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7章 杞人憂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秦放歌這傢伙裝了比就跑,錦瑟華年的姑娘們卻沒他那麼淡定,記憶力沒那麼好的姑娘,都沒有記得清楚他唱的所有歌詞。但她們的感覺感受是不會錯的,這首《空谷幽蘭》,無疑是他的又一首經典之作。

好在有DV錄製下來,這也是她們常備攝影機的好處啦!她們自己平時的排練,基本也都會拍攝下來,給滕舒婷或者是有需要的女生回頭仔細琢磨。這次是韓薇手持特攝的,也是秦放歌的第一手現場,如果放到網上去的話,節目效果肯定是相當爆炸的。

不過現在,誰都沒有往網上傳的心思,自己欣賞都還不夠呢!

秦放歌開溜後,她們也邊談論著邊趕緊檢視,DV 畫面還是太小,就轉移到膝上型電腦上。但這會主要是聽他唱的歌詞,還有打字速度比較快的潘琳娜準備記錄下來,這會再找秦放歌要詞曲什麼的明顯也不現實。

左書琴這個團長也在跟團員們特別是幾個主創人員滕舒婷、林寶卿、肖靜茹、加奈子幾個探討自己編曲的可能性。

加奈子就直言說,"我覺得他肯定不想自己編曲的,偷懶是一方面的原因,還可以美其名曰給我們自由發揮的空間,督促我們進行創作之類的..."

肖靜茹也咯咯笑著附和,"感覺他現在已經被我們給看透了!"

"他現在給姍姍姐的歌曲基本都不編曲了,很多時候詞也沒有。這首歌曲的話,我覺得我們可以嘗試著進行編曲並演出的,也相當符合我們樂團的風格。"林寶卿也點頭表示贊同,"也沒要求特別高深的演唱技巧,主要還是意境和氛圍的塑造。"

滕舒婷這個樂團主創也同樣點頭,"確實,和他之前的不少歌曲都是差不多的風格,像是《藍蓮花》,《時光》,《故鄉》。"

不得不說,滕舒婷分析得確實挺準的,秦放歌的這首《空谷幽蘭》,同樣是另外一個時空同一個創作歌手許巍的作品。粉絲愛他的音樂風格如一,不喜歡他的人則覺得他唱什麼歌曲都是同一個調調沒什麼新意,可對粉絲來說,這就是難能可貴的優點。粉絲們也不需要偶像是完美的,有這樣的堅持其實也是對他們自己的肯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許巍的音樂作品風格前後還是有所變化的,也不可能說是一成不變。但這種變化,都在粉絲們的期望值中,也是一路看著他成長的。也正因如此,他的這種堅持越顯珍貴。

秦放歌在拿出這首《空谷幽蘭》的歌曲出來時,其實也是有經過他一定程度改編的。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再創作"的過程,但基本的旋律和節奏都沒有變化,歌詞他也沒想著去進行更改,只是唱的時候,融入他自己的理解。

而且當初許巍的編曲配樂是以電子樂為主,特別是電吉他運用得出神入化,雖然也有加入一些民樂元素,可整體仍舊是以電子音樂為主的。

到秦放歌這兒,則是直接用琵琶伴奏的,他甚至還可以用古琴或者古箏來做伴奏。在他的人知中,用民樂編曲配器無疑是最合適的,這裡也沒必要去強求原作者如何。

許巍則在談起《空谷幽蘭》的創作背景說道:他(弘一大師)是我的偶像!《空谷幽蘭》隱含著弘一法師的生命態度。他是在行至秦嶺深處,清幽寂靜,山谷瀰漫著淡淡暮靄,夕陽西下,落日餘暉,靈感突發創作了這首歌。

弘一大師就是李叔同,《送別》的詞作者,身世飄零,情場坎坷,經歷了從風流才子到看破紅塵的佛教大師的心路歷程。

姑娘們自然是不知道這些背後故事的,她們很快就將秦放歌所唱的詞曲整理了出來,對她們來說,這根本不是什麼難事。莫說是滕舒婷這樣作曲系的高材生了,其他像是加奈子林寶卿她們也都聽一遍就將旋律記得十之八九的本領。

