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險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險記

“劉大人,倒不是我說什麼,你自己怕是早就明白,鄭氏固守臺灣怕不是什麼長久之計,康熙雖然現在沒有攻臺,但是這不過是早晚的事情。可能你也知道,康熙當年減除鰲拜親政以後,曾經在御書房的柱子上刻下了一段字,說的是三件事,這第一是三藩。你也知道,當年大清入關,如不是三藩相助,要想平定中原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當然了,憑當年大清的實力,也無非是多打兩年仗而已,那個時候康熙才多大?一個不過十五六歲的孩子,他為什麼對三藩那麼恨之入骨?因為康熙知道,三藩自治不過是當年年他們大清為了儘早平定中原的權宜之計,三藩若是不儘早控制,早晚會出問題,要麼劃疆裂土,要麼取而代之。所以三藩要麼老老實實的交出手中的權力,當一個太平王爺,要麼就只有剿滅一途,現如今時候到了,吳三桂又不肯老老實實的聽話,於是這不就打起來了?你現在再看看,三藩的事兒也不過就是這一兩年的功夫。”秦有福和劉國軒對坐在小桌前,彷彿朋友一般的喝著茶。

“那是康熙背信棄義,這中原是我們漢人的土地,當年蒙古人也曾佔據過中原,後來不是灰溜溜的滾了出去?”劉國軒心裡震撼著,但是口中卻不能若了名頭。

秦有福慢條斯理的喝著茶,一邊對劉國軒道:“是啊,蒙古人是退出了中原,可要不是蒙古人,中原哪來的那麼大的地方?成吉思汗不懂得治理天下不假,可是別人會打仗!咱們漢人的皇帝出了一個有一個,可是除了始皇帝,哪一個不是在吃老本?哪一天太平過?明太祖朱元璋怎麼樣?一幫兄弟幫他打下了天下,可是他老人家轉手就對那幫兄弟動起了刀子,這個先不說。崇禎皇帝算是不錯的,寧死不投降,可是這大明的江山就是丟在了他的手上!你想想,一幫太監,連卵子都沒有的人,居然能跑到前線去對領兵大將指手畫腳的,口口聲聲說是忠君愛國,可事到臨頭,最先投降的就是這幫沒卵子的太監,要說起來鄭成功算是個異數,航海是一把好手,也打下了臺灣,但是他幾次出海為大明朝帶來了什麼?根本就是皇上高興了用錢在打水漂玩!要我說,這大明朝亡得一點都不冤枉。”

“荒謬之極!”劉國軒用力一拍桌子呵斥著:“我大明朝國姓爺數次出海宣揚王道,教化百姓,顯我大明國威,乃是不世之功,豈是爾等能參詳的?難道至荷蘭人手中奪得臺灣也有錯麼?簡直是豈有此理。”不管劉國軒怎麼看現在的臺灣,但是對鄭成功的功績還是很敬仰的,當然容不得秦有福詆譭他心中的偶像。

秦有福輕輕搖了搖頭:“我不是說鄭成功沒本事,我是想解釋大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其實很正常的,一個是不善於治理國家,當皇帝的不懂得用人,只喜歡聽好話。的確,鄭成功是彰顯的大明朝的實力了,可是大明朝從中得到了什麼好處了麼?沒有,什麼好處都沒有,甚至不知道利用航海的機會開闢正常的交易渠道,這是什麼?這是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事情,這不是往大海里丟錢麼?要是大明朝的皇上懂得用這樣的機會海外移民,利用我們的技術手段獲得更多的利益,即使我們不能開疆拓土,至少能讓老百姓過上點好日子不是?同樣的道理,清朝皇帝佔領了中原,他們當初的手段極其殘酷,但是佔領了以後他們知道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知道他們滿人要想長期統治中原,必須學習儒學,懂得尊敬中原的傳統。他們是要求老百姓剃頭,但是不過是剃個頭而已,這是他們宣誓權力的手段,可是他們知道免稅、減稅,讓老百姓能儘快從戰爭的陰影下恢復起來。相比之下,大明朝有東廠、西廠,除了暴斂錢財,權力甚至比法律還要大,這樣沒有控制的政權,怎麼能治理好國家?”

