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南洋海戰,遼北陸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78章 南洋海戰,遼北陸戰。

嗖!

一箭射出。

貫穿空中的一隻信鴿。

在這個時代。

信鴿是最快捷的遠端通訊手段了。

一條信鴿能跨越上千公裡進行傳訊。

當然了。

這種通訊手段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就很難保證了。

畢竟在上千公裡的飛行的過程之中。

獵人、勐禽對信鴿都是威脅。

不過這也不是不能解決。

那就是多釋放一些信鴿就是。

信鴿從空中落地。

一名精瘦的漢子迅速撲了上去,將鴿子抓在手裡,取出信鴿攜帶的信箋。

“果然是給英國人的!”

“資訊是什麼?”

“大明遠征軍登船,印度洋艦隊三十六艘戰艦傾巢而出。”

“有發現神龜嗎?”

“信箋上沒有!需要搗毀這個窩點嗎?”

“留著更加有用!”

兩名錦衣衛的番子簡短的對話之後,身影隱沒在了黑夜之中。

與此同時。

距離馬六甲海峽兩百餘里的浩瀚的大洋之上。

十二艘威級鐵甲艦在十二艘三桅大福船的牽引下靜靜的航行著。

從秘密的港口出發的十二艘威級鐵甲艦。

代號:神龜!

印度。

加爾各答。

和煦的陽光灑在了這座英屬印度的統治中心、

印度文明的母親河恆河的支流胡格利河就從這座城市貫穿而過。

得益於南亞溫暖溼潤的氣候。

胡格利河的徑流量很大,航運系統十分的發達。

波光粼粼的河流兩側,是隨處可見的各種手工廠。

恆河流域孕育了發達的農業文明。

這裡是人類四大原生古文明的誕生地,如今卻成為了列強輪流光顧的侵略場。

古印度文明的真正模樣應該是什麼,現在已經沒有人知曉了。

創造了這個燦爛的古文明的土著,印度的達羅毗荼人大部分屬於低等種姓,甚至是“不可接觸者”。

而後來的統治者。

包括了雅利安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如今都是印度高種姓的統治者。

所以有時候你甚至可以從膚色上就能分辨出種姓的高低——在印度,皮膚越深,是低等種姓的機率就越高,反之,膚色越白,那就更有可能是高種姓了。

此時在加爾各答總督府的英國人。

按照印度白貴黑賤的標準。

應該也是屬於高種姓吧?

只不過現在來到印度的殖民者和歷史上入侵印度的入侵者都不一樣。

他們並不追求直接統治印度,當印度人民的老爺。

而是求財來的。

他們沒有派遣什麼官吏,而是儘可能的用印度買辦進行統治。

此時在加爾各答的總督府內。

剛剛履新不久的新任印度總督理查德.韋爾斯利得到了一個讓包括他在內,所以在印的英國人震驚得後背直冒冷汗的訊息。

大明帝國派遣了一支七萬人的大軍,準備登陸印度了!

首批一萬大軍,乘坐一百七十多艘大帆船,在傾巢而出的大明帝國印度洋艦隊的護航下,直衝印度而來!

這一場因棉布市場而引發的雙方的摩擦,如今迅速擴大到了雙方在南亞次大陸的全面對抗。

哪怕在前來印度的時候。

小威廉.皮特首相和內閣都已經設想過這種場景的出現。

但是當大明帝國真的決定用武力佔領印度的時候。

理查德.韋爾斯利也顯得有些手忙腳亂。

和這樣一個大帝國在南亞次大陸對抗。

不列顛根本沒有什麼優勢。

尤其是如果讓中國人在南亞次大陸擁有一個穩固的地盤的話更是如此。

這不僅僅是雙方國力的對比——而是距離。

歐洲太遠。

而大明太近。

“我們需要做好在陸地上和中國人作戰的準備!”

第73山地師師長阿瑟.韋爾斯利說道。

到了這個時候。

這位被視為貴族紈絝的印度總督的弟弟反而顯得從容一些。

“我們現在有兩個師一萬八千人的兵力,這是我們在印度前所未有的駐軍力量,另外還可以召集到三千廓爾喀騎兵、七千旁遮普騎兵、六千錫克騎兵、一萬孟加拉輕騎兵、三萬孟加拉步兵,總兵力七萬四千餘人,另外我們還能再招募印度僱傭兵參戰!在陸地上我們根本也不需要懼怕中國人。”

阿瑟.韋爾斯利說道。

“我們為什麼要陸戰?”納爾遜搖頭說道,“如此龐大的艦隊遠征,在海上把他們殲滅就行了!”

“有把握嗎?”理查德問道。

“如果中國人的印度洋艦隊只有三十六艘主力轟擊炮艦的話,那我們有絕對的把握擊敗他們!”

海軍中將納爾遜自信滿滿的說道。

“中國人已經出動了,我們的戰艦也應該出港了!”

納爾遜站了起來。

“這是一場新時代的海洋戰爭,這場戰爭的勝利將會再次奠定大英帝國在全世界的海洋霸權!”

