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擔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黃和,事情辦得何如了趙頊問。

他有點兒擔心,這次調令,自己做得有點狠了,幾乎將文彥博身上所有重要的職官階官扒得精光,如果文彥博鬧將起來,說不定又會引起什麼亂子。但若不這樣做,王巨不會消氣。

並且事已至此,既然打算重用王巨了,就會偏向王巨一方想。這些傢伙確實心狠心辣了,而且經過皇城司的人秘密調查,王巨與自己姑姑有染,確實是文彥博派門人傳向京城的。

老文有這個能力,有這個狠心,前年刺殺案,十之,就是文彥博做的。

因此才將文彥博遠遠地貶到了杭州。

到了杭州,你老人家得安份了吧。

黃和將事情原原本本稟報。

他受趙頊密旨,准許他用一些言語,將文彥博逼走。

然而也沒有那麼好逼的,說了許久,文彥博就是不願意離開洛陽去杭州,又說杭州乃是市舶司所在,那些海客剽悍粗魯,萬一以後對自己羞侮怎麼辦

黃和又說,周潯為何遭到羞侮,乃是他與諸主戶們勾結起來,想對移民不利。孫固為何遭到責問,他在朝堂上多次對海客與移民責難。難道文公也是他們那樣的人

狡辨

狡辯不狡辨,有六十萬人性命做陪襯,僅是杭州,文公還不願意嗎換成其他朝代,哼哼

文彥博病了。

好,奴婢請大夫替你看病。

陛下,你就讓老臣看到一個奴婢羞侮嗎。

文彥博氣得差一點噴血。衝著東方大叫。

黃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文彥博啟身。洛陽諸耆老紛紛來相送,一個個哀嘆,並且表態,要聯名上書,替文彥博討一個公道。

就在此時,洛陽城中忽然響起無數的鞭炮聲。

也不是百姓恨文彥博恨到這地步,但許多人心中確實是不滿的,再加上有極個別人暗中誘導。於是出現了這一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黃和在邊上冷笑,還真是民心所向哪。

文彥博臉一下子變得刷白起來,然後上了船,黃和作陪,不能讓這老家夥在京城滯留,否則弄不好大事休矣,就象看賊一樣,將文彥到了應天府,這才回來。

但文彥博在船上又病了,其實老文還真氣病了。不過黃和以為是假病了。

翻盤了,文彥博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輸的。

而且他心中真的冤枉。當然,王巨與趙念奴的曖昧,是他讓下人到京城放風的,可也是他家下人偶爾才聽到這件事的,並不是他手眼通天,家中養了無數門人錦衣衛,暗中打聽出來的。

然而這一回,同情他的人真的不多。

這可是六十萬條鮮活的性命,不僅如此,兩戰下來,國家用費達到一億多貫。僅是器甲的損耗,就有兩千多萬貫。

好了,原來王巨改良軍器監,讓九成禁兵,六成蕃兵保捷都換上了新式武器,然而隨著諸將士的犧牲,這些器甲一起落到西夏人手中了,在前線看著西夏戰士揮著宋制戰刀,披著宋制精良鎧甲,還有大量復合弓神臂弓,興奮地與宋朝將士作戰。宋朝前線將士那真的是了。好在神臂弓的小箭製造不易,西夏無法仿製,不然帶來的後果會更嚴重。

這就是大勢,沒有四五年,百姓是淡忘不了的。

黃和又說道:果然如少保所說,墮落了,留戀權貴啊。難道去杭州委屈了嗎

杭州也是宋朝一個難得的好地方,論繁華度能排在前三位。

但文彥博心中真憋啊。

並且說都說不出來。

趙頊額了額首,然後將王珪蔡確張璪蒲宗孟範純仁召進宮,章惇的詔命已經下了,但太遠,最少還有好幾個月,才能回到京城。

趙頊看著幾人,將自己意思說了說。

幾人都沒有反對。

損失太重,對宋朝打擊也太大了,這是宋朝的緊急時刻,確實需要王巨回來力挽狂瀾。

只是王珪有些擔憂,不管怎麼說,王巨終是碰了長公主的,這會是王巨一個永遠的汙點,但現在的任命,位高而權重,以後必然又要執行齊商稅政策,那麼恨的人還會越來越多。

不過他沒有作聲。

不管怎麼說,無論是拉攏,還是哄騙,得將這小子弄回來。有這小子在,至少在軍事上,那就不會出現大問題了。

黃和去了彼岸,不僅是黃和,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南方十二路發運使張商英,一個是江州知州葛少華。這兩人一是王巨府上原來的門客,一個王巨一再推薦的人才。

而且官職夠高,由他們說服,會比其他人更容易。

讓這三人共同去彼岸下詔,或者說服。

這一去,又到了第二年。

船隻陸續泊岸。

黃和跳起來說:又變大了。

什麼變大了

城市,去年來的時候,哪裡,哪裡,原來還是空曠所在,現在卻出現了房屋街道。

為何沒有城牆張商英又問道。

張公,這裡與宋朝不同,隨時面臨著蕃人蠻人的入侵,所以需要建設大量城牆堡砦。但這裡是一個個大島,除了零散的土著人外,沒有大的危害勢力。一旦建設城牆,花費多,而且牆裡牆外,將大夥強行分隔開來,牆裡的人就會失去共同抵禦土著的責任心。黃和解釋道。