秦有福其實對這些東西並不是很明白,但是他知道任何一個正常的男人對太監都沒有什麼好印象的。反正是死馬當場活馬醫,先讓劉國軒放鬆了警惕,至少別反感自己,剩下的事情才好說。

……

“劉大人,估計不用我說你也明白,不管是誰當了皇上,像臺灣這樣的情況早晚都是得被打下來的。現在臺灣軍民眾多,糧食和產出是肯定不夠的,這也就逼著你們到處打劫,補充糧餉,如果康熙下令沿海各地全部後縮,不讓你們有補充的地方,另外下令停止全部海運,你覺得臺灣還能堅持多久?”為了保命,秦有福只有把遷界禁海的事先說了出來,秦有福相信,憑劉國軒的腦袋只要一說就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這是一個大殺器,先鎮住了劉國軒再說。

“什麼?康熙當真打算這麼幹?”果然,劉國軒一下子就驚呆了。他當然明白,臺灣軍中兵丁大多都是大陸沿海的子弟,往年糧食補給不足的時候,這些士兵回家一趟,多少能拿些糧食回來,可一旦康熙下令將沿海一帶的老百姓全部遷走,又斷絕了海上船運的線路,你們臺灣淪陷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到時候別說是康熙派大軍攻打臺灣,就是不打,臺灣也堅持不了幾天。

秦有福當然不會在找個事情上多說什麼,遷界禁海的確是一個大殺器,但是也毀了中國的海運。秦有福雖然不願意管這些東西,但是這樣造孽的事情還是別幹的好。

“要說你們無非是覺得這中原本是漢人的天下,不該讓滿人佔著,可是仔細想一下,滿人就那麼一點人,能真的佔領中原麼?其實你仔細想一下就明白了,大明朝雖然是漢人的天下,可是老百姓過的日子又比現在好麼?滿人雖然佔領了中原,可是為了維護統治,他們能看不見元朝的下場?康熙為什麼會娶了衍聖公的孫女?他難道不知道這衍聖公乃是聖人、是天下讀書人的老祖宗、是我們漢人的代表?你看看這滿人入關以後,哪個滿人不會講漢化?康熙都能娶了衍聖公的孫女,也就是說滿漢通婚已經成了大局,不瞞劉大人,你不是看見我這有兩套誥命儀仗麼?這其中一個就是康清王孫女朵藍郡主的儀仗,朵藍郡主正是我的夫人。你說將來朵藍生下了孩子到底是滿人還是漢人?我想就算是天皇老子也不能說不讓我的孩子跟我姓吧?”秦有福岔開了遷界禁海的話題,開始往滿漢一家上套。

劉國軒被秦有福的話驚呆了,他其實知道臺灣是久不了了的,但是若是貿然投靠了大清,先不說會不會落得個吳三桂的下場,他擔心會落個漢奸的罵名,可秦有福的一番話一下顛覆了他的觀點,讓劉國軒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秦大人的意思是?”劉國軒有些含糊了,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模模糊糊的概念,但是卻不敢確定。

