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賽場突發事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位登臺展示的人,是一名來自越藍的設計師。

他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研發遊戲的成長經歷,是啟蒙於小時候一次與同伴們的‘抓鬼’遊戲。

當天輸的最多的孩子,要幫其他人提一星期的書包,再到下週末繼續形成一個迴圈。

傳統的抓鬼遊戲,遊戲範圍會擴張到一整個村莊大小。

但他的個子小,且將瘦弱的身材延續至今。

這也就意味著,他在這場遊戲中,當人的時候跑不遠,當鬼的時候又追不上人。

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

因此他便思索著,要是自己能夠變得強大起來,體格健壯如牛,奔跑速度如馬,是否就能在這種遊戲中大獲全勝。

雖然這個想法並沒有在現實中變成實際。

但是幫別人背了整整一個童年書包的經歷,卻如影隨形的跟隨著他。

直到後來接觸到了電子遊戲這個概念。

隨著不斷深入的瞭解。

他發現,只要自己願意。

完全可以讓遊戲裡的角色變得異常強大,戰無不勝。

他漸漸愛上了這一行。

從起初只會最單調的給主角增加能力。

再到後來考慮到怪物數值的平衡。

技能的釋放。

劇情的演繹等等一系列細節。

慢慢成長為了一名遊戲設計師。

“而今天我想給大家帶來的遊戲《捉鬼》,也是為了滿足我兒時童年不想失敗的夢想,我沒有更改它的名字,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在遊玩我遊戲的時候,也回想起那個夏天,與那些陪你一起瘋鬧的夥伴。那真的是一段很美好很開心的記憶,即便只有我一個人在輸,真的。”

越藍遊戲設計師下臺後,超寬大的六面顯示屏呈現畫面。

後臺的工作人員已經除錯好裝置,開始進行《捉鬼》的遊戲初體驗。

這是一款畫質還算不錯的2D遊戲,故事的主要劇情很簡單。

一個體格瘦弱的小男孩,要贏下捉鬼遊戲才能不被懲罰下週幫同學背一星期的書包。

範圍是一個小村莊大小,玩家操控主角隨機扮演鬼or人。

其餘小夥伴則是人機編碼,隨機躲藏在小村莊內的各個木桶,石頭,屋簷,雜草堆中。

遊戲規則也相對比較簡單。

遊戲開始時,只有一名扮鬼的角色。

但捉到其他人之後,該人類也會加入鬼的陣營,一併搜尋其他藏匿的人類。

十分鐘的時間,如果鬼把人全抓完,那麼這局遊戲將有扮演‘鬼’的一方獲勝。

反之,則是人類獲勝。

鬼的移動速度是人類的兩倍,並且擁有360度全方位的兩米範圍感知。

人則只有面前兩米左右的扇形視距,其他地方均被迷霧遮蔽。

當然。

鬼的優勢也不是無限大的。

村莊內隨處散落的道具,也僅有扮演人類的玩家可以使用。

玩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扮演人類時,需要儘可能的藏匿好自己,不被鬼發現,必要時進行陣地轉移,或利用各種道具來被拖延被發現的時間。

扮演鬼時就更簡單了。

抓光所有人類!

“這個遊戲,倒是有點意思啊。”戴曉詩在後臺緊盯著大熒幕。

《捉鬼》並非越藍國才有的遊戲,在華夏內陸的很多地方都流傳著這樣的玩法。

戴曉詩小時候作為一個乖乖女,雖然被家裡嚴令禁止在外面東跑西顛。

但她會經常在樓下的小公園涼亭內,抱膝坐著,默默看著那些男孩子們玩。

總感覺他們的笑聲真的很有感染力。

整個夏日的天空都跟著他們一起放晴,蔚藍無比。

沒想到時隔多年,居然有人把它做成了遊戲。

“對,立意挺新穎的。”楚君淺笑著。

在他的印象中,前世的地球上並不存在《捉鬼》這種型別的遊戲。

相似玩法的遊戲倒是有,譬如說狼人殺。

但是與眼前展示的這款又有所不同。

如果非要給它朔源,楚君覺得這更像是一款類BRG的遊戲(大逃殺類遊戲)

只不過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大逃殺的概念,眼下這款《捉鬼》也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逃殺。

