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是天澤,你們只能是適者—7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蘇寧的觀點其實並沒有什麼新鮮的地方,充其量也就只是對當年皇甫嵩的一些補充,但皇甫嵩畢竟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一份子,所以,他的觀點並沒有流傳出來,哪怕是為了維繫世家大族的顏面,他也不方便將這些話說到外面去,但蘇寧就不一樣了,他對世家大族的深惡痛絕,源自上輩子對歷史的研究,自從東漢末年豪強幫助劉秀成功登頂帝位之後,他們在地方上就擁有了很大的話語權,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豪強割據地方政權,導致皇權無法下鄉的歷史,一直延續了將近2000年,直到新中國成立都沒有完全肅清。

這一現象不僅導致了東漢末年皇權與世家大族的對抗,兩次黨錮之禍,以及漢朝衰微之後,地方勢力的迅速崛起,揭開了混亂的序幕,更導致了在異族入侵之下,中華文明暴露出了太多的軟弱之處,雖然說有恆產者有恆心,但擁有家業拖累的世家大族們,顯然不可能像當年的春秋戰國的義士那樣,時時刻刻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在很多情況之下,都會將家族利益放在最前面。而異族只要舉起屠刀,他們因為產業和家族的拖累,都會選擇投降,如此一來。是當地政權的世家大族,本身就成為了一族的爪牙。於是,統治中原的異族,只要能夠掌控住這些世家大族,也就可以確保地方政權的穩固,雖然他們也知道。我們只不過是牆頭草,隨時都有可能倒向他們的敵對方,但是,他們也可以選擇降低對方手中的利益,許諾給世家大族,以換取他們的忠誠和付出。

於是在五胡亂華,以及南北朝的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互相討伐時,敵軍攻擊到己方首都,才會遭遇到殊死抵抗的情況,那是因為世家大族們,大都會在決定國家命運的戰爭當中,選擇保全自己,只要誰坐上皇位,他們就向誰效忠,左右誰都離不開他們,他們又何必在這之前,就與強大的敵人拼個魚死網破呢!這種不明智的事情如果做出來,那豈不是對不起他們家族數千年的智慧積累。

門閥制度的弊端,其實不僅是把持學問那麼簡單,在關隴貴族集團崛起之前,他們是浮華風尚的代言人,腐化了固有的學問圈子,拉開了空談誤國的序幕。而在光榮貴族崛起之後,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起來,原有的軍事信仰和戰爭法則,也被對於膚淺的殺戮所取代,於是,整個唐朝的300年間,幾乎就沒有停止戰爭。國力鼎盛的時候,唐朝還可以將領土擴充套件到離海邊遠,但一旦內部矛盾激化,唐朝就迅速的陷入了土崩瓦解之中。內部矛盾激化的原因,就是世家大族對於土地的迅速兼併,導致底層百姓對朝廷失去信心,從而在叛亂發生的時候。不心甘情願的幫助朝廷平叛。而一旦軍事集團勢力掌握地方政權,或者說形成這樣的情況,以至於被某些人所借鑑,那麼很容易就會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這就是唐朝自從安史之亂之後,一百四五十年間的悲痛根源。

最終,中國歷史用一場五代十國,徹底瞭解了世家大族對於地方的把控,隨著宋朝大規模改革科舉制度的開始,世家大族在學問上也不再掌握優勢。從此中國歷史上最多出現連續幾代的顯宦,當然它們撐死了也就只能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發展壯大,成為一支大族。想要成為世世代代都顯赫的世家,卻已經是做不到的事情了。

在之後的王朝,也就只有孔老二的家族,還能夠用世家大族的方式存在著,在沒有了世家大族的危害之後,從宋朝開始,也就只有不得人心的元朝,才活了短短100年,其他的幾個朝代,至少也是奔著200年去的。

解除世家大族這個歷史毒瘤,中華文明浪費了將近1000年的時間,如果省去這1000年,直接將生產關系和社會階層發展到1600年之後的近代,那對於中華文明來說,就將奠定巨大的領先優勢。

這是蘇寧的願望,他願意為了這個目標,花盡畢生的心血。

即便有些人不會理解,即便他不能向所有人說出所有的秘密,他也會盡其可能的,將自己可以為中華文明節省千年時間的理念,灌輸到東漢末年的每一寸土地上。

為此,他甚至可以放棄爭霸天下的最佳時機,他要讓那些割據地方的諸侯們看看,要怎樣發展,才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只有這樣做,才能讓自己的理念得到更多的人認可,因為,在一個內部競爭的體系當中,優秀的人,很容易會被當成模仿的物件,一旦他的這個陽謀得逞,神州大地上,將到處出現她的種子,即便有後來者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打敗自己,並獲得天下,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失敗者,而是一個將自己的理念,成功灌輸給天下人的成功者。後世的戰爭當中,軍事勝利已經不再被看重,而價值觀的輸出,才是所有人最看重的。

可惜的是,中國人不如美國人瞭解這種觀念,他們沒有如此積極的,讓自己的觀點走遍世界的各個地方,否則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都可以發起大規模的向外拓展行動,那樣的話,中國人的價值觀,將隨著中國人的文化以及中國的移民一起,散播到世界的每一個地方,可惜的是,無論宋朝還是明朝,都錯過了世界之王的皇冠!他們當時只需要伸出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成為世界之王,成為無可匹敵的世界性帝國!然而他們都錯過了,可是這一次,蘇寧不會錯過,絕不會!

