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當總理,做總統,都不如總裁好—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舊派讀書人的身份甄別工作,其實進行起來非常容易,但困難的是,即便識破了他們的身份,也不一定就能斷定他們和這場民意風波有關。

因為大多數讀書人都是老老實實遷居過來的底層知識分子,而另外一部分人則有著更加開明的思想,他們來這裡,竟然是來求學的。

在基層治安機關弄出了好幾次烏龍事件之後,蘇寧也終於意識到,這樣的甄別工作已經沒有意義再進行下去了,與其這樣,滿山遍野的尋找目標,不如抓住他們的煽動物件進行一次截然相反的鼓吹與教育。

於是蘇寧的宣傳機器終於開闢了新的戰場,他們已經無法再滿足於在報紙上的吶喊,而是開展了更加豐富多彩,且容易被老百姓們接受的宣傳活動,一套名為理想國的圖書,在蘇寧多年的醞釀之下,順利的出版,不同於希臘哲學家們的想法,蘇寧在這套叢書當中直接闡述了什麼樣的國家談事涼州體系的發展目標。

這本書在出版之後,立刻引起了中上層知識分子的哄搶,以至於在基層的書店之中,幾乎看不到他的影子,只能見到他的廣告,不過老百姓們也不在乎,畢竟裡面的一些術語他們還是不太明白,就算拿回去給上學的子女看,依照他們現在的求學經歷,也不一定能夠看懂。

所以他們還是更喜歡去看戲曲之類的藝術節目,反正這裡面也有不少東西是和那套叢書不謀而合的。

於是這群結束了,就收了老百姓,終於找到了一個打發無聊時間的好方法,哪怕王安石強令治下的百姓參與保甲的訓練,也不能阻止他們觀看相關戲曲的高漲熱情。

其中甚至還有一處專門用來調侃王安石的戲曲,引起了當地百姓的強烈支援。其故事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有位官員擔心自己治下的民兵訓練結果糟糕,所以,還沒等他們結束秋收,就把他們拉到了訓練場上,然而這一舉動引起了當地老百姓的強烈憤慨,可是按照東漢末年的制度,徵調良家子弟參軍打仗,那簡直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誰要敢在這方面推辭,很容易就可以扣上叛國罪的罪名。

當然,這件事情卻有所不同,請不要說訓練和打仗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光說這位官員是因為自己的政績問題而損害了老百姓的收成,就已經足夠讓當地的百姓感到不滿了,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去了一個叫做御史臺的機構,反映這件事情,很快。御史臺派遣文手下來查查此事,並將相應的結果彙報到了朝廷之中。於是,樞密院立即下達命令,讓它停止這次提前開始的軍事訓練,而政事堂那邊也透過吏部向他下達文書,先是將他申斥了一番,然後將他調到了更加偏遠的地方出任當地的佐貳官員。

最後這裡的百姓們就迎來了另外一位地方官,不過他的執政水平也沒有比之前的那位考多少。於是這群人又因為繳稅的問題,與這位新來的地方官對抗起來。

這位地方官是一名舊派書生。他認為自己有權利在自己治下的地域徵收各種例外的稅收,以便開展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活動,畢竟這也是兩種體系所崇尚的事情,在如果沒有錢財的話,基礎建設是很難大規模鋪開的,合適下午水利這種技術建設,是非常方便老百姓們耕種的,所以這位地方官,透過其膚淺的經濟道理認為,老百姓沒有義務向自己上交更多的稅款。

由於有上次去御史臺告狀的經驗,周村百姓們立刻就三五成群的前往漢陽郡進行投訴,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新來的當地官員擁有著非常強大的手腕,至少他們家族勢力顯赫,光是部曲家丁就有好幾千人之多,於是他立刻派人將這些準備去告狀的傢伙全都抓了回來,並且丟進了當地的大獄之中,這下子很多人都變的驚恐起來,不敢再和這位新來的官員對抗。加上他們在涼州體系的幫助之下,也成功的獲得了更好的收成,所以他們乾脆就將那些多出來的稅收給交了上去,這讓那位官員一下子多出了一筆額外的收入,不過這筆錢卻沒有進入官府的公帳之中,而是進了他私人的小金庫,至於他之前徵稅用到的藉口也就是興修水利工程,則從來沒有在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實踐過。

對此,老百姓們積攢了更多的怨氣,但無奈的是,這位官員實在太過強大,任何曾經反抗過他徵稅的人,都被限制離開當地地界。

但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延續多久,那些經常來往的親戚們看到這邊已經很久沒有人過去串門了,不由得納悶起來,出於健康得顧慮,他們很快拍了幾個子侄輩過來檢視情況,見到他們大多還能安好的生活,只是面色愁苦甚至有吸菸人義憤不平,這才在放心之餘,問起了這邊的情況。

因為這下不要緊,當地官員多徵稅收的事情很快就畢,其他幾個縣的人知道了,有那麼幾個出自於涼州體系培養出來的縣令就立刻發來公函,質詢當地縣令有無這些事情,那位舊派讀書人,當然是極力反對。並且聲稱自己已經準備好招募足夠的人手進行水利工程,而那些之前因為反抗稅收而被抓捕入獄的人,正是非常好的勞動力。

對於蘇寧的零售體系當中,有使用囚犯作為勞動力的優良傳統,所以這位縣令的說法也並非全無道理,可是細心的周邊官員還是很快觀察出了其中的貓膩,那就是這群罪犯被抓捕的地點,並不是在他們本地,而是在其他幾位縣令老爺的轄區之中。

