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十三章 澠池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驃騎隊初到潼關前線,就誤打誤撞地打破了秦軍的劫糧埋伏,剛剛列入前鋒建制就立了大功,這讓他們大受前鋒官兵歡迎。www.tsxsw.com打仗嘛,驍勇善戰的勁旅越多越好。

可是要論吃飯,那自然是嘴巴越少越好。

雖然郭旭押來了三百車糧食,堆起來也是一座山,但前方數完將士坐吃山空,這點糧食也只夠吃兩三頓飽飯。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飽飯可言。軍中扣著一一部分糧食,等著到了最後一擊時讓三軍飽餐一頓。目前秦晉兩軍只是對峙,所以晉軍口糧限量供應,每個人只能保證六七分飽。珍攝惜福、每餐七成飽,四體不勤的老頭們可以這樣養生,每天大量訓練勞作的士兵不行。

劉裕大軍一到,糧食就不再是問題,但他的船隊還得些日子才能趕到,洛陽方面連續供應一段時間後,現在也青黃不接,水路糧運都氣息奄奄了。

就算是鐵打的軍隊,也架不住餓肚子,軍無糧自潰,那種精神和**的雙重崩塌是任何天才將領都擋不住的。

訓練不能停,巡邏不能停,向秦軍挑戰不能停,因為一旦這些都沒了,嗅覺靈敏的敵人會自然聯想到晉軍糧食的匱乏。

早晨出操回來,郭旭把馬牽到隨軍鐵匠那裡,想親自打一副馬蹄鐵給坐騎換上。剛剛掄了幾下錘,傳令兵找過來,說王鎮惡將軍叫你過去。

王鎮惡,如雷貫耳。

郭旭沒有參軍時就聽說過他。

王鎮惡的祖父,是名震華夷的前秦宰相王猛。有了他,苻堅蒸蒸日上,一統北方;沒有他,苻堅江河日下,最終敗亡。

王鎮惡出生於寧康元年五月初五。這個日子不吉利,據說克父。父親王休想把這個孩子送出去,免得他禍害家門。可是王猛看了這個孫子,覺得他骨相清奇,不但不會妨害家族,還會光大門庭。再者說,歷史上孟嘗君田文就是五月五日生的,不也是馳名天下、富貴一生嗎?

王猛一表態,這個孩子就留下了。不過留歸留,禁忌不能不管。王猛給孫子取了個狠名字——“鎮惡”冀以震懾魔怪,趨吉避凶。

王鎮惡13歲時苻秦敗亡,他先是寄食在澠池人李方家,後來跟著叔父王曜投奔東晉。劉裕第一次北伐時,有人向他推薦王鎮惡。一番交談,劉裕對手下人說看來真是將門有將,王景略的孫子不是一般人。

此人滿肚子兵法,不善於騎馬搏殺,但也許就是為了扭轉人們的這個印象,他從軍後,每戰必身先士卒,奮力格鬥。征討劉毅叛軍時,接連打斷了兩根槊,軍中上下無不歎服。這之後,才開始慢慢展示韜略。跟著他打仗,無往不利,當兵的傷亡少、軍功多。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個順口溜:

吃肉要吃烤肥鵝,

喝酒要喝陳燒鍋,

娶妻要娶吳興女,

打仗要跟王鎮惡。

驃騎隊官兵沒有跟著王鎮惡打過仗,但是都知道這個人的威名。郭旭抵達前線後,只見過他兩面,都是隊主以上軍官聯席商討軍情,印象中這個人話不多,但是一說出來就切中要害。單獨召見,還是第一次。

王鎮惡沒有穿盔甲,輕裘緩帶。看到郭旭,微笑著點點頭:

“郭隊主這幾天餓肚子啦。”

郭旭憨憨地摸了摸肚皮,說只是不足夠飽,餓肚子還不至於。

王鎮惡說今天叫你來,是要你跟我去搬運糧食。

郭旭一愣。

已經好幾天沒有糧食運到了。

王鎮惡也不解釋,說你選一些面目和善的士兵,我們這就出發。

要準備車輛嗎?

不用!

