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落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儘管已經是春天,可北方的春季並不像南方那樣到處都是綠色,才除了山林的樹木,其他的還是和冬天差別不大。三月末,冰雪消融,秦放歌沿途走來,看見已經有勤勞的農民在地裡勞作,為春耕做準備。這真不是個踏青的好季節,可他這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是為觀看風景出來的。本想找個地方靜靜,可一路還是不免胡思亂想,想要戰勝心魔,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想要完全放下過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他完全可以一路向北,到中國的邊境北端去的,但那些地方一般都會有遊客,這並不是秦放歌所希望見到的。就在下午的時候,往山裡開,中途當然沒忘記加油還有吃東西買東西。

五點過的時候,他開車到了一個叫做香磨村的小山村,打算暫住下來。

他的黑色車外表低調,但村民並不都是沒見識的,儘管留守都是中老年人。這年頭年輕人基本都在外面上學打工,極少有呆在老家的,尤其東北幾個省份,又都是人口淨留出的。逢年過節的時候,年輕人大都回家過年,開豪車回去的也不少,現在村村通公路,都可以直接開車到家的。

而在金錢至上的年代,即便在香磨村這樣偏遠的山村,有錢也是極好好辦事的。

秦放歌一個陌生人開車過來,不免會惹來村民們的圍觀,連老村長張順都來湊熱鬧了。他這身好皮囊倒是為他加分不少,他也沒玩虛的,直接和大家說明來意,講他是學音樂的,這次來山村是體驗生活找尋靈感的。身份證學生證什麼也都拿出來給大家看,他現在名氣不小,但並沒有到人盡皆知的地步,村民們都不認得他。哪怕他有好幾首歌曲在春晚出場,熱播的電視劇新版三國演義也是他作曲的,普通人很少會關注這個。這倒是讓秦放歌輕鬆不少,他可是巴不得大家都不認識他才好。

最後負責接待他的是一對年過花甲的老夫妻,帶著一個四歲左右孫女小名叫丫丫的,在老家生活,兒子媳婦都在城裡打工。大家倒是沒怎麼懷疑他,畢竟這年頭有錢人的想法很難琢磨,吃飽了沒事幹傷春悲秋的多得是,搞藝術的更是如此,精神沒點問題的話似乎都不叫藝術家。

當然,秦放歌出手大方也是一個原因,給了三千塊說是要在他們家住幾天時間,說不夠的話還可以再加。

張得勝和周麗蘭兩夫妻看他並不像壞人,再者,他們家也沒什麼好圖謀的。

秦放歌還提要求呢!叫他們做飯的時候多做一些,因為他的食量比較大。

這肯定是不成問題的,熱情好客的張得勝說絕對管飽,還拿出了他們這裡的特產來招待他。說他們自家吃的東西,都是沒打農藥的,兒子媳婦出去的時候,還帶了不少出去。

真等吃晚飯的時候,大家也就真正見識到了秦放歌的飯量,確實不一般。但喝酒什麼的,秦放歌就沒逞能,當然,也說明了原因,他學音樂唱歌的要保護好嗓子。

他們也沒勉強,張得勝夫妻倆倒也不用怎麼收拾房間給他,他們的兒子媳婦過了年才出去的。秦放歌也瞭解到,他們家經濟並不好,老兩口也不願意出去給年輕人增加額外的負擔,這年頭年輕人也都不願意留在交通以及其他條件都不發達的農村和山村生活。能在外面討生活的話,都儘量在外面生活,張得勝這樣的老夫妻不想離開故土,出去外面也不知道能做什麼好,守著山裡的土地,種些糧食以及經濟作物的話,維持自己生活之餘,還能幫上兒子媳婦一把。普通年輕人單純想要靠自己打拼,連買房娶媳婦都難,現在彩禮什麼的要求也高。

