣的學生,從民族美聲轉型到歌劇,需要相當場的時間,但去做肯定比不做好,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秦放歌也知道歌劇行業對於優秀女中音的需求,更清楚周秀英的想法,她也根本沒瞞著他,早就跟他溝通和交流過了的。

孫仙鈴在中文歌曲上的演唱相當有水平,至少,現場的觀眾,還有收看網路直播的觀眾都覺得很好。

“感覺不比那個韓國妹紙差呀!”

“畢竟中文歌曲,有天然的優勢,比樸真珠好才是應該的。”

“也是燕京音樂學院的王牌專業呀!”

“我個人其實是不怎麼喜歡民族美聲的,總覺得有點千篇一律,就像那些晚會歌曲一樣,特別假大空……”

“都寬容著點吧,以後晚會上或許都聽不到多少這樣的歌曲咯!”

“看看哥哥給出什麼樣的點評吧!”

秦放歌仍舊沒有給出直接點評說唱得好或者不好之類的話,他也還是按照他的理解。指點孫仙鈴,怎麼唱的話,他會覺得更好。這個本來也是比較主觀的事情,能不能聽得進去,願意還是不願意改變,都還是取決於學生本人。

孫仙鈴的話,在這樣的大師課堂上,肯定是會給足秦放歌面子的。她也在之前的大師課上,見識到了秦放歌的神奇之處,並自覺受益匪淺。真到她的時候,更覺秦放歌針對她的問題,更是一針見血。

秦放歌還是著重強調細節,中文的咬字吐詞,也是特別有講究的。搞成現在這樣民族美聲的特色,當然,也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但到秦放歌這裡的話,他是有做出很大程度改動的,他自己在唱的時候,就做好了試驗的。

也是希望將美聲和中文完美的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需要磨合的過程,畢竟美聲唱法最初來源於義大利。而在用法語,德語,英語等演唱的時候,也都是會進行相應的變化,一成不變那才叫愚蠢,觀眾也不會買賬。

孫仙鈴的天賦很高,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哪怕一時間沒辦法全部理解,可讓她跟著秦放歌的示範演唱,她這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最後也還是外文歌曲,這上面孫仙鈴的表現就比較一般了,她們燕京音樂學院主攻中文歌曲來著。

好在秦放歌沒有讓她特別難堪,但也教了她不少演唱的技巧,基本是她在燕京音樂學院那邊學不到的知識。

孫仙鈴後面則是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學生陳滿,他今年二十一歲,也是要比秦放歌年紀大一點的。

新加坡的古典音樂水平搞得也挺不錯的,起步比內地還要稍早一些。不過由於國家比較小,經濟實力也算不得特別強,比起日韓來自是不如。但在搞國際化的路線上,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他們的交響樂團水平很高,也是由於請了很多的歐美演奏家加入,也經常請著名的指揮家幫忙訓練演出的緣故,這點,跟港臺的情況類似。

都說藝術無國界,可演奏家們也都是需要謀生的,光搞藝術不填飽肚子可不行。特別全球古典音樂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交響樂團這樣的地方,就是演奏家們最好的棲身之所。參加排練和演出之餘,再去接接外面的演出啊錄音啊,再帶些學生,最起碼能保證小日子過得相對比較富裕。

陳滿的音樂天賦和水平也是相當高的,當然,同年齡段中,算不得特別出色。

世界那麼多,天才也是茫茫多。

或者,再說得不客氣點。更天才的學生,更傾向於去歐美國家學習,那些頂尖的音樂學院,教授們跟歌劇院的合作比較多,學生們能獲得的機會相當也會更多。

但市場是有限的,也是註定會有很多學生出來找不到演出做,能怎麼辦呢!轉行,或者是帶學生吧!能一直堅持下去的,其實也都相當不容易,更多的也都是因為熱愛這門藝術。

感覺到中國古典音樂市場機會的,全世界都在看,大家也都不傻。可真想要開啟這個市場,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山寨樂團和大師來得多了之後,觀眾們也都會提高辨別能力,圈錢也變得沒那麼容易。

秦放歌這樣的本土音樂天才橫空出世之後,想要來混日子圈錢就更難了!因為有了可以直接比較的物件,觀眾們也都不傻。當然,秦放歌也確實有為古典音樂開拓了市場的,在他的影響下,很多以前根本不聽古典音樂的年輕人,都嘗試著去欣賞。

更直觀的反應,就是他歌劇演出的上座率,冠絕全球。他的唱片銷量,也各種刷榜登頂。

在這樣的環境下,陳滿這樣的學聲樂歌劇的學生,歐美地區也不是他們的首要選擇目標了。特別歌劇發源地義大利,窮比國家,歌劇院都快倒閉了……

秦放歌財大氣組的傢伙,還帶著國家大劇院和贊助商們,去義大利耀武揚威了一番,切切實實的為國爭光,也讓中國歌劇在世界揚名吐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錦瑟華年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