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歷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吳邵剛的長子吳瑞坤已經八歲,虛歲九歲了。

得益於竇默與許衡等人的全力教誨,吳瑞坤知書達理,舉手投足都是表現不俗的,這被竇默和許衡宣揚出去,得到很多官吏的讚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竇默與許衡倒不是想著要宣揚自身教諭之水平,而是透過宣揚吳瑞坤的聰明睿智,達到宣揚吳邵剛絕非一般人的目的,而竇默與許衡的這種宣傳,得到了李庭芝和郝經等人的大力支持,而逐漸熟悉了節度使衙門事宜的劉秉忠和張文謙,同樣是支援的。

這已經足夠的證明,吳邵剛的威望達到了其他人不可能企及的高度。

這一切意味著什麼,眾人心知肚明,只是礙於吳邵剛對這方面事宜的反感,眾人暫時不會提出來罷了。

竇默與許衡兩人進入廂房的時候,吳邵剛已經在等候了。

許衡儘管出任了侍御史,可還是會抽時間到雲川學府去授課,而且御史臺需要諸多的官吏,有些時候許衡也會從中挑選出來精幹睿智的讀書人,加入到御史臺之中,一段時間竇默甚至有些意見了,若是突出的學生悉數都挑選到御史臺去了,節度使衙門要求派遣地方官吏,竇默豈不是無法提供人選了。

看見竇默與許衡兩人,吳邵剛連忙站起身來,對著兩人抱拳行禮。

見到這一幕,竇默和許衡連忙稽首還禮。

“竇大學士,許侍御史,你們應該受我這一拜,犬子得益於二位先生的教誨,學到了知識,長了很多的見識,我很是滿意。”

竇默看看許衡,跟著開口了。

“大人過獎了,這都是許侍御史和下官應該做的事情,若是我等教授不好,就無顏面對大人,更是辜負了大人的信任。”

讀書人說話總是有些文縐縐的,吳邵剛其實不習慣這一套,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情,都喜歡直來直去,可雲川學府的情況不一樣,畢竟是有功名的讀書人聚集的地方,咬文嚼字是常有的事情,畢竟這也是學識的一部分。

所以和竇默等人說話的時候,吳邵剛也是比較注意的。

寒暄了關於吳瑞坤學識方面事宜之後,吳邵剛的話鋒一轉。

“吳瑞坤虛歲已經九歲了,二位可否記得我當初的話語,九歲的時候,就要出門去歷練了,總是呆在府城之中,不可能知曉百姓的疾苦,更是不知道民生的艱辛。。。”

吳邵剛的話語還沒有說完,竇默就急著開口了。

畢竟竇默是吳瑞坤的先生,在吳瑞坤的事情上面,還是有發言權的。

“大人之決定,下官不同意,不知道許侍御史如何看。”

許衡也跟隨開口。

“下官與竇大學士的看法一樣,不同意大人之決定。”

吳邵剛微微搖頭,表示在這件事情上面,他已經下定了決心。

應該說吳瑞坤的年紀還小,沒有必要這麼早出去歷練,千年之後的這個年紀,還在揹著書包上小學,在父母的面前撒嬌,可是吳瑞坤的情況不一樣。

治國理政,政策必須有延續性,也就是說,繼任者的能力和品行,是決定一切的基礎,就算是鐵打的江山,繼任者荒淫無道,也會將大好的江山葬送,吳邵剛無法知曉千年之後的事宜,可是他們還是能夠掌控近百年的局面,那就是培養出來性格堅韌、品行優異、學識精湛的接班人。

帝王的江山父子相傳,符合這個朝代的規律,若是按照千年之後的模式操作,一定會天下大亂,這一點吳邵剛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他會特別注意對吳瑞坤的教諭。

看見吳邵剛搖頭,竇默有些著急了。

“大人應該明白拔苗助長的道理,吳瑞坤年歲尚小,此刻出去歷練,也不一定能夠真正知曉民生事宜,下官的意思,還是等到吳瑞坤冠以成年禮之後,再行出去遊歷。”

許衡看了看竇默,眼神有些複雜,情急之下的竇默,居然說出來這樣的話語,看樣子讀書人的本性還是沒有消除。

吳邵剛倒是無所謂,他知道竇默的苦心。

“竇大學士,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做,不過我必須這樣做,吳瑞坤若是在這個年紀,不能夠知曉民生之疾苦,那他就不配是我的兒子,我不是要求他全部都懂得,完全知曉其中的道理,我是想著讓他明白,民生不易,要敬畏百姓,絕不能夠因為自身的喜好,而勞民傷財,治大國如烹小鮮,日後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詳細思考其中的利弊,要為天下蒼生著想,要為江山社稷著想,不要過多的考慮自身得失。。。”

