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楊國瑞深入虎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崑崙關位於南寧府城東北一百裡處,是小崑崙山上的險隘。廣西這座小崑崙山,是大明山餘脈,群山環抱,綿亙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

此隘道迂迴曲折,通往廣西兩座大城市柳州、梧州,可謂交通要道。崑崙關正覆壓在隘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來之要塞,素有“雄關獨峙鎮南天”之譽。

崑崙關號稱“南方天險”,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宋朝時,狄青上元節間道絕崑崙,打敗壯族首領農智高;交趾王亦曾派兵佔領崑崙關,侵擾廣西內地。

到了近代,崑崙關戰事更加頻繁。最著名者,莫過於抗日戰爭中的崑崙關戰役。

1938年,日寇在廣西北海登陸,攻佔崑崙關。國軍第一次出動機械化部隊,強攻崑崙關,擊斃日寇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楊烜對南寧志在必取。一旦黑旗軍奪下南寧,清軍必會發兵反攻。若清軍反攻南寧,大致有三條路可走:

一、沿左江、右江順流而下;二、沿鬱江逆流而上;三、從崑崙關走陸路。

首發&:塔>-讀小說

清軍在內陸不設水師,廣東水師孱弱,第一、第二條路都走不通。唯有第三條路頗為可行,對黑旗軍最有威脅。

所以,楊烜若要取南寧為根據地,必須先取崑崙關,把清軍擋在崑崙關外。

清軍也深知崑崙關的重要性,在此佈置有綠營兵勇。

攻佔崑崙關的重任,落在了陸師參謀長陳虹身上。他帶領了一千兩百名精銳,在八尺寨之戰前脫離前鋒,沿小道向崑崙關進發。

路過金城寨,陳虹並不停留,遠遠地繞寨而過,直撲高峰隘。

崑崙關由一系列關口組成,其中最重要者,非高峰隘莫屬。高峰隘顧名思義,地勢極其險要,北面是武鳴山,四周為老虎嶺、尹嶺巖等山嶺,山高坡陡,亂石嶙峋。

黑旗軍若能攻下高峰隘,就有把握直下崑崙關。但高峰隘坡度極陡,近乎懸崖峭壁,不能強攻,只能智取。

此刻,偵察參謀楊國瑞扮作客商,大搖大擺地走在高峰隘前的險道上。身後跟著二十名黑旗軍官兵,扮作挑夫,挑著一批貨物。

楊國瑞騎一匹毛驢,走在最前。他身著葛布長衫,左手搖扇,右手牽繩,一邊欣賞高峰隘周圍美景,一邊吟唱道:

“路出崑崙關,林中不見天。

“巢卑幽鳥護,樹老怪藤纏。

“意!好一座高峰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外炎熱,山內陰涼,陰陽相隔,宛如兩世!

“意!古人雲‘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誠不欺我!”

正在自言自語間,路旁突然閃過一隊綠營兵。原來,高峰隘下奇石遍佈,中間夾有天然石洞。這種石洞冬暖夏涼,既能做守軍的寢室,又能在戰時充作堡壘。

敵軍若不熟悉地形,極易被守軍上下包抄,進而全軍覆沒。

楊國瑞嚇了一跳,差點從毛驢上掉下來。待看清是綠營兵,他不慌不忙,從毛驢上跳下來,拱手行禮,不卑不亢地說道:

“各位軍爺,小人名叫王瑞,四川夔州人,祖籍浙江餘姚。小人讀書不成,改為行商。平生最愛遊山玩水,結交朋友。今日路過高峰隘,準備前往柳州販運藥材,得遇各位軍爺,幸會幸會。”

有個把總模樣的軍官走上前來,懶洋洋地還禮,說道:

“這位兄弟,你既讀過書,想必最懂規矩。上峰屢次傳令,說省內匪患未靖,各關口都要嚴加把守。尤其是貨物稅款,一分一釐都不得短缺。”

