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熱門推薦:、 、 、 、 、 、 、

78_78982第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已經是八-九年前,西夏皇族四散奔逃,像是被衝散的鹿群。叛軍、大慶軍在西夏土地上逐鹿,他們驚慌失措地奔逃。直至遇上名叫“阿應”的少年,他才漸漸安穩下來。

在寧王眼裡,阿應對他最好,什麼事都會幫他。不管是逃亡時的刀光劍影,還是朝堂上的刀風劍雨,都有人始終擋在他身前。從前他不懂,所以總是摟著阿應問:“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呢?你為什麼選我呢?”阿應總是掠過話題,避而不談。

以前他覺得阿應是害羞,最近才知道真正的原因。阿應會選上他,不過是因為燕衝他們選上他罷了。因為他好騙、因為他愚蠢、因為易於控制!

果然,在他們的悉心引導之下,西夏漸漸衰敗,不得不向大慶俯首稱臣。一晃兩年,西夏如今已是大慶囊中之物。如果大慶百姓知道他們所崇敬的“謝三郎”居然有這等手段,不知是會欣喜還是會驚惶?那樣一個人,從一開始就立於高處,所有人都靠近不得。

比如阿應等人不時會朝大慶方向遙遙一拜,面露敬色,宛如那人還在他們眼前。想到過去種種,寧王心如刀割。既然他不夠聰明、不夠有能耐,何不放手!放手讓他回到大慶,放手讓他去一展抱負,不需要再假意留在他這麼個泰然接受大慶“封王”的懦夫蠢人身邊。

聽到那句“我是自己喜歡您”,寧王唇抖了抖,連連退了兩步。他抬眼看著眼前那熟悉的臉龐,心臟一下一下地縮緊。都這樣了,他怎麼還能理直氣壯地說出這樣的話來,且不說、且不說——

寧王眼底掠過一絲茫然。

按道理說,他們之間理應隔著家仇國恨。可他自幼不受寵,叔伯與兄長之間爾虞我詐,恨不得把所有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人除之而後快,對西夏皇室的感情他還真沒多少。至於西夏亡於他之手這一點,也沒什麼好指責的,成王敗寇罷了。從他被選上的那一刻這一切就已經埋下了根源,大慶這邊以有心算無心,他怎麼都算不過的。那些曾經是他子民的百姓,在大慶人踏上西夏土地時全都歡欣鼓舞,可見他這個皇帝當得並不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真要這樣算起來,他們之間其實也並無太大仇怨。

只是那麼多年的欺瞞哄騙,一句“喜歡”就能一筆帶過嗎?

要他安然接受,肯定是不可能的。

寧王狠下心說:“我不想再見到你。”

阿應直直地單膝跪地,並不動搖。

寧王盯著那雙熟悉的眼睛,眼眶有些發熱。這傢伙就是吃定了他下不了手殺他,甚至狠不下心趕他走……

寧王咬咬牙,說道:“以後你在我面前都戴上面具,我不想看到你的臉。”

阿應聞言心神一鬆,緩聲應道:“好。”

能留下就好,來日方長。

寧王留下了人,不代表他真正接受。第二天他又去求見“謝三郎”,比之當年在涼州的清閒自如,在京中的“謝三郎”似乎忙碌得很,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急得身邊的人一天到晚追在他身後盯著,生怕他不吃飯不休息。

寧王要見,謝則安放下手裡的事兒出來迎客。

相比宮中見面時的模樣,謝則安此時穿得比較隨意,頭上也沒戴官帽,只用發冠簡單束起。見了寧王,謝則安微微一笑,向寧王問好:“殿下。”

寧王回了聲“謝尚書,叨擾了”,然後在謝則安示意下落座飲茶。

兩人都沒有直入正題,而是你來我往地閒聊著。謝則安雖然不知道寧王的來意,卻面帶微笑耐心應對。

最終是寧王先沉不住氣。

到底還年輕,遇事很難像謝則安那樣穩若泰山。寧王直接說出真正的來意:“你不想把阿應召回嗎?”

謝則安略略一頓,認真地和寧王對視。察覺寧王眼底的試探,謝則安大致明白了寧王的想法。他放下茶杯,說道:“我遇上阿應的時候,才十歲。那時我第一次進京,在張大哥的義助下發家,買下了第一處宅院。有了宅院,自然就得買些人回來差遣,於是我去挑了些人回家。這些人是最開始跟著我的人,也是我最信任的人,我把很多本領都教給了他們。阿應是其中之一,他父親和芸娘的父親都是被誣陷下獄,他們年紀尚小,卻因家中的變故被發賣為奴。”

寧王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事。

謝則安說:“我挑的人,都有經歷過不小的苦難。但我從他們的眼睛裡看到了一種不甘墮落、不甘平庸的決然,尤其是阿應,我遇上他的時候他正在被打,但他一聲都沒哼……”

