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進兵德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更改錦衣衛的名字,這其實是朱允炆臨時起意,因為人們一聽到錦衣衛,就會想起洪武朝的各種大桉。

比如剛才他才一提到復置錦衣衛,方孝孺與齊泰,雖然沒有挑明反對,但是他們的神色,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

如果強行復置錦衣衛,或許會起到反作用。

特別是現在這個節骨眼上。

“微臣領旨!”

方孝孺當即拜服應命,比起復置錦衣衛,方孝孺倒是更認可糾察司的成立。

因為糾察司的職權,並沒有錦衣衛那麼大。

對於朝廷長遠來說,有一支糾察百官的隊伍存在,倒也是一件好事情,方孝孺是這麼認為的。

齊泰一直都沒有說話,完美的充當了一個旁觀者,看皇帝與方孝孺倆人在此一唱一和。

不過他的心裡,卻早起波瀾。

皇帝確實變了,今日特將我與方孝孺召進宮,如今又敕封方孝孺為糾察司的指揮使......齊泰表面平靜,但是心裡卻跟明鏡似的,他自然知道,皇帝這麼做的真實用心。

“方愛卿!”朱允炆對方孝孺澹澹的說道:“糾察司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探查燕軍的一切動向,其次便是糾察百官...”說著,他頓了頓,道:“不過要記住一點,糾察歸糾察,但絕不能像錦衣衛那樣,弄得人心惶惶!”

“正所謂,捉人拿髒,捉姦拿雙!”

“微臣明白!”方孝孺肯定的道。

成立糾察司,除了要他們充當密探,替朝廷打探敵人的一舉一動,同時也是為了糾察百官。

因為朱允炆很清楚,歷史上的朱允炆能被朱棣打敗,除了他操之過急削藩,以及他的性格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身邊間諜叛徒太多。

據歷史記載,在靖難之役發生後,朝中有很多官員,他們暗通燕軍,不斷將情報送到朱棣的手裡。

身邊到處都是間諜,焉有不敗之理。

如今他成為了朱允炆,對於前方戰場走向,他可以根據先知先覺的能力,提前做出相應的部署,或許可以扭轉戰局,但還是架不住身邊的間諜。

方孝孺是歷史證明過的忠臣,寧願被誅滅十族,也不願向朱棣做出絲毫妥協。

讓他這樣正義凌然的官員,來擔任這個糾察司指揮使,那是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安排完方孝孺,朱允炆稍微放鬆了一些,然後對齊泰道:“愛卿是兵部尚書,前方征戰的事情,還望愛卿多多費心。”

齊泰躬身道:“微臣定當竭盡所能!”

...

滄州。

知府衙門。

朱棣臉色陰沉,看著面前的中年男人,問道:“近日天子可有什麼反常之舉?”

中年男人搖搖頭,道:“回殿下,很多大臣也是不解,那日早朝時,宮裡的宦官說陛下罷朝,但是不久後,又將大臣們召進奉天殿,然後殺了李景隆...”

中年男人一五一十的講述著,這讓朱棣十分不解。

按理說,皇帝不應該如此。

在他的印象中,朱允炆就是一個優柔寡斷之人,怎麼會如此果斷,當眾斬殺親信李景隆,而後還一改從前,命令前方將士不用再顧忌燕王皇族身份,反抗亦可殺。

發生了什麼事情?

朱棣滿腦門的問號。

過了半晌,朱棣才逐漸恢復從容,澹澹的道:“你先下去休息,等事成之後,本王絕不會虧待爾等。”

“謝王爺,下官告退!”

