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七. 留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海沙幫的事情對於唐書而言已經算是告一段落,這次能夠和東溟派徹底的達成合作並且擊潰了海沙幫,已經完成了唐書之前的設想,甚至結果比唐書想象的還要好一些,畢竟他也沒有想到如今自己泡妞的功夫越來越出色了,不過短短時日就和單婉晶確定了彼此的關係。

站在欄杆前,望著波瀾起伏的大海,唐書心情很是不錯,回過頭就看到雲玉真身軀盈盈而坐,合體的武士服將雲玉真妙曼嬌媚的身材展露的淋漓至盡,高聳的酥胸隨著雲玉真喝茶的動作顫動不已,分外吸引眼球,嬌嫩的臉蛋上帶著淡淡的紅暈,雙眸中水波盈盈,這樣的絕色怪不得會得到一個紅粉幫主的美稱。

唐大少爺也是心中一動,原本對於雲玉真唐大少爺就不懷好意,好吧,準確的說是對她的身體不懷好意,只不過初次見面的時候說露嘴了,將事情直接弄到了漢王頭上,結果披著馬甲的他倒是不好辦了。這也算是自作自受吧不然的話,以唐書如今的能力和地位,相信雲玉真絕對不介意主動獻身的。

哎,這可是個尤物啊,雲玉真草莽之中長大,在雲廣陵去世之後,更是獨自支撐著偌大的門派,期間為了巨鯤幫不得不倚仗著自身的資格周旋,雖然雲玉真很是清楚自身的價值,在周圍沒有人能夠讓她徹底依靠的時候,雲玉真很聰明的維持著自己身體的清白,但是這位女子也很懂得利用自身的容貌哪。

雖然沒有陰癸派那種專門的媚術,以及諸多增強魅力的功法,但雲玉真也是風情萬種哪

好吧,唐大少爺又開始遐想聯翩了摸了摸鼻翼,唐書轉過頭,看樣子有一段時間沒有女人了,荷爾蒙再次開始飄揚了。因為馬甲的問題,雲玉真這裡也只能暫且作罷,不過唐書很肯定雲玉真肯定逃不了的。

等到雲玉真去河北述職,到時候唐書直接展露身份,讓雲玉真主動投懷送抱絕對不是問題,這個女人一直有著危機感,哪怕是巨鯤幫如今發展壯大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她不只是看重巨鯤幫,更是看中自身的安危和富貴,或許以前一直獨立維持著巨鯤幫。除了對父親的紀念和交代之外。

也是將巨鯤幫當成了維持自己地位和富貴的一種道具吧。這種很現實的品質說不上好,但卻也絕對不是錯誤,起碼唐書並不討厭,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以及認知,只要個人覺得值得,那就足夠了,別人沒有資格置喙。這就是唐書的理念了。

就像他很好色,但是他並不以此為恥,因為他有那個能力。但別人不好女色的。或者好權勢,好財富的,乃至好名的,只要他們不觸犯唐書的利益。唐書依然不會有什麼看法,這就是唐書的為人處世之道了。

唐大少爺偽裝的很好,起碼就算是感覺敏銳的雲玉真都沒有發覺到。但唐大少爺自己心裡卻是有些癢癢了,到了這個世界之後。唐書還是只有衛貞貞這麼一個女人,原本抓到傅君婥的時候,是準備直接將她拿下的。但誰知道隨著接觸,唐書又慢慢放下了這個念頭,或者說準備依仗著魅力和力量雙重進行。

所以傅君婥如今也只是被唐書養在高邑漢王府,荷爾蒙分泌一直旺盛的唐大少爺禁慾了一段時間,難免有些想法啊,不過馬上就要去東平郡,唐書還不想會高邑,那麼只能就地尋找了。

摩挲著下巴,唐書目光不禁看向了一邊的素素,素素正在沏茶,豐腴的嬌軀動作間曲線畢露。或許應該找個時間把素素吃了,這也是為了素素好啊,唐大少爺很無恥的想到,素素本就是那種逆來順受的女子,為了她以後有個美好的結局,那麼讓她有了自己這樣的男人絕對是好事啊。對素素也是最好的選擇了。

絕對要比原著中素素的下場好的太多了。這麼一想,唐書都感覺自己的想法真是天才,又能愉悅自己,又能挽救她人,兩全其美了。而且要了素素之後,讓素素有了歸宿,也能讓她多出一些安全感啊。起碼不用在自憐自怨的為未來擔憂了。恩,就是這樣

