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瑞士與義大利 (五千字的大…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與另一時空習慣於強硬軍人做派的拿破崙皇帝不一樣,出身於外交學院的安德魯,其行事手段就圓滑太多。此外,他始終堅持一點,“戰爭不過是政治的一種延續”。能以和平方式來解決的,就儘量不要訴諸於武力,或是大規模的使用武力手段。

儘管總參謀部與軍委會依照執政官的意見,已經在萊茵河前線部署了3個軍團,20多萬的法軍精銳,但安德魯在兩委員會與其他工作委員會的聯合聽證會上,一再明確表示,除非是受到了威脅,法國-軍隊並不打算越過萊茵河與神聖羅馬帝國作戰。

即便是打,那也僅限於美因茨一地及周邊。因為這個巴掌大的小城市,不僅位於萊茵河的左岸,法蘭西的天然疆域內,而且有著太多的象徵意義。

諸如:第一次反法同盟協定的簽署地,流亡貴族的第一個聚集地,第一個姊妹共和國的誕生地,法蘭西軍隊的第一個傷心之地,等等。

所以,無論是基於法蘭西的國家戰略,還是各種象徵意義的必然終結,安德魯自然是不可能將美因茨置之不理。而且,還要在11月之前拿下這個城市,為下一步的和談做好準備。

反倒是在阿爾卑斯方向,熱月政-府延續了之前的外交策略,派出特使告訴瑞士人,只要這一片“高地民族”(安德魯竭力將瑞士與德國做區分)能夠持續保持中立,並讓所有的外國-軍隊和法國貴族流亡軍離開瑞士,法國國民公會將與瑞士邦聯議會達成一攬子的和平協定。為此,安德魯甚至表示願意裁撤瑞士軍團(阿爾卑斯軍團),以示和平的誠意。

無他,18世紀晚期的瑞士實在太窮了。

看完了法國測繪局、外交部門及軍情局對瑞士各邦的資源調查之後,安德魯再度確信在阿爾卑斯山作戰,對於法國而言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現在的問題,是瑞士邦聯的領導人施泰格爾不知為何,就是看西邊的共和國很不順眼。從1794年到1795年期間,這一年裡連續數次拒絕了“安德魯法國”的和平建議。與此同時,瑞士境內的德意志聯軍已多達2萬,這還不包括3千貴族流亡軍的存在。

儘管安德魯一貫在山地國度的關係上,堅持“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原則。但目前看來,缺乏武力威懾的外交效果非常差。

既然瑞士領導人堅持不妥協,那麼共和國執政官也決定不客氣了,他默默扔掉了手中的胡蘿蔔,抽出背後的狼牙大棒,準備敲打不知趣的“瑞士罪人”。

從今年4月以來,巴黎不斷增強阿爾卑斯軍團的實力,包括將總兵力從2萬增加到4萬。在必要的時候,前線部隊還將得到2到3萬援軍。不久,安德魯將功勳卓著的儒爾當將軍調往瑞士軍團擔當總指揮。

不僅如此,安德魯讓巴黎警察局秘密釋放了瓦迪埃、阿馬爾與穆蘭等雅各賓派的殘餘分子,並鼓動他們前往阿爾卑斯山,領導瑞士各邦的雅各賓派革-命者去對抗當地的封建王公。

安德魯還指示軍情局,將原來復槍聯隊的瑞士老兵組成一個個還鄉團與特戰隊,不停的派往阿爾卑斯地區,鼓動當地民眾武裝起來,使用暴力方式反抗封建領主。

為了鼓勵來復槍聯隊老兵的作戰熱情,安德魯毫不隱晦的承諾,但凡他們打下來的莊園和領地,就是他們自己的。共和國政-府不僅予以公開承認,還將安排瑞士軍團保護“革-命者”的勝利果實。

安德魯已在工作委員會的聯席聽證會上作證,共和國將不惜代價,將現有這個“不守國際法則的,反動的,封建的,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英國小皮特內閣控制的”瑞士邦聯,從歐洲的政治地圖上徹底抹去,不留一絲痕跡。