吳邵剛的話語,讓竇默和許衡都有些感動了,他們豈能不明白吳邵剛的意思。

沉默了好一會,竇默才再次開口。

“大人如此說了,下官無話可說,下官相信,一個清平的世間,馬上就會出現的,這是天下蒼生的福氣,更是下官的福氣,大人若是決定了,讓吳瑞坤出去遊歷,下官有一個不情之請,一定要陪著吳瑞坤一道遊歷,來到大人身邊這些年,下官也頗感慚愧,很多時候下官都是引經據典,死守書本之中的信條,幾乎有些脫節了,下官同樣需要遊歷。”

吳邵剛點點頭,揮手事宜許衡不用開口。

“竇大學士陪著犬子去遊歷,我是求之不得,許侍御史就沒有必要如此做了,御史臺的事情太多了,一刻都不能夠鬆懈,我已經察覺到了,四川一些地方的官吏,滿足於如今的業績,有些不思進取了,他們以為治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就滿足了,這可不行,御史臺必須要警示這些官吏,絕不能夠滿足。”

許衡站起身來,對著吳邵剛稽首行禮。

“下官明白了,近段時間,下官會到四川各處去巡查,大人所說之事宜,下官也注意到了,天下尚未太平,若是就此滿足了,那是節度使衙門的大忌。”

許衡出任侍御史,吳邵剛算是選對人了,當初在蒙古朝廷的時候,許衡就是剛直不阿的。

“我已經計劃了,秋收時節的時候,就讓犬子下去遊歷,遊歷的時間為三個月左右,竇大學士可一路陪著,雲川學府的事宜,就請張節度副使操心一段時間。”

說到這裡的時候,吳邵剛微微嘆了一口氣。

“犬子還小,剛剛竇大學士也說過,我亦明白拔苗助長的道理,故而此番的遊歷,只是三個月的時間,讓犬子知曉百姓疾苦,也趁著秋收季節,看看百姓收割糧食,不求讓犬子明白更多更深之道理,若是讓其小小年紀,就變得格外老成了,我也是於心不忍的。”

“竇大學士和許侍御史因材施教,令犬子沒有失去活潑的本性,這是我最為欣慰的,其實我亦知道史書之中的記載,皇家子弟的那些算計,那些不擇手段,犬子身上是絕不能夠有的,否則我亦不客氣。”

“我對犬子寄予厚望,還望二位先生日後繼續努力,教授犬子成才。”

說到這裡,吳邵剛的臉上竟然顯露出來一絲的擔憂。

竇默站起身來,對著吳邵剛稽首行禮,開口說話了,聲音有些顫抖。

“大人之苦心,下官明白,請大人放心,下官就是肝腦塗地,也要悉心教授吳瑞坤,下官敢斷定,吳瑞坤一定不會辜負大人的期望。”

許衡也跟著站起身來了。

“大人,下官以為竇大學士所言極是,吳瑞坤一定不會辜負大人的期盼。”

吳邵剛看著竇默和許衡兩人,眼睛有些出神。

好久,他才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竇先生,許先生,你們不是要辜負我的期望,而是不能夠辜負天下蒼生的期望。”

李涵薇得知吳瑞坤要出去遊歷的事宜,死活都有些不同意,阿珂察、玉環、青娘以及綠珠,都是反對的,不過吳邵剛已經做出了決定。

吳瑞坤出發之前,吳邵剛在府邸裡面是有些鬱悶的,就連父親吳啟明,母親徐宗英,以及岳母龔氏,都認為這樣的安排操之過急,都表示反對,唯有李庭芝是支援吳邵剛的。

決定下來的事情,吳邵剛不會改變,李涵薇等人想不通,那就慢慢想。

吳邵剛與吳瑞坤交談了好幾次,其實在吳瑞坤教諭的事情上面,吳邵剛也是煞費苦心的,只要是在家中,回到家中之後,他都會檢查吳瑞坤、吳瑞林以及吳瑞博的學識,而且會提出來一些結合現實的問題,在三人回答不上來的時候,詳細的提醒和解釋。

吳邵剛更加注意的是兄弟姐妹之間的團結,作為老大的吳瑞坤,這方面肯定是要帶頭,應該說兄弟之間的關係不好處理,而兄妹之間的關係,則要好處理很多。

權貴之家,兄弟姊妹之間的和睦,至關重要,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家族是不是能夠繼續延續下去,而帝王之家,兄弟姊妹之間的和睦,則關乎到了江山社稷。

吳瑞坤、吳瑞林以及吳瑞博的性格都是不錯的,也許是竇默和許衡的傾向性不一樣,吳瑞坤對待事情的整體把握性好一些,也就是全局觀念強一些,吳瑞林傾向於做具體的事情,吳瑞博則是傾向於專門鑽研學識。

鹹淳七年七月二十日,吳瑞坤開始了第一次的遊歷和歷練。(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風中的失落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