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吳王允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今日我不取,將來他人必取之。

朱允炆的話雖然簡短,在場的眾人,也都是朝廷重臣,他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人類在不斷進步!”朱允炆繼續說道:“我大明王朝想要屹立於世界之巔,萬事都得先人一步。”

“修建這條鐵路,現在看來或許有些是浪費人力物力;”說著朱允炆嘆息一聲,然後說道:“若是這條鐵路修通,從北平開往白令海峽,最多月餘就可抵達。”

“若是佔據美洲之後,再將鐵路在美洲也修起來...”說著朱允炆看向眾臣,故意問道:“屆時我大明還會鞭長莫及乎?”

在場眾人已經領教過火車的速度,而且他們也相信,未來火車的速度肯定會更快,若真的是全國鐵路網修通,即使佔據了美洲,在美洲也修建起鐵路,距離還算是事兒嗎?

“皇上英明!”

方孝孺首先出列道:“以前人們出行,主要依靠雙腳,或者是馬匹,如今我大明擁有了火車,即使統一天下,又有何難?”

“微臣支援修建這條鐵路!”方孝孺鄭重的說道:“這條鐵路雖福不及當代,卻利在千秋。”

“若是我大明佔據亞洲和美洲,這個世界將盡為我大明所有,正如陛下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日月所照,皆為大明。”

方孝孺說完,很快商業部尚書蕭世孞、科技部尚書田厚義,禮部尚書陳迪,皆附和道:“微臣支援陛下修建這條鐵路。”

“日月所照,皆為大明。”

八位尚書,一位指揮使,九個人當中,此時已經有四人都支援朱允炆修建這條鐵路,算上朱允炆這個皇帝,十個人當中,也有五個人支援。

剩餘五個人細細琢磨了半晌,首先站出來的,就是剛才提出異議的戶部尚書王鈍,他也同意修建這條鐵路。

王鈍主管戶部,錢糧現在都歸他管。

接著站出來支援的是兵部尚書齊泰。

齊泰一直是朱允炆的心腹,只要朱允炆說的在理,他都會選擇無條件支援,這一次他沒有第一個站出來,其實是故意為之。

因為朱允炆剛才的那一番話說出來之後,他其實已經猜到,很快就會有人站出來支援。

比如新成立的科技部和商業部,這兩個部門是朱允炆登基後才新成立的部門,而且兩位尚書田厚義與蕭世孞,一直跟隨皇帝左右,他們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

比如此前修建京鳳鐵路,他們兩個就是主力,一直堅定不移的站在皇帝這一邊。

這一次,他們必然會選擇佔皇帝的隊。

只是讓他意外的是,第一個站出來的是方孝孺。

方孝孺雖然也深得朱允炆的信任,但是這傢伙行為古怪,若是他不認可的事情,即使皇帝他也會據理力爭。

隨著兵部尚書齊泰、戶部尚書王鈍站出來支援,剩下的刑部尚書候泰、工部尚書鄭賜、以及禮部尚書張訦也就沒有反對的必要了,正所謂少數服從多數。

“臣等支援修建這條鐵路!”

朱允炆聞言,終於長舒一口氣,幸好徐妙錦的友情提醒,這種大事情,如果放在朝堂上公開議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最後想要透過卻是非常的難。

“既如此!”朱允炆看向田厚義說道:“讓鐵道部安排一隊人馬,剋日北上,先去白令海峽探查一番,回來給朕一個寫一個可行的方案出來,如果可行,就施行。”

“微臣遵旨!”

田厚義當即躬身應道。

朱允炆選擇了徐妙錦的建議,先派出人馬探查,這也讓諸位尚書松了一口氣,沒有盲目的開工,而是先行探查。

接著,商業部尚書蕭世孞躬身道:“皇上,微臣請旨,率領一支船隊,先行進入美洲探查。”

等等。

朱允炆突然頓住了。

離京之前,朱允炆曾經給蕭世孞下達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逐漸遠洋艦隊,三個月後南下西洋。

此時蕭世孞請旨去美洲,這讓朱允炆頓時一愣。

讓他去西洋,是為了將大明的特產,賣到歐洲或者非洲去,從而為大明賺取金銀。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朱允炆也想知道歐洲現在到底是個什麼狀況,畢竟未來歐洲人將會折騰一陣子。

朱允炆看了一眼蕭世孞,最後搖頭道:“蕭愛卿,你還是先去西洋,替朕打通與西洋諸國的聯絡。”

“朕另派一人前往美洲。”

“是!”蕭世孞應了一聲,然後退向一側。

“好了!”朱允炆松了一口氣,笑著說道:“這事兒就先放下,明日朕要祭祖皇陵,其他的事情,等回京再做商議。”

“是!”

眾人應了一聲,然後從容的退出了乾清宮。

等到眾人退走之後,朱允炆看向徐妙錦,笑著道:“妙錦真乃在世女諸葛,若不是妙錦及時提醒,此事必不成矣。”

“臣惶恐!”徐妙錦欠聲道。

“沒什麼惶恐的。”朱允炆笑著道:“皇爺爺打天下時,不也會聽聽皇祖母的意見嘛,朕很慶幸,身邊有妙錦這位女諸葛。”

徐妙錦頓時一愣。

......

翌日清晨。

中都皇陵。

這座皇陵是高祖皇帝朱元章的父母祖輩,朱允炆此前來過幾次,因為此前交通不便,所以祭奠祖陵,選擇的三年祭奠一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按禮,這一次祭奠應該是明年才對。

但是因為火車通車,朱允炆刻意提前一年祭奠祖陵。

祭祖儀式並不繁瑣,差不多也是半天時間,一切禮節也就完成,祭禮結束之後,朱允炆回到中都的乾清宮。

不多時,一位年輕人從外面走了進來。

“臣弟見過皇上!”

年輕人走進殿內,恭恭敬敬的向朱允炆行了一禮。

朱允炆笑了笑道:“皇弟免禮。”

此人並非他人,正是朱允炆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大明王朝吳王朱允熥,算起來,朱允熥才是真正應該繼承大統之人。

朱允熥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母親為太子妃常氏,在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死後,他這個嫡次子,應該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但是——

正所謂天意弄人,其母常氏早逝,後來老朱又給朱標娶了一個繼妃呂氏,直接拔高了庶出的朱允炆的身份,讓原本與皇位無緣的朱允炆,成為了嫡子,成為老朱欽點的皇太孫。

靖難之役結束後,朱允炆將他這個弟弟封到了中都鳳陽,此時祭祖結束,他單獨召見了這個弟弟。

“皇弟!”朱允炆看向朱允熥,澹澹的說道:“皇兄有一重要差事,想要皇弟幫忙辦理,不知皇弟願成全否?”

朱允熥聞言一頓,心說皇兄想讓我做什麼?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