而這,就是要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之所以如此生氣,那是安德魯深知在法國與瑞士的爭端過程中,英國的小皮特內閣發揮了極大影響力。

安德魯可以寬恕巴黎的保王黨分子,即便是他們參與了反對共和國的陰謀,但拒絕了英國人的所謂援助;另一方面,他卻堅持要求在布列塔尼戰俘營,槍決那些拒絕宣誓的流亡貴族軍官,那是後者接受了英國-軍方的軍事援助。

從1794年開始,不列顛王國越來越顯出是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敵手。這個保守的島國使用它的強大經濟力量,跟革-命法國對抗到底,跟它的老對手為奪取海上霸權和世界貿易而鬥爭。

為此,小皮特與英國內閣利用歐洲的主要軍事強國,將他們聯合起來反對法國,給予普魯士、西班牙、奧地利與荷蘭等國數百萬英鎊的鉅額津貼,其數量之巨大為英國歷史前所未見。

等到普魯士、西班牙先後退出反法同盟,荷蘭被法軍佔領,而獨木難支的奧地利也有了想要與法國和解的意願之際,英國人並未放棄在歐洲大陸上阻擊革-命法國的努力。

既然在戰場上不能擊敗法國-軍隊,小皮特就試圖支援法國的保王黨,以便在法國的西部的旺代與布列塔尼半島,以及東部的里昂和普羅旺斯地區,煽起聲勢浩大的反革-命運動。

在法國西部的沿海,那是英國本土艦隊肆意妄為的勢力範圍;而在東部,瑞士就是執行這樣一些計劃的最好的地方,因為在那兒可以最有效的策劃各種陰謀,並有武裝力量促其實現。

從1794年開始,小皮特的情報顧問就告訴這位年輕的英國首相,瑞士這個中立國度是一個非常好的對法監視哨,而且從阿爾卑斯山上可以組織一個活動覆蓋到法國、德意志與義大利的秘密諜報機構。

很快,又有人將威廉·威克姆爵士推薦給小皮特首相,前者是一個充分瞭解大陸和瑞士情形的英國外交家,其精力和機靈使他適宜於擔任這樣繁重的工作。

在1794年8月,威克姆作為英國駐瑞士公使來到伯爾尼,然而他的行為,卻是與設在巴黎的保王黨機構聯合起來進行各種陰謀活動,包括賄賂保王黨將領,將反革-命宣傳引入巴黎,並沿著汝拉山邊界,囤積各種反政-府的軍械火藥。

這條邊界是法國國內和國外反革-命運動的會合點。威克姆在那兒有自己的一個邊界服務站,以便他的使者和間諜暢行無阻。他本人經常住在日內瓦湖邊的洛桑,目的在於靠近叛亂中心之一的里昂,並且經常不斷地在瑞士各處走動。

按照這個辦法,英國力圖把瑞士拖入反對大革-命的鬥爭。為此,威克姆曾策劃在今年2月,於瑞士境內伏擊普法兩國外交官,巴泰勒米男爵與哈登堡侯爵,繼而阻止兩國和約的簽訂。

但最終,小皮特首相在大部分內閣成員的堅決反對下,不得不叫停了這一冒險行動。畢竟,公然刺殺兩大強國外交官的干係太大。

不過,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軍情局已注意到英國駐瑞士邦聯公使威廉·威克姆的一系列陰謀。

經過數月的運作,布魯斯於6月份,精心擬定了一項“打草驚蛇的行動計劃”,反擊英國人在瑞士的間諜組織。

為此,布魯斯提前離開南特,名義上是回巴黎,實質卻是潛伏汝拉山邊界屬於法國的莫爾託鎮,此地距離瑞士不過2公里。

在這座法國邊境小鎮的一處時鐘店,布魯斯和他的特戰隊冒充逃亡中的貴族保王黨,成功俘獲了趕來接頭的8名英國間諜,並將他們帶到巴黎受審,這其中就包括威克姆公使的私人秘書。

