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破了樓蘭還不還—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蘇寧的這般佈置,位於涼州的大本營,在不久之後,就傳來了不滿的聲音,有的人認為,蘇寧的進攻部署實在是太過小心,其實,涼州現在的軍事實力,足夠應對任何人對河西走廊的威脅。

經過多年的積累,涼州地區尚武的風氣被醞釀得更加濃烈,而參軍保家衛國的信念,早就已經在盤古教的催促之下,用更快的速度鑽進了居民的心中,於是,當大多數的男兒們一年之後,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投身軍旅,即便是在學校當中成績優異的孩子,也有很多人對科學院投過來的橄欖枝不屑一顧,投筆從戎的加入了蘇寧麾下的各大縱隊。

至於蘇寧提出公分均的概念之後,由於部隊的擴招,參軍的人數愈發增加,如今在他涼州牧蘇寧的麾下,有在集兵力15萬人,這還不包括大量的工程兵和屯田士兵,以及剛剛從部隊當中退役的預備役士兵。

這樣的盛況,是當年只能率領600人抵抗2萬鮮卑騎兵的蘇寧所不能想象的,他手下的大臣當中,一直有人調侃說,主公至今仍然還活在當年的陰影之中,雖然那一戰取得了勝利,但主公謹小慎微的性格卻也是在那一戰之中養成的,雖然蘇寧對這種說法百般否認,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心中保留著這種觀點,尤其是在蘇寧提出保障河西走廊安全的觀點之後,這種想法更是甚囂塵上,不斷在涼州體系之內傳播開來!

正是由於對自身軍事實力的強烈自信,以及對於主攻蘇寧的不全面認識,導致了涼州治下的臣子們,對於目前的安全狀況太過自信,於是他們對蘇寧的這一策略,表達出了巨大的不滿,認為蘇寧這純粹是多此一舉,杞人憂天,但蘇寧顯然不準備讓這些人的想法左右自己的觀點。

他索性在向西南方向巡視的過程當中,用專業羅羅系統召喚出3000名精銳騎兵,然後用問答模式召喚出唐朝名將薛仁貴,命令他率領著3000騎兵,直接挺進青藏高原上的大非川。

薛仁貴身為唐朝名將,對於唐朝擴充套件疆域作出過永垂不朽的貢獻,當然是,大非川之外,卻是他終生難以抹去的汙點!所以,把他召喚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他率領著最為精銳的騎兵,前往西藏高原,挽回當年的顏面,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進一步掌控那裡的局面,至少也要畫出一片西南方向的緩衝區域,以確保河西走廊的側翼安全。

懷揣著這樣的目的,蘇寧直接任命薛仁貴為山案座節度使,並召喚中唐名將哥舒翰作為他的副手,一起率兵挺進青藏高原。

至於來自西北方向的側翼威脅,蘇寧倒是沒有做出針對性的部署,他只是命令駐紮在星星峽以北的阿提拉所部,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向東方起進攻,阿提拉對於蘇寧的這道命令,顯然是非常滿意的,他準備用割韭菜的方式,每隔一兩年就要展開一次大規模的掠奪行動,知道那裡的鮮卑語不,徹底的歸順蘇寧所不,再也不敢威脅河西走廊為止!

由於需要提防阿提拉從西邊發起了進攻,西部鮮卑的主要兵力都投放在了這一區域內,而對於西南側的河西走廊,便沒有足夠的力量發起掠奪。蘇寧用這種委婉的方式,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但這也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後果,那就是阿提拉西面的樓蘭國,由於失去了一個巨大的威脅,而對蘇寧派來的使節王玄策,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強硬措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玄策在告別蘇寧的時候,臉皮上掛著強烈的自信,但他回來的時候,卻是哭喪著一張臉,這讓蘇寧見了他之後,非常的不高興,不用問他就知道,王玄策此行的目的顯然沒有達到,不過蘇寧也對此不長腦,畢竟外交上的事情,有很多變化的因素,一時的外交失敗,並不意味著整體戰略的失敗。

根據王玄策所說,如今在位的樓蘭王,對於他的到訪十分不滿,不但拒絕將他放入城中,而且還用刀斧威脅他的人身安全,王玄策雖然據理力爭,並且強調自己是為了和平的目的而來,而且還準備帶給樓蘭國的王公貴族,以及這裡的平民百姓,以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樓蘭王卻對他的目的,持有懷疑態度,而且,基於這種懷疑的態度,以及樓蘭王年少氣盛的特點,他的態度不但強硬,而且非常沒有理性。

“主公,樓蘭王雖然強橫,但國中尚有王太后在,如果您還相信我的話,我願意再次出事,去勸說王太后,透過她來影響到樓蘭王的決定,或許這件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不至於讓兩國刀兵相見。”

蘇寧聽到王玄策這樣說,本能的覺得有些不妥,此人在歷史上的評價不高,要不然以他的傳奇經歷,早就已經名聞中外歷史,可蘇寧最有求學多年,又在大學中執教多年,自然知道,越是重要的人物,會出現在月低階別的教科書裡。可王玄策這個名字,中小學的教科書裡是不會提到的,一個在異域揚威的人,竟然沒有出現在國際化浪潮的中國教科書裡,這難道不令人感到驚訝嗎?

蘇寧知道,此人在從印度得勝歸國之後,為唐太宗僅見了幾位煉藥的發番邦人物,從此為一代聖主的莫名死亡,貢獻了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像這樣的人物,如果縱容他出現在教科書裡,那才是對孩子們巨大的不負責任。

總結一下,這個人雖然經歷如同傳奇,但性情卻十分投機,他之所以甘冒奇險,遠赴萬里,以一人之力鼓動如簧之舌,從唐朝鄰國盟友那裡借來7000騎兵,而後滅掉一個印度古國,主要還是想要在政治上投機,所以,他才會在回國之後,選擇一條投機取巧之路,希望幫助皇帝達成長生不死的願望,來引起他的重視,並獲得政治地位上的提升。

那麼這種政治投機者的話語,真的能夠相信嗎?蘇寧當然是不肯相信他的,於是,他並沒有給他再次出手的機會,反而直接向西北方面軍總司令章楶章質夫下令:“集結軍隊,進攻樓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