江湖上的規矩,楊國瑞自然清楚得很。綠營薪水微薄,最喜歡雁過拔毛。

首發&:塔>-讀小說

桂南一帶的富商,一般習慣走鬱江水道,透過鬱江轉入潯江,運輸大宗貨物。像鎮南關這種險道,來往客商多以小商人為主,貨物價值不高。

去年,太平軍興起於桂中,廣西局勢緊張,商業受到很大影響。鎮南關處的商旅一度禁絕,綠營兵失去灰色收入,軍餉又屢次拖欠,讓他們叫苦不迭。

楊國瑞微微一笑,把綠營把總拉到一邊,隔著袖筒遞給他八枚銀元。綠營把總略一撫摸,便知這銀元乃是墨西哥鷹洋,每枚約合0.7兩白銀。

八枚銀元就是5.6兩白銀。按規矩,這八枚銀元,把總一人落四元,手下三十多號人平分剩下的四枚銀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像王瑞這樣的客商,需在高峰隘下付出四兩銀子“買路錢”,方得上山。王瑞多付1.6兩銀子,綠營把總竊喜不已。

他帶著手下,略微檢查了一下楊國瑞等人的行李,便放他們上山。

高峰隘就在眼前,眾人卻爬得氣喘吁吁。因為這段山路近似垂直,極為陡峭,真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那頭小毛驢嚇得不敢往上爬,被眾人又是推,又是牽,才把它弄上隘口。

楊國瑞第一個爬到關門,早有綠營兵圍了過來。因為前面已經檢查過,這裡的綠營兵戒備不嚴。

楊國瑞一邊等待隨從,一邊吟道: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高峰雙壁路,一線鳥懸空。

“馬竭嘶雲表,人來出石中。

“田青六月雨,天黑八蠻風。

“莫自悲行役,夏天攪斷蓬。

“咦!好險的關隘,不愧是‘南方天險’,一夫當天,萬夫莫開!北宋何其疲弱,有此雄關,竟被交趾破關而入,喪城失地!可惜!可嘆!”

正在感嘆間,一員綠營千總從關樓上走了下來,拱手作揖道:“老弟好雅興,作出一首好詩。”

楊國瑞連忙還禮,自我介紹一番。

寒暄已畢,綠營千總說道:“老弟剛才議論北宋疲弱,我深有同感。我大清幅員數倍於北宋,武功數倍於北宋。卻有一二跳樑小醜,今日造反,明日謀逆,何其湖塗!”

楊國瑞不便反駁他,說道:“大人說得極是。洋人自海外來,憑一點奇技淫巧,僥倖取勝。只要咱們齊心協力,上感皇恩,下敬父母,一定可以中興大清,打敗洋人,剿滅長毛、洪兵!”

那綠營千總有些文化,手下卻都是大老粗,沒幾個人能和他說上話。加上長期鎮守高峰隘,他備感無聊。楊國瑞的話很對他的胃口,兩人越聊越投機。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後來,千總說道:“老弟,我這高峰隘不像崑崙關那般有名。人家大多寫詩讚頌崑崙關,卻很少有人寫詩讚頌高峰隘。世人只知崑崙關,卻不知高峰隘。

“老弟何不留下一幅墨寶,我再讓人刻在邊關上,傳頌給後世?”

楊國瑞面露難色,說道:“大人,實不相瞞,敝人先祖乃是明朝陽明先生。明嘉靖七年,廣西八寨瑤人謀反,嘉靖帝派先祖率兵鎮壓。

“先祖屯兵於崑崙關,重修關城,新建關樓,並在此題有墨寶。小人無所作為,怎敢在關樓上刻字,辱沒先祖?”

世人本就喜歡攀附名人。陽明先生即為王守仁,他建立陽明心學,提倡知行合一,又擅長用兵,平定寧王之亂,是個千年一遇的聖人。

王守仁的後人,想必不會淪落到外出經商的地步。綠營千總不便戳破“王瑞”的伎倆,說道:

“老弟原來是陽明先生的後人,失敬失敬。你可別再稱我為大人了,折煞我也。我也對陽明先生景仰得很,一到崑崙關便四處尋訪陽明先生的遺蹟,可惜都已損毀。

“正因為這樣,老弟更應該留下墨寶,賡續陽明先生的事蹟……”

那綠營千總越說越高興,就要留楊國瑞住在高峰隘,盤桓兩日。楊國瑞求之不得,略作推辭,就答應留下住宿。

他出手格外闊綽,一下子就送了五十兩銀子給綠營千總,拜託他修葺關樓,繼續尋訪陽明先生遺蹟。

首發&:塔>-讀小說

綠營兵得了他的好處,草草檢查楊國瑞等人的行李。當晚千總安排酒菜,招待楊國瑞一行。楊國在酒宴上殷勤勸酒,不必細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