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答應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五月初九黃昏,乙支文德抵達大定河戰場,然而,他終究還是遲了一步,就在他打算連夜渡河救援泉百草之時,正在北岸鏖戰的似先不韙和蓋寶聞送來惡訊,泉百草部全軍覆沒,敵軍已開始全線後撤。

乙支文德又驚又怒,對敵軍過度低估讓己方連遭重創,這是他的錯誤,但他不相信敵軍依舊具備強悍戰鬥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算敵軍在戰鬥中擁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但連續作戰,且還是斬盡殺絕的圍殲戰,自身損失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他認為自己的“兩敗俱傷”之計已經成功,接下來他只要牢牢拖住敵軍,讓敵軍陷入進退兩難之困境,他就能抓住敵軍糧草不繼之要害,予敵以致命一擊。

乙支文德下令,各部連夜渡河,於大定河北岸擺下決戰陣勢,不給敵人喘息之機。

五月初十,上午,齊王接受了李子雄和韓世諤等人的勸說,豎起王旗,以激勵士氣,同時亦給高句麗人以威懾。

韋福嗣和李善衡極力勸阻,說這是安東人的陰謀詭計,目的是以齊王為誘餌,把高句麗軍隊牢牢吸引在大定河戰場,給李風雲攻打平壤創造更好機會。此計看上去不錯,但齊王做誘餌,對高句麗人的誘惑太大,一旦高句麗人聞風而至,鋪天蓋地而來,對齊王的安全就十分不利了。

齊王有些猶豫,思之再三還是拒絕了韋福嗣和李善衡的勸諫。此刻大戰已進入關鍵時刻,箭已上弦,不得不發,一旦出爾反爾,引發內部衝突,後果不堪設想。

乙支文德聞訊非常吃驚,立即渡過大定河,親赴前線觀察敵情。

之前他判斷這支長途奔襲的敵軍由中土名將薛世雄統帥,如果事實超出了他的想像,這支敵軍統帥竟然是中土的齊王,中土皇帝的唯一嫡子,則形勢就遠比之前預估的要嚴重,己方必須立即對戰局做出新評估,拿出新對策。

乙支文德核實了敵情後,當即下令,暫停攻擊,全力防守,同時召集各部統軍將緊急軍議,並急報大王高元,平壤高建武和鴨綠水防線的姜以微。

高句麗軍隊不攻,中土軍隊當然高興,輕而易舉就贏得了喘息時間,這對精疲力竭的安東將士來說太寶貴了。

五月初十,李風雲率選鋒馬軍殺到平壤城下。平壤震駭,驚恐不安。

高建武意識到形勢危急了。如今高句麗的西部重鎮遼東、烏骨諸城都在敵軍包圍之中,姜以微和他的西線守軍則被敵軍牢牢牽制於鴨綠水一線,而乙支文德和青川守軍則被長途奔襲而至的敵軍牽制於大定河兩岸,這種不利局面下,平壤做為大後方,防守力量已嚴重不足,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敵糾集東胡、靺鞨諸虜數萬馬軍又殺到平壤城下,虎口掏心,給了平壤致命一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高建武臨機決斷,乘著敵軍尚未完全包圍平壤之前,派出多名使者趕赴長安和青川兩地,分別向大王高元和乙支文德報警。

高建武對堅守平壤並無信心,目前平壤不僅防守力量不足,投降派和反叛者也是蠢蠢欲動,尤其反叛者,隱藏很深,一旦陣前倒戈或舉兵譁變,則平壤必失,所以高建武警告高元,務必加強長安城的防禦,特別要小心內部叛逆,不要疏忽大意被宵小所乘。又懇請乙支文德,當前若想逆轉危局,唯有在大定河戰場上擊敗對手,只要擊敗這支長途奔襲而來的敵軍,則包圍平壤的敵馬軍失去支援,必定解圍而去,因此高建武向乙支文德提出建議,不惜代價傾力一戰,哪怕把青川守軍打完了也在所不惜,畢竟敵軍“要害”十分明顯,己方勝算很大,當前雙方比拼的就是時間,而敵軍缺少的就是時間,所以高建武向乙支文德做出保證,短期內他有把握守住平壤,十天半月不成問題。敵軍在糧草武器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根本堅持不了十天半月,勝利一定屬於高句麗。

然而,高建武無論如何也沒到,他堅守“十天半月”的美好願望竟然在敵軍包圍平壤的第一天晚上就破滅了。

五月初十晚上,消失已久的呼延翦、安北海,走進了李風雲的軍帳。

年初,呼延翦等秘兵兄弟與五百天狼精騎衛,奉李風雲之命,喬裝成慄特商隊的護衛,在慄特巨賈安特爾的帶領下,長途跋涉趕至高句麗,有驚無險地進了平壤城。很快,中土開始第三次攻打高句麗,烽煙再起,歸途斷絕,安特爾的這只商隊不得不滯留於平壤,於是也就順利完成了潛伏任務。

現在他們終於盼來了李風雲和安東軍,接下來就是裡應外合攻打平壤。

雙方稍事寒暄後,李風雲開門見山,直言不諱地問道,“早在年初,某就說過,你們此行能否順利完成任務,直接決定了安東存亡。現在,某如約而至,而你們是否可以告訴某,你們已經順利完成了任務?”

