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臺灣建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長期以來,臺灣都屬於化外之地,被中原王朝視為蠻夷。在漢人移入之前,臺灣島分佈著少量土著,屬於南島語族,開化程度較低。臺灣人口的增長,主要由遷徙來的漢人決定。

元朝時,世祖忽必烈派官員到臺灣“宣撫”,正式在澎湖設“巡檢司”,管轄澎湖、臺灣民政,隸屬福建泉州**縣。從此以後,中國開始在臺灣設立政權機構。

明朝以後,大陸與臺灣來往日趨緊密。明末時,荷蘭人趁機佔據臺灣,有漢人5萬餘。

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不少明朝遺民遷入臺灣。鄭據末期,有漢人12萬餘。鄭成功之孫鄭克塽歸順清政府後,清朝設定分巡臺廈兵備道,又在臺灣設定一府三縣,隸屬於福建省。

至十九世紀中期,臺灣已有漢人兩百多萬。

只不過,滿清長期閉關鎖國,對臺灣的海防價值認識不足。由於臺灣與福建隔有一道海峽,渡海作戰補給困難,本不受東徵軍重視。

沒想到,楊烜卻格外看重臺灣。他問眾人道:

“清朝收復臺灣後,朝中有大臣認為臺灣如同雞肋,主張放棄臺灣,把漢人盡數遷往內陸。這段典故,有人知道嗎?”

陳虹、石達開學識有限,相顧無言。楊國楨猶豫片刻,覺得有楊烜為他撐腰,不必再顧忌什麼,便說道:

“清朝收復臺灣的大將名叫施琅,原本是鄭成功的部將,後與鄭成功反目成仇,再度降清。康熙帝重用施琅,提拔他為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也最終收復臺灣,因功封為靖海侯。

“施琅認為,臺灣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雖屬外島,實關四省之要害’,‘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康熙帝深以為然,遂決定在臺灣設一府三縣,隸屬福建省。

“自鴉片戰爭以來,臺灣屢遭洋人覬覦。有識之士認為,臺灣為‘南洋之樞紐’、‘七省之藩籬’,在海防上具有非同尋常的地位。”

楊國楨是自家人,楊烜自然要挺他,便說道:“二叔說得不錯。幾個月前,美國東印度艦隊路過臺灣,在基隆停留了十餘日。

“美國人在基隆測繪地形,勘查煤礦,居心叵測。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休.佩裡已向國內寫信,建議美國佔領臺灣,作為美國在亞洲開展貿易的中轉點。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豈容外國覬覦?我已決定,我們不僅要佔領臺灣,還要在臺灣單獨建省,統一管理臺灣全島,包括島外的澎湖列島、琉球王國。”

越國已經領有廣東、廣西、交趾、福建四省,都是先由革命軍軍事佔領,再建置軍政府。臺灣的不同之處是,革命軍尚未實際佔領,就已經決定要提高臺灣的行政級別,與廣東等省份並行為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中不難看出,楊烜對臺灣已是志在必得,日後必將大力經營臺灣。

楊烜與陳虹,是君臣,更是老朋友。在革命軍高階軍官中,楊烜與陸軍司令陳虹、海軍司令唐約翰關係最睦。但唐約翰是洋人,直言敢諫,更像是楊烜的諍友。

陳虹說話做事更為委婉隱晦,最得楊烜的信任。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為唐約翰所不具備,也不理解,即千方百計地維護楊烜的地位、執行楊烜的命令。

唐約翰遇事常有自己的思考,陳虹卻知道,在中國,要想與滿清爭奪天下,就得千方百計地維護主公的地位和威信。

此刻,陳虹便義不容辭地站了出來,說道:“大王,福建這邊的局勢已經穩定,我願意領兵渡海,攻佔臺灣。”

陳虹表態發言,石達開也反應了過來,表示願意帶兵進入臺灣。

石達開特意提到,臺北金瓜山地區多金礦,基隆煤礦埋藏較淺,品質優良。臺灣具備這種資源稟賦,值得軍政府在此建省。

楊烜笑了笑,說道:“陳虹,你是東徵軍司令,需要統籌軍事上的大局。這是份重擔,除了你,別人可不好擔。”