找了一堆理由,無恥的唐大少爺當即也就有了決定,就準備時機合適的時候朝著素素這朵小白花下手了。

雲幫主,海沙幫的後續首尾,還有南方的諸多事宜就要麻煩你了。如果有什麼需要或者需要援助的話直接透過渠道反應就可以的,有機會的話就壓制一下鐵騎會,最好挑撥離間讓沈法興和鐵騎會鬧一鬧,就算不行的話,也沒有問題,現在還不需要和鐵騎會鬧翻,但是要提前進行各種準備。

唐書走回座位,接過素素遞來的茶水,偷偷在她掌心撓了撓,看著素素小臉通紅的躲到了一邊,唐書卻是一臉正色的朝著雲玉真說道,彷彿方才的調戲根本沒有發生,或者猶如無意的一般。

鐵騎會和林士弘都是個禍害,和陰癸派牽連很深,但一時半會兒的還沒什麼問題,我們的目的就是南方不能被統一,在這個前提下做事。漢王正準備和嶺南宋家進行商談,不管結局如何,到時候也就能確定對南方施行什麼樣的策略了,畢竟如今大漢的重心還是在北方

雲玉真原本看到唐書偷偷摸摸挑逗素素的動作還在心中暗笑,但聽到唐書的言語之後,神色也鄭重起來。點頭應了下來,心中很是有些歡喜,被託付重任的信任感是雲玉真非常需要的。而且連和嶺南宋家進行商談聯合這種事情,唐書都沒有隱瞞,這也讓雲玉真感覺很是舒服。

之前我聽說嶺南宋家似乎和李密有些聯絡,傳言雙方也是準備聯合,而且最近這段時間,杜伏威的江淮軍把守著河道,對於宋家的私鹽生意似乎有些阻礙,宋家似乎想和李密一起雅緻杜伏威哪雲玉真感覺到唐書確實把她當成了自己人,也不再猶豫遲疑,直接將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無妨。雙方之前確實有過商談的風聲,不過想要讓宋閥和李密聯合,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唐書很肯定的說道,在和宋師道以及宋魯相遇之後,唐書說了那番話,相信宋家不是白痴,肯定不會押寶在李密身上。不過,唐書想了想,眯了眯眼睛,有些惡意的笑了起來。

不過之後一段時間或許會傳來宋家和李密聯合的訊息,雙方或許會有著聯姻的說法,不過肯定會有個前提,那就是讓李密拿下洛陽城,不過洛陽城可是我們的目標那,漢王可是說了,只有拿下洛陽城才會稱帝的,為了能夠更順利以及更方便的拿下洛陽,也需要李密多努力一些哪

唐書笑著說道。但他的言語中卻讓雲玉真感覺到蘊含著不少的惡意或者陰謀哪。

雖然有些迷糊,不過唐書的說法雲玉真倒是沒有懷疑,無疑,大漢是準備做漁翁了。宋家所謂的聯合。或許是催促李密更加賣力的一個說法哪,不過大漢和宋家似乎關係很緊密哪雲玉真心中尋思著。

事實上,雲玉真的想法也算是正確,雖然唐書只是和宋家的人見過兩次。一次是在洛陽城外的碼頭見過宋師道和宋魯,也正是那次見面,讓宋家確定了大漢的潛力和能力。也完全改變了對李密的看法,之後唐書稱王的時候,宋家更是專門派人前來道賀,那時候雙方見面也有著交流。

可以說雙方都有合作的想法,只不過一時間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並沒有直接確定,還要看日後的發展,但不管怎麼說,雙方對彼此都很有好感卻是真的。

但宋家這樣的大家族不到必要的時候,也是很難會孤注一擲的。比如說李密那裡,如果李密能夠拿下洛陽的話,瓦崗軍的未來也是有著極大的希望的,所以宋家會不會和李密進行一定的合作,唐書也不能肯定,畢竟類似原著中那樣有著前提的聯合,宋家一點都不吃虧哪。

所以對雲玉真的時候,唐書說的很含糊,宋家傳承這麼久,潛勢力驚人不說,人才也是眾多,他們肯定也有著綜合的考量,為了他們家族的未來以及那超然的地位,宋家肯定不會那麼簡單的就表明立場的。

