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暗流湧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建文三十三年(1431年)六月初六。

短短半年時間,整個歐亞非大陸,全部都捲入到戰火當中,首先是三月份在西亞地面上,金帳汗國施得勒可汗,他糾集了三十九國共計一百二十四萬聯軍,想要趁大明朝征討瓜哇島上的大蜀國之際,將南亞地面上的明軍趕回中原。

但是——

意外發生了。

大明皇帝朱允炆,他選擇了御駕親征,他親率二十餘萬明軍出泰可素城,北向攻打百萬聯軍。

就在聯軍看到勝利曙光的時候,卻得知歐亞非三片大陸上,幾乎是同時出現了大量的明軍。

三月初九,由鐵鉉掛帥的大明第二路軍,從漠北繞道攻擊金帳汗國,總兵力十五萬人。

三月初九,由吳王朱照遜掛帥的大明第三路軍,攻打洛夫哥羅德,總兵力十五萬人。

三月初九,大明南洋艦隊,在陳星的率領下,經海路攻打黑羊王朝,總兵力十五萬人。

三月十五日,由靖王朱文俊率領的大明第六軍,攻打蒙兀兒斯坦王國,總兵力十五萬人。

三月二十日,西洋艦隊在平安的率領下,經海路攻打貝南,總兵力十五萬人。

三月二十八日,南蜀候蕭世孞,率領五萬水師,攻打葡萄牙。

從初九一直到十八日,正好十天,算上從泰可素北上的明軍,大明王朝共計出動七路大軍,共計百萬大軍,戰艦八百餘艘,火炮五千餘門。

因為朱允炆在南亞對於聯軍的牽制,導致歐亞非各國分出了大部分兵力到了南亞,從而本土兵力不足。

到了五月底,各路明軍那是勢如破竹,第二路軍攻佔莫斯科公國全境,以及金帳汗國北部地區,包括其王都渤海城。

第三路軍,攻佔了洛夫哥羅德王國全境,俘虜其國王,格斯托馬斯,五月初大軍挺進立陶宛公國。

南洋艦隊已經攻佔黑羊王朝,特拉布宗,五月底正全力攻打奧斯曼帝國。

第六路軍已佔領了蒙兀兒斯坦東北大部分地區,大軍正在向南繼續推進。

西洋艦隊攻佔貝南後,正式進入非洲大陸。

第七路軍,是最晚發動攻擊的一路兵馬,但是由於蕭世孞的突然襲擊,打了葡萄牙一個措手不及,目前蕭世孞已經佔領葡萄牙大半疆域。

最後自然是由大明皇帝朱允炆率領的第一路軍,他們三月中旬聯軍撤退,朱允炆並未選擇停滯不前,而是乘勝追擊,半月後大軍進入尼泊爾王國,在明軍強大的實力面前,尼泊爾、圖格魯克、孟加拉、巴赫曼尼等小國先後向大明王朝投降。

五月底,朱允炆率領大軍北上正式攻打帖木兒帝國。

六月初六,清晨。

北平,東宮。

“殿下!”

外事部尚書于謙,恭敬的說道:“前線七路大軍現在正所向披靡,殿下當全力保障各路兵馬的後勤補給。”

說完,他頓了頓,道:“此時若是遲緩,前線的將士,如何能夠全力殺敵?”

現在大明西征七路兵馬捷報頻傳,但是在北平的朝堂上,卻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

原因就是月初各路兵馬向朝廷索要後傾補給。

按照此前朱允炆出征前的安排,此番大明西征,無論是對於大明王朝,還是對於整個人類,都是劃時代的意義。

首先就說大明朝,現在大明已經佔據東北亞全境,以及整個美洲大陸,還有蕭世孞已經將澳洲劃歸大明版圖,現在這個世界,也就剩下西亞、歐洲與非洲這片區域。

大明朝如果打贏這場仗,則整個世界將都歸大明王朝所有。

大明朝是中原王朝,這將是歷朝歷代也不敢想的事情。

對於整個人類來說,一旦大明統一全世界,接下來各洲各種族將不在面臨互相攻閥的戰爭,人來將首次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但是——

朝中卻有一些官員,明裡暗裡開始拖沓,故意不給前方調撥軍需物資,作為監國的太子朱文奎,原本是力挺老爹,但是在一些大臣的勸說下,也開始有些動搖了。

“於尚書!”

