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錢江逸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中午休息,楊烜與眾人一起吃便飯。席間,總參謀長馮可欽講了個故事,足為眾人下飯。

有個名叫錢江的策士,原本在江北大營當差。江北大營潰敗後,錢江歸順革命軍。此人的經歷頗為傳奇,為人足智多謀,好大話,多奇計。

第一次鴉片戰爭前,錢江前往廣州,支援林則徐禁菸,受到林則徐的器重。兩國開戰後,錢江十分活躍,屢屢向當時主持前線作戰的宗室奕經、親貴伊里布等人獻策,可惜都不得用。

戰後,錢江聯絡廣州名士,草擬《全粵義士義民公檄》,公開張貼在明倫堂上。廣州紳民受錢江煽動,聽從他的調遣,隨他一起焚燒英國商館。

當時的欽差大臣伊里布,將錢江捕獲,罰戍新疆。在新疆,錢江與林則徐再度相遇。兩人惺惺相惜,林則徐起復後,設法開脫了錢江的罪名,把他帶回了內地。

不久之後,林則徐病死。錢江沒了恩主,四處遊蕩,據說一度做了洪秀全的謀士。江湖上傳言,太平軍北上湖南時,原本打算入川。錢江炮製出了《上天王書》和《興王策》,極力建議洪秀全定都金陵。

之後,錢江消停了好長時間。有人說,錢江見太平軍過於殘暴,難成大器,便想法逃出了南京,跑到鎮江九華山隱居。

後來,這事被江南大營統帥向榮聽說了。向榮派兵逼他下山,索計於錢江。錢江獻計,說太平軍徒有其表,清軍不妨紮營於天京城下,以此向咸豐邀寵。

向榮依計,把大營推進到孝陵衛。咸豐果然中計,認為向榮忠勇可嘉,放手讓他擔任江南大營統帥。

錢江則擔心太平軍認出自己,藉口脫離江南大營,輾轉來到江北大營,投入到幫辦大臣雷以諴的幕下。

錢江向雷以諴獻了兩條奇計,對穩固江北大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第一條奇計,便是向朝廷索取空白部照,賣官鬻爵。平常年月,普通人若要捐官,必須到京城吏部買部照。吏部衙門大,門難進,各級書吏也要靠此發財,趁機上下盤剝。

老百姓捐官不易,跑到京城費盡周折,花了不少冤枉錢,才能買到一個部照,所以對此並不積極。

錢江卻認為,不妨以軍事緊急、道路不通為由,向朝廷索取蓋過部印的空白部照,拿到揚州就地售賣。江北大營所在地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向他們推銷部照還不簡單?

鹽商買部照,並不圖當官,無非是想有個官場身份,方便與官員來往,見到大老爺後不必下跪。有了這種空白部照後,鹽商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省去來往京城的旅費、吏部書吏的盤剝,是一件非常爽快的事。

雷以誠據此奏報,果然得到清廷的批准。此計極為受用,揚州鹽商無不捐有三品道員的官銜。

清廷原有規定,捐官最多捐到三品道員。再往上,到二品的紅頂子,必須要有特殊的功勞,要有分量足夠重的大佬的舉薦。這亦難不倒揚州鹽商,他們各託關系,各找門路。

弄到最後,揚州鹽商人手一個紅頂子。一到鹽政衙門開會,滿屋的紅頂子,反把從三品的兩淮鹽運使比了下去。

不過,此計雖好,卻是一錘子買賣,只能應一時之急。錢江又使出了第二條奇計,便是創設厘金,可以細水長流,綿綿不絕。

江南大營在揚州城外商埠碼頭設立釐卡,對來往客商收取商稅,每次收取貨物價值的百分之一。商人繳納了厘金稅,再提高貨物價格,相當於厘金稅均攤到了每個老百姓手裡。

表面看起來,厘金稅十分輕微,但積累下來非常可觀。軍隊靠厘金得以自籌餉銀,朝廷也不花一分一毫。此計迅速推廣開來,成為江南江北大營、湘軍籌措餉銀的重要手段。

(厘金的危害,前文已經講過,這裡不再贅述。此稅實乃近代中國之毒瘤,亦為孽滋軍閥之溫床。)