不過唐書也不在意這些,大漢的發展會證明一切的,宋家自然會做出合適的選擇。也不會由此對宋家有什麼惡感,他們那樣的大家族都有著自己的生存哲學哪。群雄爭霸波濤詭譎,沒有任何人敢於說出自己能夠看穿一切,哪怕一個不起眼的變故就可能使得勝利者完全換成別人,所以很多人很多勢力也都是在等待著。

等待形勢明朗的那一刻

就先這樣吧,一會兒你派人送我們回去就可以了。我還有些其他的事情要做。將問題都交代清楚之後,唐書看著雲玉真說道,這位紅粉幫主只能看不能吃,除非唐書表明身份,但這個時候唐書還沒有那個想法。

所以還是直接離開的好,看看時間的已經差不多了。唐書可不想錯過石清漩那,畢竟相對而言,石清漩這位大美女更像是個宅女,沒有什麼事情的話,很少走出幽林小築,而幽林小築的方位唐書可不知道在哪裡哪,所以想要認識石清漩,王通的壽宴就是最好的機會了。

雲玉真怔了怔,不過也沒有遲疑,直接點頭應下了。畢竟唐書也說了他還有事情需要處理,雲玉真也不敢耽誤,不過雲玉真怎麼都不會想到唐書所謂的有事情要做卻是要去認識其他的美女

東平郡,唐書帶著素素以及雲芝在微山湖遊覽著,碧波盪漾,比之大海的廣闊無邊也別有一番秀致。自從在餘杭和雲玉真分開之後,唐書一行人也是乘船直接來到了東平附近,因為還沒有到王通壽宴的時刻,唐書也就帶人在周圍隨意的遊覽著,畢竟東平這裡各種遺蹟乃至風景也不少。這可是孔孟之鄉啊。

不過說起來王通那個老頭子選在這裡隱居,也可見這個老頭的自傲了,畢竟沒點水平也不好意思在孔孟之鄉定居下來啊,特別是他這樣的儒家傳人,這個年代的儒家比起後世那些被閹割的儒家要好上很多,不過因為戰亂以及其他的緣故。使得如今的儒家還沒有完成統和。

而王通就是其中比較有名望的大儒之一,不說他本人的各種水平,單單他的那些弟子就足夠顯示這個老頭並不浪得虛名的了。諸如魏徵乃至房玄齡等人都算是王通的弟子,可見這個老頭的牛叉,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個傢伙的壽宴才會驚動那麼多的人。

不過唐書對於這個老頭卻也是不感冒,雖然確實很有能力不假,但是因為後世的儒家的影響,唐書下意識的沒有什麼好感,反正這個傢伙也不會出仕什麼的。唐書這個現實主義者自然不會在意他了。

微山湖上,唐書隨意的坐在甲板上,四下打量著,口中哼哼著後世關於微山湖的紅色歌曲,倒也是別有一番滋味,一旁素素和雲芝正在煮茶,沒錯,雲芝也跟著唐書來了,這還是雲玉真主動提出的哪。說是唐書出門沒有人服侍可不合適,只有素素一個也不夠,所以雲芝就跟來了。

唐書自然不會反對,雲芝也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子。而且很是溫順乖巧,唐書還是很喜歡的,有著兩個少女伺候著,也讓唐大少爺感覺很是滿意。兩個丫頭在一邊認真煮茶。不時側耳傾聽唐書哼哼的古怪小曲,看向唐書的視線中也滿是羞澀和愛慕。

前兩天,憋了很久的唐大少爺終於展露了色狼本色。幫他暖床的素素沒有來得及離開,就被唐大少爺拉著在床上吃了下去,雲芝當時也在一邊,只不過這個丫頭顯然被驚住了,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最終就是顫巍巍的在一邊看了個全場,正好唐書沒有盡興,也就將她拉上了床。

總之,就是這樣了,唐大少爺再度禽獸了一把,不過素素和雲芝雖然很是羞澀,卻也沒有什麼不滿,雲芝早就有了心理準備,而素素在唐書這段時間以來的逗弄以及承諾下,也認定了唐書,自然不會懊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讓雲芝拿出魚竿什麼的,唐書饒有興致的釣起魚來,目光落在水面上,腦海中也迴盪著諸多的思緒。這個時間,李密應該已經聯合突厥暗算了瞿讓,瞿讓這次重傷可以說也是失去了他唯一能夠比擬李密的優勢,那就是武功,而且在李密以及沈落雁等人的各種佈置之下,沒有外力的話,瞿讓已經無力破局了。

