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回 驚噩夢雍正赦胞弟 傳旨意弘晝報喪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兩位心腹大臣都這樣看,雖是雍正意料之中的事,但他仍然感到不滿足。他馬上想到,允禩等人在朝中經營了這麼多年,留下他們的性命,對他們在朝野的勢力並無多大損害。自己的身子遠遠不如他們幾個,萬一比他們死得早了,朝中有個風吹草動的,又有誰能駕馭住他們呢?但因此也就便宜了允禵和允礻我,他自己心中的惡氣,又怎能抒發出來呢?

雍正心中的惡氣發洩不出來,就更是不依不饒地說:“允礻我雖然沒有參與今天的事,但他也是個無恥昏庸之輩。朕看,就把他圈禁在張家口外吧,死不死的,也作不起怪來。至於另外三人,可以暫不交部論處。但這事是在千目所指的朝會上發生的,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各部如果都不說話,那可真是三綱五常敗壞無遺,文武百官喪盡天良了!其實,朕倒不忌諱殺了他們,自古以來,大義滅親的史實多著哪,王子犯法應該與庶民同罪嘛。”

高無庸進來稟道:“內務府慎刑司堂官郭旭朝有事請見。奴才說了皇上正在議事,他說原來這些事是要向莊親王稟報的,可是,如今莊親王在聽候處分。請旨,要他向誰去回話?”

雍正想了一下說:“叫他進來。”

郭旭朝進來了,還沒等他跪下行禮,雍正就問:“你有什麼事?”

“啟奏皇上,剛才內務府派到八爺——啊,不不,是阿其那府裡的人說,八爺——啊不,”他“啪”地打了自己一個耳光,才接著說,“阿其那府裡正在燒書,把幾個大瓷缸都燒炸了。奴才知道這不是件小事,可莊親王…”

雍正立即打斷了他:“這種事以後你向方先生報告。高無庸,帶他出去,賞他二十兩銀子。”看著他們出去後,雍正的臉色已經變得十分猙獰,對方、張二人說:“好啊,老八在為自己燒紙錢送終了,這三個府邸今夜就要查抄!證據一旦銷燬,今後將如何處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方苞和張廷玉對望了一眼,卻都沒有說話。

“嗯?”雍正不解地看著他們。

方苞說:“萬歲,老臣有個想法,說出來請皇上參酌:老八把文書等燒了也好。這樣比起全都搜查出來反倒更省事。”

張廷玉見雍正黑著臉一聲不吭,便賠笑說道:“皇上可能還忘不了任伯安的那個案子。當時在藩邸查出來時,皇上不是也把它當著眾阿哥的面一火焚燒了嗎?事情奏到聖祖那裡時,臣很為主子捏著一把汗,記得聖祖誇獎說,‘雍親王量大如海,誰說他刻薄寡恩?只此一舉就可見他能夠識大體,顧全域性’。太后老佛爺當時也在場,她老人家沒有聽懂,是臣在一邊悄悄地對老人家說明的。臣說,‘太后不知,這是四王爺不願意興大獄殺人,要顧全兄弟們的情面’。老佛爺聽了後,高興得不住聲地合十唸佛呢!”

雍正聽到張廷玉複述當年康熙和太后對自己的評價,坐直了身子肅然敬聽著,完了後他長嘆一聲說:“唉,你們不知,當時朕是辦差的人,手中有這個權力;可現在阿其那是當事人,他是為了保全黨羽才要消滅罪證啊!”

方苞懇切地說:“事不同而情同、理同。不同的是,抄收上來更難處置。阿其那燒了,只是由他一人承擔責任罷了。”

雍正再三思忖,終於覺得兩位心腹大臣說得有理。直到這時,他才真正體會到,當了皇帝並不能想怎樣便怎樣地任意作為。他長嘆一聲說:“好吧。如果不興大獄,也確實是這樣處置更好些,朝廷豈有先抄出來再銷燬的道理。明天…不,乾脆再多放他們一天,就是後天吧,叫老三,老十六和弘時分頭去檢視阿其那、塞思黑和允禵的府第,想來,到那時他們也都燒得差不多了。”

一聽連莊親王也放了,方苞和張廷玉都覺得有點意外。雍正看見他們這樣,自己也笑了:“阿其那的親信死黨都不料理了,還說老十六幹什麼呢?他不過是耳背,不太精明而已。”

張廷玉聽了很受感動地說:“萬歲聖慮周詳,臣等難及。阿其那結黨營私二十餘年,手下黨羽不計其數。要是窮究起來,不但曠日持久,而且分散了推行新政的精力。臣以為,可以讓百官以此為戒,口誅筆伐,從聲討、誅心入手,逐漸瓦解朋黨。至於對阿其那等人的處分,臣以為可以從緩。因為他們提出的‘八王議政’,打的是恢復祖制的名義,與謀逆篡國還是有區別的。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很好。你們回去後,要多多注意允祥的病情,隨時來報告朕知道。好,你們都跪安吧!”