郭旭帶著一肚子疑惑和一百名士兵,跟著王鎮惡出發了。

百餘騎向東南方向,出姚秦京兆郡,進入弘農郡地界。此地已經沒有姚秦官員,從江東派來的官員還沒有到任,不過士紳們自發組織起來,倒也不至於混亂。

第二天上午,到達澠池縣界,一行人放慢馬蹄,緩緩穿過街市,在一座高大軒敞的酒樓前停下。此前大隊人馬經過澠池時秋毫無犯,夜晚住宿在街頭,沒有一個人私闖民宅、騷擾婦女、搶奪民財,當地民眾非常滿意。現在看到有晉軍馬隊穿過,人們該幹啥幹啥,市井依然繁華。

前秦敗亡時,王鎮惡才13歲,為了躲過鮮卑慕容氏和羌人姚氏追殺,曾經在澠池李方家寄居好幾年。現在故地重遊,當年國破家散的情形再次浮上心頭。本來有說有笑,突然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兒,意識到郭旭有點尷尬,遂平復心情調解氣氛:

“郭旭啊,你聽說過澠池這個地方嗎?”

郭旭說沒有聽說過。

那你聽說過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嗎?

郭旭說這個倒是聽老輩人講過。

王鎮惡說他倆成為生死之交後,配合一直很默契。又一次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蓄意侮辱趙王,要趙王給他鼓瑟,趙王不得已,隨意彈了兩指頭,結果秦國史官就寫下來,說趙王給秦王鼓瑟了。藺相如自然不能容忍國君受辱,就拿起一個瓦罐,要秦王擊打,秦王不肯,藺相如說你要是不肯,我就用這個瓦罐砸你腦袋,而你的衛兵根本來不及救你。秦王無奈,只好敲了一下,藺相如就讓趙國史官也記了一筆,說秦王給趙王擊缶了。秦國人吃了虧,不甘心,隨行大臣說請趙王拿十五座城池給秦王當禮物,藺相如馬上說請秦國拿咸陽給趙王當禮物。總之,當面鑼對面鼓,針尖對麥芒,秦國人沒有佔到一點便宜。秦國本來想劫持趙王脅迫趙國,但得知廉頗率領重兵嚴陣以待,最後還是作罷了。澠池本來是個小地方,但經過這一次秦趙伐交之爭,青史留名啦。

郭旭想象歷史上這一幕,非常佩服藺相如的膽氣。正要問我們為什麼要來這裡時,王鎮惡已經發話了:

“你們分頭去老百姓家,打聽一個叫李方的人,現在住在哪裡?郭旭你跟我上樓去。”

兩個人在三樓憑窗處落座,點了幾樣菜,要了本地的麵食。夥計正要轉身去張羅,被王鎮惡叫住了。

“煩勞你家主人來一趟。”

有頃,一個中年男子滿臉陪笑地上樓了。澠池剛剛變天,秦國官員跑光了,晉朝官員還沒來,沒有高官顯貴光臨,酒樓生意這陣子很不光鮮。他滿以為王鎮惡就是晉朝派來履職的新縣令,存心要巴結討好,整個人都完成了一隻龍蝦:

“我看大人點的菜都不是本店最好的招牌菜,是不是要小人替大人安排?大人鞍馬勞頓,這一餐不要大人一個銅板,就算是小人代表澠池百姓給大人接風。”

郭旭覺得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他久在軍中,從沒見過這麼肉麻的男人。

王鎮惡微笑了一下:

“請客就免了,我請你來是想要讓你幫我把本縣士紳都請到酒樓來。你不需要做別的,給沒人準備一杯茶就夠了。”

酒樓老闆帶著明顯的困惑下去了。

王、郭二人吃完飯,夥計收拾了桌子,端上來一壺熱茶。這時候,樓梯上想起了雜沓的腳步聲。衣著光鮮的人,三三兩兩地上樓,小心地跟兩位軍官打過招呼,各自找地方坐了。三樓坐滿以後,酒樓老闆過來說除了生病不能動的和外出的,本地有頭有臉的人,都在這裡了。

王鎮惡站起來,向大家一躬身:

“各位鄉親,別來無恙!”