一邊暗算著瞿讓,李密還在和隋軍交戰,雖然隋軍再次從關中抽調了一批援軍,但李密依然能夠維持著局面,除了諸如王世充之類的別有心思的對手的緣故,李密本身的能力也讓人讚歎。

而讓唐書關注的關於沈落雁的事情,也有了訊息,在原著中,因為雙龍看到了隋軍肆虐鄉里造成的慘狀,所以一怒之下和隋軍亂戰一通,打亂了秦叔寶的佈置,使得秦叔寶被沈落雁擊敗,如今沒有了雙龍,雖然秦叔寶當時擊敗了沈落雁的軍隊,但沈落雁多謀善斷的傳聞可不是假的。

在秦叔寶追擊途中,利用之前的佈置,沈落雁也給了秦叔寶一個教訓,在各種劣勢之下,沈落雁能夠有這樣的表現絕對讓人驚歎,這樣的巾幗也是不次於任何男子的能力的。

沈落雁啊,唐書咂咂嘴,如果不是還需要沈落雁幫助李密,在後面的日子裡給洛陽更大的壓力,估計唐書就要忍不住將這位美人軍師抓過來了,不過唐書也知道,如果李密還沒有失敗的話,沈落雁也很難歸順的。因為這個女子可是將李密當成了明主,當年出身富戶的沈落雁更是破家全力資助李密。

想一想李密還真是幸運,竟然有這樣的奇女子如此的認同。所以想來想去,唐書還是暫且放下了關於沈落雁的問題,等到洛陽之戰的時候,相信沈落雁會做出一個合適的選擇的。

另外一件被唐書關注的事情,就是關於李閥了。李世民前段時間也來了南方,見了東溟夫人一面之後就行蹤飄渺,不過可以想見之前他一直關注著關於東溟派賬簿的事情,直到前段時間李世民才放心離開了南方。並不是因為賬簿的事情有了結果。而是賬簿對於李閥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

是的,李閥就要起兵了。唐書安插在李閥的細作已經傳來了這樣的訊息,而唐書也並不意外,原著中也差不多就是這段時間。對此唐書心知肚明,這時候太原郡,河東乃至關中應該也是流言四起了吧

唐書嘴角露出一個諷刺的弧線,他當然不可能看著李閥這樣準備充足優哉遊哉的起兵,李閥本就是唐書最為重視的敵人不說,這些傢伙在唐書攻略河北的時候還偷偷摸摸的給唐書製造麻煩,唐書這樣小心眼的傢伙怎麼可能不報復回來那,而且也要削弱李閥的戰爭潛力。

就向唐書所說的那樣,如今太原河東以及關中各地都是流言四起,都是關於李閥要起兵造反的事情。什麼李閥為了造反能夠成功,直接投靠了突厥,並且承諾凡是李閥佔據的地盤,財貨女子任由突厥處置。在太原等地的人們聽到這樣的訊息竟然驚懼了,畢竟突厥的狠厲可怕他們很清楚。

雖然大隋之前很是強大,突厥不敢輕易犯邊,但是自從楊廣三徵高麗之後,國勢大降,之前楊廣巡邊更是直接被突厥大軍圍困。雖然最終解圍卻也將大隋的虛弱展露的淋漓盡致,自那之後,突厥就竟然侵略邊境,儘管太原並沒有遭受這樣的災害。但是從馬邑等地逃出來的難民的表現,他們可都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所以對於突厥,眾多的民眾也是非常的恐懼,這樣的流言迅速傳播開來。已經讓太原境內有些恐慌了,並且迅速的蔓延開來,儘管李淵竭力闢謠。但是效果也很是一般。

因為這可並不只是流言啊,什麼劉文靜去突厥面見始畢可汗,甚至將雙方的對話都說的差相彷彿,而突厥的使者,以及始畢可汗派來表示支援的突厥軍士可已經出現在太原了,可以想見這些突厥士兵們面對民眾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表現,這些異族可是非常有優越感的,而且根本不知道什麼禮儀道德之類的事情。

各種欺壓的行徑也有發生,李淵雖然將這些突厥兵們在城外莊園招待著,但是離奇的事情發生了,又有上百人的突厥士兵出現在了太原郡內,號稱著支援李淵造反,在太原郡內為非作態,態度很是惡劣,更有著什麼李淵是兒可汗,已經將民眾賣給了突厥,他們完全可以為所欲為這樣的言語。