“我的意思是說,先別管什麼滿人漢人,誰當皇帝我們也管不著,但是我們得看誰對老百姓好,誰對老百姓好誰就是好皇帝。至於什麼滿人漢人的,用不了多少年,這天下的滿人怕是只有查族譜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一個滿人的老祖宗,到了那個時候,誰還會管什麼滿人還是漢人?都是中國人!”秦有福丟擲了自己的概念:“你們現在為了這天下是滿人的天下還是漢人的天下打生打死的,等到了將來,大家都會說你們不過是為了當皇上搶位置,誰還會說你們是為了天下的漢人過上好日子?要我說,與其打得民不聊生,還不如看開一點,讓老百姓早一些過上好日子。再說了,難道你就真的願意為了這莫名其妙的滿漢之爭丟了自己的小命?就算劉大人不為了自己,也得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想一想,如果你這麼堅持下去,有一天大清佔領了臺灣,難道還能饒了你的子孫後代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秦有福知道,自己今天能不能倖免於難,自己這一家到底還能不能活下去就看劉國軒是不是會被感動了。要是劉國軒當真油鹽不進,那只能說是自己的命不好,要是當真打動了劉國軒,且不說自己一家可保性命無憂,就算是朝廷中還有誰想找自己的麻煩,也得看康熙同意不同意了。

“別說了!”劉國軒的信念崩潰了,他可以不為自己著想,但是他還不得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著想麼?他沒有當皇上的念頭,即使是有這個念頭,也得審時度勢,看看有沒有這個可能,臺灣資源非常有限,鄭經雖然待自己不薄,可要不是為了防止他有二心,又怎麼會將自己的一家人全部留在臺灣的侯府?劉國軒當然知道,秦有福現在說的這些難免有些誇誇其談,但是道理卻是不錯的,再說這秦有福雖然在朝中有些權勢,可卻有一直都不在九卿之列,甚至連品級都沒有,現在秦有福落在了自己的手上,殺他不難,可殺了他又能有什麼好處?更不要說秦有福的手下還有火器在手,當真拼個魚死網破,固然秦有福和他一家是活不了的,但是自己肯定是無法倖免的,便是船上正在看戲的軍官難免會大量傷亡,自己死了不要緊,可這些官兵跟隨自己多年,難道就這麼看著他們送了性命麼?

“秦大人,大家都是明白人,你說的東西我不明白,我劉國軒只知道忠君愛國,該怎麼樣是皇上的事情,我是做不了主的,我也知道,你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說服我,保你一家平安,你說的沒錯,即使是換了我,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很難信得過誰,要不這樣,一會我讓眾將領各自回到船上去,我就留著你的船上跟你一起到岸邊,等你們一家上了岸,再讓船家送我回船就是,只是這半天一天的就要叨擾秦大人,我可是在海上喝風飲露呆了不少時間了,不知道秦大人的船上可有新鮮的吃食和酒水?”劉國軒知道,現如今也只有這個辦法可以讓秦有福相信自己不會為難他了,至於他自己的安全倒是不很擔心,且不說在海上秦有福不敢對自己怎麼樣,即便是到了岸上,只要秦有福敢對自己動手,戰船上可是有馬的,要想追上秦有福這一家老小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劉國軒的這番話是秦有福最想聽的,他說了半天,為的不就是這個麼?當下,秦有福喜出望外,滿口答應著:“如此說來就多些劉大人了,要不這樣,劉大人帶幾個侍衛就留著我的船上小酌一番,待船隻靠岸以後,讓我的家眷先上岸,我且與劉大人再來個送別酒,如此這般,才顯得我秦某人也是愛交朋友的,劉大人以為如何?”

劉國軒已經打定注意不殺秦有福了,一聽秦有福這話,差一點沒笑出來。不過想想也是,這秦有福還真是謹慎,在海上這段時間有自己在船上當然是保險的,可是一旦上了岸,如果秦有福馬上就放了自己,自己還可以派兵在岸上追殺他們,可是秦有福讓自己的家眷先走,到時候等她們走遠了,秦有福自然就可以上馬溜之大吉,到時候就算自己想為難他們也是不可能的了。不能不說這秦有福膽大心細,面對這樣的局面,居然讓他想出了這樣脫困的辦法來。

“好,就這麼說定了!”劉國軒也不說破,反正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還不如好好的吃上一頓。他到要看看,這大清超市的東家到底是怎麼享受生活的。

