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聖旨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聖旨下

“大清福建總督姚啟聖恭迎聖諭。”香案前,姚啟聖規規矩矩的跪在那裡,等著傳旨太監宣讀聖旨。

姚啟聖很納悶,因為前朝的例子放在那裡,所以大清入關以後就定下規矩,正常情況下,只有在京畿附近的官員才能見到奉旨傳諭的太監,一般情況下,這些太監都是傳達皇上的口諭,具體的事情得等面見了皇帝才知道,即便是這樣,傳旨太監的手續也非常復雜,可不是說來一個太監就能傳旨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朕欣聞福建總督姚啟聖勵精圖治,不但勤於治理地方,且於嚴厲打擊福建匪患橫行一事頗為用心,朕信甚慰。福建地處要害,且耿精忠夥同吳三桂、尚可喜為亂,我大清剿之初顯功績,然地方匪患需慎之又慎,著福建總督姚啟聖攜麾下官兵共剿之,還我百姓朗朗乾坤,……”小喜子搖頭晃腦的背誦著聖旨,絲毫都沒有理會姚啟聖不解的目光。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可能,小喜子可怎麼都不願意跑這一趟,這可不同於在京城傳達皇上的口諭,基本上意思到了就行了,左右不過是傳人進宮,只要別表達錯,問題不大。這宣讀聖旨的事情可是不能有錯,別看小喜子不識字,但是讀錯了聖旨就是欺君,這可大意不得,為了這個,小喜子幾乎不眠不夜的背了幾天。

小喜子在那裡搖頭晃腦的揹著,姚啟聖跪在地上滿頭霧水的聽著,他想不明白,自己在福建沒幹什麼,皇上怎麼想到給自己下了這麼一道莫名其妙的聖旨?

“……欽此!”小喜子好容易背完了,雙手將聖旨一合,遞給姚啟聖驗看。聖旨這東西不是開玩笑的,除了使用的材料講究以外,關鍵的還有上面用的玉璽什麼的,那東西是每一個官員都留著底子的,不但需要詳細的校隊,在開封之前還得驗看火漆什麼的,一旦出了問題,事情可就麻煩了。

“喜公公?皇上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本督實在是有點不明白。”辦完了相關手續以後,姚啟聖將聖旨供到了香案上,接下來沒什麼事兒了,便問小喜子。怎麼說都是一品大員,跟喜公公說話也用不著那麼小心。

“姚大人,還請屏退左右,小的這裡還有些話要跟姚大人說。”小喜子坐在椅子上,小聲的對姚啟聖道。

姚啟聖當然明白,要是就聖旨上那點莫名其妙的東西,皇上也範不著將自己的大內總管給派出來傳旨。只見姚啟聖手一揮,在一邊侍候著的侍衛之類的趕忙退了下去。

“姚大人,皇上把我給派出來不光是表彰姚大人這些年的功勞,皇上還給了我一份密旨,讓我親手交給姚大人。”小喜子說著從懷裡掏出了一個蠟封的竹筒,小心的遞給了姚啟聖。

這本是姚啟聖意料之中的事情,仔細驗看了密旨上的火漆以後,小心的將竹管拆了開來。按說這一類的密旨是屬於機密的東西,小喜子是需要迴避的,不過誰都知道,宮裡的太監都不識字,況且姚啟聖也知道,小喜子那麼精明的人這個時候都不離開,肯定是有什麼要跟自己說的,所以也不忌諱,當場便開啟了聖旨,仔細看了起來。