這話另有玄機,令眾人心中一喜。陳虹是東徵軍司令,行轅所在,自然要著眼於大局。楊烜不讓他去臺灣,說明在楊烜心裡,大局仍在大陸,不在臺灣。

閩西山區崎嶇,東徵軍不便用兵,下一步要大舉用兵,無疑還要著眼於北邊的江蘇、浙江。

只不過,楊烜與前線將士的分歧在於:楊烜要放手讓太平軍飄一會兒,抽空先奪下臺灣;前線將士則亟亟於眼前利益,恨不得立馬進攻浙江。

人多口雜,楊烜不便向眾人詳細解釋。好在陳虹、石達開、楊國楨等人心智過人,意會到此,也就會心一笑,不再多嘴。

楊烜繼續說道:“石達開,你這次擔任福建軍政委員會主任,從此便是封疆大吏。你的一言一行,福建軍民都看在眼裡,更不能輕易離開省會,廁身戰場。

“步兵第四師是你一手帶出來的,你既已省委主任,就不便再兼任第四師師長。你主政福建,得著手籌建福建守備師了。”

這話說得委婉,石達開聰明絕頂,一聽便能領會其中的深意。

石達開擅長民政,不擅長軍事,擅長練兵,卻不擅長打仗。因此,楊烜讓他擔任福建軍政委員會的主任,不再掌管步兵第四師。

這是一種“明升暗降”。野戰步兵師師長,論地位低於省委主任。但現在是戰時,步兵師易於在戰場上建功,日後的發展潛力高於省委主任。

好在石達開深明大義,願意接受這種安排。省委主任手下還有一個守備師,照樣可以在軍事上建功立業。

石達開坦誠地說道:“大王放心,我石達開決不是貪戀兵權之人。等李秀成來了福州,我就把第四師交給他,決不有任何掣肘。”

近衛師師長李秀成也是廣西人,將接替石達開擔任第四師師長。第四師官兵大部分都是廣西人,李秀成又是楊烜的親信,是師長的合適人選。

楊烜很高興,說道:“我們革命軍之所以無往不勝,就在於上下齊心,令行禁止。石達開,你給全軍樹了個好榜樣。

“不過,做省委主任不比做步兵師長,權責更重,事務更繁。我有一句心得告訴你,‘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要義’。你若能領悟這句話,就有封侯之資。”

石達開反覆琢磨著這句話,一時不能理解其中的精義。

楊烜耐心解釋道:“國人常說,辦大事要事權統一,方能收功。事權統一容易,要想幹好大事卻很難。因為各人的才具有限,並非面面俱到,更不能事必躬親。

“所以,就要有替手。我做越王,軍事上,有總參謀長馮可欽司其責。政府內,有政務卿陸雨晨主持大局。所以,我雖遠在福州,而越國軍政事務照樣運轉自如。

“所以,做大事者,不必事必躬親,亦不必攬權逞能,而要多尋替手。替手越多,做事越遊刃有餘。”

石達開恍然大悟,再三向楊烜言謝。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楊烜又諄諄教誨地說道:“你做省委主任,軍政一把抓,辦事要有條理,分清主次。眼下,就有幾件事,需要你格外留心。

“第一,自然是籌建福建守備師。有了守備師,手下有兵,辦事就有了底氣。好在你做過步兵師長,可以從第四師裡抽調骨幹,甚至可以直接抽調一個團,在此基礎上籌建守備師。

“第二,就是要統戰閩西山區的清軍,爭取他們的投降,此事不必強求。時局的轉機,就在一個勢字。眼下我軍之勢強,但尚未強到讓清軍心甘情願投降的地步。

“所以,暫時不必強求清軍投降。只要他們不過來反攻,我們就可以暫時放任他們佔領閩西。

“第三,現在是戰時,省委主任要全力支持軍事。福建的軍事,任務同樣繁重。譬如,要支援進佔臺灣,要籌建馬尾軍港,要籌劃北伐浙江。

“有些很急,有些可緩,你心裡要有一本帳,提前預有籌劃。”

石達開擔任福建軍政委員會主任,本來胸有成竹。聽過楊烜一番教誨,不禁獲益匪淺,方知自己還有很大的差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