張得勝還擔心秦放歌不愛聽,讓周麗蘭別講那麼多,可秦放歌卻說他這次就是來體驗生活,多瞭解一些情況自然是最好的。他還問起他們很多問題,比如是不是這邊的農村都這樣。

周麗蘭回答說差不多,不光農村,其實鎮上也都看不到太多年輕人,稍微有本事的都到大城市去了。只是聽說現在經濟不怎麼景氣,在外面打工的收入也在減少。

山村裡訊號不好,秦放歌這會也不太想和外界聯絡,最後也就只和林寶卿打了個電話,後面就還是關機。

夜裡沒事,他也不想玩手機,筆記本也沒帶,就躺炕上思考人生。

他住的是張得勝兒子張大牛的房間,老兩口帶孫女丫丫自然是睡一起的。

這晚上,秦放歌也難得的多睡了幾個小時,只是他起得也早,沒辦法,他這生物鐘比較獨特。他起來後就在院子裡練了會拳,又出去村外溜達了一下,練了會聲。這時節真沒什麼好風景看,但他並不在乎。

早餐還是在張得勝家吃的,煮的麵條,秦放歌哧溜哧溜吃得還挺歡的。

差點沒把小丫頭丫丫給嚇著,她這年紀最不想吃主食,可零食的話,張得勝他們並不會買多少給她。

“要一直在城裡生活的話,可就沒這樣容易哄著她!”周麗蘭說。

“這樣的生活其實也蠻好的。”秦放歌點頭,他並沒有買什麼零食過來,也沒打算開車出去買。

他也問起他們今天的打算,說是跟著一起去幫忙。

張得勝就說,“我們可不敢讓你幫忙,你們城裡人細皮嫩肉的,幹起農活來很容易就磨出水泡。”

秦放歌卻吹牛說他不怕,“我可是學武的,以前也有去農村爺爺那幫忙的。我這體格健壯得很,完全不用擔心。”

張得勝雖然擔心他會越幫越忙,可秦放歌在堅持下,還是答應下來,尤其他說不真正下地怎麼體驗生活。周麗蘭則問他想不想去山裡轉轉,要是想去的話,可以讓村裡的老獵人帶他進去。

秦放歌說可以,但張得勝也說了,現在很多動物都成保護動物了,也不像最早那樣可以隨意打獵,現在更多就是圖個樂子,想以此為生基本不現實,被舉報的話就完蛋。

吃過早飯後,張得勝夫妻就帶著孫女丫丫,還有秦放歌這個客人朝地裡出發。他們這裡的主要經濟作物是大豆和玉米,很快就要到播種的時間,得先把地翻好才行。

秦放歌也跟著去幫忙翻地,他倒是幹得勤勤懇懇的,又有一把子力氣,還不恥下問的跟張得勝夫妻學習用力使勁的技巧。半天功夫下來,折騰的也是有聲有色。張得勝也很高興,有秦放歌這個免費勞動力在,他們翻地的進度可是要快多了。興奮之餘,他還唱起了勞動的號子來,歡樂,熱情,幹勁十足的旋律,聽得丫丫這個小丫頭都顯得很開心。

秦放歌對此也挺感興趣的,他也算是想明白了,音樂是他永遠都不可能拋棄的東西,也是最靠得住的東西。沒有音樂,他的生命就真的沒剩下什麼,活著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像是張得勝唱的這勞動號子,可以說是勞動人民的心聲,他的嗓子並不算好,但唱起來卻是別有一番味道。

一邊幹活一邊唱歌娛樂,也透露著張得勝內心的樂觀精神。

張得勝還會唱山歌,他是漢族,但在東北和其他少數民族有不少交流,也融入了很多的滿族朝鮮族等的音樂特徵在裡面。

連周麗蘭都會跟著哼哼唱,夫妻倆還能表演上一段二人轉,儘管唱得很普通。

秦放歌對此自然是喜聞樂見的,對勞動號子,山歌,民歌以及二人轉,他只有粗略的瞭解。其他不說,二人轉的藝術形式,兩個時空的情況都差不多,似乎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在很多人的感覺中,二人轉直接就和低俗黃段子猥瑣等掛上了勾。但二人轉正戲正角的藝術性還是相當高的,有很多的經典曲目以及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可惜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張得勝和周麗蘭唱的二人轉也很俗,土,這和他們看到聽到的二人轉表演有關。