“如果我們贏了,那大明皇帝就必須要接受我們想要他們簽下的條約。”

“如果輸了呢?”阿瑟.韋爾斯利問道。

納爾遜看了阿瑟.韋爾斯利一眼,皺起了眉頭。

印度洋上,兩支龐大的艦隊相向而行之時。

同一時間。

凌晨,天剛矇矇亮。

一支數千人的大軍滾滾向北而行。

這是大明陸軍遼東戰區第三軍的行軍佇列。

目標是位於沙河河畔的海城。

海城就在遼陽南方,海城一下,明軍就能直抵清韃盛京重鎮遼陽了,遼陽一下,奉天城就在明軍的嘴邊了。

此時。

一騎南來。

馬背上的騎士非常的年輕。

約莫只有十七八歲的模樣。

但是肩膀上卻已經扛著上尉的軍銜了。

他一路打馬南下。

沿途的步兵佇列在道路兩側,而中間是用拉挽馬牽引的火炮,以及下馬步行,牽著戰馬前行的騎馬步兵。

一個軍,三個旅,一萬五千人。

編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等諸兵種。

這個軍是新組建的。

編入了一個從南方泛海而來的陸軍旅,另外將遼東屯墾司的駐軍編成了一個旅,另外遼東軍屯也抽調出了一個旅。

在大明天子的船隊還沒抵達旅順口的時候,命令和先期抵達的一個陸軍旅就已經到了蓋州城內。

任命遼東屯墾司總管彭浚為這個第三方面軍總兵官。

彭浚本是文職,後調任為遼東屯墾司總管之後,就又要管屯墾,又要管軍事。

如今也被轉到了軍職,授了一個少將的軍銜,現在正領大兵前往海城,要擺出進軍遼陽的態勢,迫使清韃的盛京將軍琳寧不敢妄動。

給大軍登陸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

歷史上的彭狀元,現在就騎在一匹蒙古馬上。

吭哧吭哧的隨軍一起行動。

從文採斐然的狀元郎變成了一介武夫。

彭浚倒也沒有什麼怨言。

因為這遼東屯墾司是真正能任事的地方。

而且他一名文官轉軍職。

允文允武。

等遼東這一戰打完了。

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這遼東、遼北之地的一地主官,也應該是自己的了。

遼東、遼北這麼大的地盤,人口又少,土地又肥。

肯定不可能和漢地一樣分得那麼稀碎。

得安排一名官員總管移民屯墾,同時也要有一定軍事能力和沙俄、滿清殘餘做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綜合考慮的話。

也就只有自己合適了。

也許等這一戰打完了。

自己就是大明遼地總督了。

在遼地總督做個幾年。

那直入中樞當宰相的前途也就在近在眼前。

大明沒有什麼軍職不能當宰相的規定。

而且自己這個軍職只是掛名的,為了方便指揮第三方面軍而已。

本質上自己還是個文臣。

再加上彭浚是湖南人——他很清楚,大明天子再信任粵黨,他也是天子,搞平衡的心思是有的。

現在大明左右丞相都是粵黨。

這是因為其他諸省的官員暫時還沒有資歷頂得上來才至如此。

而現在看來。

天子是有扶持湘黨入中樞的盤算的。

所以這兩年,彭浚和歐陽厚均可以說是平步青雲了。

現在歐陽厚均去了婆羅洲做蘭芳巡撫,正穩步推進全佔婆羅洲的程序。

而自己則是來到了遼東。

相比於婆羅洲。

遼東才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啊!

第一個湘黨的丞相,非自己莫屬!

“報!發現了清韃的土堡,駐有一千三百餘人,看樣子是滿洲八旗和八旗漢軍混編的駐防軍!”

打馬而來的年輕上尉大聲說道。

“傳令,大軍原地休息,33旅拔除這個土堡!”

彭浚下令道。

步步為營,一路向北。

只要不出什麼錯漏。

哪怕就是盛京將軍府把所有八旗兵都派來,也奈何不了自己麾下這第三方面軍。

這遼地太空曠了。

從蓋州出發,走了幾百裡了。

居然是荒無人煙。

這麼好的地盤就這麼荒廢著,給清韃帶來最大的收益就是用打牲人部去獵取一些皮毛,挖一點野山參之類的。

真是作孽。

“遵令!”

上尉急忙抬手行禮。

策馬而去。

看著年輕上尉的背影。

在彭浚身邊的陸軍11旅旅長陳建輝笑道:“如何?”

“不錯,令行禁止,不驕不躁。”

彭浚點頭說道。

“這位可是未來的蘭國公,上面有人交代了,儘量不要讓他去危險的區域。”

彭浚點了點頭。

年輕的上尉是蘭國公羅芳伯的嗣子,由於羅芳伯無後,因此只能從嘉應州羅家,尋了一名血緣最為接近的羅家子做嗣子來繼承他的蘭國公的爵位了——不然這大明與國同休的蘭國公祭祀斷絕,豈不是成了笑話了?

這位在旁人看來不知道是積了幾輩子德,運氣逆天到了頂點的蘭國公小公爺羅晉嶽,在大明陸軍官校以優異成績畢業之後就被授予了上尉軍銜,如今又主動請纓要調到最危險的遼東戰場作戰。

在許多人看來,這大概就是腦子被門夾了。

好好的小公爺不做,來當大頭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