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六省欽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與其聽軍機大臣們爭執不休,咸豐更喜歡與肅順獨對。肅順精明強幹,見解獨到,不避譏議,決斷很快,三言兩語就能抓住問題的要害、

咸豐十分滿意。最後,君臣二人把話題轉移到浙江、湖北的戰事上。咸豐要求肅順不必顧忌什麼,有什麼想法,但說無妨。

肅順受到鼓勵,說道:“從各地遞過來的奏摺來看,洪楊內訌後,楊逆乘虛而入,竊居金陵。各地的長毛餘孽,惶惶如喪家之犬,有投降官軍的,有自立門戶的,但至少有一半投降了粵匪。

“長毛已經滅國,不足為慮。代之而起的,則是楊逆的粵匪。此賊老奸巨猾,最擅長蠱惑人心,又得到了夷人的支援,實乃大清心腹之患。要滅此巨賊,非使出超常規的舉措不可!”

超常規的舉措?何為非常規的舉措?

不等咸豐發問,肅順接著說道:“剛才軍機大臣議論湘軍與江南江北大營孰輕孰重,軍餉應當優先供給哪支軍隊。臣以為,這些議論皆是細枝末節,無關宏旨。

“湘軍也好,江南江北大營也好,都是官軍,都是皇上的軍隊,都已殺賊為榮。歷來成大事,必須事權統一,朝廷不為遙制。

“臣以為,應當任命一個欽差大臣,統一指揮前線戰事,節制江蘇、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六省軍務,六省督撫提鎮均受其節制。如此,方有望滅此巨賊。”

“節制六省軍務?”咸豐不由得脫口而出,驚詫地說道:“這不就是明朝的督師了嗎?本朝從未有過此等先例,更沒有節省數省軍務,號令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的欽差大臣!”

肅順不慌不忙,說道:“皇上說得不錯,本朝無此先例。但粵匪猖獗,其勢囂張,朝廷非放權給地方,不能滅此巨賊。”

咸豐備感淒涼,說道:“朝末時,農民軍起義四起,大清起於東北。明朝有亡國之禍,才開始設定督師,地位在總督之上。難不成,我大清也已面臨亡國之禍,朕將成亡國之君?”

肅順一看話風不對,連忙下跪,痛哭流涕地說道:“都是臣等無能,不能為皇上分憂。”

咸豐亦悲傷地擠出了幾滴淚水,扶起肅順,說道:“肅六,還好有你與朕同舟共濟。你只管說,不必憂懼什麼,只要於國家有利,朕一定採納。”

肅順機變極快,窺見咸豐神色已經恢復了鎮定,便換了個角度,說道:

“國朝初年,戰事頻繁,多有猛將拜為大將軍。譬如,定國大將軍多鐸、靖遠大將軍阿濟格、定西大將軍豪格、定遠大將軍濟爾哈朗等。”

咸豐點點頭,說道:“國朝之初,我八旗健兒猛將如雲,哪像現在這樣不堪一擊?但凡是八旗有用,朕也不至於要倚重曾國藩的團練。”

肅順一向主張重用漢人,連忙接話道:

“曾國藩辦理團練,還是很有一套的。當年那麼多人同時辦團練,只有曾國藩的湘軍能打。臣以為,還得重用曾國藩,給他以督撫的實權。”

咸豐嘆口氣,說道:“朕也已有此意,正想聽取你的意見。湘軍攻克武昌,朕本來有意讓曾國藩做巡撫,上諭都發出去了。後來,祁寯藻在一旁讒言,彭蘊章也不贊同,朕只好讓布政使陶恩培做了巡撫。

“誰知道,陶恩培一無用處,楊霈也只會紙上談兵。長毛賊很快反攻武昌,曾國藩見死不救,坐看長毛破城,武昌又落入了長毛手裡。”

肅順知道,咸豐一直對曾國藩有意見,倒不是他不忠於朝廷,而是曾國藩軍權在握,令咸豐頗感猜忌。湘軍只聽曾國藩一人的,不聽朝廷的,換了誰做皇帝都不放心。

他略一思索,說道:“冤冤相報,何時了。當初湘軍破城,楊霈搶功,與曾國藩結怨。長毛反攻武昌時,曾國藩在江西受挫,湘軍被分割成數部。曾國藩支援不積極,反教長毛乘虛而入。”