……

“姚大人,皇上的讓我告訴姚大人,臺灣的事是皇上一直惦記著的,當初讓姚大人到福建擔任總督,一來是考慮姚大人執政經驗豐富,且一心為國,另一個方面就因為姚大人本就是浙江人,與臺灣隔海相望,熟悉東南沿海的情況,由姚大人來執行平臺方略肯定能事半功倍。皇上知道,我大清連年征戰,東南沿海的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再加上三藩之亂剛剛平定,正是百姓修養生息的時候,所以只要可能,皇上認為我大清不宜輕啟戰端,發動對臺灣的攻勢。秦有福秦大人擔任大清皇家軍校期間對臺灣的問題多有研究,他認為若對臺灣鄭氏進行招安,不但能顯示我大清的包容之心,也能給天下漢人樹立一個表率,顯示我大清的希望天下大統之決心。三藩之後,臺灣問題再能解決,天下便再無異心,老百姓便能過上安定的日子,所以秦大人便請旨借丁憂之名前往閩浙一帶,希望能為天下大統盡一份力量。想來姚大人也知道,秦大人在京城裡可以說是皇上身邊的紅人,為了彰顯皇上對秦大人的恩寵,皇上不但封了秦大人的夫人一品誥命,甚至變革滿漢不通婚的祖制將康親王的孫女朵藍下嫁於秦大人為平妻,這般恩寵可謂前無古人了。當初秦大人請旨赴閩浙的時候,皇上本欲不答應的,但是秦大人為了皇上平臺的大計,不惜以身犯險。小的還記得,當初秦大人跟皇上說,別看他在朝廷中無品無級的,但憑他在朝中的影響和名氣,是擔任招安的不二人選。最關鍵的,秦大人無品無級,即使這件事辦不成,於我大清的顏面絲毫不會有什麼影響,畢竟他只能算是白身一個,即使這件事辦不成,也不過是他自己的問題。”小喜子的這番話都是在京城預先設計好了的,具體的東西當然在聖旨裡說清楚了,但是要讓姚啟聖這個一品大人心甘情願的配合,當然得有一番說辭。

“喜公公說得是,皇上考慮周到,秦大人以身犯險,實在是英氣可嘉。”別看小喜子說得合理,但是姚啟聖可是老狐狸了,怎麼會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是到了現在這個程度,就算是他不願意也不行了。

“皇上也沒有想到,秦大人離京還沒幾天就見到了劉國軒,而且已經做好了鋪墊工作,皇上在密旨裡也跟姚大人說了,這件事還是由秦大人負責聯絡,姚大人要盡力配合,但是秦大人沒有品級,算不得朝廷官員,具體操作的時候還得姚大人掛著名,一應事務皆由姚大人和秦大人分別上報皇上,由皇上定奪。如若發生意外情況,可由姚大人並秦大人憑皇上的密旨共同節制水師對臺作戰,大清水師皆由調遣,姚大人明白了麼?”康熙當然不會在聖旨裡說得這麼明白,畢竟這事要是傳了出去有些不好聽,再說了,這麼解釋明顯是讓姚啟聖白撿功勞,如果傳了出去,不但姚啟聖臉上過不去,對秦有福也不公平。可惜秦有福畢竟是被丁憂的,如果傳出去康熙把秦有福派出來辦這件事,康熙也擔心朝中有人不願意。

小喜子這麼一解釋,姚啟聖算是明白了,難怪康熙會把喜公公派出來,看來這秦有福還真不是一般的得寵,皇帝能在這個時候給秦有福這麼一份差事,一來是秦有福運氣好,關鍵的還是康熙信得過他。

“皇上聖明,請喜公公轉告皇上,我姚啟聖必定不好好的配合秦有福,務求實現皇上的平臺方略。”姚啟聖當然是得給康熙上一個摺子的,不過表面的話還得說清楚。

“既然如此,本公公也不便久留,我還得馬上趕赴台州,將皇上的旨意告知秦大人,這就告辭了。”喜公公好容易出來一趟,為皇上辦事當然不敢耽誤,他也知道這是皇上對他的信任,再說從秦有福在海上見到劉國軒道現在已經快半個月了,秦有福雖然一直都跟劉國軒保持著聯絡,但是沒有皇上的旨意,他當然不敢拿什麼主意。好在劉國軒也清楚這事是急不來的,但是眼看就又要到了見面的時間了,算算日子,劉國軒當然明白,皇上不管有什麼意思都該有個交代了,如果耽誤了時間,怕劉國軒出現什麼反覆,喜公公也顧不得一路疲勞,當然得馬上趕到台州,先把皇上的意思告訴秦有福再說。

…….