兩人時不時地說著話,葛少華卻一直沒有作聲,但他心情很激動。

王巨臨行前,給他寫了一封信,以前王巨招收的許多門客。都帶到彼岸擔任各個部司以及各市主要官員了。或者管理著龐大的商業。如果成立公司。王巨手下這個公司乃是這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盈利率放在國家當中,也能排到前五位。

但有幾個人留了下來,如韓韞,如協助章楶的幾個門客,不過這些人,也將陸續一一從雲南路撤到彼岸。另外還有葛少華。實際葛少華也想去彼岸,哪裡才是他的家。而在宋朝,特別是輿論未扭轉之前,葛少華所到之處,都會遭受著無形的排斥。

因此王巨刻意寫信給他,再忍上幾年,到時候向朝廷提出致仕,然後再去彼岸。

看著岸上一張張帶著笑容的臉,葛少華心情很激動。

看來移民在這裡生活得確實不錯,張商英說,他又道:到那邊看一看。

說著。走向東南幾里外的一處所在,在這裡有許多工棚。去年遷移過來的移民大多數先安頓於此處。根據各人的情況,先行讓各個邸店作坊招聘,然後官府才派人過來安排。

許多移民已經安排好了,還有一些百姓,不過豐市派人送來許多食物,衣服,應當做得還不錯。最讓張商英感慨的是每一個移民都穿上了新衣服,這顯然是諸海客給的福利。

張商英心中想,移民多了,必然增加房屋,所以城市也一年比一年擴大了。

其實不僅是移民,王巨很早就派人下令,如果一對夫婦,能在兩胎外多生下一個子女,那麼一週年抓周時,官府會贈送相當於十貫錢的財物,如果長大成親,官府會贈送一對新人相當於二十貫的財物,以此獎勵百姓多生多育。

百姓生得越多才越好啊,因此這邊一對夫婦往往平均下來,能生下五六個孩子,所以從內部來說,人口擴張也很快的。

並且最早一批來的移民,他們的子女也開始長大成人了。

當然,在這二十年內,這邊仍渴望著從宋朝那邊遷過來大批移民。人口缺得太多。

就是未來一百年兩百年,仍需要彼岸大批的移民。不過那時候,人口欠缺不會象現在這般。

張商英沒有多想,說:我們去州衙吧。

得辦正事了。

幾人進了城,張商英忽然又說:原來也有窮人啊。

黃和在豐市城呆了很久,自然瞭解真相,說道:張公,這是必然,有的人吃喝嫖賭,好吃懶做,或者遇到天災,但這些海商們先前已經資助了糧食房屋衣料,甚至包括工具,也安排了未來的生活,可自己不做事,海商們也就不管了。不過海商們又下了一條命令,鼓勵一些富裕的商人或主戶捐助善事,並且用這些善款來抵消稅賦。然後再安排這些富商家中的娘子,設立一個機構,專門管理這些善款的去向,如修橋鋪路,賑濟寡貧,興修學舍等等。如果貧困人家遇到天災,可以向這個機構提出援助申請,然後看情況對其戶進行一些幫助。不過那些好吃懶做的,那就不會管了。

這個好啊張商英喃喃道。

實際就是王巨在慶州劃分善戶的加強版,從美帝哪裡學來的。

天朝的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姓名,不準求回報,這個道德標準太tmd的高了。

但這是極少數人。

而且現在這邊各行各業,生機勃勃,窮得沒辦法了,也逼得這些人最後放下身體。

幾人來到州衙,找到樂知州。

看到故鄉來人,樂知州十分高興,連忙吩咐家人沏茶上來。

張商英問王巨何在。

樂知州說王巨帶著一家老小去了大山那邊的溫市。

那我們快點過去吧。

這非是在呂宋那邊,一來一去,在路上就會耽擱八個月了。而且他們從永樂城之戰後,趙頊又處理了文彥博等事務後,才離開的。也就是到了十月中旬才正式出發。

但回去後必須得趕季風,所以時間很緊張。

樂知州嘆了一口氣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不這樣,有的人還是不甘心的,葛少華冷漠地說。

樂知州無言,一會才說道:如果你們去那邊,路途遠,還要經過條山,條山很大,有許多難以管制的土著,我讓張兵曹護送你們過去吧。

各市置正副市長,以及六曹,但豐市既然交給了朝廷,市長便取締了,然而六曹官員依然保留著,實際上政務還是六曹官把持著。

張兵曹帶他們前去溫市。

翻過了蒼茫的條山,張商英奇怪地問:為何未看到土著

這裡是溫市與豐市的主要要道,有許多兇悍的土著被先後鎮壓了。還有一部分歸化,有的安排到各坑礦,有的教導他們放牧。主要我們這一行數十人,全副武裝,大約看到這情形,他們主動躲避了。如果人少,說不定就會對我們襲擊。張兵曹答道。

多否

不算太多,但也不少,主要分佈在內腹,哪裡我們還沒有開發,暫時沒有衝突。

太可惜了,張商英嘆道。

這一路過來看到太多太多荒涼的地方,如果換成宋朝,得容納多少百姓哪。

其實也未必,他們這一行,是這邊水系比較發達的所在,再往內腹去,就是大片大片沙漠與戈壁了。

真正能容納很多百姓的乃是他認為最艱苦的地區,那些熱帶島嶼。

然而張兵曹就沒有再做解釋了。

一行人來到溫市,實際就是後世的悉尼。

但城市中心未必在後世悉尼的位置上。

先行人口少,以海濱為主,以各條河流為主,這才容易生存下去。

不過溫市未交給宋朝管理。

但溫市也有一個優良的港口,離溫市越來越近,張商英忽然驚歎道:那是什麼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