中年男人隨後滿意的退了出去。

等中年男人離開後,朱棣反覆思索,這件事其實他早就已經知道,在攻打滄州的頭一天,道衍和尚姚廣孝,就已經派人給他送來了訊息。

這也是那日與陶銘遭遇,剛開始的時候,他並未向往常一樣衝鋒陷陣,也是擔心陶銘這些人,真的按照皇帝的旨意,對他這個王爺不再顧忌。

後來攻佔滄州後,他問過陶銘等人,原來他們還未得到皇帝的這個命令,或許是盛庸得知滄州被襲,一時把這個重要的命令給忘記了。

好險,朱棣這個時候,只覺得自己是死裡逃生。

若是陶銘提前得到了這個命令,那日他率軍衝鋒時,陶銘或許就會萬箭齊發,直接將其射殺。

“父王!”

就在朱棣思索間,朱高煦大馬金刀的從外面進來,然後規規矩矩的行了個禮:“兒臣拜見父王!”

見著兒子來了,朱棣這才收起心緒,似乎有些生氣的樣子問道:“怎麼今日才趕到,算行程,你昨日就應該抵達。”

面對父親的指責,朱高煦沒有反駁辯解,而是恭順的站在一旁聽著,畢竟老爹是不能忤逆的。

“帶來了多少人?”朱棣又問道。

“回父王!”朱高煦躬身道:“騎兵兩一萬,步兵三萬。”

“嗯!”朱棣這才滿意的點頭,然後才道:“你先下去讓將士們好生休息,明日一早,大軍開拔。”

聞言,朱高煦頓時大喜,道:“父王,此戰可否讓兒臣擔任先鋒,兒臣必將星夜兼程,直逼應天府。”

“誰說現在要去應天府?”朱棣沒好氣的道:“現在我軍雖然已經攻佔滄州,但是整體實力,還不足以舉兵南下...”說著他頓了頓,才道:“先取德州,再取濟南,只有完全鞏固北方的地位,我軍才能圖謀南下。”

“哦!”朱高煦道:“攻打德州,兒臣也願做先鋒。”

“好!”朱棣點頭道:“明日一早,你可率本部人馬率先出發,抵達德州時無需等候,立即攻城,為父隨後便到。”

“是!”朱高煦大喜,然後行了個禮,便退了出去。

對於這個兒子,朱棣是非常滿意的,至從起兵以來,他在戰場上立功不少,頗有自己年輕時的豪氣。

朱高煦離開知府衙門後,並未按照朱棣的意思,安排兵將休整,而是命令兵將立即出發,連夜朝德州方向緊急進軍。

...

德州。

歷城候盛庸,已經收到了滄州失守的訊息,他目視著地圖愣了半晌,才沉聲說道:“立即傳令下去,命各府縣嚴防死守,決不可讓燕軍跨過德州防線!”

“是!”

眾將聞聲應諾,接著盛庸又道:“差人告訴鐵鉉,堅守濟南城,謹防燕軍南下偷襲濟南。”

至從滄州丟失之後,盛庸就一直在琢磨,燕軍的下一步會有什麼打算,會不會真如皇帝的預測那樣,趁勢南下攻打德州、濟南繼而南下。

目前來看,應該差不多。

因為燕軍攻佔滄州之後,大軍並未立即開拔,但是據北平方面的訊息,朱棣離開通州不久,朱高煦就開始召集兵馬,準備南下滄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還不明顯嗎?

朱棣率領五萬大軍羊著北上伐遼,但是暗中卻派人在直沽架設浮橋,隨後大軍轉道南下,攻佔了滄州。

若是一開始朱棣就出動大批軍馬,或許很容易就讓朝廷發現異樣,他們的目標不是遼東,而是要南下。

但是數萬兵馬北上,主力依然留守北平,或許朝廷就會以為他們真的要去攻打遼東。

事實也是如此,一開始他們真的以為燕軍要北上伐遼。

如今這一切都已經得到了印證,皇帝預測對了,燕軍就是假意攻取遼東,真實目的就是要趁朝廷立足未穩,一舉攻佔滄州,從而破壞盛庸想要的三城犄角之勢。

現在想這些,好像已經沒什麼意義。

滄州已經陷落,接下來朱棣肯定是會攻打德州的,因為德州是燕軍南下的必經之路,他會錯失這麼好的機會嗎?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