秦放歌覺得也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他並不直接評價這門表演形式的優劣好壞,存在即是合理,說明有市場,也是人性的反應。

東北人長期形成的直來直去不繞彎子的性格,決定了二人轉開門見山、不拘一格的表現方式。這麼多年來一直為東北人所鍾愛,很大原因就在於它的土和俗。最早的時候,二人轉就有關於性的描寫,那時的唱詞更接近**、撩撥,或者說是一種“文藝”、“含蓄”的方式,和現在許多粗俗的黃段子有明顯的不同。

這倒是不奇怪,連《詩經》中也很多關於野.合的描寫呢!不過用文言文描述起來,也頗有文藝氣息,不會顯得那麼直接和下流而已。說到底,還是人性的正常反應,吃喝拉撒睡,慾望也是促使社會進步的動力。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性的觀念也越來越放開。色.情文學、音像製品的大肆傳播下載,也使得很多二人轉劇組為了賺錢開始劇烈的轉型。為了迎合觀眾的需求,演員開始油腔滑調、葷話滿口、動作猥瑣,說低俗也一點都不為過。

這其中,秦放歌和張得勝他們聊過之後,也更清楚的認識到,其背後的重要原因。二人轉沒有從根本上離開“撂地”的表演環境:“撂地”也就是指在露天平白地招攬觀眾,保證觀眾不流失,並且看完節目給錢的商業模式。北方的冬季動輒零下0、0度,這對二人轉演員們的要求特別高,戶外演出的難度也是特別大。不但服裝道具受到保暖的限制,演出更是隨時受到氣溫的挑戰,幾秒鐘的“不抓人”就極有可能讓觀眾哆哆嗦嗦地打著寒顫離開。說相聲的也講,“颳風減半,下雨全完”,在這樣的環境下,更難以生存。

而東北長達4個月以上的冬歇期,帶來的巨大精神空虛現在難以想象,因為有了電視網路手機的普及。但在張得勝他們這樣的普通人卻是真正經歷過的,也說二人轉的重要工作來源之一,就是被一些村子請過去,白天在場院裡給全村人演一天熱鬧節目,晚上留在一個相對寬敞的屋子裡,給全村男性觀眾演“少兒不宜”的節目。

在這種條件下頑強生存至今的二人轉,留下來的“尺寸”當然是不擇手段地讓你合不攏嘴,要是觀眾喘得過來氣,演員就該沒氣喘。吸引不了觀眾的話,就賺不到錢,搞這行當的就生存不下去,或者乾脆轉行做其他的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此外,還有很多鄉村藝術團表演更加黃暴的“對棚”“豔\舞”等等,“臺上******當面自殘”首的極限表演形式。這些表演能有市場生存下來,說明還是有這需求,觀眾肯買賬,哪怕只是將人性的缺點放大,也只圖個熱鬧。

相比而言,跳跳鋼\管.舞脫/衣舞都算不得什麼,二人轉和這比起來,還是要藝術得多。

農村的話還可以歸結到農民們素質不高上面去,而在東北城市中的表演環境,則是城鎮化過後的“撂地”。城市裡的大多數二人轉演出也是在撂地:四五線城市的商場開業、手機賣場促銷都會在門口弄一個臺子,上面倆二人轉演員在寒風裡玩命演,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

走進劇場的二人轉不多,但也是要面對著觀眾喜好的問題,觀眾不滿意的話,搞不好直接就啤酒瓶飛上舞臺砸你個滿面桃花開。

就怕認真,就怕有對比,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秦放歌雖然是學習中其他人看來無比高大上的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出身的,但由於他自己的特殊經歷,對人性的瞭解根本不是普通小青年能比的。就像他自己都不可能完全戰勝內心的陰暗壓抑扭曲恐懼等負面情緒一樣,他也沒指望這個社會上這些東西完全消失,這也是不可能的。他可以坦然的接受這一些,但閱歷不深的林寶卿她們,就很難理解這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錦瑟華年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