這等於在為曾國藩開脫了。咸豐不以為忤,嘆道:“要是當時就讓曾國藩做了湖北巡撫,說不定現在武昌還有官軍手裡。”

做出的事反正又撤不回,有什麼好後悔的?肅順果斷地說道:“皇上無需自責。湘軍與綠營不和,曾國藩那時候書生氣太重,不一定能當好湖北巡撫。”

“噢”,咸豐眼前一亮,說道:“聽說曾國藩這幾年,一邊帶兵,一邊治學,理學功夫大有長進,性子也磨得堅韌柔和。可有此事?”

肅順逮住機會,說道:“皇上說得沒錯。曾國藩有統帥之才,實乃國之柱石。他手下大將大多為書生,拜曾國藩為師,湘軍內部十分團結。”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咸豐點點頭,陷入了沉思。

肅順不便打擾,小心窺侍著咸豐的神態,思考應對之策。

片刻之後,咸豐說道:“你剛才所奏,派一人節省六省軍務,此計暫時不可行。我想,退而求其次,以金陵上游的湖北、江西、安徽三省,派一欽差大臣,節制三省軍務。

“金陵下游的江蘇、浙江,包括福建,派一欽差大臣,節制三省軍務。這兩個欽差大臣,要賦予其軍政大權,督撫提鎮以下文武官員皆受其節制。”

肅順略感失望。咸豐此舉,仍是把南方的戰事分成了兩個戰場,事權仍不統一。不過,這相比以前,顯然已是巨大的進步。

於是,君臣二人開始商量欽差大臣的人選。肅順說道:

“以往朝廷派兵平叛,往往從中樞選派大臣擔任欽差。但大臣不經戎陣,不懂兵事,往往喪城失地。如長毛初起時的賽尚阿、徐廣縉等人。因此,臣以為,此次選派欽差,仍應從六省大臣中選取。”

咸豐亦有此意,欣然同意了肅順的意見。

肅順說道:“鄂贛皖三省,有聲望的大臣有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湖南巡撫駱秉章、湘軍統帥曾國藩。駱秉章年紀偏大,官文因人成事,湘軍還要入浙作戰。倒是胡林翼精明強幹,可為三省欽差大臣。”

咸豐皺眉道:“胡林翼?會不會資望淺了點?”

肅順知道,咸豐有意讓官文擔任三省欽差。自長毛禍亂,朝廷只得重用有能力的漢人。南方各省督撫中,滿人只剩一個官文。若再讓胡林翼做欽差,滿人的面子就不好看了。

肅順卻說:“官文自身能力很一般,因人成事,這個人便是胡林翼。聽說胡林翼為了擺脫官文掣肘,讓夫人結交官文的小妾。官文也樂得自在,放手讓胡林翼獨攬大權,官文只是簽字畫諾而已。”

咸豐挑起了眉毛,問道:“有這種事?”

胡林翼是肅順和軍機大臣文慶一起保薦的,肅順當然要維護他,便毫不遲疑地說道:“確有此事。官文為人精明,做官也很有一套,可惜不能應付危局,更不能勝任節制三省軍務的欽差。”

咸豐思考片刻,同意了肅順的主張,說道:“好吧,朕就讓胡林翼節制鄂贛皖三省軍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蘇浙閩三省,肅順毫不猶豫地推薦了曾國藩。他說:

“蘇浙閩三省,文官有兩江總督何桂清、閩浙總督黃宗漢、浙江巡撫羅遵殿、江蘇巡撫徐有壬;武將有江北大營統帥德興阿、江南大營統帥和春。

“以臣觀之,這些人都不足以出任欽差,都難以抵擋粵匪入寇。不如調曾國藩為欽差,節制三省軍務。有了這個任命,即便曾國藩不想援助江浙,也非去不可。”

兩江、閩浙皆為彭蘊章**的地盤,一向不容他人置喙。但戰事危急,彭蘊章的同年們,包括何桂清、黃宗漢、張芾等,皆原形畢露,急需湘軍入境增援。

因此,肅順主張調湘軍進入江浙,同樣會受到彭蘊章的歡迎。

咸豐亦無可奈何,說道:“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