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說真話的錚錚文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應天府,坤寧宮偏閣。

“今年會試中,貢士們的卷子朕都略略翻看了一遍,你們禮部可曾遠處頭甲會元吶?”朱元璋目光如炬的凝視著龍案,氣絲悠長的問道。

“回稟陛下,經過嚴密的篩選、評判,最終將此貢生的卷子留下,並決定定名發榜!”

禮部尚書劉仲質俯身回道,並從袖中去出一紙書卷,緊緊的握在手中。

“有個貢士叫文運生,他的卷子,你們可曾查閱?”朱元璋說著,順手隨意翻動著面前一摞卷子,音色低沉的問道。

“臣下依稀有些印象,可臣現在手中的卷子,才是會元的最終人選。”

“你到禮部任上幾年了?今年科場有沒有發生徇私舞弊的事情?”

“回稟陛下,臣在任上還不到半年,今年科場秩序井然,貢生們意氣風發,且有刑部護衛始終協同,並沒有發生不快之舉!”

“你手上的卷子拿來給咱看看!正好我這也有一份卷子,也給你看看。”

說著,朱元璋起身,走向劉仲質,在二人交換試卷的同時,朱元璋輕輕的嘆了口氣。

約摸半晌的功夫。

“這!陛下,此等貢生懷不軌之心,行悖逆之道,與國家掄才大典之事上妄言國政,蠱惑人心,實在是該殺,該先刮後殺,誅滅九族之刑也難消此等罪行!”

劉仲質此時被氣得雙手猛烈的顫抖著,跟著說話聲音也跟著顫抖了起來,幾乎暈厥過去。

“你們選的會的卷子我也看了,很是平平無奇,而我給你的這份卷子,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朱元璋看著此時又起又驚的劉仲質,心頭倒是一樂,輕描淡寫的說道。

“臣懇請陛下立刻下旨,將此等妖言惑眾、存心不良之鼠輩緝拿回京,處以極刑,以昭天下,明聖上招才納賢的心跡!”

“愛卿此言差矣,現今京中正值多事之秋,你也才到任上,明裡暗裡許多事情你不瞭解。”

朱元璋說到此間,略微停頓了一下,隨即走近劉仲質,拍了拍他的肩膀,才繼續說道。

“咱現在不需要真正做文章修典籍的文人,而恰恰需要這種敢講真話,敢說實話的錚士,你能明白朕的意思嗎?”

劉仲質乍聽此言,心中忐忑不已。

而當他再次抬頭,正對此時朱元璋那雙熾熱真誠的眼神時,瞬間恍然大悟,又跪倒在地,畢恭畢敬道:“聖心難測,聖意難明,臣下不敢妄自揣摩聖慮,但陛下那顆胸懷天下,情繫蒼生的仁者之心,臣下深有感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明白就好!此人雖然言辭鑿鑿,字詞句段中頗有痛斥天下之意,但其心是至公至正的,是光明正大的!”

“臣即刻草擬章程,修改榜單!”劉仲質一點就通,當即回答道。

“好,下去吧!科考發榜還有許多需要善後的事情,你務必會同有司衙門勤勉認真對待,不要辜負了朕對你的一片苦心!”

“謝陛下隆恩,臣下先行告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仲質走後,太監馬和過了一會兒就踱進殿來。

“回稟陛下,您讓內臣辦的事情,現在已辦理妥當,您看這人?您安排在哪裡會見?”

“他現在已經到了嗎?”朱元璋聞言,內心多少有些膽怯,不過轉而又是一陣竊喜。

畢竟他即將面對的是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將朝政痛批了一遍的文士。

“就在殿外,等候傳旨!”

“好,宣進來!”

“宣貢士文雲生進殿面聖!”太監馬和撣了撣拂塵,扯開公鴨嗓,傳喚道。

“貢生文雲生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個瘦弱高挑的書生,畢恭畢敬的走到大殿中央,跪拜道。

“起來說話!”朱元璋瞬間換了一張冷峻鐵青的面龐,並揮了揮手,讓馬和等人出殿等候。

“謝陛下!”文運生聞言,緩緩起身,自始至終低垂著腦袋,像是犯了錯的孩童一般。

“錚錚文士,在紙卷上揮斥方遒,大殺四方的,怎麼到得殿中反倒唯唯諾諾,似洩了氣一般!抬起頭來!”朱元璋見狀,隨即朗聲喝道。

“陛下,非貢生唯唯諾諾,實在是天威在上,不敢妄自行事,怕有失體統!”文運生聞言立刻對答如流。

“朕看過你的文章了,寫的很好!深得朕心!若是對廷亦或殿試,朕一定把你留在身邊,做個學士!”朱元璋切入主題,對文運生一頓誇讚。

“貢生何德何能,常言道:雲從龍來風從虎,草民只是命如草芥,又豈敢蒙陛下如此厚愛。”

文運生漸漸放開了膽子,可話說到一半,又戛然而止了。

“繼續說下去,今天你我君臣對坐而談但說無妨!”

朱元璋滿眼歡喜的看著文運生,竟端起龍案上的一杯茶,遞到了他面前。

陰暗的環境下,朱元璋那張清癯面容更加憔悴了。

“你覺得前番牽扯數部的玉米倒換案,朕該不該殺伐果斷的應對這些禍亂朝綱的臣子!”朱元璋見他不再說話,便循循善誘的問道。

“該!該殺!”文運生隨即便表明了觀點,接著才娓娓道來。

“貢生以為天下是百姓的,而並非聖上一人所有,周書中雖有‘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的言辭,但《荀子王制》中也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說,兩相比較下,還是後者更有助於國運昌盛!”

“哦,這個國運昌盛,怎麼說?”朱元璋親臨此人,又覺此人並非像他的文章那般冷酷無情,聽罷連忙問道。

“所謂國運昌盛就是廟堂之上萬眾一心,江湖百姓安居樂業,陛下只有以民為本,常懷憂民之心,常具愛民之意,才能更好的治理國家!”

“那這跟處罰貪汙受賄的奸佞之臣又有什麼關係呢?”

“互為表裡,廟堂之上要想萬眾一心,就要不遺餘力的剔除奸佞,始終保持風清氣正!”文運生侃侃而談,也沒有了進殿伊始的那份恐懼。

“好!說得好!說說你對農業的看法!”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先!貢生以為,我們還是應該大肆發展農業,提高農業產量,雖然目前這只是空想,但我覺得關鍵還是在農!”

“今年光景不好,各州郡縣糧倉存糧少之又少,你認為應該怎麼辦?像你文中寫的那樣破除海禁嗎?”

朱元璋說到海禁二字,故意加重了語氣,臉上溫和的神色也一掃而過。

“對,只有破除海禁,才能更好的發展農業,也有利於與周圍藩屬外邦建立睦鄰關系!”

“那如果海匪猖獗,走私頻發怎麼辦?”

“發展兵隊,研習海師!”文運生意氣風發的朗聲說道。

“好,好!自即日起,你就留在宮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