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俘虜陶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廣東陸路提督陶煜最怕的事還是來了:黑旗軍追到了鬱林州。

儘管早有預料,他還是有些不可思議:黑旗軍什麼時候有了如此多的騎兵?難道,八旗兵果真在靈山縣全軍覆沒了?黑旗軍竟敢再次孤軍深入至鬱林州,難道西線戰事已經結束了?

陶煜心裡明白,要想活命,唯有一條路可走:像在橫州那樣當即立斷,棄城後撤。

可這一次,他無論如何也不能這樣幹了!

橫州之撤,陶煜置主帥於不顧,早已為八旗所不恥。那一次,他尚能以“避敵包圍”為藉口,為自己的撤退作辯解。

現在,穆特恩生死未卜。如果陶煜再後撤,就編不出理由了,不僅不能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也會被軍中同袍恥笑。

況且,黑旗軍來的全是騎兵,行軍速度快。陶煜就是有心逃跑,也跑不過黑旗軍的騎兵。

也許,自己真的命該如此。陶煜心灰意冷,只得硬著頭皮迎戰。他手上還有七八千人,可與黑旗軍一戰。

鬱林州是座大城,直屬於廣西省。

清代政制,州分為直隸州和散州。

散州隸屬於府,行政級別與縣相同,可認為是“高階”縣。

直隸州的行政級別高於縣,稍低於府,知州為正五品官,低於從四品的知府。

直隸州沒有附郭縣,知州直接管理州城。知府則是不臨民的,府衙必駐在附郭縣內,知府透過知縣管理百姓。直隸州屬下同樣有縣城,歸知州管,這一點如同知府。

鬱林州就是一個直隸州,即今之玉林市。知州眼見黑旗軍兵臨城下,早已嚇破了膽,凡事都由陶煜主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陶煜身上揹著“逃跑提督”的罵名,也有心做戲給世人,好叫別人知道自己並非不敢接仗。

他親自指揮一千騎兵在城外迎戰。不出意料,清軍士氣低落,無心接戰。陶煜略作抵抗,便率軍返回城內,企圖依靠城牆守衛堅城,能守一日算一日。

塔讀@

身為綠營宿將,陶煜也知道“守城必守險”的道理。可清軍已是驚弓之鳥,擺在外面純屬送死。陶煜也只好把兵力全部收縮進城內,向廣東方面催求增援。

這晚,陶煜吃了敗仗,正在中軍帳內喝悶酒。親兵來報,說提標營的何三進城了,有要事求見。

陶煜為人精細,有一番過目不忘的本領。這何三是提標營的把總,也算是陶煜的親兵,陶煜對他有些印象。

黑旗軍奇襲大嶺後,陶煜認為寨墟地位重要,先派騎兵前往寨墟。當時,何三便負責向寨墟守軍通風報信。

只是,何三趕到寨墟時,黑旗軍已經襲佔了寨墟。何三也被黑旗軍俘虜,釀成後續一系列的慘敗。

陶煜頓生警惕,召何三入帳。親兵在何三身上好一番搜查,搜出一個信封,上寫著“陶公親啟”四個楷體字。

何三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大帥,小人無能,那晚在寨墟被俘,鑄成大錯!”

陶煜非常鎮定,既未發怒,也未冷笑,只是淡淡地說道:“這番信可是黑旗軍託你送來的?”

何三猶豫再三,不敢答話。

一旁有個心腹幕僚說道:“何三,大帥對你恩重如山,信任有加。你可不能欺瞞大帥。”

何三還是不敢說話。

最後,陶煜發話:“帳內都是自己人,你如實說吧。”

何三再次環顧帳內,發現裡面除了陶煜外,另有兩個親兵、一個幕僚、一員副將,都是陶煜極信任的心腹。他只好硬著頭皮說道:

“小人不敢欺瞞大帥。此信乃黑旗軍所寫,說是楊烜的親筆信。”

陶煜額頭一緊,終於忍不住好奇心,拆開了信封。不出意外,這是一封勸降信,只有兩頁紙、三四百字,語氣並不傲慢。

信中,楊烜先是論及楊家與陶家的世誼,又從漢人大義說起,勸陶煜投降黑旗軍。如果陶煜願降,楊烜願意厚待陶煜,等等。

陶煜把信遞給幕僚和副將,問何三道:“你在黑旗軍中待過幾天,黑旗軍中氣象如何?人馬是否雄壯?”

