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戰靠山王(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為了進退方便,孫安祖點了一千五百名騎兵外加五百步兵。兩千兵馬點齊之後,有大船把他們運到了小河沿,棄船登岸以後,大船隱藏在水泊的蘆葦蕩中,由孫安祖手下的心腹大將於九成負責看管船隻,這是他們的退路。

孫安祖帶著隊伍往前推進五里找了一個小山坡安營紮寨,營寨剛扎好,有人探馬來報,楊林的隊伍到了。

孫安祖帶著吳明等人站在小山坡上觀望,就見遠處的官道上塵土大起,一隊人馬鋪天蓋地而來。旗幡招展,號帶飄揚,最大的一面主旗風捲旗號,漸漸看清楚了,上面一個斗大的"楊"字。離他們的寨子二里地左右,隊伍停下。

不用問,這應該就是老楊林的隊伍,孫安祖、候君集、竇建德、孫林譜、華倫等人不免有些緊張。不說對面的軍隊有多少,單就老楊林的名字就令人望而生畏。這些人都知道,數年前,老楊林率領鐵騎平南陳、滅北齊,一根囚龍棒天下無敵,楊堅能統一全國,多虧了他這個靠山王的弟弟。如今這麼點兵馬戰將,大都沒經過大戰場,和靠山王對陣怎能不緊張呢。

此時吳明的心理跟別人不同,在馬上一副進退兩難的樣子。心說給老子的,老楊林果真親自來了。此人是大隋朝少有的清官良將,張須陀張大人對他都恭敬有加,按說老子不應該和他對陣。

另外,前者在東郡兵營,為了救我,張大人不止一次給他寫信介紹自己的情況,力保自己無罪。也不知他收到信沒有,對自己究竟是個什麼態度。到時候楊林要知道是自己,當面問及此事,或者要赦免老子,讓老子投靠他,老子該如何做呢?

憑心而論,老子決不會投靠老楊林的。不管他權勢再大、人再清明,他都是大隋朝最忠實的擁護者。換句話說,他忠誠於他侄子昏君楊廣,他忠誠於他楊家的江山社稷。但是楊廣腐敗透頂,僅憑他一人之力難以迴天,大隋朝已是風口之燈,六七年內必將敗亡。老子豈能逆歷史潮流跟著他混呢?我可沒那麼傻,好不容易穿越一回,老子至少得當個順應歷史潮流的風雲人物。

但是他要在兩軍陣前當眾把我在東郡兵營的事抖落出來,這豈不是弄假成真?我再說不是朝廷的鷹爪,縱然有一百張口我也難說清楚。到時候恐怕連我最親近的三哥候君集也不會再相信我了,到那時,我將眾叛親離呀。

但是自己不出戰,於情於理都不合。因為這次出戰是因為自己立頭名狀而起引起的,如果不是這事,這幾位哥哥和華叔叔他們完全可以和賀建章、王銑一道在山寨嚴防死守,根本沒必要在這裡跟老楊林開兵見仗。說白了,他們是為了兄弟情義舍死幫自己來的。自己要不出戰也顯得見畏刀避劍,貪生怕死。給老子的,我必須得出戰,其他的一切都憑天由命吧!

吳明打定注意後,往對面觀看。就見隋兵隋將一個個盔明甲亮,精神頭十足。當兵的軍容整齊,人多而不亂;當將的人如猛虎,馬賽歡龍。給老子的,強將手下無弱兵,果然是精兵強將,靠山王果然名不虛傳。

再看自己這邊的嘍囉兵,其實都是些農村來的棒小夥子。衣服盔甲也不統一,應該也沒經歷過這麼大的場面。這一比較就顯出來了,他們戰鬥力應該不怎麼樣。要和老楊林的兵馬混戰起來,且不說敵眾我寡,就算是一對一個交手,我看也夠嗆啊。