朱文奎道:“非是本宮不同意調撥軍糧器械,實在是眼下農忙在即,這個時候根本抽調不出來人力運輸軍糧器械。”

太子是王朝的儲君,將來是這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

按理說,老爹現在打下的再多的疆域,將來都是他的。

但是,他最近有些憂慮。

因為有人曾對他說,此番除了皇帝御駕親征,與此同時,還有兩位王爺,也是領兵統帥,他們分別是吳王朱照遜,以及靖王朱文俊。

朱照遜威脅不大,他是朱允熥的兒子,不會威脅將來的繼承權。

但是靖王朱文俊就不同了,他是太子朱文奎的親弟弟,但是現在他卻率領第六路軍,正在攻打蒙兀兒斯坦。

如果完成全球統一,他將會是一位立下大功的皇子。

到時候,他會不會威脅朱文奎?

想到這裡,朱文奎就開始犯難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才對於後傾補給,有些拖沓。

於謙對這些事情,也有所耳聞,今日一早,他專門來到東宮面見太子朱文奎,他笑著道:“殿下!”

“皇上若是完成天下一統,將來這個天下,就是殿下的。”

說著,他又故意頓了頓,然後道:“如果因為殿下延誤後勤補給,導致大軍兵敗......”

“殿下!”于謙看著朱文奎,問道:“陛下回朝時,殿下當如何應對?”

太子雖然謙順,但是朝中現在的留言,讓他有些忌憚,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他已經當了快三十年的太子。

若是最後皇位成了別人的。

他自然是不甘心。

所以在一些大臣的攛掇下,他故意對後勤補給不上心,就是希望西征失敗,到時候朱文俊敗兵歸朝,自然是無法威脅他的地位。

不過于謙的話音剛落,朱文奎頓時一驚。

他是朱允炆的兒子,他自然知道老爹一生的夢想。

如果時候老爹知道是他在後面搗鬼,他不敢繼續往下想。

“殿下!”

看朱文奎皺眉,于謙繼續說道:“殿下雖然沒有領兵出征,但是殿下坐鎮後方穩定大局,同時給予前線後勤補給。”

“一旦天下一統,殿下才是第一功臣。”

于謙瞭解這位太子,他知道太子是擔心自己的弟弟老爹都在外征戰,而他卻安坐於大後方,將來論功行賞,他害怕弟弟們蓋過他。

所以,於謙才說出這一番話。

“嗯!”

朱文奎頓了一下,道:“於尚書所言甚是,本宮差點耽擱了大事。”

於謙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他這個時候說出這番話,讓朱文奎心裡舒服許多。

“殿下!”

于謙又道:“各路大軍現在東征西討,軍糧器械是重中之重,請殿下急速調派軍訓支援前線。”

“好!”

朱文奎道:“那本宮就將這事兒交給於大人,還望於尚書且不可辜負本宮重望。”說著,他取出自己的佩劍,交給於謙道:“若有誰敢從中作梗,於大人可先斬後奏,出了任何事,由本宮負責。”

“多謝殿下!”

于謙接過太子的佩劍。

......

坤寧宮。

花廳內。

皇后馬恩慧與幾位后妃說著閒話。

皇帝出征在外,後宮的安定,是非常關鍵的。

當然,作為皇后,馬恩慧也不希望朝廷生亂。

“幾位妹妹!”

馬恩慧道:“陛下在外征戰,我們姐妹可要團結一心,決不能讓陛下有後顧之憂。”

“姐姐說得是!”

宜妃韓香嘻嘻笑道:“有姐姐坐鎮後宮,我們姐妹自然是相親相愛,姐姐不必擔心。”

“這也是你們幾個幫襯!”馬恩慧澹澹的道。

這後宮,雖然妃嬪不多,平時看上去好像都相安無事,但是馬恩慧卻也清楚,其實這後宮早就暗流湧動。

為什麼呢?

因為現在大明朝疆域越來越遼闊,各位妃嬪都有了皇子公主,作為母親的,當然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爭取一些福利。

比如齊妃周姝妍,就仗著年輕貌美,就是一個典型的刺兒頭。

眼下周姝妍,還不敢在皇后面前放肆,但是她卻不止一次挑撥馬恩慧與徐妙錦兩人的關係。

這女子倒也聰明,她知道馬恩慧與徐妙錦一向交好,而且徐妙錦曾經還給皇帝當過御前女官,是皇帝最喜歡的女人。

如果一直讓徐妙錦和馬恩慧相處和睦,她就更沒有任何希望了。

平日裡,周姝妍與宜妃韓香關係不怎麼好。

此時韓香站出來,其實就是想告訴齊妃周姝妍,這後宮有皇后馬恩慧坐鎮,你就消停一些。

等到馬恩慧的話音剛落,周姝妍也是咯咯一笑,道:“姐姐,您就別擔心了,我們姐妹都很乖順,姐姐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

韓香聞言,斜眼一票,一副不削的樣子。

“好了!”

