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三十九章 絕望的怕老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ps: 有時候傷害小人物是危險的

下卷三十九章

接風宴還沒有散,朱齡石已經明白,劉義真留給他的是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做軍人的,最討厭的就是失去主動權,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而目下長安晉軍恰恰就在這樣一個可憎的態勢上。曾經以進攻為靈魂的北府兵,現在蜷縮在長安烏龜殼裡,不要說快戰殲敵,就是自保都成問題。告辭劉裕時,後者曾經說過,如果長安的確保不住,就不要勉強,可以和劉義真一併回來。現在看來,自己這個都督關中諸軍事,只能都督關中諸軍黯然撤出關中,在恥辱中結束短命的任期了。

酒後馬上議事,劉義真意興盎然,滿臉春意。終於要離開這個鬼地方了,他算是無官一身輕,至於此後長安還能不能攥在晉軍手裡,那就不是他該操心的了。

雖然劉裕說了,關中諸將都留下,協助朱齡石守長安,只讓蒯恩護送劉義真南下,但朱齡石遭遇過大夏遊騎後,已經不放心這樣安排,決定調撥精兵一萬五千護送劉義真,留下一萬人給自己調遣。現在的問題是諸將誰去誰留。

名義上說,現在在長安城內,朱齡石是最高長官,而劉義真在這裡已經是說話不算數的平頭百姓,但兩塊官印擺在一起,就能看出門道來:朱齡石得到的任命是都督關中諸軍事、右將軍、雍州刺史,而劉義真雖然解除了長安駐軍指揮權,卻依然是都督雍梁秦三州諸軍事。轄區包裹了長安,且雍州刺史雖然免了。他還是東秦州刺史,截長補短算下來。官階還大大在朱齡石之上。更何況他是劉裕的兒子,未來的皇子,就算官帽子摘得一頂不剩,也先天地比諸將貴重三分,他說話,不要說關中將領,就是以欽差身份來的朱齡石,也不能不掂量。

不等朱齡石發話,劉義真直接點將。除了蒯恩,還要傅弘之和毛修之隨行。

朱齡石臉色微微發白,看了一眼被點到的這幾員大將,內心希望至少有一個人能留下來。保衛長安,太需要這樣的大柱子了。

但傅弘之和毛修之都低下頭去,顯然是在躲避朱齡石熱切的目光。

朱齡石內心長嘆一聲。傅弘之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現在都巴不得趕緊抓緊劉義真這棵救命稻草,足見他們對長安形勢有多麼的悲觀。是啊,船要翻了。老鼠都知道跳水,更何況這些人家室富貴都在江東,何必要為一個註定完蛋的孤城陪葬呢?他很想一腳踹翻面前的案几,索性就此撂了挑子。要撤大家一起撤。老子憑啥給你們收殘局!但一來他不能辜負劉裕,二來更現實的問題是敵人兵臨城下,要是一窩蜂地逃命。誰都走不掉。

壓了壓性子,微笑著對鴉雀無聲的諸將舉起手:

“弟兄們連打帶守。在長安也快兩年了,你們的辛苦。宋公知道,他要我代為慰勞。現在義真刺史要走,身邊需要人扈從,傅將軍、毛將軍率軍護駕,確保刺史大人平安抵達江東。但我們都是老兵了,眼前形勢,要是沒人在這裡拖住夏兵,怕是南下諸公也走不脫,假如半路被困住,前進不得,退守無路,大局就不可收拾了。朱齡石臨危受命,自當與長安共存亡,那麼在座諸位弟兄,誰願意輔佐朱某?”

沒等下面有動靜,劉義真不耐煩地拍拍眼前的案几:

“老將們勞苦功高,回江東修養也是應當的,你們年輕一輩的,總得藉此機會立點功勞吧,要不然我回去怎麼向宋公說你們呢?”