於是這幾個人終於找到了對付這位縣令的把柄,他們立刻將事情鬧到了政事堂之中。聲稱這位縣令越境執法,侵犯了他們的司法權,並且認為,這群抓捕兇犯的人並不是受過訓練的專業治安人員,也就是說,這位縣令非法動用私兵,而且還越近來到了其他的縣區,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大規模的準軍事行動,已經可以算作是對當地的入侵,有幾個脾氣比較倔強的心靈,甚至堅持認為自己應該啟動國防應急響應。

政事堂當然不願意同意他們這種激進的說法,於是這件事情就在雙方的爭執之中被耽擱下來,但是那些縣令們也非常擔心被抓起來的那些無辜之人,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儘快的解決這件事情,於是他們主動的向那些相公們提出了繼續上報的建議。

看到這裡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政事堂的相公們會議,將問題報告給皇帝,然而在這出戲裡,皇帝固然依舊是整個帝國的最高元首,但政事堂的相公們,在向上彙報的時候卻晃晃悠悠的走過皇宮大門而不入,進入了旁邊的另外一個院子之中,這個院子被稱之為總裁府。

這裡面的所謂總裁,當然是涼州百姓們非常熟悉的蘇寧了。他的官銜現在是總裁帝國境內軍政事。總裁二字只不過是它的簡稱而已。

至於皇帝的權力在君主立憲制度確立之後,他就已經變成了一個樣子貨,每天只被允許在皇宮之中接受宗室臣僚的參拜。

當老百姓能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不由驚訝得連連出聲,想不到未來的皇帝,竟然就是這樣擺設一樣的存在,但也很快有人指出,當權臣禍國的時候,皇帝就真的只像是個擺設一樣,比如說西漢時期的霍光,就曾經讓皇帝長時間如同傀儡。

但是不得不提的一點是,在這出戲裡,蘇寧為皇帝的大權旁落,給出了不下十數條的原因和分析。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並不是所有的皇室後代都能夠有足夠的見識成為一個優秀的皇帝。甚至他還尖銳的提出,那些曾經在歷史上表現出色的皇帝,只不過是站在了時代浪潮的風口之上,所以即便他是一隻烏龜也會在這浪潮的推波助瀾之下,成為一棵類似於天降隕石的神級存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大多數的百姓都不願意接手後一種說法,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有些皇帝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比如說剛剛駕鶴西去的漢靈帝劉宏湯,買官鬻爵,縱容宦官干涉朝政,長時間只顧著自己享樂,卻不顧黎民的安危,以至於農民起義四起,即便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還命人修築工事,企圖以此來向天下人說明他依舊是那個擁有著赫赫威儀的天之驕子,可惜,即便這樣種種努力,最終成為了現實,但他的下場卻沒有因之而發生任何改變。

至少他在老百姓心目當中的位置,沒有因此而出現任何改善,正相反,蘇寧憑藉著自己的各種創舉,迅速的在涼州地區崛起,並且將更多的實惠帶給了當地的百姓們,於是他的威望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並最終在那次黃巾大起義之後,成為了涼州的州牧。

要知道他當時的年齡只不過才19歲而已,雖然她行事穩重,頗有老成之風,但也不可否認的是,能夠在這麼年輕的歲數上,就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恐怕古往今來也只有驃騎大將軍霍去病能與之相提並論了。

可是這位東漢末年版本的霍去病,卻並不準備把自己的弟弟培養成為一代權臣,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有弟弟,所以他只能扛著兩個膀子,自己走上歷史的舞臺了。只是他沒有像某些人預測的那樣成為一代皇帝,反而丟掉了那個累贅一樣的王座,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個新的權力總裁。這個寶座的名字,竟然沿用了她之前的稱呼,那就是總裁。

當然,在許昌的曹操,也準備攜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他才驚訝的發現,蘇寧竟然沒有在現有的官僚體系之內,為自己尋找一個能夠控制朝政的位置,反而是乾脆為自己重新打造了一個這樣的魄力,讓他有些驚訝莫名,因為那個時候的他,還掛著司空的頭銜,覬覦著丞相的位置。可惜與他幾乎同時產生這種念頭的蘇寧,卻已經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個新的權力架構,更加不幸的事,曹操和當地的老百姓,每一樣,在聽說總裁這個名字之後,有些驚異的納悶兒起來,因為這和蘇寧在渭水公司裡的職務是一樣的,難不成蘇寧準備將公司的管理體制直接塞到朝堂之中嗎?

隨著這一出出大戲的上演,這個問題的答案唄,很快揭露了出來。蘇寧的確將自己在公司裡管理的那一套,甚至包括官員的品級直接套用到了朝廷之中,這就讓當地當地的一些中低層知識分子們驚訝的發現,原來渭水公司早就可以平滑的過渡到朝堂管理體系之中。

而涼州區的老百姓們,卻對此沒有什麼太多的感悟,他們只知道,如果自己有什麼需求,需要得到朝廷的幫助的話,那麼他們和以前一樣,去找那些對應的官員就可以了,以前是哪些機構?哪些名字現在仍然是那樣,對他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

而只有他發現了其中的某些端倪,原來蘇寧為了這一天已經籌劃了很久,他在組建渭水公司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可以如此平滑的將自己的管理體系在一定朝庭之中,並且將朝廷所有原來的官職通通拔除。那些原本在朝廷當中擔任一些職務的要員也為他尋找藉口給罷免了,而且這些藉口當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那就是接受了曹操那個偽朝廷的任命。

真讓他有些哭笑不得,如果談論兩個大漢朝廷的虛偽程度,那麼毫無疑問是蘇寧的那套班子更加讓人感到無法信任,因為他們這套班子當中竟然沒有長項,也沒有司空司寇這類的官職,有的只是一些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名字的頭銜,比如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比如說參知政事。

可是老百姓們就認可這套制度,因為他們在公司時代就已經熟悉了這套稱呼,尤其是與他們打交道的李村官裡的稱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