伴隨著遊戲在介面中展示。

諸多扮演人類時候可以拾取的道具也一一在眾人面前呈現。

如隱身符,使用後可以使人類隱身一段時間。

減速符,可以提前在路段設定,鬼踩中後會減少一定時間的移動速度,這時候就可以趁機轉移陣地。

以及比較珍惜的道具資源淨化符,使用後可以將一名鬼轉換成人類。

還有不少有意思的道具,都為這款遊戲增添了豐富性。

遊戲的流程不長,人類一局演示,鬼怪一局演示。

共計也就20分鐘。

演出結束後,臺下響起了掌聲,那位越藍遊戲設計師也走上臺前,靜等評價。

“這款遊戲從立意上來說,的確不錯。”一名戴著眼鏡的評委,將獨立麥克風掰到自己嘴邊,用英語交流開口笑道。

“遊戲的規則很簡單明瞭,我們都知道,一款遊戲的機制越簡單,那麼它面向的玩家群體也就越多,反之越複雜的遊戲,不能說它的質量是好是壞,但它的上手門檻一定會勸退不少玩家。”

“除開遊戲規則之外,遊戲的玩法也讓我眼前一亮,這個型別在現實中雖然並不陌生,但在遊戲界我還從未見過。”

“一時之間我甚至無法給它一個專門清晰的分類。”

“……總的來說,這是一款不錯的遊戲,不過……”有另外一個打著花哨領結的評委委婉道。

“它也有缺點。”

“與眾多遊戲相比,它的遊戲性是否顯得有些太單一了?”

“有些遊戲之所以火熱,正是因為它給玩家們帶來了多種多樣的情緒反饋,而《捉鬼》這款遊戲,或許只有當扮演人類或者扮演鬼怪的玩家獲勝之後,才能從中收穫一絲勝利的喜悅感。”

“除此之外,在遊戲進行的十分鐘內,反饋程度似乎有些薄弱。”

“因此,我給出6分的分數。”有評委舉牌。

為了更精準的定義分數,此次亞遊賽從1-5分的打分項,擴充到了1-10分。

6分,一個不高不低的幾個分數。

其他評委也陸陸續續打分。

不多時,評委分數出來了。

“40名評委給予了6.3的平均分,現場觀眾給予了6.8的平均分,而網路直播觀眾的平均分是5.7,共計總分是——”

“18.8分!”

當主持人宣佈完了《捉鬼》的分數之後。

來自越藍的遊戲設計師臉上並沒有任何的失望,反而略微松了一口氣。

看來,這個分數已經達到了他的預期。

“楚總,如果這款遊戲讓您來做,您有把握將它做的更好嗎?”在後臺全程收看的戴曉詩,好奇詢問道。

18.8分,算是十分中庸的分數,甚至連歷屆亞遊賽的平均分數都沒達到。

歷屆亞遊賽所有參賽設計師的平均分,去年因為是遊戲爆炸年,所以亞遊賽的創意作較多。

平均分數會較高一些21.3。

前年也達到了20.8

“我麼?”楚君沉思了片刻,才道:“這種遊戲玩法比較單一,最開始或許會很有樂趣,但玩的時間久了就會有些乏味。”

“想在不變動核心玩法的基礎上做改動的話,需要加入社交元素。然後再引進一個排名分的機制。可玩性會大很多。”

聞言戴曉詩眼前一亮。

“我怎麼沒想到這個方法呢!”

“當然,比賽只限單機遊戲,或許這位設計師回去之後會考慮做成網遊性質的,我看網上已經有不少網友都在討論這款遊戲了。”楚君說話間,不禁暗暗感嘆這亞遊賽的流量之大。

整個亞洲各國的不少玩家,都在共同關注著此次的比賽。

甚至都不需要獲得多高的分數。

只要登臺亮相,將自己的作品優秀的一面展現出來,就會引起不少玩家的注意。

此時的國內外各大直播平臺都紛紛議論開了。

“我丟!這遊戲看著不錯啊!”

“老鐵啥時候上架啊?我連VPN去買!”

