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伏地陣、回馬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黑旗軍打下肇慶,頗為不易。楊烜準備在此多停留幾天,更好地招募人才、工匠。

沒過多久,清軍也追了過來。

西江北岸鼎湖山那邊,廣州將軍穆特恩率領了四千八旗、綠營,另有地主團練兩千人,把鼎湖山團團圍住。

西江南岸羚羊峽那邊,廣東陸路提督陶煜率領了兩千名綠營兵,另有一千名地主團練,逼近了羚羊峽。

另外,肇慶城北,另有兩千多名潮州籍綠營兵,由潮州鎮總兵統帶。這處綠營兵十分膽小,隔著北嶺山與黑旗軍對峙,絲毫沒有反攻肇慶的跡象。

這三路清軍,以穆特恩部最為精銳,兵力最盛,作戰最為積極。

這天,黑旗軍參謀長馮可欽向楊烜發生急信,聲稱穆特恩進攻鼎湖山甚急,守軍不支,請楊烜速派援兵。

馮可欽負責守衛鼎湖山、羚羊峽兩座險隘,手下只有八百兵馬。他心思縝密,巧用地形,挖掘深壕,引入江水,把八百兵馬用到了極致。

討論群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有他守衛鼎湖山、羚羊峽,穆特恩的追兵就不能靠近肇慶。這為楊烜奪取肇慶,招募人才、工匠爭取了時間。

但如今穆特恩進攻甚為猛烈,馮可欽漸漸不支,只得向楊烜求援。楊烜知道,馮可欽性格堅韌,大局意識強。不到迫不得已,他是不會向自己求援的。

這個穆特恩,像瘋狗一樣緊咬黑旗軍。不把他打疼,他是不會鬆口的。

楊烜計議已定,決計傾巢出動,前往鼎湖山救急。現在黑旗軍已有三千人馬,除去鼎湖山、羚羊峽八百守軍,再除去水營,留下防守肇慶的必要力量,楊烜還可抽出一千兵馬。

他把這一千人馬全部帶上,出城直奔鼎湖山而去。

鼎湖山位於肇慶城東北方向,是黑旗軍防禦穆特恩追兵的第一道防線。如果黑旗軍守不住鼎湖山,穆特恩就能向前推進到北嶺山。

一旦穆特恩拿下北嶺山,就能與潮州鎮總兵取得聯絡,就能在北嶺山上架設火炮,直接轟擊肇慶城。那時候,黑旗軍再防守肇慶城就沒有意義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鼎湖山頗為陡峭,形如大鼎,因山頂凹陷,積水形成一片小湖,故被取名為鼎湖山。有湖就有水源,只要守軍糧食不斷,就能堅守相當長的時間。

穆特恩若想反攻肇慶,必須攻下鼎湖山。

不然,清軍就要繞遠路到北嶺山,從北面進攻肇慶。這樣一來,清軍就要繞遠路,翻高山,沒法運輸輜重,根本就行不通。

首發&:塔>-讀小說

若穆特恩捨棄鼎湖山,直趨肇慶城東,也不可行。因為羚羊峽地跨西江南北,在西江北岸另有一處高地,名叫龍門頂。龍門頂加上鼎湖山、北嶺山,把肇慶城合圍在西江北岸,只在城東方向留出一條通道。

清軍越過鼎湖山,就會受到龍門頂、北嶺山處黑旗軍的阻擊。到時候,鼎湖山守軍再下山截斷清軍退路,穆特恩就危險了。

所以,穆特恩只能傾盡全力,先拿下鼎湖山再說。

楊烜親率一千兵馬,直奔鼎湖山而去。路過龍門頂,三營長張運賢已在此守候多時。馮可欽親自守衛鼎湖山,令張運賢守羚羊峽。

一見到楊烜,張運賢便說道:“大帥,穆特恩有六千清軍,攻打鼎湖山一日緊似一日。為了增援參謀長,我只好從羚羊峽這邊抽取兵力。羚羊峽防線空虛已極,我只能收縮防線,先保住龍門頂再說。”

形勢所迫,楊烜也不便怪罪張運賢,問道:“西江南岸羚羊峽還有多少兵馬?龍門頂這有還有多少?”

