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年羹堯(1679~1726),字亮工,號雙峰,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懷遠縣),漢族,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據安徽懷遠縣年氏宗譜記載,其原籍安徽懷遠火廟北年家莊牛王殿,明末遷安徽懷遠西南胡疃寺(今胡疃寺),清順治年間又移安徽鳳陽年家崗,後又遷居廣寧(今遼寧北鎮),入漢軍鑲黃旗。

生年不詳(一說生於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其父年遐齡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撫,其兄年希堯亦曾任工部侍郎。他的妹妹是胤禛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封為貴妃。年羹堯的妻子是納蘭性德的女兒,繼室為宗室輔國公蘇燕之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年羹堯後來建功沙場,以武功著稱,但他卻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

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不久授職翰林院檢討。翰林院號稱“玉堂清望之地”,庶吉士和院中各官一向由漢族士子中的佼佼者充任,年羹堯能夠躋身其中,也算是非同凡響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堯遷內閣學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據清人所著的《永憲錄》記載,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30歲。對於康熙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

到任之後,年羹堯很快就熟悉了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而他自己也帶頭做出表率,拒收節禮,“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康熙對他寄於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後來,年羹堯在擊敗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新疆的戰爭中,為保障清軍的後勤供給,再次顯示出卓越才幹。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年羹堯為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統領軍政和民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堯進京入覲,康熙御賜弓矢,並升為川陝總督,成為西陲的重臣要員。

這年九月,青海郭羅克地方叛亂,在正面進攻的同時,年羹堯又利用當地部落土司之間的矛盾,輔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撫遠大將軍、貝子胤禵被召回京,年羹堯受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