很快,布魯斯就從俘虜口中得知了英國人在一個名叫拉紹德封的小鎮上建造了一個秘密軍火庫,專門用於向法國境內的保王黨人運輸武器彈藥。

隨即,布魯斯派遣了兩批瑞士籍的特戰隊潛入瑞士境內,一部分人在居什上尉的帶領下,負責突襲拉紹德封鎮的軍火庫;另一部分則由卡尼上尉率領,藉助在日內瓦湖上的遊船前往洛桑。

7月14日中午,居什一隊成功引爆了拉紹德封鎮的軍火庫,還擊殺了在此守衛的多名英國間諜;在夜晚時分,卡尼上尉率領的一隊特戰隊,趁英國公使不在家的時候,不僅槍殺了多位安保守衛,還縱火焚燒了威克姆爵士在湖邊的一棟私宅,以示嚴重警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到19世紀,所謂的“義大利”始終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或是歷史名詞,並不代表任何政治實體。

不同於中西歐其他地域,自倫巴第人(日耳曼的一支)入主亞平寧半島後,義大利地區連名義上的統一都幾乎未有過。

直到另一時空的19世紀70年代,在不得不將薩伏依和尼斯兩地割讓給了法國之後,薩丁尼亞王國(撒丁王國)贏得了拿破崙三世的“友誼”,在法蘭西軍隊的幫助下,最終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

從16到18世紀,在義大利這個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是法國波旁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互相角逐的戰場。這兩個王室之間的種種敵對行動,再加上半島上各諸侯與市民間的糾紛,使得這個昔日曾經為歐洲制定法律的民族,現在卻淪為十分軟弱無力的狀態。

在1795年,整個義大利除了撒丁王國繼續保持獨立,下轄義大利西北部地區的皮埃蒙特、薩伏依公國和撒丁島,設首都於都靈;義大利的其餘地域基本上都處於哈布斯堡家族和波旁家族的統治下。哦,對了,還要加上一個不知所謂的教皇國。

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統治著這地區的北部;他們在那裡佔領了富饒的米蘭公國和曼圖亞這個大要塞,以及一些零星的王室封地。這個奧地利王室的一個後代,坐鎮佛羅倫薩,統治著繁華的託斯卡納公國。而摩德納和盧卡,也是在奧地利維也納宮廷的統轄之下;

義大利的南部,連同西西里島,則是在西班牙波旁王室的後代費迪南四世的統治下。他把臣民禁錮在中世紀的愚昧和奴役狀態中;他的王朝還控制著巴馬公國。在英國人的挑撥下,兩西西里王國為了擺脫西班牙的控制,選擇投靠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那些教皇屬邦(教皇國),始終陷於中世紀的死氣沉沉的狀態中。

與對待貧瘠的瑞士不同,歷任革-命法國的政-府,包括現如今的安德魯執政官,都希望將“自由之樹”種到富庶的義大利北部平原,並將“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傳播到整個義大利半島。

然而,險峻崎嶇的阿爾卑斯山阻隔了法國革-命軍的前進步伐。儘管撒丁軍隊在戰場上顯得孱弱不堪,但憑藉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並在得到奧地利人的支援後,從1792年到1795年的3年多的時間裡,居然打退了法屬義大利軍團的十多次進攻,堅守住了薩伏依公國,僅丟失了無險可守的尼斯一地。

如此的糟糕戰績,讓義大利軍團長期淪為法國十二大軍團中,最拉胯的一個,而且不是之一。以至於在1794年5月,卡爾諾乾脆將懸掛於軍委會大廳的義大利軍團的攻防圖,直接遮擋了起來。

等到1795年春,隨著法西兩國和約簽訂,東西兩個比利牛斯軍團宣告解散,克勒曼被安德魯調往義大利軍團擔當“養老”將軍。後者希望這個斯特拉斯堡老鄉守住尼斯與阿爾卑斯山濱海山區。