類似的形式和言語傳播開來,可見太原以及周邊的民眾何等混亂,李淵面對這種情況真是頭皮發麻,狼狽不堪的,儘管在府中破口大罵,但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處理,諸多幕僚也是頭疼。畢竟流言有鼻子有眼不說,還有著實際的例子發生,這已經算不上什麼流言了。

大量的民眾攜家帶口的出逃,這樣的場面李淵怎麼可能允許,讓這些人逃離,只會讓對李閥不利的聲名傳播開來,而且這些民眾可都是李閥認準的麾下之民,也是他們的戰爭潛力啊。所以李淵派人守住關卡,並且大力的闢謠,但效果很差,甚至發生了士兵和民眾的衝突,而且當地出身的士兵也有些譁然的跡象。

這樣的場面也讓李淵怕了,如果真的爆發大量的衝突,且不說民眾造反帶來的後果,就是諸多的士兵恐怕也會有譁變的,那樣李閥還起什麼兵老家的都不穩定,他敢放心出兵嗎這樣的情況讓李淵焦頭爛額,很是無奈,但這還是必須要處理的事情。

最好的辦法就是闢謠,讓民眾們不要相信那些流言。但李淵能夠取信於民嗎很難,畢竟暗地下有著唐書的細作在推波助瀾,而且和之前大漢遇到的情況不同,李淵確實為了取得突厥的支援而做出了一定的承諾,流言只不過是將它誇大了而已,但這就讓李淵很是不好解釋了。

而且傳言瀰漫的很是廣泛,前期李淵一個疏忽,流言就已經蔓延開來,之後再想控制就已經控制不住了,如果只是傳言還是簡單的讓人們觀望的話,隨著突厥使者而來的突厥士兵的一些糟糕行為就讓恐慌漸漸產生。

李淵在幕僚的提醒下,當即和突厥使者進行了磋商,顯然突厥那個老奸巨猾的始畢可汗也有過交代,所以突厥使者約束了帶來的突厥士兵,這讓李淵松了口氣。這樣他就可以慢慢消除流言的影響了。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又有突厥士兵自北方而來,一路可是雞飛狗跳,肆虐鄉里,完全是一副李淵老子的模樣,在太原郡內為所欲為,種種或是殘忍或是不堪的手段,頓時讓那些見識了的民眾慌亂起來,紛紛逃離,隨著這些民眾的轉移。這件事情也傳播了開來,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有圖有真相啊

這樣恐慌就產生了。李淵差點沒有氣炸,但是這個時候李淵絕對不敢和突厥鬧翻,派出去的細作斥候也確認了這樣的突厥士兵確實存在,這讓李淵心底很是憤怒,雖然為了所謂的大業,李淵可以忍受一時之辱,但如果大業變得沒有了希望,他還有必要忍受屈辱嗎

在府中密室憤怒的發洩了一番。李淵最終還是為了大業忍耐了下來,李淵的隱忍功夫絕對不用懷疑。於是他再次去見突厥使者,將這件事情告訴了他,還有這樣的事情造成的後果之類的。突厥使者一時間也怔了怔,顯然他也不清楚這些突厥士兵的來歷,但是他一時之間也不能肯定,畢竟誰知道是不是始畢可汗又有什麼吩咐。所以這位突厥使者安撫了一下李淵之後,立刻派人去尋找那些突厥士兵,希望搞清楚他們的來歷。

但不管是李淵派出去的斥候還是突厥使者派出去的人員都沒有發現那些突厥士兵的蹤跡。彷彿他們就是突然間失蹤了一般,這下子李淵以及突厥使者都明白了過來,這是對手或者說敵人的手段。

對此不管是李淵還是突厥使者都是萬分的憤怒,對於李淵而言,敵人這樣下作或者說強大的手段,讓他絕對不能容忍,因為這可是干預著他的千秋大業啊。而對於突厥使者來說,自從大隋沒落之後,突厥就是這片地域最為強大的霸主,從來都是別人恭恭敬敬的,這樣冒充突厥人來破壞突厥人的謀劃,自然是讓他憤怒。