何三小心答道:“黑旗軍官兵平等,士兵擁護軍官,軍官愛惜士兵,上下齊心。小人沒見到許多黑旗軍兵馬,只覺得黑旗軍不在多而在精,官兵士氣很高。

“我軍即便被黑旗軍俘虜,亦受黑旗軍的優待。很多俘虜欣然為黑旗軍效命,甚至有當場請求加入黑旗軍的。”

黑旗軍優待俘虜的事,陶煜已經聽說過很多次了。可眼下,黑旗軍挖牆腳挖到了他的提標營,令陶煜格外警惕。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如今,連提標營的親兵都被黑旗軍策反了。陶煜這麼多年苦心孤詣培植私人勢力,也算是白費力氣了。

他問何三道:“何三,你追隨我多年,好歹也是個七品武官。你老實告訴我,你投降黑旗軍了嗎?”

這就是在懷疑自己了。何三大吃一驚,慌忙下跪,說道:“大人待我恩重如山,小人決不敢背叛大人,更不敢投降黑旗軍。”

口頭上的忠心,陶煜並不相信。他擺擺手,讓親兵把何三帶走好生看管,自己則陷入了沉思。

太平軍不如黑旗軍,尚能奪下金陵。黑旗軍已經殲滅了穆特恩的主力,又何嘗不能奪下廣州?

以楊烜的志向、才能,奪下了廣州,就能奪下兩廣,就能形成割據之勢。黑旗軍並非太平軍這種小毛賊,日後或許真與滿清爭奪天下。

陶煜在滿清這邊已成棄子。等清軍戰敗的訊息傳到北京,上峰必有重譴,罷官、問罪是不可避免的。到時候,雖不至於問斬,發配邊疆總是少不了的。

若是投降黑旗軍,陶煜亦心有不甘。自己好歹是個從一品的大員,本朝自三藩之亂後,從未有過一品大員投降農民軍的事。

最合適的,莫過於戰死沙場,一了百了。人死了,既不用管身後的麻煩事,又可以得到上峰的褒獎,甚至還能贏得對手的尊敬。

想到這兒,陶煜更加灰心喪氣,對城防大事也不太積極了。

黑旗軍這邊,騎兵師已把鬱林州城團團圍住。三個步兵師的直屬騎兵也運完輜重,加入到攻城戰中。

羅大綱手中有七千騎兵,兵強馬壯,把鬱林州圍得水洩不通。在戰場上,騎兵機動靈活,一個騎兵可以當成多個步兵來用。

黑旗軍七千騎兵,聲勢蓋過兩萬步兵,給鬱林州的清軍守軍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

羅大綱用兵剽悍,下令推倒護城河邊的房屋,用以填塞護城河,方便黑旗軍攻城,清軍莫能阻擋。

緊接著,羅大綱又從軍中挑選了三百名敢死隊,使用最新式的“竹竿攻城法”。

這種攻城方法由楊烜發明,每三人一支竹竿,兩名精壯在後,一名精瘦的突擊兵在前。

攻城時,三人緊密配合,抬著竹竿衝至城下。之後,突擊兵抱緊竹竿頭,腳踏城牆,向上攀登。兩名精壯在後,用力抵緊竹竿,為竹竿前的突擊兵提供助力,直至登上城頭。

這一次,突擊兵攜帶了五十支德萊塞步槍,使得攻城更為順利。

陶煜本在城頭督戰,看到黑旗軍敢死隊突上城頭,勢不可擋,心裡頓時涼了半截。他抖擻精神,橫刀躍馬,在城頭左突右奔,鼓勵手下把黑旗軍敢死隊趕下城。

哪知道,黑旗軍手裡的德萊塞步槍十分厲害,射速驚人。清軍但凡靠近,紛紛倒斃,餘眾畏懼不敢向前。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陶煜抱著必死之心,帶領親兵抵禦黑旗軍。親兵亦不管用,越戰越少。

眼見黑旗軍越來越多,陶煜死到臨頭,即將得到解脫,心裡反而輕鬆了不少。他拍馬向黑旗軍衝去,不想戰馬中彈,把他撂倒在地。

親兵還沒來得及搶救陶煜,就被黑旗軍一一射殺。黑旗軍知道陶煜是個大官,有心俘他,也就沒有殺他,逼問陶煜姓名。

陶煜也不隱瞞,淡淡地說道:“我乃廣東陸路提督陶煜,今日只求速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