坐在人堆裡的陳嵩和郭旭相互看了一眼,都覺得這話怎麼聽怎麼彆扭,好像他們這些少壯派這兩年來一直在長安城裡睡大覺,有功沒功不靠戰場殺敵,而要靠一個貴公子在乃父面前的美言。要不要回江東,他倆的心思是不一樣的。陳嵩當然願意帶著新婚的薛梅兒回去,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而郭旭卻不能不顧忌江東是小俏的傷心之地,帶她回去猶如重返虎穴。到了袞袞諸將無人響應朱齡石時,他們骨子裡的俠氣再也按捺不住,不忍看著這位卓越將領就此成為光桿,勢單力薄地懸在這個即將陷落的孤城。陳嵩正要起身回應朱齡石,劉義真就冒出這一番高論。他若此時起身,好像是被上峰逼迫的;若沒有表示,又冷落了朱齡石。正在遲疑,郭旭騰地站了起來:

“郭旭願帶驃騎隊留守長安,鼎力輔佐朱將軍!”

朱齡石大喜,起身離開座位,穿過人堆來到郭旭面前,一手握住他的手,一手按在他肩膀上:

“郭軍副少年英雄,屢立奇功,宋公非常欣賞,不止一次提起,你肯幫我,再好不過”

陳嵩此時慢悠悠站起來,對著朱齡石一拱手:

“算上我一個!”

朱齡石大喜過望。北府兵少壯派裡最能打的兩個,現在都願意跟著他,而且他們統領的都是騎兵,這就讓他手裡有了一張王牌,進攻可凌厲,退兵可迅捷,殺敵自保都更有勝算。正要謝陳嵩,背後響起劉義真急不可耐的聲音:

“你們兩個留下很好,不過驃騎和飛騎不能都留下,得有一支跟著我走!”

朱齡石回頭看了劉義真一眼,後者迎著他的目光:

“將軍守城,用不著騎兵,能放箭能扔石頭就夠了,你把騎兵給我,我把步兵給你多留一點,這樣我們倆都好!”

朱齡石強壓住內心的反感,放平調子:

“天下哪有光看緊城牆就能守住城池的道理!只有瞅準時機果斷出擊,盡力殺傷敵人,才能削弱其攻城力量。計不出此,坐等敵人來攻。遲早蝕光本錢!”

劉義真顯然唯恐自己身邊兵力稀薄,恨不得把長安精銳都包裹在座駕四周。雖然也知道公然和朱齡石搶人很難看,但性命攸關。孩子氣發作,竟然絲毫不做掩飾:

“你們在長安,好歹還有四面城牆,我在路上,荒村野店,如果沒有能打的人擋著,豈不是白給匈奴人做靶子?”

朱齡石說宋公對此已有成算,他要你輕裝南下,出城以後全速賓士。出了潼關就可以從容一些。只要末將主動出擊,拖住城外夏軍一到兩天,你就可以安全出潼關,抵達弘農地界,再往前走走,就能遇上洛陽方面派出接應的軍隊。

劉義真說你說的倒輕鬆,大敵當前,誰敢輕裝,沒有車騎步結陣。我可不會在匈奴騎兵威脅下出城!

不等朱齡石反駁,一甩袖子站起來:

“我意已決,傅弘之、毛修之、蒯恩隨我南下,驃騎隊扈從。郭旭留守,職務由朱將軍指定,諸位速去準備。明天一早就走!”

眾人無不愕然。

此時已經日中,半天時間就要完成南下準備。未免倉促,完全不像是有計劃有準備的自主撤兵。倒像是倉皇潰敗。

傅弘之許久沒有說話,此時看劉義真實在太有失體統,不得不起身:

“刺史要不要寬限一天?我們好好準備一下,此外還要和石頭交接一下。

劉義真一邊往後堂走,一邊硬邦邦地甩話:

“那是你們的事,我管不了,明早用過餐後,我即刻起身,跟不跟得上你們自己看著辦!”

說到最後幾個字時,人已經不見了。

諸將愣了片刻,譁啦啦起身去做準備,屋子裡只剩下朱齡石、傅弘之、毛修之、陳嵩、郭旭和斛律徵。傅弘之拍拍朱齡石後背:

“石頭啊,事已至此,你好自為之吧。驃騎隊走了,我把我最精銳的一個步兵幢留給你,你抵擋一陣,差不多也走吧,就是韓信再世,曹操重生,長安怕也是很難起死回生了。”

說到此處觸動心事,眼角有點溼潤:

“天不助我,若不是前陣子波折橫生,我傅弘之絕不會讓關中形勢敗壞到這個地步!”