不過如今在太原郡內,以如今的環境,顯然突厥人絕對不適合出現了,所以突厥使者只能惡狠狠的希望李淵狠狠處罰這些冒出突厥人破壞突厥榮譽的傢伙了,當然,這點不用這位使者說,李淵現在就恨不得將那些鬼祟的傢伙撕成碎片。但首先也要找得到對方才行啊。

那些突厥人就彷彿消失了一般,讓李淵有力沒處使,在他轉過注意力的時候,那些突厥人就會再次出現,弄得李淵憤怒的無以復加,如今這個年代,想要隱藏起來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更何況這些使壞的突厥人背後有人支持者,所以李淵也只能嚴防死守了。

還好為了流言的緣故以及對方人數的緣故,在被李淵發現之後,這些人已經不敢接觸大的城鎮,這才算是讓李淵松了口氣,雖然形式依然很是惡劣。不少民眾依然想要離開太原郡的範疇,而且周邊有的官員也都開始對李淵等人提高了警惕。畢竟李閥哪怕勢力再大也不可能收買所有人的。

哪怕在太原郡內部都有反對的,更別提其他地方了,不過李淵在和突厥達成協議之後,就已經將郡內不聽從的官員控制了起來,緊緊的掌握住了太原郡的所有權利。

太原郡這裡也是形勢最為惡劣的,而且這裡還是李淵的老巢在河東郡乃至在關中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流言,什麼李閥為了佔據關中,為了取得突厥的支援,將女子財貨賣給突厥不說,還給突厥提供了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最終就要從關中取得,民以食為天,更何況在這個戰亂的年代。

這個訊息也讓關中人對李閥有了不小的警惕,而這樣的流言傳播開來,也讓關中依然忠心於隋朝的官員,乃至其他有了想法卻並不想順從李閥的官員都深深的戒備了起來。同時還有什麼李淵已經將長安城的代王楊侑賣給了突厥云云,總之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言。卻也使得關中有些人心惶惶。

而有能力有兵力的隋朝官員也對李淵深深警惕著。可以說如今李淵的形式比起原著中描述的要差的太多了,可以想見他的起兵之路也不會多麼的順利。無疑這一切都是唐大少爺的手筆了。不過唐書也沒有指望這些手段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能夠讓李淵損失大一些,在關中穩定局面花費的時間多一些也就足夠了。

而且唐書準備的手段可並不只是這些哪,等到李淵進入關中之後還會有著其他的驚喜在等待著他哪。

李淵本身能力出眾,而且身邊還有著不少的智謀之士,雖然被流言擺弄的形式很是有些不利。但李淵還是支撐了下來,在裴寂的建議下,李淵不在阻攔民眾離開,不過加大了審查的力度,而且收繳的稅費也是很高,種種手段之下,很多民眾再次觀望了起來。亂世的民眾總是非常無力的。

而透過各地士兵扼守住了城鎮之後,那些假冒的突厥人已經漸漸不再出現了,但不管是河東郡還是最為重要的關中也都小心戒備著,但這個時候就算是李淵想要放棄也沒有可能了。不只是因為他軟禁了郡中官員,更是因為其他的勢力乃至隋朝官員已經對他不再信任了。

為了防止形式進一步的下降,在李世民的建議下,李淵正式起兵,因為之前的諸多佈置準備,李淵的兵員數量和質量都是不俗,至於旗號之類的不用在意,還在當婊子立牌坊的斥責楊廣,表示要廢掉楊廣另立代王楊侑為帝。而且為了防止民眾譁然,開啟了隋朝的行宮晉陽宮,將財貨之類的偷偷給予了突厥。

而且利用這個機會,李淵也用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方法。算是破解了流言,讓太原郡徹底的穩定了下來。因為有突厥領兵來犯,數萬大軍雲集太原郡,李淵奮不顧身的擊退了突厥。這樣的事實顯然表明了流言的不可信,當然,這些不過是李淵和突厥做戲罷了。其中有李淵將晉陽宮的財富送出去的效果。

也有著老奸巨猾的始畢可汗的意志。想要攪亂中原形式,對於這樣投靠突厥的勢力,始畢可汗自然希望能夠多一些,所以他才會支援李淵,甚至和李淵做戲一番,因為無論如何對於突厥都沒有什麼損失。

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留下了足夠力量鎮守太原之後,李淵出兵了,因為形式已經容不得他猶豫下去了,不過在出兵前,李淵又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和李密聯絡了一下,特別給李密寫了一封信,都是些什麼希望共圖大業,同時表明自身並沒有太大的野心,願意以李密為盟主之類的言語。