所有人都有點發呆。

王鎮惡當年在澠池避難,本來就沒有幾個人知道,更何況一個年近不惑,被戎馬生涯打磨過的面孔,也和當年的十三歲童子面相去甚遠。

“鄙人王鎮惡,幼年時曾經在澠池住過幾年。後來去了江東,現在隨太尉北伐,又重回故地了。”

士紳們紛紛禮節性地點頭。一個陌生人衣錦還鄉的故事而已。

“我當年之所以流落澠池,是因為苻堅在淝水戰敗,國家滅亡。”

士紳們中年老一些經歷過苻秦的興衰,至此忍不住一聲嘆息。

“我家本來在長安,我祖父深受官民愛戴,經此世變,突然被人追殺,全家人在亂軍中逃散,我隻身流落到這裡,好幾年後才找到我的叔父,得以跟著他到了江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祖父深受官民愛戴”,這一句話,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在這樣一個亂世,強者聚徒橫擊,弱者轉於溝壑,老百姓命如草芥,官吏兇暴如虎狼,即便是在短暫的和平年代裡,也是好官少壞官多。

眾人都豎起耳朵。

王鎮惡長嘆一口氣,無聲了一小會兒,一字一頓地說。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先祖,他就是前大秦皇帝苻堅最倚重的心腹老臣——王猛!”

好像一陣風掠過平靜的水面,滿樓的人都在重複這個名字。

王猛!

王丞相!

他是王丞相的孫子?

謝天謝地,王丞相還有後人!

苻堅當國,多次聽從王猛建議,減免百姓賦稅,遇有天災則全力賑濟,飽經戰亂的中原和關中百姓由此得以喘息復甦。此前諸國國君,喜歡靠釋出大赦令來收買人心,但從中受益的是鉅奸大猾,禍害的是普通百姓。王猛很少拍著人家後背說好聽的,也從不輕易許諾。終其一生,未曾發過一次赦免令。犯法的無論是權貴還是百姓,該什麼罪就什麼罪,既不枉法寬縱,也不蓄意羅織。他在任期間,秦國雖不敢說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至少老百姓不怕豪強欺負,不被官吏魚肉,黃河兩岸堪稱晏然。當時江東的王謝大族,雖然鄙視苻堅,卻都佩服王猛,私下裡稱之為諸葛亮在世。

王猛一流人物,五百年一出,出則遺愛在民,北方處處有他的祠廟,老百姓掛念不已。尤其是苻秦解體後,北方各族紛爭,戰則軍人橫暴,和則官吏無良,人們更懷念王猛當政時那種太平景象。

此刻聽說眼前站著的是王猛的孫子,老一點的士紳眼淚都掉下來了。人們不再拘謹地坐在那裡,而是湧到王鎮惡身邊,拉起他的手,仔細打量他的臉,似乎要從他身上找到那個已經辭世多年的王丞相。

郭旭雖然不懂當地人的這份情義,但被眼前氣氛感染,眼睛也溼潤了。

就在這時候,一個人帶著哭腔,邊上樓邊喊:

“真的是鎮惡來了嗎?鎮惡!鎮惡!”

王鎮惡轉過身去,看到一個老人拄著柺杖上來,兩個驃騎隊的士兵在兩邊攙扶著。

王鎮惡撲過去,跪在老人膝下:

“伯伯,我是王鎮惡!”

老人彎著腰,慌亂地在王鎮惡臉上摸著,臉卻偏向一邊。

王鎮惡這才發現,當年收留過他的李方已經瞎了。

李方前幾年得罪了澠池地方官的親戚,被羅織罪名抓起來,家人為了為了買他一命,變賣了家產打通關節,最後僥倖不死,但依然坐了好幾年牢。等他終於熬到出獄時,妻子已經病死,兩個孩子,一個從軍,死在柔然刀下,另一個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他自己害了眼疾沒錢治,最後雙眼失明了。驃騎隊官兵找到他時,他正在本地一座破廟裡午睡。

王鎮惡哭著把李方抱到胡床上坐下,要來兩盆水,親自給李方洗臉、洗腳,親自給他餵飯。士紳們圍在周圍,莫不感傷落淚。

最年長的一個人站出來,肅然一躬:

“將軍既然是王丞相後人,又曾在澠池避難,那就不是外人。如今戰事緊急,將軍百忙中親自到澠池來,想必不只是為了尋找李方先生。有什麼需要我們做的,請將軍直言。澠池雖小,也願意為大晉朝收復失地盡面綿薄之力!”

王鎮惡伸手抹掉眼淚,向眾人一拱手:

“鎮惡雖駑鈍不才,早年有幸受教於先祖丞相,深知為官為將者,務必以民為本,以不擾民為念。但今日情勢緊急,不得不求助於各位前輩、各位鄉親。否則北伐可能功虧一簣,我王鎮惡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眾人一片聲地喊:

“將軍快說吧,不要客氣了!”

“說吧,不必繞彎子!”

王鎮惡頓了頓:

“我想向弘農鄉親借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