傅弘之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毛修之知道:陷害王修、株連陳嵩、郭旭,導致貽誤戰機,長安被困,自己難辭其咎,此時良心發現,深深低下頭去。

朱齡石伸手挽住他們二人:

“現在說這些都沒用,你們二位趕緊去準備吧,我也要和這幾位兄弟商量下一步行動。”

扣去驃騎隊,補上傅弘之給的那個幢,算上飛騎隊和北府老步兵,再加上新招募的流民,朱齡石能夠指揮的人,總數在一萬左右。除掉老弱,真正能夠上陣的也就八千多人,到了守城形勢嚴峻時,估計能調遣的人最多也就六千多,因為在那之前,還可能一次性折掉一兩千人。

因為他們必須出城一戰,才能讓匈奴人看不見劉義真金蟬脫殼。

緊急商議後,決定明早出城,向匈奴人不宣而戰。陳嵩、斛律徵帶騎兵突襲一陣後撤回,朱齡石和郭旭帶步兵抵擋一陣,而後交叉掩護退回長安城。朱齡石判斷,匈奴人受此突襲,一定會報復,那麼他們攻擊長安的力道越猛烈,用於追擊劉義真的兵力就越薄弱。劉義真既然要金蟬脫殼,那麼總得有人李代桃僵。

劉義真刺史府的人大部分要跟著南下,留了幾個管錢糧文書的給朱齡石用。陳嵩幾個人告辭後,朱齡石把這些人招到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垂頭喪氣,只有雍州別駕韋華意態休閒。朱齡石說這裡沒有外人,我對你們的過去一無所知,只看今後跟著我幹得咋樣,都說說怎麼想的。大家沉寂片刻,一個中年主簿嘆了口氣:

“既然將軍大度,我就實話實說了。我們這些人都是江東人,上一回太尉離開長安,我們都以為可以隨從南下,不料都被留下來做義真刺史的幕僚;這一回刺史要走,原本以為我們能回家鄉,誰知還是被留下。平日裡我們辛辛苦苦搖筆桿子辦差使,好處撈不著,有錯都頂著。那些溜鬚拍馬不幹活的,平日撈油水。現在大難臨頭,都跟著刺史跑了。留下來頂缸的還是我們這些老實人。倘若長安能確保無虞,留下也就留下;但現在長安危在旦夕,武將們尚且跑了,我們頂在這裡,豈不是等死?”

要是換了平日,聽到手下這樣喪氣,朱齡石一定會厲聲斥責,但現在這些人說的都是實情,他們內心的委屈悲憤也並非沒有來由。除了好言撫慰沒有別的辦法:

“各位放心,如果長安不保,朱齡石就是一人斷後,也要護送諸公出去!不過目前形勢還沒有糟糕到那個地步,宋公派我來長安,也是要給諸公一個交代。眼前最迫切的是明早要出城殺敵,義真刺史又要籌備南下,城裡亂哄哄地沒人管事,還要委託各位趕緊預備勞軍、療傷、記功、巡城諸多事宜。午後不得閒,今夜怕也是睡不了,這份辛苦勳勞,朱齡石一定奏明宋公。大力褒獎!”

眾人伺候劉義真一年多,從來沒聽他說過這樣貼心的話,都起身抱拳。說我們自當努力報效。大家呼啦啦往外走時,朱齡石讓韋華留步。

“眾人都不開心。唯獨你看不出有愁色,為什麼?”

韋華笑了:

“將軍是痛快人。我也不跟你來虛的。出兵關中,我本來是可以不來的,但我主動求戰,跟著來了,來了就不想回去。”

朱齡石不解,這年頭居然還有不願意回江東的江東人。韋華笑了笑:

“說起來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我祖上在幷州,也不是什麼高門大戶,祖父那輩到了江東。我父親跟著劉敬宣混,劉敬宣敗了,又跟了宋公,不過也不受待見。到了我,雖然官場上混得不錯,卻無緣娶大姓人家的女兒。正好謝家得罪,他們族裡有個人為了求個庇護,願意把女兒嫁給我。我一開始挺得意,覺得終於可以改換門庭了。誰料後來謝晦成了宋公心腹,他是我老婆的堂兄,我這個老婆頓時就顯出本面目,根本不拿我當回事。日子久了才知道是個跋扈潑婦,一言不合,輕則惡語相向,重則大打出手,我要是不忍,她就去找謝晦告狀。最初謝晦還不當回事,後來架不住妹子總是說我壞話,見我也愛理不理。前年她跟禁軍一名軍官好上了,索性連床都不讓我上,我在江東呆著受氣,索性躲到關中來。”

朱齡石沒料到他有這樣受氣包的經歷,又同情又好奇:

“就為這個,寧肯困守孤城也不回去,果真是悍婦猛於虎?”

韋華臉上突然升起一團紅暈,囁嚅一陣,嘆了口氣:

“不瞞將軍,我在這裡又娶了一個當地女子。有了她,我才感受到做男人的好,也才知道世上的好女人是什麼樣子。我寧肯在這裡當個平民,也不願意回江東當著官受窩囊氣!”

朱齡石不知道該怎麼接他的話,沉吟許久,說那你更要盡力王事,保住你在長安的這個小家。

韋華說這是自然,估計闔府上下,沒有人比我更賣力的了。從前我是義真刺史的別駕,現在是你的別駕,將軍有什麼吩咐,我一定不遺餘力。

朱齡石正要跟他說兩句,劉義真的一個親兵走進來,說義真刺史要韋別駕過去一下。韋華一愣,向朱齡石一拱手,匆匆離開了。

朱齡石在留守各軍中走了一圈,又和陳嵩諸將商議了明早出兵的細節,回到刺史府時,府中已經是一片狼藉,士兵們忙著把大大小小的箱子搬上車,車子從院子裡一直排到大門外。他皺了皺眉頭,不知道劉義真怎麼想的,到了這個時候,居然還有心思帶這麼多東西!

往裡走,更加駭然!

外廳全是女孩子,有些嘻嘻哈哈,但更多的哭哭啼啼。一問親兵,才知道劉義真已經下令,長安城裡的讀書人、匠人和漂亮女孩子不能留給匈奴人,要全部帶走。男子都往毛修之營中去,女孩子都集中到刺史府。

朱齡石怒氣衝衝地往裡走,想警告劉義真這樣拖著瓶瓶罐罐只能是死路一條,正要進內廳,差點和一個罵罵咧咧的人撞個滿懷,仔細一看,正是韋華。後者滿臉怒氣,臉上有一個巴掌印。顯然是挨了一個耳光。

劉義真把韋華叫來,是要他帶人去把埋在姚秦宮牆下的一批財寶起出來。這樣的藏寶地點,府中只有劉義真和韋華知道。韋華督著士兵起出寶物。押著回府,進門有人哭著喊他的名字,發現他的女人居然也被帶到了刺史府,要跟著劉義真到江東。韋華又驚又怒,闖進後堂向劉義真求情。劉義真此刻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地聽韋華說完,突然冒了一句:

“我怎麼不知道你在長安還有女人?”

韋華心裡很想說難道只能你有無數女人而我夜夜自慰?但此時來不得一點硬的,只能小心賠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下官寂寞,在長安尋了一個紅粉知己。”

劉義真說帶進來我看看。

韋華老大不情願地把情人帶進來。女孩子梨花帶雨。楚楚可憐,劉義真上下打量半天,說這樣好的女孩子,留在長安,只能被匈奴人糟蹋,不如我帶回江東去,讓她在那裡等你回來團圓。

韋華從劉義真的眼神裡已經看出事情不妙,壓住怒火小心周旋:

“刺史知道我家的情形,她去了沒有立足之地的。”

劉義真想起韋華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在家就是個出氣筒,臉上不由浮出壞笑:

“那就藏在我府上好了。”

韋華幾乎要跳起來,但終究強壓住了怒火:

“刺史不要說笑,還是放她回家吧。”

劉義真在江東的時候。被劉裕管得死死的,到關中這一年多,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儼然是一方皇帝。從來沒有人拒絕過他,此時已經打定主意要霸佔這個女孩子。乃端出長官架子對韋華昂然下令:

“她到底走還是留,不勞你費心,別駕還是趕緊去辦公事吧。”

韋華咬咬牙:

“韋華冒死求刺史放過這女子,否則韋華寢食不安,生不如死!”