不久前,江北大營潰敗,錢江認為帝國必將取代滿清,欣然歸順革命軍,受到革命軍的禮遇。

馮可欽說道:“此輩若是生在戰國時期,恐怕早就像張儀、蘇秦那樣,懷揣六國相印了。不過,錢江在江北大營呆了多年,頗曉清軍秘密。

“據他講,俄國公使普提雅廷向清廷建議,願意幫滿清訓練一支新軍。當朝權臣肅順頗為心動,到咸豐那裡碰了壁。

“咸豐另有打算,準備挑選八旗健兒,配以洋槍,招募洋人教官,自行編練一支新軍,作為皇室的禁衛軍。如此一來,清廷不必假俄國人之手,可以完全掌控這支新軍。

“咸豐看中了德興阿,認為德興阿在江北大營多年,熟悉前方戰事。他是將才又非帥才,咸豐正可以練新軍為藉口,把德興阿調離江北大營。

“誰知道,德興阿做江北大營統帥,一朝權在手,十分過癮,拖延不願回京。後來,步一師渡江打擊江北大營,此事便沒了下文。”

這事也不新鮮,情報局那邊早有報告,說俄國公使普提雅廷兩面三刀,揹著帝國跟滿清搞小動作。

眾人對此各有議論。

楊烜說:“滿清以例治國,因循守舊,想練新軍談何容易?軍興以來,滿清的綠營、八旗不堪一擊,至今未有絲毫改革。所謂積重難返,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陸雨晨一向不待見俄國,說道:“俄國人最是陰險狡詐,從來不安好心,又對領土非常偏執。不久前,俄軍在克里米亞戰爭遭受了史無前例的慘敗。

“據說,沙皇尼古拉一世是死於自殺。他對克里米亞戰局絕望,又無顏面對臣民,選擇在1855年3月2日自殺。考慮到俄國當前的財政情況,我認為俄國必然無法償還拖欠我們的軍火貨款。

“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收回阿拉斯加地區。但我國與阿拉斯加相距萬里,俄國是否願意爽快地交出阿拉斯加,我國能否順利接收阿拉斯加,都需要我們提前考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談到俄國,話題又沉重起來。陳虹說道:“根據情報局的報告,1854年1月,尼古拉一世批准了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提出的‘武裝航行黑龍江’計劃。

“這個侵略計劃下達後,距今不過一年半時間,俄軍就組織了武裝分隊,侵入了黑龍江下游大部分地區。我們一定不能承認俄軍對外東北的佔領,日後一定要據理力爭。”

楊烜神色凝重,嘆道:“依我看,我國的立國之戰,對手很可能是俄國呀。”

馮可欽很是自信,說道:“美國秉持孤立主義,不會輕易與我國開戰。英法兩國國力強,海軍強,若我們與英法開戰,著實有些吃力。但對於俄國,咱們革命軍並不怯他,也有信心打敗他。”

軍隊有信心打敗俄軍,眾人十分振奮,紛紛附和,午飯氣氛緩和不少。

楊烜轉移話題,回到錢江身上,問道:“錢江既然多奇計,投順我軍之後,可獻過什麼奇計?”

馮可欽故作輕鬆,笑道:“錢江建議,我軍可以選擇一支勁旅,走海路直趨天津大沽口。陸軍在此登陸,向北京挺進。

“滿清京畿十萬八旗,只有兩三萬蒙古馬隊可堪一戰。這些蒙古馬隊數目聽起來唬人,其實常備軍只有兩三千人,剩下兩萬多人平時都是牧民,不習戰陣。

“因此,錢江說,我軍只要有兩萬精銳在大沽口登陸,就有把握打敗蒙古馬隊,攻克北京,直取紫禁城。佔了北京,就可號令天下,傳檄各省,豈不快哉?”

眾人都把目光投向楊烜。

楊烜恍然大悟,馮可欽說了半天錢江,原來是在勸諫自己奇襲北京。怪不得,步一師師長楊田也有這種建議,說不定就是受了錢江的攛掇。

楊烜笑笑,說道:“蘇浙兩省尚未消化完畢,湘軍又懸居長江上遊,如鯁在喉。不除湘軍,吾不北伐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