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馮芳、高堂隆叛(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兩人在軍帳之中細細的商量著,不覺已經到了天明時分。

前鋒軍中,朱建平用過了早飯後正與麾下眾將清點著兵馬準備啟程,卻在這時傳來了高堂隆要他去中軍大帳的命令。

前鋒軍以高堂隆為主將,朱建平為副,雖兩人的職位相同,朱建平也不得不聽高堂隆的,見他召喚,以為是有重要事情商談,倒也沒有懷疑什麼,便跟隨著士卒來到了高堂隆的大帳之中。

然而在踏入大帳內時,朱建平隱隱的覺得有些不對,他雖然實力不如高堂隆,卻為人謹慎,從入楊濤軍中以來就負責押送糧草,整備後軍等事情,這也是楊濤會派他在高堂隆身邊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高堂隆因為急功近利而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高都尉,不知喚朱某來此,所謂何事?"朱建平雖然察覺到了不同,可並沒有想到高堂隆會對他動手,也便坐在了帳內注視著高堂隆,向他詢問著。

"朱建平,你我皆是漢家朝臣當知忠義二字,那江河公然劫持後宮妃嬪已經犯下了乃是十惡不赦之重罪,我等即為人臣,當為國除去這賊人,不知你意下如何!"高堂隆說著,眼神一眯的看向了朱建平,眼中卻有一絲殺意瀰漫開來。

高堂隆的話聽一出口,朱建平下意識就是一驚,左手立刻握在了腰間的劍柄之上想要拔劍,卻在瞬間神色一動,便放開了左手握持的長劍,神色閃動間嘆了口氣的向高堂隆回道:"高兄所言也是朱某所想,只是奈何那江賊身旁有著眾多精兵強將在,我等即使有心也是無力啊?"

"哦,原來你也如高某一般的想法,倒是高某多事了。"對於朱建平的說法,高堂隆是半信半疑,不過卻因為朱建平的一番話不好輕易動手,若他真是有心除賊的人,貿然殺了,反而會折損己方的兵馬,對於除賊大事反而有礙,便笑容滿面的向朱建平繼續開口說道,"朱兄所擔心的事,卻不需我等操心,自另有援軍與我等一同行事,只要朱兄能配合我等,等除了江賊少不了朱兄的好處!"

"是這般,那朱某就放心了!大事可期,我等不如召集軍中眾將飲宴一番再出兵不遲!"朱建平聽了立馬露出一副極為暢快的模樣高聲說道,卻是當眾向高堂隆提出了舉行酒宴的建議來,惹得一旁高堂隆營中的眾將一陣議論。

"飲宴就免了吧,等手刃江賊救出一眾漢室嬪妃,我等再慶功也不遲!"

"也好,那某便去準備兵馬去了!"

等朱建平一離開軍帳,從大帳屏風之後走出來一名中年人,正是馮芳。高堂隆看到他後,急忙向他問道:"你看這朱建平的話是否出自真心?"

"這卻不好說了,不過為防萬一,還要高都尉派人盯緊點這人,以免訊息走漏出去,被江河提前知道而射下陷阱!"

"那便依馮主事說的辦吧!"

剛大笑著離開中軍大帳數十步遠的朱建平,很快便察覺到了身後有人跟蹤,臉上的表情立刻變得深沉如水,卻當作沒有發現身後跟蹤之人一般,不動聲色的照常準備著兵馬,繼續隨先鋒軍向西而行。

...

楊濤的大軍經過數天的跋涉穿過數百裡山道,終於來到了弘農郡境內的第一座縣城,新安縣。大軍到達此地,便停留在縣城周邊,因楊濤西園校尉的身份還未被漢庭真實剝奪,藉助著這一身份,大軍順利的接管了新安縣城城防連同傳送陣一起被楊濤總領。

此時距離他們離開洛陽城已經有八天了,洛陽城的內亂早已經被平定,而從洛陽城方向傳來的訊息看,洛陽城卻因為董卓、丁原等數路漢軍兵馬的出現而發生了爭執。洛陽城外已經開始上演著全武行,眾多名將名士在爭鋒著,短時間內洛陽城中的一眾文武都弄不清楚誰是兵誰是賊了。可惜這樣的場面,楊濤是看不到了,他必須得在洛陽城安定之前,將大軍和一眾俘虜以及大隊車傳送回揚州才成。

