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工商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郭嵩燾進士出身,從小接受的都是傳統教育。但這幾年,他開始發奮西學,致力於研究洋務,對此頗有見解。

看到徐繼作畬在奏摺上提倡自由經濟,郭嵩燾大為讚賞,說道:

“查英吉利、法蘭西兩國,皆採取重商主義,鼓勵發展工商業。兩國的商人地位甚高,以至於有因經商成功,而封爵、而授官者。

“英吉利國之殖民印度,政府不出一兵一卒,亦不花一分一毫,而是對商人授予特許經營權,允許商人集資冒險。今之印度,實非英國女王所有,亦非英國政府所有,而為東印度公司所有。

“查究東印度公司,則為英國商人所有。是故,今之印度,即古之天竺,實由英國商人所有。當年殖民印度的英國商人,無不發財、升官、封爵。

“而俄羅斯國,本與我國相似,仍以農業為根本。農村為地主所有,地主領有農奴,驅使農奴耕種土地,農業所獲皆歸地主,地主再向政府繳稅。

“俄羅斯國之彼得大帝,積極學習歐洲列強,始在俄羅斯開創工商業,奠定俄國強大之基礎。俄羅斯國相比於我國,顯然強於我國。因為俄羅斯國有工商業,而我國無工商業。

“然而,俄羅斯國之相比於英吉利國、法蘭西國,工業不如,商業又不如。因此,俄國軍隊亦不如於英國軍隊、法國軍隊。

“前兩年,三國在克里米亞戰場大打出手。俄軍節節敗退,直至一敗塗地。愚以為,俄國之敗,實敗於工商業。英法之勝,實勝於工商業。

“大清要自強,固然要從各方面發力。但根本之策,仍在於鼓勵發展工商業,在於提高商人地位。”

高心夔在洋務上的見識不如郭嵩燾。肅順忙於政務,心思都圍著咸豐轉,更不可能閒下來留心洋務。兩人都表現出很強的興趣,示意郭嵩燾講下去。

郭嵩燾定一定神,說道:“要鼓勵工商業,要提高商人地位,就要從根本處入手,首先修改法律。英吉利國、法蘭西國鼓勵工商,為此修訂了完善的法律,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

“修改法律,首先要明確財產權,尊重財產私有。我國之《大清律》,前後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訂。高宗御覽鑑定後,正式‘刊佈中外,永遠遵行’。

“法律之外,又有判例,合稱為《大清律例》。《大清律例》每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至今已經相當完備。其精妙繁複,包羅萬象,實乃歷代律例之集大成者。

“然則,律例雖好,卻承襲傳統,致力於維護小農社會,對工商業發展極為不利。譬如,《大清律例》明確規定,‘凡祖父母、父母在,子孫別立戶籍,分異財產者,杖一百。若居父母喪而兄弟別立戶籍,分異財產者杖八十。’

“這種規定,理由冠冕堂皇。《大清律例》上專門有解釋,說是‘祖父母、父母在,子孫不得私財,禮也。居喪則兄弟猶侍乎親也,若遂別立戶籍,分異財產,均為不孝,故有杖一百、八十之罪。仍令合籍共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有此規定在,民間的財產都聚合在家庭,乃至家族手中。有志之士若想興辦工商業,必須得是一家之主。若非一家之主,誰敢背上不孝的罵名,誰敢承擔‘違逆父命、分異財產’的罪名?

“由是觀之,不廢《大清律例》,何以發展工商?”

廢除《大清律例》?這個問題,肅順連想都不敢想。他一向獨斷專行,對郭嵩燾卻相當尊重,委婉地說道:

“筠仙,《大清律例》乃治國之本。高宗當年對律例非常重視,召集大量臣工,對前朝律文及成例重新編定,形成《欽定大清律例》,並詔令‘刊佈中外,永遠遵行’。

“既有高宗的訓令,皇上哪敢輕言廢除《大清律例》?只有想辦法修修補補罷了!”

郭嵩燾聽罷,不由得暗自神傷。

肅順倒不由得想起曾國藩寫給他的信,說郭嵩燾“芬芳悱惻,然著述之才,非繁鉅之才也”。

曾國藩的意思是,郭嵩燾為人有大才,適合著書立說,做個閒雲野鶴,不是能夠勝任具體政務的人。因為滿清官場昏暗,郭嵩燾急於求成,必與官場同僚不和,辦不成大事。

在給胡林翼的信中,曾國藩的話更加直白,議論郭嵩燾“筠仙性情篤摯,不患其不任事,而患其過於任事,急於求效,宜令其專任蘇松糧儲道,不署他缺,並不管軍務餉務。使其權輕而不遭疑忌,事簡而可精謀慮,至要至要。”

曾國藩一生有兩個摯友,一個是劉蓉,另一個就是郭嵩燾。他對郭嵩燾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

(歷史上,郭嵩燾就像一個孤獨的先驅者,思想不被理解,行為不被接受。洋務未成風氣時,他就大談洋務,受到頑固派的攻擊。洋務風氣漸開時,他開始批判“中體西用”的思想,主張全面學習西方,同樣不容於洋務派。

(倒是他在歐洲擔任外交使節時,風度翩翩,不卑不亢,按照國際慣例辦理外交事務,受到歐洲各國的一致好評。)

從肅順的話語中,郭嵩燾也能看出來,肅順受咸豐信任,是當今朝廷中最有魄力、最想改革弊政的人。但滿清積重難返,肅順同樣不敢大刀闊斧的改革,只能小心揣摩咸豐的心思,做一點修修補補的工作。

他不由得想起了中華帝國。與滿清相反,中華帝國完全沒有這種歷史包袱。中華帝國推行重商主義,除了立法、爭取商人階層支援外,還有一個簡單粗暴、直截了當的大殺器:均田免賦!

中華帝國每佔領一地,就把地主的土地平均給農民。農民有了土地,可以實現溫飽,不會再揭竿而起。困擾中國兩千年的民變問題,至此得到徹底解決。

地主失去土地,也無法再購買土地。因為按照當前的均田免賦政策,除非由政府統一徵購,禁止私人買賣土地。在均田免賦的過程中,地主得到工廠股票、國債等補償。

這些五花八門的金融品並不能像銀錢那樣自由流通,最終透過各種方式,轉化為工商業投資。

滿清政府的支持者是地主,地主的最大財產就是土地。滿清顯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仿效中華帝國實行均田免賦。

各國歷史經驗表明,不解決土地問題,就無法有效地發展工商業。而工商業正是洋務的重中之重,中華帝國與大清國爭奪天下,歸根結底要看誰的洋務辦得更好,誰的工商業更發達。

中華帝國的工商業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而滿清工商業仍在艱難起步。雖然興辦了一些企業,但大都是官營企業,效率低下,浪費驚人,至今連洋槍洋炮都無法仿造,只能生產一些簡單的子彈。

聯想到這些,郭嵩燾的心情更加黯淡,與肅順、高心夔談洋務的興致都提不起來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