而且,秦放歌唱歌的時候,吐詞咬字清晰明白,這也是他所認為歌唱家的最基本素養。

當然,林寶卿她們首先面對的就是《空谷幽蘭》這樣的名字,她們都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佼佼者,倒是沒有誰直接就認為這是寫給像林寶卿或者肖靜茹這樣的沉靜如水的女子。幽蘭這樣的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絕大部分時候都是那些文人墨客的自比,特別是懷才不遇的,就更顯得清冷高雅。

當然,這些文人墨客,其實都是渴望得到賞識的,畢竟中國還有一個傳統叫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讀書人都是以"修身齊家平天下"為己任的。

古琴曲中就有《幽蘭操》,又名《猗蘭操》這樣的名作,相傳最早是孔子自感生不逢時所作的詩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也有創作《幽蘭操》唱和孔子,也為後人進行各種藝術加工。

這不,王紫梓這姑娘開玩笑說秦放歌這首歌曲是寫給林寶卿時候,被其他人一頓鄙視說她簡直文盲,林寶卿自己都忍不住笑,"秦放歌要聽到你說這話不得笑死,還能送順水人情的?"

笑鬧幾句後,女生們都饒有興致的,逐字逐詞進行分析,因為這首歌的詞寫得實在太美了!

"可惜秦放歌匆匆忙忙就跑了,都沒來得及聽我們誇他呢!"黃靜還一副挺遺憾的樣子,"王紫梓剛剛的恭維不算!"

開篇第一句,"縱有紅顏,百生千劫,難消君心,萬古情愁",最容易讓姑娘們聯想到的,肯定是李太白那首"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她們對將進酒一點都不陌生,左書琴家的酒吧就叫"將進酒",秦放歌也有為這首詩歌譜曲並在酒吧裡傳唱。這次陳瑜珊還會帶著這首歌曲去湘江電視臺的中秋晚會,也是女生們津津樂道的事情。

跟其他文人騷客一樣,秦放歌從"將進酒"中,演化出這樣的歌詞來一點都不讓她們覺得驚訝。紅顏美人什麼的,不是秦放歌的最愛嗎?

當然,錢淑媛她們也馬上指出來,秦放歌這傢伙當真是比較傲嬌的,還難消君心萬古情愁呢!王紫梓更是直接轉變陣營指責他簡直就是矯情,"我們一群青春美少女就這樣被視若無睹了嗎?"

隨後的"青峰之巔

山外之山

晚霞寂照

星夜無眠

如幻大千

驚鴻一瞥"

像是站在青山之巔觀望傍晚的無邊美景,都是極美的畫面,情景人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也是音樂中最尋常不過的了。

"一曲終了

悲欣交集"

值得一提的是,"悲欣交集",來自李叔同的臨終偈。秦放歌自己在唱起來的時候,倒是挺平靜自然的,也沒什麼太大的情緒波動。

"夕陽之間

天外之天

梅花清幽

獨立春寒"

這其中,關於夕陽,還有隨後的梅花的形象,都引來姑娘們熱烈探討。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把夕陽的文學形象表現得最是淋漓盡致,自古以來夕陽總是和傷感的情緒等聯絡在一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表現思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則體現歷史的滄桑感。少有的悠閒派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而後"梅花清幽獨立春寒",在古代詩詞中的形象就更多了,蘇東坡有詞《紅梅三首》,"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雪裡開花卻是遲,何如獨佔上春時。"

陸游詠梅中有"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偉人也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詩句。

不得不說,在瞭解這些藝術形象後,再聽秦放歌的演奏和歌唱,女生們對他想要傳遞和表達的東西也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至於"紅塵中,你的無上清涼"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杜牧的名詩《過華清宮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場的姑娘中,也有王紫梓這樣的有收到秦放歌的創作的《長恨歌》,就是講楊貴妃的故事,再結合後面"行如風,如君一騎絕塵"更可以明確這點。