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澹寧居這裡只留下了幾個太監侍候,他們也都站在正殿的西北角上聽招呼,暖閣裡面只有喬引娣一個人。其實她原來準備趁張廷玉他們退出去時也要離開這裡的,可是,不知是什麼緣故,卻猶豫了一下沒有走。此刻,見雍正半躺半靠地仰臥在榻上,眼睜睜地注視著天棚,正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又像是在傾聽外邊呼嘯的風聲,一點兒也沒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她才小心地透了一口氣。

“引娣…”皇上輕輕地叫著她的名字。

她可能是沒有聽見,或者雖聽見了卻沒想好要怎樣回答。片刻之後,她才突然領悟過來:“哦?噢!主子有什麼旨意?”她向皇上福了一福,吃驚而又慌亂地回答著。

雍正坐起身來,明亮的燈光下,他的神色是那樣地慈祥,看著引娣那手足無措的樣子低聲問道:“你在想什麼呢?”

引娣見他眼睛裡毫無邪念,這才放了心。她替皇上倒了一杯熱水又心神不定地說:“奴婢…奴婢…我,心裡很害怕。”

“怕?你怕的什麼?是怕朕會殺了允禵嗎?”

引娣的內心像是有著極大的矛盾,兩道清秀的眉緊蹙著:“也為這個,也不全是為這個,連奴婢自己也說不清楚。這裡滿園子陰森森的樹,這裡面那些高大而又黑洞洞的房子,奴婢全部害怕,還更怕…皇上。我生在小門小戶家裡,在我們這些平常人家族裡,別說是親兄弟了,就連出了五服的本家子,也沒有像天家這樣,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你殺我,我又要殺你的。皇上,我真不明白,難道這樣互相殺起來就沒個頭嗎?”

雍正喝了口茶長嘆一聲說:“唉,你還是見識不廣啊!山西大同有一門兄弟三十四人,為了爭搶一塊風水寶地,男男女女死了七十二口,連門戶都死絕了!那也是有爭鬥,也是要見血的。你心裡頭要明白,朕已經坐到這位子上了,還能再有什麼別的企盼?只有別人來和朕爭,因為他們看著眼紅!一塊墳地尚且爭得頭破血流,何況是這張至高無上的龍椅呢?所以,朕也只好奮起相對以保住自己,不被別人殺掉。”

引娣掩面而泣地說:“皇上,你們不要再爭了…不要再殺人了,好嗎?”

雍正沒有回答她的話,卻望著面前那幽幽的燈火出神。過了不知多長時間,他才突然問道:“引娣,你來到這裡侍候朕有多久了?”

“四百二十一天。”

“哦?記得這麼清爽!你是在度日如年,是嗎?”

“我…我不知道…”

“朕喜愛喝酒,很貪杯,是麼?”

“不,皇上不愛喝酒。”

“那麼,朕是個荒淫貪色的人嗎?”

引娣迅速地瞧了皇上一眼,見他並沒有盯著自己看,而是在瞧著遠遠的地方。要說起這種事情來,引娣心裡是有很多感觸的。她目所能及之處,只有皇上每天不分晝夜的在辦事,在批閱文書。就是碰上與引娣單獨相處,也從來是語不涉邪的,似乎只要她能常在身邊就滿意了。允禵對她確實是有千好萬好,但要她說出雍正的不是來,她還是辦不到,更別提讓她說出“皇上好色”這幾個字了。她輕輕地,也是羞澀地說:“不,皇上不貪色。”

雍正聽到這話,走下炕來邊走邊說道:“嗯,這是句公道話。其實‘食色性也’,這還是聖人說過的話呢。好色也是人之常情,但朕就確實不好色,朕也知道,自古以來,在這上頭栽跟斗的不知有多少皇帝,史書上寫出了多少教訓,但朕可以堂而皇之地說一句,朕不好色!”他踱到引娣面前,用手撫著她的秀髮說道:“你也許會想,既然不好色,為什麼要把你弄到這裡來?這裡面的緣故朕不想說,也不能說。朕只想告訴你,你和朕心中的一個人長得太像了,朕心裡有說不出來的疼你憐你,比你的十四爺疼你憐你還要更甚得多。只要你能說出口來,而且又是朕能辦得到的,朕什麼都全可以給了你!”

引娣在皇上剛走到自己身邊時,確實慌得心頭直跳。這時她定住了心神,看著皇上那高大的身影,卻忽然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敬重之情。她仗著膽子說:“皇上,既然你這樣說了,奴婢想求你一件事。”

“什麼事?”

“請萬歲放十四爺一馬吧,別…別…”

雍正嚴厲地說:“這是國家大事,也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你身為後宮女子,絕對不能干政!”