馬恩慧說著,站起身來,笑著道:“幾位妹妹,都回去歇著吧,姐姐老了,比不得你們年輕,坐得久了,就渾身不舒坦。”

說著話,在兩名宮女攙扶下,就要往外走,她一邊走著,一邊回頭看向徐妙錦,道:“妹妹,陪姐姐走走可好?”

“好!”徐妙錦答應了一聲,便起身跟了上去。

御花園內。

馬恩慧與徐妙錦一邊散步,一邊說著閒話。

“妹妹!”

“這些年,本宮多虧了有妹妹幫襯!”

馬恩慧澹澹的道:“要不然,這後宮還不知道要亂成什麼樣子。”

聞言,徐妙錦也是一頓。

她自然聽得懂皇后的意思。

歷朝歷代,後宮爭寵屢見不鮮,畢竟皇帝只有一個,但是妃嬪卻有很多個,還好當今天子沒有那麼多的妃嬪,要不然這後宮真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子。

“姐姐辛苦!”

徐妙錦道:“姐姐賢良,我等姐妹必然敬重。”

“嗯!”

馬恩慧嗯了一聲,在一旁的長椅上坐下,然後才道:“妹妹,你是姐姐的知己,在你入宮之前,我們就交好!”

說著,她故意停頓了一下,然後才說道:“一些閒言碎語,妹妹可別太當真。”

最近馬恩慧聽到了不少的謠言,就是因為皇帝遠征在外,朝廷有些人就在動歪心思,比如皇帝要是有什麼意外,這大明朝該由誰來繼承什麼的。

這可不是什麼好的苗頭。

徐妙錦微微福身,道:“姐姐所言極是,妹妹還有澤兒,將來都還得仰仗姐姐呢。”

徐妙錦故意提及自己的兒子,因為最近這段時間,她也聽過不少的謠言,其中就有關於她兒子朱文澤。

徐妙錦跟皇帝朱允炆共生下一兒一女,女兒朱彤已經嫁人不用她太操心,兒子朱文澤今年才十六歲,卻是她最為擔心的。

因為最近就有人再挑撥,說皇帝最疼朱文澤,因為徐妙錦是朱允炆最喜歡的妃子,而且徐妙錦入宮就是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馬恩慧,若是她有什麼心思,就是一步之遙。

如果徐妙錦為了兒子邁出這一步,當然就可以威脅到太子朱文奎的地位。

此時徐妙錦故意說出這話,也是想告訴皇后馬恩慧,我們母子沒有覬覦之心,以後我們都會效忠你們母子。

當皇帝當然好。

但是徐妙錦很清楚,身在帝王之家,最忌諱的就是皇權之爭。

“澤兒一項恭順!”馬恩慧道:“本宮甚是疼愛,這也是妹妹調教有功,將來定能成為奎兒的左膀右臂。”

“謝姐姐!”

徐妙錦道了一聲謝。

......

北平城的暗流,遠在西亞的朱允炆一點也不瞭解,他現在正忙著接下來的戰事。

只是他現在也為一件事情憂心,那就是軍需後勤補給。

雖然戰事才進行不到半年,各路大軍的捷報不斷傳來,但是軍需消耗卻是非常的大,特別是槍支彈藥方面。

每攻佔一座城池,都是用無數的炮彈、子彈換回來的。

“沐愛卿!”

朱允炆看向沐成,道:“現在軍中還有多少彈藥?”

“回皇上!”

沐成皺眉道:“經過這幾個的戰事,彈藥消耗巨大,眼下軍中所剩不足以攻下一座城池。”

聞言,朱允炆微微點頭,然後道:“多派些人回北平,讓太子抓緊軍需補給。”

“是!”

沐成應了一聲,道:“現在我大明朝多處戰線,殿下想是已經疲憊不堪,筋疲力盡。”

沐成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派人向朝廷催要軍需補給,但是時至今日,這些彈藥也還未送到前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聽到沐成的話,朱允炆也是皺眉。

戰線拉得過長,七路大軍分散在這麼龐大的戰場上,這軍需補給確實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這事兒,得抓緊解決。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