這一仗怎麼打?給老子的,孫大哥說得明白,現在已經不是自己衝過去殺幾個員將官立頭名狀的問題了,現在已經升級為一場大仗了。而且孫大哥交待的明白,這一仗只許勝不許敗,否則回去沒法向大寨主交代,要想取勝恐怕得講究些策略。

吳明正想這些問題的時候,對面的隊伍已經排開了陣勢,一隊人馬足有三千,二龍出水壓住陣腳。有一員大將正在討敵罵陣。

吳明一看,給老子的,這老楊林挺講究效率的,這叫打仗與安營紮寨兩不誤啊。哦,討敵叫陣呀,那我們就打兩場看看老楊林的火力究竟如何。

想到這裡,吳明對孫安祖說:"大哥,人家罵陣呢,小弟過去跟他們交量幾合。"

"嗯,好吧,一定要多加小心。孫兄、候兄,你們倆一同去祝吳明兄弟一臂之力,我給你們五百弟兄前去助戰。一定要注意軍令,聞鼓則進,聞金則退,切不可憑意氣用事,知道嗎?我和竇兄等在上面給你們觀敵瞭陣,再商量些破敵之策。"孫安祖叮囑他們說。

"明白。"吳明和候君集、孫林譜三個點了五百弟兄衝下小山坡,距離老楊林的隊伍五十米左右,隊伍停下,也是二龍出水勢列開旗門。

這時,一員隋將在陣前罵得正歡。張口賊長,閉口賊短,連祖宗八代都罵出來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吳明剛要出馬,候君集說:"四弟,對付他這號的,三哥就足夠了,你留點精力對付楊林那個老家夥吧,他厲害著呢。"

候君集說完,也不騎馬撒開兩條腿三躥兩縱就到了那員隋將馬前。

"哎,你他媽的剛吃過大便是怎麼的?你罵誰呢,嘴怎麼那麼臭?"候君集用尖翅厚背雁翎刀一指隋將。

這員隋將生得身材魁梧,鐵盔鐵甲皂羅袍,在坐在高頭大馬上,就更顯得高大威猛,像鐵甲戰神一樣。

而候君集本來生得就瘦小枯乾,又不騎馬,這一對比,把候君集差點給比沒了。

這員隋將坐在馬上趾高氣揚,只往上面看往前面看,正罵著呢忽聽得馬頭低下有人說話,還尖聲尖氣的,這員隋將低頭一看樂了。

"哈哈哈哈...小子,我說怎麼沒看到人呢,原來你在這兒呢。你幾時來的,怎麼也不支一聲,害得本將軍好找。哈哈哈..."隋將得意地狂笑。

"小爺早來了。我這麼大個活人你都沒看到,你的眼睛長在天靈蓋上呀?要不你的眼珠不是眼珠,那是糞球吧?哈哈哈..."候君集也樂了。

"你敢取笑本將軍?通名受死!"隋將怒了,把手中的三股託天叉一晃喝道。

"問小爺呀,姓侯,侯君集你侯爺。你又是誰家的孫子?"

"本將軍乃是衡水(也叫衡州)總兵諸葛山手下的大將趙奪是也,你小子連尺寸都沒長夠,怕是屬狗尿苔的吧?就這號的竟然也當了山賊?這年頭真是磚頭瓦塊都會成精,哈哈哈..."

"哈哈哈...孫子,招刀!"候君集樂哈著跳起一丈來高,對著趙奪的腦袋就是一刀。

趙奪一看這小子長得不高,怎麼蹦這麼高?慌得他趕緊橫叉招架,兩人打鬥起來。

沒打十個照面,趙奪氣得直罵,因為侯君集不跟他真殺實砍,而是圍著他的馬前躥後蹦,不砍馬腿,就削馬頭,要麼用刀捅馬屁股。趙奪把大叉舞得呼呼掛風硬是打不著他。

吳明和孫林譜在後面看著,也不好樂。吳明心說,給老子的,三哥真幽默,就連打仗拼命也是樂哈哈的像開玩笑一樣。不過三哥功夫真高,你看把隋將忙活得夠嗆,怕是今天這員隋將遇上他要倒黴。

果然,十五六個照面後,趙奪一叉砸來再找候君集沒了。趙奪前後左右一掃沒人,又低頭看馬肚子下面,仍沒人!