呼延翦和安北海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點點頭,不過,他們眼裡卻流露出躊躇擔心之色,這不禁讓李風雲的心陡然懸了起來。

“任務的確完成了?”李風雲再一次問道。

“兄長安心,任務我們的確完成了,只是”呼延翦略作遲疑,繼續說道,“只是結果與明公的預期有較大出入。”

李風雲眉頭緊皺,心念電閃間已有所估猜,“何解?”

“高元的叔父高陵,曾為高句麗使者,數次趕赴大漠牙帳,因此與安特爾相識,且雙方有利益往來。”呼延翦說道,“我們完成任務的關鍵便是這個高陵。”

李風雲心領神會,當即問道,“是高陵主動找到安特爾,還是安特爾積極遊說高陵?”

安北海立即回答道,“雙方先期試探後,遂一拍即合。”

李風雲微微頷首,沉吟少許,問道,“高陵有甚條件?”

“存家留國。”呼延翦言簡意賅,就四個字,直白說就是保全高句麗王國,保全高氏王族的根本利益,而這與李風雲的預期完全相反。李風雲的預期目標是摧毀高句麗,屠滅高氏王族,徹底抹殺高句麗一族。

李風雲笑了,笑得很冷,讓呼延翦和安北海暗自惶恐。

“高陵憑什麼相信某的承諾?”李風雲直奔“要害”。

呼延翦沉默不語。安北海看到呼延翦沒有開口的意思,只好硬著頭皮說道,“因為安東的存亡。”

李風雲目露質疑之色。

安北海繼續說道,“明公傾盡安東之力攻打高句麗,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安東就完了,明公就前功盡棄了,而明公率軍長途奔襲而來,致命要害就是糧草武器嚴重短缺,只能速戰速決,拖不起,久戰不決必敗無疑,所以高陵確信,明公一定會答應他的條件,且一定會兌現承諾。”

李風雲點點頭。高陵在高句麗位高權重,深得高湯、高元父子的信任和倚重,如此人物若要獻城投降,平壤無人可以阻止,但有得必有失,正因為高陵在高句麗位高權重,勢力深厚,實力強大,也就擁有了保全高句麗的“本錢”。

事已至此,李風雲沒有選擇。首先他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拿下平壤,拿到平壤城裡的糧草武器,然後安東大軍才能在大定河戰場上堅持下去並取得最後勝利,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只能與高陵合作,如果他背信棄義,雙方反目成仇,大打出手,高陵絕望之下使出玉石俱焚的手段,後果不堪設想,最後即便李風雲“笑到了最後”,安東也未必會如願以償地獲得最大利益,一旦安東大軍損失慘重,最終能否逃脫聖主和中樞的算計,從宇文述的四面包圍中殺出去,尚未可知,更嚴重的是,接下來安東怎麼辦?南北大戰開戰在即,奄奄一息的安東又何去何從?

權衡良久,李風雲開口問道,“高元如何處置?”

此言一出,忐忑緊張的呼延翦和安北海頓時松了口氣。李風雲妥協了,事情就好辦了,局勢也就明朗了。

“高句麗走到窮途末路,高元做為大王,當然要承擔全部罪責。”安北海說道,“但高陵提出了一個不可商量之條件。”

“什麼條件?”李風雲冷笑道,“難道他還要保全高元的性命?”

“那倒不是,明公多慮了。”安北海笑道,“高陵的條件是,長安城他去打,高元他去抓,然後他將高元送給中土皇帝請罪,至於高元生死,由中土皇帝決斷。”

“這分明是要保全高元的性命。”李風雲搖搖手,“這個條件不能答應。”

安北海猶豫了片刻,說道,“明公,高陵還有一個附加條件。”

“這個高陵倒是厲害,竟然估猜到某不會留下高元的性命。”李風雲不屑說道,“什麼附加條件?高陵還有什麼手段可以要挾某?”

“薩水大戰中,高句麗人俘虜了中土大約六七萬將士。”安北海說道,“這兩年因為傷病等原因陸續死去了一兩萬,但依舊有五萬多俘虜在徒太山的窮山惡水間垂死掙扎。高陵的附加條件便是這五萬中土俘虜的生死。”

李風雲殺機畢露,不假思索地一揮手,“答應他,答應高陵的全部條件。”

(本章完)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