女孩子低低地抽泣起來。

劉義真陰沉著臉走到韋華跟前:

“你是說我不答應你你就要抗命造反嗎?”

雖然他比韋華矮,但後者卻感到泰山壓頂,內心短暫地軟弱了一下,但一想到如果妥協,就從此和心上人天各一方,也許至死不見,不由得硬氣起來:

“下官不敢,但也請刺史自重!”

一記重重的耳光落在韋華臉上,之後劉義真爆出一陣咆哮:

“狗膽包天的下賤胚子,竟敢對本刺史出言不遜,你身為別駕,不肯忠心辦事,出征期間,私自畜養倡優,洩露軍中機務,不治你個死罪,就已經是極大的恩德,竟然還敢對抗上官!看在你還有一點小功勞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殺你,你趕緊給我滾出去!”

韋華捂著臉,梗著脖子,看著哭成一堆的女孩子。他這輩子從來沒這樣勇敢過,但也從來沒這樣屈辱過。聞聲進來的親兵都認識他,看這樣頂著實在不成樣子,七手八腳地把他拖了出去,臨出門時他清楚地聽見劉義真對手下說:

“去,帶這個女孩子沐浴更衣,今晚侍寢就是她了。”

一瞬間他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對著迎面而來的朱齡石點點頭,腳步毫不遲疑地往外走。

朱齡石在後堂門前被攔住,親兵說刺史大人有話,任何人不得入內!

一次事關生死的撤軍,像兒戲一樣地拍板了!撤軍前夜,前指揮官的心思,竟然是財寶和美女!

而他,對此束手無策!

這座府邸裡彌散的濁氣讓他噁心,他快步走出來,帶著親兵往郭旭營裡去,他要在那裡假寐片刻,為明早的戰鬥積蓄一點精神。

穿過長安街市時,才發現長安城恍如已經陷落。

士兵們在民宅裡進進出出,進去的空著手,出來的大包小包。老百姓跟在後面,老人婦人抱著士兵的腿哭罵,壯漢們和當兵的撕扯扭打。馬路上到處都是當兵的趕著馬車牛車,車上的東西五花八門。

剛開始他喝止了幾個兵,叫他們把東西還給哭天喊地的老百姓,這些兵一看他的裝束,乖乖地照辦了。但是很快他就發現這樣做毫無意義,因為這顯然是一次得到上司命令的蓄意劫掠。當他拔出劍要士兵回營時,一名校尉貌似恭敬實則倨傲地說我們是奉了刺史府的命令,要在長安堅壁清野,不能把東西留下來資敵!朱齡石說我就是新任刺史,奉宋公命令駐守長安,我命令你們立刻停止擄掠,這就整隊歸營!

這些當兵的竟然紋絲不動!

朱齡石的親兵統領怒喝一聲:“將軍有令,速速歸營,都他媽聾了嗎?”

親兵隊刀劍出鞘的同時,這些兵紛紛拋下包袱,齊刷刷地把長槊、刀劍舉起來。校尉冷冷地望著朱齡石:

“將軍不要為難我們,沒有義真刺史親自取消任務,我們恕難從命!將軍要守,我們要走,井水不犯河水!你們當官的家大業大,義真刺史一個人就帶走一百多車珍寶絹帛,我們這些弟兄腦袋別在腰上跟著走,總不能空著手回家去吧!”

朱齡石仰天長嘆,示意親兵讓路。那些兵亂哄哄說了聲謝謝將軍,一窩蜂地走了。

朱齡石心如死灰,馬蹄步履沉重,到了郭旭營中,簡單問了問明天的安排,卸掉盔甲,躺在郭旭騰出來的帳篷裡,回想今日所聞所見,突然生出一個念頭:

宋公這是把我推到了火坑裡啊!

這是他自從軍以來,第一次腹誹劉裕,他被自己的不敬嚇住了。但看看今日,想想明日,目睹一直善戰愛民的軍隊墮落到這個地步,對宋公的崇敬還是一寸寸地破碎了。(未完待續。。)u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