為了達到這個美好的目標,哪怕真的有人站出來反對他,無論這個人和自己有多麼親近,只要他試圖阻擋為中華命運之改變而定下的決心,那蘇寧,就將用自己的鐵拳將其擊碎。

楊阜也好,尹奉也罷,都只是跳樑小醜一樣的存在。

曹操也好,劉備也罷,都是比跳樑小醜強不了多少的存在。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他們這樣的歷史人物,放在字裡行間之中,或許還能算得上是一是英雄,但跳出歷史書,環顧大氣層,他們算個屁,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道理是永恆不變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很不幸的是,他送您憑藉超過1800年的見識,以及手底下來自五湖四海,遍及各個朝代的歷史名人,還有那誇張的,甚至連地球文明都無法解釋的系統等等超越這個時代的事物,已經能夠將自己的作用,展現的像天澤一樣。

當本地的土質沒面對他的時候,就應該拿出面對大自然的敬畏感,如果不能,或者不願意,那麼他就要清晰的告訴對方,我是天澤,你們只能做適者,或者是逝者。

註定要被歷史淘汰的階層,不配還在東漢末年的時空當中浪費土地,消耗氧氣,如果他們能夠儘快消失,那麼他們所佔據的生存資源,將很快有新的階層前來掌控,這意味著新的生產關系,將以迅猛的發展速度出現在人類歷史上,因為有一雙來自蘇寧的大手,更加兇猛的掐死了他的阻礙者,而中華文明本身,可沒有蘇寧這麼快的行動速度。

只是不知道,誰是蘇寧在下定這個決心之後,第一個找上門來挑事的家族。但無論怎麼說,這第一場仗,她送某人必須打得漂亮,既要贏得讓觀眾們心服口服,也要讓觀眾們不寒而慄。

只聽他對那幾個十一二歲的小朋友囑咐道:“荀攸荀公達那邊,還是要盯緊一些,最好知道他都拿了些什麼書去。尤其是那些還沒有經過本地化處理的書籍,裡面牽扯到整個公司的秘密,如果落到荀彧他們家手裡,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如果我們能知道他們拿走那本書的話,說不定還可以提前預防一下。當然,這並不是一件特別要緊的事情,所以你們也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心力,即便不知道,那也不要緊。總之這件事情不需要你們特別冒險,記住我說的這句話,千萬不要逞強,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無論哪一個都是心狠手辣的,你們現在年齡還小,還不是他們的對手,等到你們長大了,自然就會讓他們領教到你們的厲害了。再說了,這件事情其實也怪我,按說我本不應該將它們擺在藏書樓裡,奈何他們當中,有很多書對我們都很有用,我原本打算著將他們本土化之後,就開始出版印刷,但出了這件事情,我只能用更加隱蔽的方式來完成本土化的工作了。”

其實蘇寧並沒有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他其實早就猜到會有人對藏書樓裡的書籍感興趣,甚至故意的放出一些風聲,說書裡面有關係到涼州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的秘密。當然,那些被偷出去的書籍,並不是他刻意擺好的,因為他不需要在這個技術細節上做如此精細的最佳化工作。那些人在成功偷到來自後世的資料之後,竟然會拿回去精心研讀,這時他們就將會發現一些秘密,尤其是還沒有改動的紀年,會顯露出蘇寧的某些來歷,雖然他們不一定能夠順利的發現這一點——畢竟書籍當中大多數都採用的是公元紀年法,只有一些歷史書當中才會對公元紀年和傳統紀年進行換算,如果他們不能發現這一點的話,就無法對其他書籍的時間軸,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但是他們一旦發現這一點,就會發現蘇寧的來歷,所以蘇寧並沒有一家太重要的歷史書擺在唐書樓當中,至於其他類別的書籍,那也就無所謂了。

但這種無所謂,也只是停留在策略層次上,他們所記載的內容,的的確確是關乎到涼州發展的秘密,只是,那些書籍當中的九成以上,都是用簡體字寫成的,在剩下的一成當中,都有九成以上,是用外語寫成的,所以本土的士大夫們想要將它研究明白,恐怕還需要花上一點時間。

在這些時間裡,蘇寧就足夠瞭解他們的內心動向了,如果他們願意留下,那蘇寧自然是願意接納他們的,並且以後還有可能予以重用,但他們如若不願意留下,那她蘇寧也只能禮送他們出境,因為蘇寧還準備把他們,當成是像其他事裡散播學問和自己價值觀的途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也是一種輸出價值觀的方式,雖然在表面上,他蘇寧只是個大度的人,但其中的內涵,在這個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蘇寧會知道。

當歌劇時代來臨,蘇寧在西北方耀武揚威,無人能敵的時候,這些人所帶走的書籍,就會成為那些割據勢力的寶貝,而這些人,也將會成為那些割據勢力的座上賓,甚至是重要的謀士,乃至是核心的成員,如果他們能有這樣的出息,那蘇寧也是可以為他們高興的,當然,他們決不能威脅到涼州的和平與安寧,否則的話,蘇寧隨時都會用最直截了當的手法,結束他們的生命。

撇開書籍上的策略不說——畢竟他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可能會在蘇寧面前發揮它設定當中的作用,而目前蘇寧需要忙碌的,其實是與書籍的製造和生產毫無關系的糧食問題。

送走了孩子們之後,蘇寧轉過身來對賈詡說道:“我們大約估計了這次來繳獲,即便算上那一大批寶藏,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糧食,撐過明年的春夏之交,換而言之,即便這次我們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我們也仍然需要再籌集一批糧食。”

賈詡皺皺眉毛,說道:“能夠想的辦法,我們都已經想過了,如今還有哪裡能弄到糧食呢?”

蘇寧嘿嘿一笑說道:“我們當然還可以向朝廷求援了。”

“可是陛下是個小氣之人,幾位宦官又和主公您矛盾重重,他們怎麼可能會把糧食給咱們呢?”

蘇寧嘿嘿一笑:“不給,那才好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