寧王垂下頭。

謝則安說:“我把他也買回了家。兩年之後,我借先生之手替他和芸娘的父親翻了案。他們立誓永遠效忠於我,絕不背叛。”

寧王的手掌微微顫抖。那樣的過去,是他從來不曾知曉的。再遇上他之前,阿應已經遇上了這麼一個“謝三郎”。“謝三郎”救他於水火之中,幫他替他家裡平反,教予他一身本領——這樣一個“謝三郎”,他怎麼可能爭得過。

謝則安說:“但是,其實阿應不喜歡我。”

寧王霍然抬眼。

寧王到底還只是個半大少年,心裡的想法全都寫在臉上。謝則安看在眼裡,心中一軟,忍不住抬手輕輕拍撫寧王的腦袋:“他雖然效忠於我,但並不喜歡我。”他收回自己唐突的手,淡淡地說出事實,“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我這樣的人其實並不討喜,我做的事坦蕩的少,謀算的多,結果雖是大家所樂見的,手段卻並非人人都認同。阿應少時遭了不少苦難,更喜歡率真直接的人,我這樣的,他敬他畏,但談不上由衷的認可和喜歡。相較之下,呆在你身邊的日子應該是他最快活的時光。”

寧王怔怔地說不出話來。

謝則安淡笑起來:“殿下,你若是實在不想阿應再呆在你身邊,那就讓他回來吧。當然,回來的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他的心不在這兒。”

寧王眼眶微紅。

謝則安正要再說,卻聽有人來報:“陛下進來了。”謝則安一怔,眼底有了幾分無奈。趙崇昭這傢伙永遠是這脾氣,聽說他和誰走得近就大咧咧地跑過來示威——即使別人壓根看不出他在炫耀什麼。

謝則安抬眼看向拱門處,趙崇昭大大方方地邁進來,手裡提著個紙包。

趙崇昭早聽人稟報說寧王來找謝則安,想到寧王那天一而再再而三地往謝則安身上瞅,趙崇昭哪裡坐得住?不過這回他學聰明了,在謝則安開口之前先笑著抓住謝則安的手掌,一手將手裡提溜著的繩子塞了過去:“三郎你喜歡吃的荷葉酥,剛在路上看到就想到了三郎你,所以買了過來找你。”

荷葉酥其實也是謝則安自己搗騰出來的,正是酷暑天氣,荷葉的清香有助於祛暑,他這人從小怕熱,自然得變著法兒犒勞自己。趙崇昭雖是借花獻佛,卻也確實是用了心的,謝則安笑了笑,解開紙包隨意地擺到桌上的點心旁:“殿下你要試試嗎?”

寧王雖然覺得趙崇昭和謝則安之間過於親近,可想到大慶本就講究君臣相得,倒也沒想太多。他禮數周全地向趙崇昭問好,在謝則安的邀請之下嘗了一塊。

見趙崇昭與謝則安似乎有事情要談,寧王起身離開。

寧王一走,趙崇昭才開口問:“三郎,他怎麼會到你府上來?”

謝則安說:“沒什麼,他知道阿應的事了。”當年趙英早把他在西夏那邊做的事告訴趙崇昭,謝則安沒有隱瞞的必要。

趙崇昭點點頭。那個“阿應”他是知道的,原本是犯官之子,被謝則安買下之後家裡也被平反了。只不過平反了又如何?許多人心裡其實已經對趙家皇室失去期望。比如謝季禹。謝季禹明明才華過人,卻故意沒參加科舉,連個功名都不願意拿。

後來他那“同進士”出身一直為人所詬病,謝季禹也不在乎。當年謝季禹老師身死帝京,趙英對他做出再多的彌補也是枉然。

在阿應心裡,趙家皇室依然是不辨黑白、令他家破人亡的存在。謝則安用他的時候燕衝還曾經勸阻過,沒想到陰差陽錯之下他竟成了西夏小皇帝最看重的心腹。自己得了個圓滿,趙崇昭心態挺好,關心起寧王和阿應來:“他們之間沒出什麼問題吧?”

謝則安說:“換了誰發現這種事都不可能不在意。”他雖然勸了,但能有多大成效還真不知道。畢竟在寧王心裡,他大概比阿應還可惡——那可都是他出的主意。

可惜戰場之上,從來容不下心軟。

謝則安只能說:“只不過感情一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阿應是個苦命人,說不定他們之間還有轉機。”

趙崇昭看出謝則安興致不高,點了點頭,沒再多說。

寧王一行人離京時,阿應也走了。

只不過他臉上帶了個銀面具,普普通通,毫無特色,恰好把他整張臉擋住了。

圍觀寧王車架的人都嘖嘖稱奇。

而就在寧王一行人離去不久,氣候漸漸轉涼,從夏入了秋。

一騎快馬從北方疾馳南下,帶來了北方的訊息。

比快馬更快的,是北邊飛回的飛奴。

謝則安第一時間得到了訊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春溪笛曉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