"孫子,小爺在這兒呢,招刀!"候君集從頭頂上落下來,話到刀到人到。

趙奪再想躲閃已經來不及了,這一刀正劈到他的後背上。"咔嚓"一聲從左肩頭斜著就劈進去半尺多深,要不是穿著盔甲、帶著護心鏡擋了這麼一下,這一刀非把劈為兩半不可。

疼得趙奪大叫一聲,撒手扔叉撥馬就跑,剛跑兩步因失血過多就裁落馬下。侯君集往前一縱身就到到了趙奪近前,"咔嚓"一刀把他的腦袋剁了下來,盔頭也滾落一邊。

侯君集抓起髮髻回身對著吳明這邊就甩了過去,嘴裡喊道:"四弟,頭名狀有了,一顆腦袋了啊!"趙奪的腦袋就滾落到吳明的馬前,有當兵的過來把腦袋撿起來包好。

吳明一看,給老子的,三哥這兩下子真行,身手利索,也真夠狠的,夠員大將,回頭我得好好跟他學學這輕功。

趙奪一死,又衝過來一員隋將,銅盔銅甲,只得生五大三粗,面如黑鍋底,兩鬢絡腮鬍,帶著兇惡,手使一對夾鋼板斧,猛一看跟水滸中的黑旋風李逵差不多,像旋風一樣奔候君集就來了。

吳明一看,自己得過去打一陣讓三哥休息一下,一抖絲韁剛要出去,孫林譜攔住他說:"兄弟,哥哥來也不是看熱鬧的,這一陣讓給我吧!"

說完摧馬來到陣前換下侯君集,和隋將馬打對頭。報通名姓後,兩個人斧鞭並舉就殺在一處。

這員隋將是衡水的副總兵張真,也是一員猛將,跟孫林譜打了個難解難分,三十個回合沒分勝負。

孫林普一看不能取勝,這得打到什麼時候,乾脆來個敗中取勝吧。想到這裡,孫林普提鞭撥馬就跑。

張真取勝心切在後就追,沒追出二十米,被孫林普使了回馬鞭,正抽到張真的後腦勺上,打了個萬朵桃花開,死屍裁於馬下。

孫林譜一撥馬來到近前,鞭交左手,右手拉出腰刀,探身一刀將張真的破碎腦袋也剁了下來,用刀挑來到吳明近前:"兄弟,第二顆人頭了啊,這是副總兵的,比侯兄甩來的那顆要值錢些。"

這邊連損兩員大將,靠山楊林在馬上可坐不住了。心裡吃驚,原先我只說,本王大兵一到,他們這些山賊草寇都得嚇得屁滾尿流,望風而逃,或者乖乖地交出我的寶貝跪地求饒。沒想到還敢跟我正面交鋒,連殺我兩員大將。反了,真是反了!

看來這些賊人並非烏合之眾。就拿剛才兩位來說,本事都不小。這些人為什麼要聚眾當賊呢?這次如能找回我那寶貝福祿壽三星人,本王也不想多殺人。相反,要能將這些人收編為大隋所用,不失為兩員虎將啊。

想到這裡,他剛要親自出馬。他的十二家太保之一叫馮濟長,一晃手中的獨腳銅人娃娃槊提馬來到楊林近前一抱拳說:"義父,打幾個山賊草寇用得著您親自出馬嗎?這一陣看孩兒的!"

楊林點了點頭說:"賊人厲害,不可輕故!"馮濟長答應一聲摧馬掄槊來到陣前。

吳明一看這一回該老子了,掄刀提馬飛出,直取馮濟長!(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