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駢她姥爺家住在村子的最裡面,田家村的住戶分佈很有規律,越老的房子就越接近山腳,越新的房子就越接近鄉路,據說會這樣是因為村裡人家的田地大部分都在山上,當初人們為了方便種植,才會將房子修建的距離田地更近一些。

村上與廠子和鎮子上的交流開始越來越頻繁,為了方便出入新修房子的人家就將宅基地選擇在馬路的旁邊。

一切建設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一點不僅在田家村,在附近的其它村鎮上體現的也是越來越明顯。

孫駢一路向著姥爺家走,途中路過大姥爺家門口的時候,就聽得裡面一陣鬼哭狼嚎,不用說一定是老爺子回家後在動手收拾敢穿的稀奇古怪的孫子。

聽著長貴的嗚呼哀嚎,還有大姥姥阻攔的勸解聲,孫駢保函同情的從大姥爺家門口快步走過。

踩著石塊跳過家門口的小溪後,孫駢在房西側那顆野生的臭椿樹底下看到了正在扇扇子乘涼的老太太們。

如今的日子誰也沒有閒錢去商店買那種帶著漂亮人物或者優美山水風景的塑膠摺扇,地裡鄉間人們用來扇風的扇子基本上都是自己製作的。

這種土扇子的制作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找一張硬紙殼,或者找一些軟紙張疊在一起,用剪子裁剪成團扇扇面的樣子,紙殼的圓邊上用棉布包裹,在用漿糊黏上,這樣扇面就做好了。

之後找一根拇指粗細的樹枝,折成合適的長度,在用斧頭將樹枝的一端劈開,把之前做好的扇面塞入樹枝劈開的一端用力夾穩,在用粗線縫合牢固就可以了。

這種扇子屬於廢物利用,但是扇風的效果卻很好,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太經用,往往是一個夏天過後,新作的扇子扇面紙殼就會折斷,明年就只能在做新的。

因為取材的問題,鄉親們所製作出來的土扇子扇面上往往會花花綠綠,出現各種各樣的圖案文字。

逐漸走進的孫駢就親眼看到,她大嬸子手上的土扇面上,那大大的英文兩個漢子清晰可見,在加上邊邊角角露出來的一些英文單詞與字母,顯然這位應該是把家裡孩子不用的就課本給改成土扇子了。

田老太太看著一個人回來的孫駢一點都不意外,就她小外孫那猴子一樣的性格,此刻怕是早就不知道跑到那個犄角旮旯上房揭瓦去了。

她揮著手上的土扇子對著聊天的一群婆子們說道:“不合你們聊了,我們家小駢回來了。”

說完就起身等著孫駢,兩個人一起回了家。

田家老夫婦住在正房的東屋,東側的兩間正房都是歸他們老兩口居住的,而西側的那兩間則是大兒子和孫子們的住處。

老兩口的屋子裡很有特色,所擺放和使用的每一件傢俱,看起來都不是很惹眼,但用上之後卻總能發現一些其中的小心思。

就比如老太太的梳妝檯,你如果不知道屋子裡有這種東西特意去尋,那是絕對找不到的,因為它被巧手的田姥爺隱藏在了大衣櫃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個梳妝檯藏了好幾十年,為的就是不惹人眼,要知道世道最亂套的時候,家裡面別說是梳妝檯了,擺一對插雞毛撣子的瓷瓶,都能被人摁住說是資/本主義作風,腦子裡面還殘餘著地主老/財剝削人的思想。

孫駢小時候有段時間是長在老太太身邊的,因而她知道自己的姥姥藏有一些很珍貴的東西。

最近這些年老太太漸漸又把一些東西拿出來用了,看著那臺留聲機和黑膠老唱片,孫駢很是服氣,這些東西都是怎麼藏下來的?

老太太從那些黑膠片裡挑出一張,磁針放好位置後,膠碟緩緩轉動起來,梅先生那純淨飽滿,醇厚流利的唱腔立即飄滿小屋。

老太太選的這一張膠碟是貴妃醉酒,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孫駢之前是不喜歡聽戲的,總覺得那些戲臺上的傢伙們口中咿咿呀呀的念詞她聽不懂,但是梅先生的戲,即便是聽不懂詞卻也品的出韻,是絕對值得泡上一壺好茶慢慢享受,而她姥姥就是這種會享受的人。

田老太太有一套老茶具,泥陶製作而成的,不是什麼名家之做,只是很普通的那一種,但勝在用的時間長,幾十年不斷的烹茶煮茶用下來,現在那把泥陶壺,就算不放茶葉只澆熱水,泡一泡之後也會有帶著茶葉香氣的‘茶水’從茶壺裡倒出來。

老太太是真的很用心的在養自己的那把茶壺,但家裡面日常待客的時候卻覺不會用到,只有在老太太心情好,想要聽曲喝茶的時候,這些茶具才會被她從鎖著的箱櫃裡翻找出來。

老太太在茶爐上把水燒好,燒開的帶著香味的‘茶水’被從茶壺中倒出來,將其它的茶具都清洗乾淨。

田老太太煮茶,孫駢就在一旁看,對於一個兩輩子都生活在北方,只喝過泡袋茶的她來說,看別人煮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老太太煮茶的茶具很普通,煮的茶也很平常,田家老房子院牆後的後山上生長著幾顆野茶樹。