張運賢答道:“南岸還有不到一百人,充作疑兵。幸賴水營支援,清軍不知我軍虛實,暫時還不敢發動總攻。龍門頂山體比較小,我們在此駐有一百人。

“剩下六百多人,全部在鼎湖山,歸參謀長指揮。目前,清軍已經掃清了鼎湖山外圍據點,正在準備進攻鼎湖山主炮臺。”

楊烜沉思片刻,拿望遠鏡看了下鼎湖山。只見遠處漫山遍野都是清軍營帳,只有鼎湖山頂還樹著黑旗軍的旗幟。清軍勢大,馮可欽已經陷入重圍。

是時候撤退了,馮可欽要撤出鼎湖山,黑旗軍也要撤出肇慶。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

楊烜不動聲色,說道:“你和參謀長孤軍守衛羚羊峽、鼎湖山,為黑旗軍主力奪下肇慶、招兵買馬,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你們的任務完成的很好!

“我已派人通知參謀長,讓他準備撤出鼎湖山。羚羊峽這邊,你也做好撤退準備。這一仗,我們必能打疼穆特恩,必能打殘清軍,這樣方好乘勝西進廣西。”

說罷,楊烜為張運賢指點機宜,準備打擊穆特恩。

張運賢聽罷大喜,一邊摩拳擦掌,一邊說道:“大帥神機妙算,必能一戰打垮清軍。”

別過張運賢,楊烜率領一千黑旗軍,直撲鼎湖山外的清軍。

清軍仗著人多,把鼎湖山圍得水洩不通。

眼見黑旗軍來勢洶洶,穆特恩只得分出兵馬迎戰楊烜。如此一來,鼎湖山外的清軍包圍圈鬆懈開來,出現了漏洞。

山上的黑旗軍看到“楊”字大旗,知道楊烜親自過來營救他們,頓時軍心大振。他們燒燬營寨,把輕型洋鐵炮綁上戰馬上,又把山上原有的清軍大炮盡數炸燬,然後從山上衝了下來。

清軍包圍圈已經出現漏洞,山上的黑旗軍又居高臨下俯衝。戰不多時,山上黑旗軍成功突圍,與楊烜的援軍合軍一處,向肇慶城方向撤去。

穆特恩難得打了一次勝仗,見黑旗軍撤退頗為狼狽,隊形散亂,頓時來了勇氣,下令清軍奮起急追。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若清軍能追上黑旗軍,說不定就能混進肇慶城。只要有一隊清軍混進肇慶城,穆特恩就有把握光復肇慶!

追到龍門頂一帶,黑旗軍突然不見了蹤影。地上也散落了許多糧袋、土槍、土炮,清軍紛紛下馬撿拾戰利品。

穆特恩見前面左側是龍門頂,右側是北嶺山,只有中間一條通道。現在,通道上都是黑旗軍遺棄的物資。他心感不妙,拿出望遠鏡,仔細一看:

黑旗軍都伏在了前方北嶺山山腳下,馬僕地,人亦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這便是太平軍有名的“伏地陣”。太平軍被清軍窮追不捨,山窮水盡、無路可退之時,往往行此伏地陣。屆時,太平軍人馬全部伏在地上,清軍茫然四顧,不知太平軍撤到了哪裡。太平軍再突然站起,殺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穆特恩大呼中計,急忙下令撤退。怎奈這裡是一條狹長的通道,北側為北嶺山、鼎湖山,南側為龍門頂、西江。清軍隊形密集,人馬暴露,急切間難以後撤。

突然一聲炮響,北嶺山、龍門頂上火炮齊放,炸得清軍人仰馬翻。不多時,炮聲停止,穆特恩長舒一口氣,指揮部隊後隊變前隊,向鼎湖山大營撤退。

然而,炮聲剛停,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至今,直逼清軍而來:剛才那隊撤退的黑旗軍,殺了個回馬槍!

北嶺山上、龍門頂上的黑旗軍伏兵,此刻也從山上俯衝下來,追上清軍後隊,大肆砍殺。

清軍兵敗如山倒,自相踐踏,毫無抵抗意志。穆特恩試圖阻止敗兵,連殺兩個把總,卻絲毫不起作用。他仰天長嘆,只得跳上戰馬,引導敗兵向後撤退。

討論群563743675

黑旗軍一直追到鼎湖山下,俘殺清軍一千五百多人,一把火燒掉清軍設在鼎湖山的大營,直至天黑才引軍撤回肇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