之所以如此,李淵也是擔心後面的情況,因為如今對李閥而言,形式已經顯得混亂複雜起來,所以李淵絕對不希望在進入關中的時候,還要被東邊的隋軍夾擊,所以利用這樣的手段希望李密能夠糾纏住隋軍。無疑李淵這樣的書信讓李密很是高興,對於李密這個驕傲的人而言,得到了李淵這樣近乎服軟可是非常快意的。

而且因為要處理大龍頭瞿讓,同時維持住瓦崗軍,李密也需要利用戰爭證明他更為的適合成為龍頭,所以倒也算不上刻意的幫李淵當靶子,畢竟李密的智慧確實高絕。一切不過是大勢而已。只能說李閥確實有些氣運。

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也讓李淵松了口氣,不過等待著他的卻是嚴陣以待的宋老生屈突通等人。

透過創造人物的聯絡,唐書瞭解了這一切,對於自己那些小手段的效果唐書還算是滿意,不只是噁心了李淵等人一把,還給他確實的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過唐書知道以李淵的能力,雖然難免會損失大一些,但進入關中乃至佔據長安城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想要如同原著中那樣迅速穩定關中形勢那就是做夢了。

眼疾手快的提起釣竿,順手一甩,一條兩斤左右的鯉魚被唐書甩上了甲板,一邊就有護衛上前將魚解下,唐書去愜意的點燃菸草,享受著這一刻的安然,因為他很清楚,這時候的李淵肯定又是期待又是忐忑又是恐懼的,畢竟他可不知道未來,起兵造反可從來不是什麼好玩的事情。

李淵或者說李閥眾人越是焦慮,唐書就越發的舒爽,可以想見,李淵等人肯定對於傳播流言的人恨得牙癢癢的,本來一切都是設計的好好的,但因為這些流言使得他們遭遇的困難多了很多。只是不知道李淵有沒有查出一些什麼來,不過這並不重要,唐書並不在意這些。哪怕不是禮尚往來,群雄爭霸的時候也沒有什麼仁義可講。就算是知道了是大漢的手筆,這個時候的李閥也只能忍氣吞聲。

或許他們還想著以後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報復,完全不會記得他們也曾經給大漢造謠,希望給大漢造成麻煩,只不過沒有成功而已。人們都是這樣,很多時候都是嚴以待人寬以待己的,特別是牽扯到偌大的利益的時候。

只不過李閥絕對沒有那個機會了,誰讓他們的對手是唐大少爺這個妖孽哪

李閥啊,想著李閥,唐書更為關注的並不是什麼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之流,而是李秀寧,這位歷史上娘子軍的創始人在這個世界也是一個智謀過人的巾幗女子,當然讓唐書關注的原因就是她是個漂亮的美人,而且還是原著中寇仲的初戀,這就讓無恥的唐大少爺很是意動了。

等到解決李閥的時候,一定要把李秀寧留下啊,當然也需要注意一下時間,畢竟李秀寧也有個未婚夫柴紹哪,這個原著中很是鄙視了雙龍一番的傢伙,可不能讓他吃了頭籌啊。唐大少爺很是無恥的想到。

不過很快唐書就想到了一個非常合適的時機,那就是在飛馬牧場的時候,李秀寧去飛馬牧場的時候,受到了李密的算計,這次可沒有雙龍給她解圍了,但唐書不介意做做好事,當然肯定會收取報酬的而且應付李秀寧的理由唐書都想好了,如果李閥失敗的話,李秀寧也可以傳承李家的血脈啊。呃,這叫做留種嗎

而且那也是個好時機,正好遇到飛馬牧場的危難,再對飛馬牧場做做好事,那位頂尖美女之一的商秀珣商場主也是唐書的目標之一啊,而且飛馬牧場地理位置也很有意思,也可以成為南方的一根支柱啊。這不只是要得到商秀珣的人,還要順便得到飛馬牧場的勢力,嘖嘖,很完美的想法啊。

想到高興處,唐書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很是怡然自得,根本沒有考慮過如果事情不是朝著他想象的那個方向發展該當如何,呃,或者說唐書並不在意那些問題,反正他最為看重的不過就是李秀寧和商秀珣兩個人而已,其他的不過就是附帶的罷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