引娣的頭低下來了,她喃喃地說道:“你不答應,就算我沒有說吧。可是,你要給十四爺留一條生路,不要和八…八阿哥一樣處置。只要你能答應奴婢這一句,奴婢情願死心塌地在這裡眼侍你,一直到老…”說話間,她已是淚如雨下了。

雍正見她如此,輕聲說:“別哭,別哭,你不要哭嘛!允禵這次犯的罪名不小,他是在堂堂朝會之上,在眾目睽睽之下犯罪的。如果要問問他的心,你十三爺當年幾次險些兒被人謀殺,他都難逃罪過。但那還是暗的,可這次是明的!朕——唉,朕看在你的面上,可以再放他一馬。”

“真的!”引娣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

雍正心頭一陣難受,他強忍住淚水說:“你畢竟和他心連著心。可是,朕如果被他們篡了位,誰肯替朕說情?朕如果死了。又有誰能為朕灑一掬清淚呢?你可以去見見允禵,把朕這些話全部告訴他。他如果還不肯甘心服軟,那麼朕就再一次召集百官,也可以和他再當眾較量一次!”

引娣驚訝得臉上滿是淚水,她目不轉睛地盯著雍正,想說點什麼感激的話,可是,她一句也說不出來。她第一次覺得在這個冷峻而又嚴肅的中年人身上,有一種允禵沒有的氣質;也第一次覺得,在二十多年來兄弟鬩牆的爭鬥中,她一向敬重的十四爺允是也許真的是有不對之處。她怔在那裡,不知如何才好了…

雍正來到滿臉淚痕地引娣面前,拍著她的肩膀笑著說:“你哭的什麼呢?朕答應了你的請求,你應該高興才對呀!好了,不要再哭了,朕也該去作事了。”他叫上太監們跟著,漫步向弘時辦事的韻松軒走去。因為剛才的夢境太讓他心驚了,他要看一看弘時是怎麼辦差的。

就在雍正和喬引娣談得最合拍的時候,被削去王爵奉旨回家思過的十六爺允祿,卻焦躁地在自己的房子裡走來走去,怎麼也不能安下心來。說心裡話,他對雍正的處分並不怎麼看重。處分就處分,回家就回家,我等著你就是了。可是,他又一轉念,不行,這位四哥正在氣頭上,又對我產生了不信任,我就一定要向他說個清楚明白,我就不信弘時這小子敢不認賬!可是又想,不,現在還不到時候,不能馬上找他說這事。就是能夠證實是弘時矯詔並且誣陷自己,皇上也落實了弘時的罪過,可後果呢?那不是要與弘時結成一輩子的冤家了嗎?弘時畢竟是雍正的親生兒子,就是把他整倒,也不過是給自己留下了更大的禍患。既然兩頭皆禍,我還是取其輕吧。老實地認個“耳朵背”,皇上還能揪住不放嗎?想到這兒,他又轉回來了。不但不再申辯,而在家裡呆了三天,也沒出二門一步。這三天裡頭朝廷上發生了不少的事:六部九卿的官員們,個個都是見風倒,一見允禩兄弟惹怒了皇上,就馬上一窩蜂似的裝好人。彈劾廉親王等“犯上作亂,危害社稷”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樣,飛到軍機處、上書房,也飛到了雍正的案頭上;朱軾以文華殿大學士的資歷,升任了軍機大臣;十七弟允禮,已經閱軍完畢,即將刻日進京;永信等幾位王爺將要受到什麼處分,卻是沒有一點訊息;那個倒黴蛋錢名世,帶著皇上親手提寫的大字匾額,傳送回鄉了。聽說他走時,既沒有痛哭流涕,也沒有失去沉靜,倒是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這反倒引起人們的同情。對這些事,允祿雖然自己不能出門,可兒子並沒有被限制自由,他依然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訊息。

第三天頭上,允祿覺得時候差不多了,他必須進暢春園去了。他對自己的這位四哥的脾性,瞭解得太清楚了。他知道,這位四哥是近也近不得,遠也遠不得的。比如,這次自己獲了罪,受到了申斥和處分,那不過是小事一宗。你如果火炭似的上趕著去巴結,皇上就會認為你是在裝奴才相,他就看不起你;但你如果硬要充好漢,不和他主動照面,他又會懷疑你是對他生了異心,是要與他對著幹,是不敬重他。因此吃過早飯他就吩咐家裡人等:“備轎,送我到暢春園去!”

可是,不等他穿好衣服,允祉和弘時叔侄倆已經走了進來。允祉上了臺階,南面站定說:“有旨意!”

允祿一撩袍角就跪了下來:“罪臣允祿恭聆上諭。”

允祉宣旨道:“允祿本系有罪之人,念皇考遺脈,且朕素知其並無大錯,不忍以一事之非掩其昔日之功勞,著即恢復原職繼續辦差。即著允祉、弘時、弘晝及允祿等四人,前往檢視阿其那,塞思黑及允禵家產。欽此!”

允祿連忙叩頭說道:“罪臣謝恩!”回頭又招呼一聲:“三哥,時兒,請進房裡說話。來人,獻茶!”

進到屋裡後,允祉又笑著說:“老十六,你也忒膽小了點,就這麼點小事竟然嚇得連門都不敢出了!老十三當年被圈禁時,也是我去傳的旨。他聽了旨意,不僅坦然受之,我還沒出門呢,他就下令叫府裡的人們,照常排練《牡丹亭》。瞧人家,那才叫漢子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