秦有福這兩天也著急,他已經跟劉國軒的人見過兩次了,不過沒有皇上的旨意,他當然不能答應劉國軒什麼,不過從見面的情況不難看出,劉國軒也著急,他也希望能儘快把事情談妥了。

“秦大人,大內太監總管喜公公傳旨來了,請秦大人馬上出去接旨。”王樂斌急急忙忙的衝進了後衙,也顧不上什麼禮節,大聲嚷嚷著。

別看王樂斌是台州縣令,不過秦有福到了台州,他當然得負責接待。要說起來王樂斌當然可以讓秦有福他們這幫人都住到驛館去,可是驛館的條件這麼能趕得上他的後衙?就算王樂斌再不懂為人處事,再不會巴結上官,再不拿秦有福這個無品無級的大清皇家顧問當回事,可就衝著朵藍郡主或者熊婉兒這個一品誥命,他也只能把後衙給騰出來,自己搬到客棧去住。不過王樂斌也知道,秦有福他們總不會長住的,否則憑秦府的財力,秦有福就自己買房子住了。

“喜公公來了?”秦有福很意外,在北京的時候喜公公沒少上秦府溜達,順便傳個聖旨什麼的,可是他怎麼說都是四品的大內太監總管,怎麼會跑到浙江來傳旨來了?看來康熙還真是挺重視這件事的。

“喜公公,你怎麼來了?”等著一幫衙役佈置香案的功夫,秦有福跟喜公公打著招呼。

“嗨,我這就是勞碌命,再說有一段時間沒見到秦大人了,我這心裡也怪惦記的,正好皇上說有一趟差事要來見秦大人,我這不就來了?”小喜子半開玩笑的說。

秦有福心中有數,別看自己跟喜公公的關係不錯,可是兩個人都明白,大家不過是互利互惠的關係,小喜子哪年也沒少從自己這裡拿錢。

這會香案也整理好了,等王樂斌過來說已經可以了以後,小喜子吩咐:“秦大人留下接旨,其餘人等還請出去,這是皇上給秦大人的密旨。”

一番折騰,小喜子拿著秦有福送的“跑路錢”高高興興的離開了台州,秦有福犯愁了起來。本想著這件事情自己只管牽線,具體的問題當然應該是姚啟聖來談,可是沒想到這事又落到了自己的頭上。按照康熙的意思,這件事就算辦好了功勞也得記到姚啟聖的頭上,要是辦不好自己可就倒黴了,搞不好還得跟姚啟聖去打仗。

別看秦有福不是沒有打過仗,不過那是在大陸打仗,只要不是運氣不好,即使是當兵的都死得差不多了,自己也還是有機會逃跑的,可要是去攻打臺灣事情就大條了,臺灣海峽那麼寬,萬一在海上遇上風浪,秦有福相信就憑他的那點狗刨的水平,別說臺灣海峽,就算是小河溝都困難。

……

“姚大人,怎麼說您都是福建總督,這招安劉國軒的事還是得您拿主意,要不下回的談判還是您為主好了。”對於秦有福來說,當初是為了保命才想到要招安劉國軒的,現在自己的安全肯定是不成問題了,又接觸過了劉國軒派來的人,功勞已經是穩穩的,幹嘛還要去傷那個腦筋?再說,談判的成與不成又跟他沒有什麼關係,反正到時候得算在姚啟聖的頭上,與其這樣,不如讓姚啟聖去傷腦筋,自己本來是出來度假休息的,幹嘛費那個勁?

姚啟聖一聽這話當然不答應,開什麼玩笑,該怎麼談判可不是他說了算的,再說了,這事皇上派給了秦有福,而且也是秦有福最先接觸劉國軒的,自己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派人去暗殺劉國軒了,劉國軒心裡清楚得很,要是自己去跟劉國軒談,說不定這事就談崩了,到時候皇上追究下來,自己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麼?這麼不明智的事情怎麼能答應?再說了,皇上已經說了,秦有福只是負責談判,但是這以後的功勞自己一點都不會少,憑什麼自己要出這個頭?

“秦大人,不是老夫不想幹,想這平定臺灣可是不世之功,一般人就算想都想不來的,老夫當然想親自參與,可是皇上已經後縮了,這事交給你秦大人負責,我又怎麼敢插手?你就能者多勞,多擔待些,你放心,旦有需要,只要招呼一聲,我姚啟聖絕不含糊,一定全力配合秦大人,你放心就是了。”姚啟聖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好像誰要是說個不字他就要跟人拼命一般。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