由於新安縣城不過是個小縣城,每天傳送的名額才兩三萬人,倒是車馬沒有要求,楊濤便讓三萬精兵押送數千輛大車先行傳送回了豫章郡鄱陽縣。而後在留下數萬兵馬以及萬餘俘虜透過新安縣的傳送陣傳送回豫章郡,他便親自率領五萬兵馬,並讓高堂隆等人的先鋒兵馬繼續西進,沒有了俘虜和車馬的託累,一天後來到了另一座城池鄭縣縣城,將這一座城池也佔據下來後,便利用這兩座城池的傳送陣,加緊時間將所有兵馬傳送走。

可情況卻在楊濤等人佔據了鄭縣不過半日之後,出現了巨大的變故,一道系統訊息突然在他的耳中炸開。

"系統提示:鄭縣五十公裡內爆發了漢軍與叛軍之間的大規模戰鬥,鄭縣城內傳送陣臨時關閉,暫時無法使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系統提示聲傳來,楊濤的臉上卻閃過詫異的表情。他的先鋒軍可是在離鄭縣以西二百公里外的山道中駐紮,若是有漢軍兵馬從長安方向而來,必定會有人來傳信才對,怎麼這時在五十公裡內會爆發戰鬥?

"報主公,先鋒營高堂隆反叛,三萬先鋒營兵馬過半被其收服,如今朱都尉正率領殘兵抵擋著高堂隆的敵兵向鄭城撤來!"

"鄭城西面一百五十裡處出現了大隊漢軍兵馬,人數約在十五萬,正向鄭城方向直逼而來!"

楊濤剛從鄭縣內城縱馬而出,便有偵騎來向他稟報訊息。聽聞了接連兩道不利的訊息,他的心中焦急萬分,急忙策馬來到了鄭城西門之上,卻只見戲志才等人在城頭,不免向他們問道:"波才呢?他不是守備西城牆的,如今到哪去了?"

"由於戰事來的突然,戲某已令波才統領三萬精兵於城外結陣,接應朱都尉的潰軍,同時可為鄭城之犄角,以利於抵擋敵軍的攻擊!"

"波才出兵了?那你們知道西面而來的漢軍底細嗎?"有戲志才的安排,楊濤倒是安定了下來,可對於這支地敵兵的來歷還是很疑惑,便向眾人詢問道。突然來到的敵軍,如果連對方的來歷都不清楚,也不好與安排接下來的守城之戰。

"不知,不過我等身邊已有朱建平都尉派來的兵卒,從其口中我等已知高昇平是被馮芳策動發動了反叛,那十數萬的漢軍不是弘農郡兵便是從長安而來,可以戲某推斷,高堂隆清楚我等兵馬的實力,既然有膽公然反叛,便是有十足的把握能殲滅我等大軍,敵軍十有八九是來自於長安,還應當有著大量精兵存在!"

"長安周邊的大隊兵馬不少,若真是長安而來的兵馬,敵軍將會源源不斷而來,我軍在此將難以抵擋,我等不可久守鄭城,還需早做撤離的準備!縣侯,你如今實力全失,不適宜在此指揮作戰,不若率領兵馬先行返回新安,留下一萬精兵於某即可守城即可!"

戲志才很是慎重的向楊濤建言,而楊濤也明白如今的情況危急,戲志才說的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加上他實力全失是事實,倒也沒有矯情的非要留在鄭城與眾人一起禦敵。只是對於戲志才只留一萬精兵在鄭城的做法有些不解。敵軍的馬可是不少,即便加上波才的三萬精兵,鄭城也只有四萬精兵而已,這麼點兵馬夠阻擋對方十幾萬大軍的嗎?

"縣侯但請放心,戲某與波才都尉並非是要與敵軍決戰,不過是拖延他們一些時間便會後撤,而後可憑藉弘農郡的山勢伏擊於他們,將其擊退便會趕來與縣侯匯合的,有四萬精兵足以!"

楊濤見戲志才說的如此自信,也就沒再繼續說下去,便帶著眾將去準備撤離的事情去了。

兩個小時後,當遠處一片煙塵出現在城頭眾人眼中時,楊濤已經率領著城中一萬兵馬由東門離開,向新安城的方向撤退而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