……

劉國軒和秦有福再也沒有提關於臺灣和大清的事情,眾位官兵也算沒有白白的攔截秦有福包下的這條船,現在溫州肯定是到不了了,船上安歇原本預備著吃幾天的食物全都被拿了出來,幾條戰船上都分到了些酒肉和食物,倒是讓眾官兵好好的高興了一番。至於侯爺留著了大船上的事倒沒有引起誰的注意,本來麼,難得碰上一個這麼大方的東家,居然肯將所有的食物全部拿出來資助鄭氏官兵,當然是難得的大明子民,侯爺在船上與之飲宴一番也是正常,更何況侯爺的衛隊也上了船,安全方面是不用擔心的。

秦有福包下的大船在台州附近靠了岸,熊婉兒和朵藍知道這個時候不是矯情的時候,要死要活的留下來只會給秦有福和他的侍衛添麻煩,當時也不多說,大家約好了在台州縣衙見面以後,秦府的兩位夫人和幾個大丫頭連帶著幾個下人恨不得什麼都不要,直接上了馬車直奔台州,倒是秦有福和劉國軒不緊不慢的在船上又喝了一頓,看看時間差不多了,秦有福這才安排直接的手下將馬牽到岸上。

“劉大人,想必你也明白,這臺灣康熙是肯定要打的,與其到時候被剿滅或不得不投降,還不如主動一些,也能爭取到更好的待遇。正如你所言,吳三桂的例子就在前面,但是要我說這都是吳三桂自己不懂事,要是他肯交出手裡的兵權,把自己當成個老百姓,想來大清是不會為難他的。到時候俸祿拿著,又不用操心,只管過自己的小日子多好?這些都在劉大人一念之間,便是那臺灣的鄭經,只要他願意投降,相信康熙是不會怎麼樣他的。不過這些都是劉大人自己的事,想來劉大人是有分數的。”臨上馬前,秦有福想想還是勸了劉國軒幾句。

“秦大人說得不是沒有道理,可惜我一家老小都在臺灣,若是流露出降清的念頭,想拿鄭經是不會放過我一家人的,事到如今,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有著半天的時間,劉國軒想了很多,可是他一家老小都在臺灣,即便是有降清的念頭也不敢有所動作,畢竟這可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

“劉大人,我聽說劉大人身體不太好,十有八九這次回到澎湖以後會犯病的,海上風浪極大,當然不利於病人轉移,只好請家人至澎湖照料,不知道我說得可對?”秦有福笑了起來。

一聽這話,劉國軒恍然大悟:“對、對!秦大人說得對!本官的確身體不好,生病也是正常之事!”

秦有福這邊笑了起來,看來自己的這份功勞是跑不了了!

“秦虎、秦豹,你們兩個將手裡的機槍交給劉大人的手下,順便將使用方法告知,將來每個月逢五逢十你們兩個都到溫州海邊點上三堆篝火,天明即回,在此期間無論何事只需帶著耳朵,除了老爺我以外,便是宮裡下了聖旨也不可胡說,否則本老爺不但要了你們的命,就連你們全家的老少都一個不留,你們倆可聽清楚了?”要是能策反劉國軒,臺灣的事情就算是解決了大半了,這麼大的功勞,秦有福當然不敢假手於人。秦虎、秦豹可是一直跟著秦有福從確山出來的,忠心就不必說了,當初秦有福選侍衛的時候就考慮過自己的侍衛會不會因為家人的關係被人威脅,從而變節,所以秦虎和秦豹根本就沒有家人,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說給劉國軒聽的。

劉國軒又不傻,他當然明白,這是秦有福給自己留下了聯絡的方式和人員了,當下也不多言,只是拱手為理,轉身回了船艙。大船揚帆而去,秦有福當然也不敢多留,帶著幾個侍衛拍馬就跑。誰知道劉國軒會不會犯神經病,還是小心的好。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