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大事(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說起張知縣,這事卻與南州知府賈榮等人有密切的干係。

去年,南州地區是連日傾盆大雨,洶湧的河水猛烈地衝擊著那些常年失修弱不禁風的堤岸。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大堤決口了。河水吞沒了田野,吞沒了村莊,卷走了數不清的牛羊,卷走了來不及逃生的人們。南州北縣一帶是重災區,難民成群,餓殍遍野,一片悽慘景象。

一道道告急奏摺快馬加鞭送進了皇城,皇帝愁眉不展。每年都要拿出百萬兩銀子賑災修堤,可總是不見效果,災民照樣餓死不少,大堤照樣不堪一擊。這些賑災款哪裡去了?據傳是被各級官吏層層剋扣所致,要是被災民知曉了內情,豈不要揭竿造反?皇帝最怕的是造反,他又急又惱,不得已從空虛的國庫裡撥出三十萬兩救濟銀,同時責令南州知府賈榮委派一批靠得住的官員監察賑銀的發放,嚴懲借水災之機撈一把的貪官汙吏。

賈榮接旨後,不敢怠慢,馬上下撥賑銀,並精心挑選查賑大員,其中派往重災區北縣的監察官就是張知縣,本名為張正清。

張正清,年僅廿五,長得高高的,瘦瘦的,一張眉清目秀的臉,頗有儒士風度。他處事正派,秉公清廉。

張正清應招來到南州知府,拜見知府賈榮:“卑職張正清拜見知府賈榮大人!”

賈榮開門見山說:“近日河水決堤,百姓塗炭,賑災乃當務之急,按皇上旨意,由本知府委派你為北縣查賑委員,負責監察賑銀發放的核實。”

張正清言辭誠懇堅決:“承蒙知府器重,卑職定盡責而為之。”

賈榮又嚴肅地吩咐:“賑災款乃皇上恩賜於災民,任何人不得中途剋扣,你必須逐筆核實,如有發現侵吞賑銀之事,決不手軟。”

“遵命!”回答的雖只有兩個字,但張正清也深知這兩個字是字字重千斤。在這貪官橫行,官官相護的年代,要秉公執法,談何容易。

從知府賈榮府回來,張正清思前想後,久久不能入睡,提筆寫了一封信,告訴遠在南縣的林子風此事。卻不知,這一封信便成了張正清最後的遺言。

只見信上道:

林兄,今日知府賈榮委派我為查賑委員,負責監察賑銀發放的核實。然我覺得其中甚是古怪,在這貪官橫行,官官相護的年代,為何卻委派我為查賑委員?此次前去兇險難測,恐有性命之災。你我皆為秉公清廉之人,若是我遭不測,還望林兄替我申冤,將貪官拔根而起。張某先謝過賢弟。

第二天,張正清就帶著三個隨從馬不停蹄趕往北縣。

張正清一行進入北縣,一路上見到的都是衣不蔽體、面黃肌瘦的災民。他們蜷縮在一塊塊高地上,一雙雙幾乎絕望的眼睛,期待著朝廷的救濟。皇上撥到北縣的賑銀有幾十萬兩,可輪到災民頭上卻只有三天的稀粥了。這些銀子哪裡去了?從災民激奮的控訴中,張正清知道了在北縣出了個大貪蟲,這就是北縣黃知縣,名為黃德才。

黃德才是個雁過拔毛的貪婪之徒,靠行賄坐上了知縣官的寶座,平日裡挖空心思盤剝百姓,逢災荒更是乘機大發災難財。他用不義之財為自己建了三幢豪華宅院,金屋藏嬌養起了二姨太、三姨太。真可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而對外,黃德才卻是正人君子,以清廉自居,唯有當地的百姓才知道其正真的面目。

張正清義憤填膺,捨得一身剮,也要把這個貪官繩之以法。

張正清日夜奔波在災民聚居的地方,認真統計災民的人數,仔細折算災民實際得到的救濟物資到底值多少銀兩,掌握了北縣賑災的第一手資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暫且不說張正清災區摸底,先看看北縣知縣黃德才這幾天是怎麼過的。朝廷下派查賑大員的訊息早已傳到黃德才的耳朵裡,他是既擔心又自信。擔心的是聽說來的是一位新科進士,不知此人底細。自信的是多少年來,還沒有一個上面來的監察官,我黃德才擺不平的。但提防著點總沒錯,他準備了八抬大轎,來到城門外恭候查賑大員的到來。但等了三天不見人影,黃德才正納悶,手下來報:“查賑大員張正清在鄉下巡查賑災情況,傾聽災民哭訴。”真是善者不來,來者不善啊。黃德才立馬上轎回府,商討如何對付這個張正清。而和黃德才商討之人便是劉福貴,乃是北縣一個員外,對外聲稱是富商,其實起初只是北縣的一個地主罷了。

而正在商討之時,外面官兵傳來,南州知府大人賈榮前來。

黃知縣不敢怠慢,便和劉福貴一同前往迎接。

“不知大人前來,我等迎接怠慢,多有得罪。”黃知縣道。

知府賈榮並沒說什麼,便下了轎子進了大堂。

賈榮高坐正椅,舉起茶杯,慢慢品味之後道:“如今商量的怎麼樣了?”

黃德才和劉福貴便把之前商議之事慢慢說給了賈榮聽。

原來,這一切只是一個陰謀。正所謂官官相護,身為南州知府大人的賈榮,怎麼會不知道北縣之事。並且,賈榮才是這些貪官的靠山,一切的作為也是賈榮陰謀而已。而朝廷正好要自己委派一人前去查賑,這使得他想到一計,便是要找一個替罪羊被黑鍋。精心挑選之下,便選中了毫無背景的張知縣張正清,畢竟此人也乃是許多貪官中的眼中釘,除去也算是兩全之美。

幾人商議之下,一條陰險的計謀便施展了起來。

翌日,縣衙府。

黃德才按往常一樣來縣衙府。但想不到黃德才前腳剛跨進縣衙,張正清後腳就到了。也不先聽聽黃德才的彙報,就責令將賑災帳目送審。對此,黃德才倒不以為然,這些帳目都是他一手精心假造的,根本看不出破綻。他叫心腹把全部帳冊都捧了出來。接著,張正清又責令把所有戶口清冊送驗。這下黃德才可慌了神,他知道戶口清冊沒來得及造假,賑災帳目和戶口清冊對不上號,就露餡了。可是,查賑大員的話就是命令,不得有違,張德才只有趕回府中,再作對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