至於"寂靜光明,默默照耀世界",更大可能是來自佛教,秦放歌帶著姑娘們重遊絲綢之路,並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也帶她們瞭解到很多相關的知識。

"空谷絕響,至今誰在傾聽"。

要說絕響,非嵇康在被殺前撫琴一曲《廣陵散》莫屬,《高山流水》都沒這麼悲劇...她們這些學習民族音樂和傳統文化的姑娘們對此的印象也是最為深刻的。

"一念淨心,花開遍世界"。

值得說道的是,在這本該是高潮的地方,秦放歌的情緒依舊保持著足夠的剋制。佛教中有典故"拈花一笑",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理解起來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講這些東西完美的融合在一首歌中,哪怕只是東拼西湊呢!

"每臨絕境,峰迴路又轉",這完全可以肯定,就是出自陸游《遊山西村》詩裡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首詩歌,並不僅僅只是表現一種現象,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也曾勉勵過很多人不要輕言放棄,。

"但憑淨信,自在出乾坤"大抵也都是佛教中,但憑淨信,往生淨土,出離輪迴。

"恰似如夢初醒,歸途在眼前"。《圓覺經》中有雲:"一切眾生自無始來,輪轉生死,妄見無明,猶若迷人,四方易處,及至醒時,了不可得。"

"傾聽晚風拂柳笛聲殘",秦放歌自己的作品《送別》中就有,黃靜還調皮的問,"這是在向他自己致敬?"

"踏破芒鞋,煙雨任平生"。

不用說也知道,出自蘇東坡的詞《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也是很多姑娘都特別喜歡的詩歌,秦放歌將其用在這首歌曲中,也是恰到好處。他這首歌本來就描寫的是旅途場景,"行盡天涯,靜默山水間",這個倒是沒什麼特別好解釋的。

膝上型電腦裡,秦放歌猶自邊彈邊唱,聲聲入耳,句句勾心。

最後一句,"慧行堅勇,究暢恆無極",姑娘們起初都不知道是出自哪裡,也是秦放歌咬字吐詞清晰她們能聽得清楚,記得下來。但這並不是什麼難事,陳天虹她們很快就用手機搜尋解決了這個難題,"《無量壽經》裡有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鑑於秦放歌在前面的歌詞和音樂中,都有很多佛學的影子,陳天虹林寶卿她們一致認定,最後這句大抵就是出自這兒了。當然,要如何理解,還是個問題。她們對佛學的研究肯定算不得有多深入,除非是特別感興趣的,知道些佛學中的經典算是了不起了。

但這基本不妨礙她們理解這首歌曲,就像當初她們也一併參與"絲綢之路"音樂的創作,裡面關於佛學的東西也都是相當多的,而且比這首歌曲還要深入得多呢!

女生們熱烈探討過一陣子之後,王紫梓這姑娘還有些後知後覺的咋咋呼呼起來,"糟糕,裡面這麼多佛學的東西,要是將來秦放歌想不開皈依佛門的話可怎麼辦才好!"

馬上就被其他姑娘給嗤之以鼻,黃靜直接就說她是杞人憂天,"當初我們一起創作絲綢之路音樂的時候佛學的東西不是更多?"

王紫梓猶自有些擔心還找林寶卿分析,她倒是說了,"我認為他只是覺得佛學中一些哲理比較有普遍意義吧!皈依佛門我是完全不信的。"

至於韓薇,她看得更透說起來也完全不避諱其他臉紅的姐妹,"秦放歌要是信佛的話那肯定是歡喜佛,要獲得大自在、大自由和大解脫,也就是達到真正身心合一的大歡喜境界,最好的辦法就是男女同修,這正是他最擅長的!"

其實在當初和秦放歌同遊莫高窟千佛洞等地方的時候,女生們都有探討過。(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錦瑟華年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