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論海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魏對外開放的口岸,有十三處之多。

有港口的地方,就有水師護持。

也有市舶司負責收取關稅。

原本大魏開國初期,關稅直入國庫。

是九邊軍餉的重要來源之一。

可近些年,關稅卻是越來越少。

已從初期的數百萬兩,降至現在的幾萬兩。

甚至去年只有兩萬兩。

眼看就要跌破萬字大關。

說起來,確實有些雞肋了。

所以有人提出禁海,景順帝的第一反應。

並不是反對。

而是,在認真考慮可行性。

大魏的船出關不收稅。

只有帶著貨物回來的商船,才被苛以重稅。

而且,皇商除外。

皇帝藉著蒐羅海外奇珍異寶的名義,派支領內帑銀子的皇商去海外經營。

藉以填充內帑。

為皇帝辦事,自然是不用繳稅的。

薛家二房以前做的,就是這樣的差事。

太祖的時候尚好,當時人人都遵守規則。

但慢慢的,就開始有很多勳貴有樣學樣。

皇室可以派人出去尋找奇珍異寶。

勳貴自然也該為此出力才是啊!

於是真正守法經商的,繳納了重稅。

而同樣出海的權貴,卻都找了藉口避稅。

慢慢的,普通海商漸漸消失。

要麼,是心灰意冷。

最終發現,還是買房買地最為保險。

要麼,為了避免不正當競爭,乾脆留在海外經營。

人和錢回來,貨不回來了。

要麼,懂事的投靠勳貴。

讓他們坐吃紅利,對外可報其名頭。

總之,盆滿缽滿的很多。

只有海關的稅,越來越少。

少到,有些市舶司,還要朝廷貼錢養著那些官員。

“禁絕海上,禁絕海上……”

景順帝喃喃的重複了兩遍,又沉吟了片刻,道:

“再往細裡說說。”

白家錦顯然有備而來,聞言拿出一份奏疏。

宮人上前接過,遞給景順帝。

“臣是閩越人,家鄉也是深受倭患侵擾,又無馮郎中那樣的能人坐鎮。”

“所以臣左思右想,欲為家鄉做些力所能及之事,這才有了這個想法。”

白家錦鋪墊幾句,才進入正題。

“臣覺得倭寇之所以橫行,是因為海上有太多私人,不在朝廷掌控之下。”

“正是這些人勾通外夷,使得海外倭人垂涎我天朝上國。”

白家錦這個突破點選的很好。

因為這是很多士大夫的普遍看法。

愚昧無知,且自我感覺良好。

朝堂不少沒有參與海外生意的,都是這麼想的。

“而且眾多海商將我朝產出賣與海外,所得不過金銀,與民無益,與國無益。”

“只會讓民間桑蠶漸多,而稻米越少!”

這次是清談的路數。

白家錦的話,深得一些自詡清流之人的心。

“若是朝廷能嚴禁出海,民心祛除浮躁而開始思安。”

“長此以往,自會海晏河清,倭寇之憂盡無!”

白家錦顯然代表某方的利益。

他剛說完,就有十幾人出列,紛紛附議。

景順帝見狀,也不置可否。

而是看向張松越,問道:“老師覺得呢?”

張松越自然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不管禁還是不禁。

對他來說,都不討好。

不禁也收不回關稅,

禁也禁不了私商、皇商和勳貴。

他想了想,便往後面看,似在尋找什麼。

最後直接喊道:

“馮郎中,你剛解決了江南倭患,覺得白侍郎說的可對?”

眼見問題被拋向他,馮一博無奈上前。

“臣不知倭患和禁海有沒有關係!”

馮一博在金陵曾被白家錦為難過。

此時自然不想附和。

只想攪合。

“相對於禁海,臣建議不如滅絕倭國,不是更爽利些?”

倭國爭貢的事剛交給他,此時張松越又問他倭患的事。

好像馮一博成了研究倭國的專家。

可聽到專家級的建議,白家錦卻不由笑出聲來。

“馮郎中剿倭近一載,怕是殺紅眼了吧?”

馮一博聞言哂笑,斜睨他道:

“大人說倭患起於海上,沒人知道對不對。”

“但倭患起於倭國,我敢肯定沒錯。”

這話說的沒毛病。

倭寇就是倭國的,誰也反駁不了。

說到此處,馮一博自己都快忍不住笑了。

“所以不知對不對的禁海我不知道行不行,但肯定對的滅倭卻一定行。”

“你覺得我說的可對?白大人?”

白家錦被說的啞口無言,甚至有些後悔當初招惹這個傢伙。

沒想到他不僅擅長練兵,還能言善辯。

這話讓他說的邏輯緊密,毫無反駁的餘地。

“馮郎中說的有理。”

張松越看出馮一博是在攪合,直接接過話茬,道:

“但征伐一國,畢竟勞民傷財,且倭國居於海外,如何是那麼好滅的?”

眼見張松越發話,馮一博便不好反駁,只道:

“是臣下孟浪了!”

張松越滿意一笑,覺得這對師徒算是他的門下了。

沒想到馮一博靈機一動,又朝張松越施禮道:

“既如此,那不如讓倭國實施海禁。”

“讓倭國海禁?”張松越一愣。

“此次朝貢,不是來了兩股倭國最大的勢力嗎?”

馮一博嘿嘿一笑,把剛想到的主意說了出來。

“那不如就因倭寇之事申斥他們,誰回去實施海禁,禁絕了倭寇,誰便可以參與朝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是讓他們的朝貢再多一倍!”

馮一博剛才並不想接下倭國爭貢的差事。

這事李守中其實和他說過,不太好處理。

而且師徒倆所定的短期策略也是:

急流勇退,謂之知機。

也就是說,馮一博剛剛立下大功,不宜再出風頭。

可景順帝與張松越兩人,配合無間。

絲毫不給他拒絕的機會。

馮一博只能被動接受了這個差事。

等回頭,他準備去找兩隊小八嘎聊一聊。

最好的辦法,就是建議他們火併一場。

贏了的來大魏朝貢。

當然,這只是開玩笑。

但現在他靈機一動想到的這個主意,卻有實現的可能。

張松越聞言都陷入沉思。

顯然,這事具備操作性。

而且還能一石三鳥。

第一,不管結果如何,也能牽制倭寇。

第二,解決了爭貢問題,避免被揪住法禮。

第三,讓倭國繼續內鬥。

最後這一點很重要。

不管大魏同意哪一方朝貢,哪一方就能佔據更大優勢。

進而可能加速倭國統一。

只有讓他們持續內,對大魏最為有利。

“看來馮愛卿不僅勇於任事,還總有出人意料的辦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