然而,奧地利與撒丁聯軍在5月中下旬,發動了一次強大攻勢,一舉將克勒曼指揮的義大利軍團,從他們據守的阿爾卑斯山濱海山區的山脊陣地趕了出來。法軍被迫後撤至洛阿諾以南的博蓋託一線,並且還放棄了有用的小港法多,就連大本營尼斯也變得岌岌可危。

迫不得已,安德魯將猛獅拿破崙提前從巴黎放到義大利軍團,並許諾自己會在9月份授予其義大利軍團總指揮的一職。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拿破崙倒也沒有辜負執政官的信任,他在來到義大利軍團之後,僅僅憑藉自己手中的一個混編師團,用了3,4周的時間,就收復了全部失地,還將奧撒聯軍趕回到阿爾卑斯山東部。

9月上旬,就在安德魯考慮如何兌現自己之前的承諾,準備任命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為義大利軍團的新一任司令官時,卻意外遭遇到一陣鋪天蓋地的反對之聲。

巴黎的辦公室將軍們之所以反對,那是拿破崙與他們的關係不太好,加之對方在尼斯前線的功績,的確不足以擔當軍團的總指揮;

而拿破崙的上級,前軍團司令克勒曼對著這一項任命也是竭力反對,他上書給安德魯和總參謀部,認為拿破崙將軍獨斷專行,不聽號令,無法勝任軍團司令官一職;

至於義大利軍團的幾位資深師長,諸如馬塞納、奧熱羅、拉哈普等人,對於拿破崙習慣吃獨食,而且不願意團結軍中同僚的做法,同樣是深惡痛絕……

當然,安德魯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威望與權勢,堅持任命拿破崙擔當義大利軍團的司令官。但最終,法國執政官出於軍中團結的需要,放棄了這一任命。

當然,前後方將軍們的反對,並非安德魯唯一的顧慮。事實上,安德魯此刻正謀求與奧地利和談,繼而在萊茵河流域實現和平,並最終確定“萊茵蘭”的領土歸屬問題。

所以,安德魯需要先等等,再看看,嘗試用政治與外交手段,重新劃分法奧兩國的勢力範圍。

於是,在寫給拿破崙的書信中,安德魯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以書面方式承諾:等到拿破崙再度立下戰功,執政官就會在明年年初任命前者擔當義大利軍團的司令官。

至於新一任的義大利軍團司令,或者說是過度性的總指揮,安德魯最初想到的,是憲兵總司令佩裡尼翁將軍,但隨即被他自己否決,那是安德魯需要一位忠誠可靠且有能力的老將軍坐鎮巴黎。

很快,安德魯想到了如今在巴黎理工軍校擔當第三任校長的康克洛將軍。

“不不不,尊敬的執政官公民,你又、又、又一次出爾反爾了。說好這次回到巴黎,我就不再離開了,即便是死亡。”還沒聽完安德魯的建議,康克洛的腦袋像撥浪鼓一般,立刻搖晃了起來。

“請聽我說完!”安德魯不得不給巴黎的老帥哥談起條件,他繼續說道:“地中海的冬季氣候溫和,非常適合養病,尤其是有著義大利風情的黑頭發、黑眼睛的美少女更會令你流連忘返。當然了,如果你不願意管理軍中事務,大可以掛一個軍團司令官的名號就行,至於那個叫拿破崙-波拿巴的刺頭師長,平日裡不用搭理他就可以。如真有難以解決的大問題,軍事特派員、憲兵隊與軍情局會負責處理。”

見到康克洛始終沉默無語,安德魯加重了籌碼。

“等到奧斯丁-柯爾貝爾從巴黎理工學校畢業之後,可以安排總參謀部進一步深造。”

然而,康克洛似乎對此並不太感興趣,儘管奧斯丁屬於他本人的半個女婿。但很快,在看到安德魯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之際,康克洛明白,面前這位執政官的耐心也快沒了。

瞭解安德魯脾性的康克洛急忙改口說:“最後一個條件,明年2月之前,你必須籤批我的病退申請,我想在元老院裡繼續養老。”

“成交!”安德魯的微笑保持到了最後。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