滿屏密密麻麻的彈幕。

就衝這話題討論度,楚君估摸哪怕國內就至少有百萬人線上觀看。

而這百萬人,可不是直播間百萬人氣那麼簡單。

是實打實的活人。

更何況整個亞洲的玩家,保不齊大幾百萬人甚至小千萬人都有可能。

“看來,遊戲這行的確開始慢慢有所起色了。”楚君自忖一聲。

不多時,第二名選手登臺,是來自於一個名不經傳小國的參賽選手。

他的參賽作品《飆血格鬥》,遊戲如其名。

主要的賣點是以擊打時的飆血感為主,給玩家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

格鬥機制並不算優秀,有些運算程式或許沒編寫好,反而顯得粗糙與僵硬。

在現在這個格鬥遊戲已經不算新鮮的時代。

這款遊戲從設計理念再到玩法,都不算多吸引眼球。

“這遊戲應該走遠了……”楚君遺憾搖頭。

果不其然。

待到遊戲演示完畢之後。

評委們簡單說了幾句客套話。

隨後打分。

最終平均分僅拿到了4.1分。

現場觀眾的打分要更高一些,4.5分。

但到了網路觀眾打分的時候。

鍵盤俠一不在現場,二總是覺得我上我也行。

於是,只給出了3.3分的低分。

總分甚至沒過12分。

該名設計師略有尷尬的朝著臺下微微欠身,旋即回到幕後。

比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第一天過去後,共計展示了七款遊戲。

或許是主辦方有意而為之。

這七款遊戲都算是中下水平之作。

哪怕是普通的玩家都能看出部分遊戲的粗糙生硬。

最高的評委平均分也不過只達到了6.9分,總分堪堪壓過20分的分數線。

屬於及格程度。

由於近兩年華夏遊戲行業高速的發展,導致這一屆亞遊賽得到了不少華夏網友的關注。

雖然沒衝到熱搜靠前的位置,但大家都在積極討論著。

“純路人,今年剛入坑遊戲。不是我說,怎麼感覺亞遊賽的遊戲製作這麼拉呢……”

“我也有這個感覺,今天出的這七款遊戲,除了最開始那個《捉鬼》我還有點興趣,其他的感覺一點也不好玩的樣子。”

“有沒有一種可能,好的遊戲都在後面?”

“急個錘子,每年都看的老玩家告訴你,面前這些設計師都是打醬油的。知名的設計師跟大公司都擱後面藏著呢。前面就把頂流遊戲全給你放出來,後半段比賽誰還看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意思要到月底才能看到我楚子哥登臺?不是吧?虧我還跟公司老闆請了一星期的假,媽的請早了!”

這樣的抱怨聲,到第二天就少了不少。

一如那些個每期都看老玩家所言。

第二天的亞遊賽程序,整體的遊戲質量已經高了不少,明顯比第一天專業多了。

無論是從美術,音效,還是遊戲的玩法,設定,劇情多種層面來說。

視覺觀感強了不少。

不過,在第二天比賽即將結束的時候。

現場出現了一些小意外。

一名來自於十分貧窮落後的亞洲小國家的遊戲設計師。

所參加比賽的遊戲,嚴重涉嫌抄襲一款在藍星知名的老式回合制遊戲《勇者傳說》

除了畫風跟背景故事不一樣之外,絕大部分的遊戲設定、戰鬥方式、表達效果,都高度重複。

《勇者傳說》是一款二十年前的卡帶回合制遊戲。

雖然不能算回合制遊戲的開山鼻祖,但也是遠古霸主級的遊戲,玩過的人非常多。

眼下,這位設計師所開發的《屠龍傳》,與其高度吻合。

引發現場成片的譁然聲。

憤怒的呵斥不絕於耳。

“我靠!我們只是長大了,不是死了!真當我們沒玩過《勇者傳說》是吧?”

“吐了,怎麼亞遊賽上都有抄襲的人啊?膽子也太大了吧?”

各國玩家的抨擊聲不絕於耳。

只剩下那位半身殘疾的遊戲設計師,不知所措的杵著老舊掉漆的柺杖站在舞臺上。

聚光燈毫無保留的落下,刺眼的光芒將他籠罩,宛若一名國際重型通緝犯被直升機的巨大光源所捕獲般。

他僅能看見的那只眼睛露出害怕與擔憂的神色。

身形想要後退,想要逃離這個舞臺。

但是腿腳並不靈便,導致他‘彭’的一聲摔倒在了臺上。

臺下有觀眾發出嗤笑。

“活該!”

“現在知道害怕了?”

“想以殘疾人的身份來博取同情心是嗎?以為這樣我們就會不吭聲嗎?八嘎!”

“西八!給我好好的做遊戲啊!抄襲是沒有前途的!”

事實上,此前的亞遊賽上也有設計師魚目混珠,抄襲一些不那麼知名,但質量並不差的遊戲,後來被網友們曝光出來,取消獎項也不是第一回了。

但抄襲這麼有知名度的遊戲,整個亞遊賽有史以來還是頭一例。

遇到這事,主辦方臉上也掛不住。

但又不敢隨便取消一名參賽選手的資格,以免節外生枝,鬧出去丟的不只是主辦方的臉,還有整個亞遊賽的權威性。

於是先暫停比賽,採用比較公允的方式。

現場找來評委,以及參賽的遊戲設計師們進行投票。

若認同抄襲的票數超過一半,便將該名參賽選手驅逐,並且會對該國家地區進行暫時的名額封鎖。

對於亞遊賽來說,這種不知名小國沒了就沒了,名譽更重要。

而對於評委以及遊戲設計師來說。

現在,他們手握著可以殺死別人的‘利器’

權力瞬間高漲。

現場臨時的事故,也讓亞遊賽這次的議論聲衝向了頂峰。

就連一些不打算看比賽,但是玩過《勇者傳說》的老玩家,都聞訊來到直播間一探究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