每年清明過後田家村這邊就開始萬物回春,而田家老太太會在穀雨之前挑選一個合適的日子,將安歇野茶樹上第一批冒出來的茶芽小心摘下,回家之後用家中的鐵鍋木鏟炒青,陰乾之後就是老太太現在正在煮的茶。

孫駢是品不出來一種茶是好是壞的,她只覺得姥姥自己炒出來的這種野茶喝起來入口特別的苦澀,但是苦味過後口中卻會餘下一點點的回甘與茶香,就是因為貪那一點點的回甘與茶香,原本不喜歡喝茶的孫駢每一次都會主動端起茶杯。

“姥姥,這茶怪有滋味的。”喝過姥姥煮的茶後孫駢如此說道。

“哪裡有滋味?”見外孫女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卻學著大人們的樣子,有模有樣的開始點評茶葉,田姥姥不由得好笑的問道。

“說不上來,就是感覺喝完總想在喝一口,就是想嘗一嘗那股茶尾的甘甜。”

老太太聽完一愣,然後又給外孫女倒了一杯問道:“茶甜?有糖甜嗎?”

“沒有,這茶水又苦又澀的怎能和糖比。”

“那我用糖水換你這杯茶水好不好?”

孫駢聞言看了看茶杯又看了看她姥姥,搖搖頭表示不要。

“為什麼,糖水可比茶水甜多了?”

孫駢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她現在就是想喝茶不想喝糖,想了幾秒鐘後回了她姥一句字:“太甜膩得慌。”

老太太聞言低頭輕笑,目光卻突然混沌迷離,彷彿在回憶什麼的樣子。

但幾秒鐘之後,老太太的目光迅速恢復清明,她看了一眼神情懵懂的外孫女,抿嘴笑了笑,然後起身下了火炕。

從上衣口袋裡取出鑰匙串,田老太太在組合大衣櫃的最底層取出了一個香樟木的長盒子,用鑰匙將掛在上面的小銅鎖開啟,從裡面取出一枚頭飾。

那是一枚樣式非常古老的女子頭飾,通體由水牛角製成,成半圓的扇子形狀,上半部的扇面上用鎏金的技術鏤空雕琢仙鶴與包邊,下半部分則做成了梳子一樣的齒狀。

那個孩子是田老太太的嫁妝盒,家中很早就有的東西,但這是孫駢第一次見到姥姥從那個盒子裡取出東西來。

田老太太握著那枚頭飾,來到外孫女的身邊,將她頭上原本的半月形髮卡取下,一邊用桃木梳子給她梳頭,一邊喃喃的說道:“我這些孫輩當中,只有你最沒有孩子的樣子,別的孩子喜歡糖果、新鞋、漂亮的衣服,偏你卻喜歡陪著老婆子聽戲、看書、喝這些苦茶。你們家這三個孩子當中,你大哥最穩,將來的日子就算不富足卻絕對能安定,因為他知道知足和感恩。你弟弟最聰明,性子也最野,你看吧,這村鎮絕對容不下他,他一定會飛走,也一定會飛高,但是最終是會跌下來還是安穩著陸,沒人知道。”

“至於你,你想的最明白,看似隨遇而安卻絕不隨波逐流,大家都說你聽話,但我知道那是因為我們說的正好是你想做的,你心裡的主意比誰都立得住,倔強的牛都拉不回來。你能貪苦茶的那一份回甘,就是知道生活的不易,你長大了姥姥很開心。”

孫駢被老太太說的很不好意思,因為她明白不是因為想得通,而是因為前世吃過了虧,坑踩的多了自然就知道怎麼躲,也就格外珍惜現在的生活。

田老太太話說完,給外孫女的頭也正好梳完,她用皮套在孫駢的頭後扎了個小揪揪,將那枚髮飾穩穩的插在孫駢的頭上說道:“人生在世本就難,女人活的更不容易,心裡面有主意的女人活的最苦,所以學著,對自己好一點。”

田老太給外孫女梳過頭就在沒說話,而是回到茶爐旁邊繼續煮茶聽曲,倒是孫駢將那枚插在自己頭上的髮飾小心取下,把玩了一下問道:“姥姥,這個髮飾.....。”

“送給你了,姑娘大了就是應該有漂亮的衣服和首飾,你媽就是心太粗。”

孫駢聞言笑了笑,撫摸著手中的髮飾越看越喜歡,翻過來倒過去觀賞的時候,卻突然發現這枚牛角髮飾背面扇面的底部位置,好像刻著兩個小字。

孫駢低下頭仔細去看,看了半天才將那兩個被磨損的十分厲害分辨出來,那應該是一個人的名字,叫做允嫻。

孫駢有些疑惑,如果她沒記錯,自己姥姥的閨名應該是王允娥,那麼這位允嫻又是誰?為什麼她帶的髮飾會被姥姥小心的收藏起來?

就在孫駢想要問一下的時候,再抬頭卻發現,原本守在爐前煮茶的姥姥,不知何時已經爬上炕頭,依著炕上的軟枕側身睡了過去。

孫駢見狀不想打擾老太太休息,想了想就把髮飾重新插回自己的頭上,繼續安安靜靜的喝茶聽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